?

規劃實施第五年,這個地方什么樣

2023-06-05 12:47祖曉謙
南風窗 2023年11期
關鍵詞:灣區粵港澳大灣

祖曉謙

“我們這個地方,5.6萬平方公里,7000萬人口,2022年GDP超過了13萬億,以不到1%的土地貢獻出11%的GDP,相當不容易?!?/p>

作為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參與者之一,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表示,自2019年2月規劃公布實施至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非???。

來到規劃的第5個年頭,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取得階段性成效,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提出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經濟工作總思路。

今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視察廣東,作出“粵港澳大灣區將是今后全球最有前景的增長極之一”的展望,并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了更高的戰略定位和目標任務。

2023年4月19日,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為主題的“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開幕。

基于優越的資源稟賦與龐大的發展潛力,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新使命,成為本屆論壇的討論熱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灣區科學論壇執行秘書長聶曉偉表示,專題論壇就像一張宏大的網絡,將世界與粵港澳大灣區多點相連、縱橫相接。通過“灣區對話”,世界得以深入剖析中國的“字里行間”;在國際格局正發生深刻演變的當下,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正在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正如英國工黨影閣財政部發言人、議會上院議員戴維森勛爵在論壇中所言:“人類未來的興衰也許取決于世界能否找到合適的合作方式,大灣區是全球發展格局大變革下的一個合作范例?!?h3>獨特性

灣區是面向大海,由一個或多個海灣及臨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由于特殊的地理資源條件帶來的便利性、集聚性和開放性,灣區經濟作為重要的濱?;蛉诤=洕螒B,往往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全面創新的引領者。

在全球經濟的版圖上,粵港澳大灣區之外,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大灣區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紐約灣區是全球金融中心,集聚了超過2900家重要的金融、證券機構;舊金山灣區形成了以斯坦福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的硅谷,成為人均GDP最高的科技灣區;東京灣區擁有包括鋼鐵、有色金屬、石化、機械、電子、汽車等產業在內的工業發展帶,同時也是金融、科創和文娛的產業中心。

范恒山在論壇中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資源豐富、市場經濟發達,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從國際方面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從國內方面看,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際國內環境都有利于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p>

但與其他三大灣區不同,基于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無與倫比的獨特性,一國兩制、三法域、三種貨幣、三個關稅區,其發展是一項具有開創性、探索性的事業。范恒山表示,當前必須正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挑戰。

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了無與倫比的獨特性,一國兩制、三法域、三種貨幣、三個關稅區,其發展是一項具有開創性、探索性的事業。

經濟結構方面,因地區產業同構程度比較高,在金融、航運、制造等多個領域形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爭搶;創新要素方面,雖然創新人才眾多,創新系統比較完整,但單位集聚度不高、協同創新程度不夠,存在各自為政現象;動能整合方面,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各自影響力都很大,但合作聯動不夠緊密,協同互補效應未能充分發揮,存在角逐互耗。

另外,大灣區內存在著體制與市場的分割,既存在不同行政區間的社會制度和法律體系等的差別,也存在因局部利益導致的地區封鎖、要素流動、設施聯通、基本公共服務對接共享障礙。同時內部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人力資源成本和資金物流成本不斷攀升,也是大灣區面臨的重要問題。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躍國表示,過去我們一直將內部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市場互聯互通水平不高等問題視作“大灣區問題”,但換一種思路,粵港澳大灣區外部差異化的表現和內部多樣性因素,可能正是它的獨特優勢和未來的成長性所在。

張躍國在論壇中引入了演化生物學中的“生態位”概念,把大灣區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等等環境因素綜合看成一個獨特的生態位:“灣區的獨特生態位蘊涵著蓬勃的生命力?!?/p>

在世界四大灣區中,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增長也最快,同時創新活動也日趨活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創新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二。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樞紐”“學域”取代學院、學系的嶄新學術架構,就是大灣區獨特環境孕育出的新鮮事物。

基于這樣的考量,張躍國指出,大灣區的建設內涵應該包括加快自身發展,深化內部合作,增強雙向通道功能、構筑中國與世界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樹立強烈的“跨文明”意識,為創造和生成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樣本。

大灣區在規則機制的軟聯通方面還存在諸多挑戰,但沖突和融合交互的環境,更能帶來未來更大的想象空間?!跋嘈抛匀贿x擇、社會進化的力量”,互動選擇、互相適應很可能推出更優秀的“基因”組合,張躍國表示。

大未來

如上所述,“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之下的大灣區建設,開世界未有之先例。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關鍵的點就在于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如果做好互通互鑒,大灣區就會成為世界一流灣區,甚至最好的灣區?!?p>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大灣區建設的難點,同樣也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安煌贫?、規則機制好像合作起來很難,但是如果利用好了,恰恰能夠成為制度互鑒之利?!狈逗闵奖硎?,“大灣區建設可以著力探索粵港澳三地制度規則的共同點,積極打造有機接軌的通行體制。同時,可有效互相借鑒經驗,不斷創新管理與服務模式”。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存在的問題,范恒山提出幾點建議。他說,首先還是要全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強化外部資源集聚吸收能力和內部投資創新的功能。他認為其中關鍵是兩點,其一是從著力解決共性問題延展到解決個性問題,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其二是從“給方便”深入到“壯信心”,各級政府減少審批、優化程序等屬于“給方便”,“但企業最需要的是政策穩定、制度公正,還需要‘壯信心,這個非常重要”。

人才去哪里,資本就去哪里,技術是人才的產物。

范恒山建議大灣區各地要協同推進產業優化布局,著力形成優勢互補、鏈條相扣的具有韌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體系,以制造業為本,以比較優勢為基礎,協商制定灣區產業協同發展規劃。同時著力構建開放聯動的協同創新體系,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資本、信息、數據、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強化產權紐帶和股權激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一體聯動?!耙欢ㄒ褟V深港澳真正聯動起來,圍繞關鍵核心技術來進行突破?!?/p>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對技術創新和產業配套亦持有相似的觀點,他在論壇中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推進產業升級。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目前,從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中國還處于中等技術水平?!编嵱滥曛赋?。在他看來,要建成如國際三大灣區一樣的世界科創中心,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實現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需滿足三大條件,即必須擁有一批具備基礎科研能力的大學和機構、必須擁有一批能夠將基礎科研轉化為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必須擁有足夠支撐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轉化的金融機構。

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與這三大條件的滿足不謀而合。廣州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基礎雄厚,不斷優化創新;深圳發展壯大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發展8個未來產業,錨定制造業強市;珠三角在過去幾十年間成為世界制造工廠,企業在應用技術方面的轉化能力頗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發揮在銀行、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方面的優勢,并擁有8所公立大學以及與之配套的人才制度和科研創新體系。

“要成為科創中心,需要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思想沖撞,人才非常重要,一定要抓住人才。人才去哪里,資本就去哪里,技術是人才的產物?!编嵱滥瓯硎?,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要加快融合發展進程,在科技創新、教育人才和金融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家就都能在高質量發展中出彩”。

猜你喜歡
灣區粵港澳大灣
大咖論道:大灣區超級“極點”強勢崛起!
灣區一起潮:時代中國深耕灣區22載 與灣區共成長
擎動灣區制高點,耦合前海價值圈!
大灣區城市大洗牌
李萬雄:灣區引擎,空港之芯
廣州南拓 發現灣區新機遇
大灣區的愛情故事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