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財報中的宏觀經濟

2023-06-05 09:06何小民
南風窗 2023年11期
關鍵詞:不良率息差總資產

何小民

五一假期前后,A股的銀行板塊走出了十分亮眼的行情,特別是5月8日,42只銀行股全線飄紅,并一度帶動當日滬指突破3400點,創去年7月5日以來的新高。其中,中國銀行漲停,為2015年7月以來首次,同時,還有十多家銀行的股價漲幅超過5%。

一直以來,銀行股因股價常年萎靡,不受市場待見,投資者習慣將銀行股與地產、保險股一起, 并稱為“A股三傻”,如今銀行股大漲,該如何理解呢?

有市場人士認為,板塊輪動和“中特估”概念或是主要因素,因為無論是上市銀行去年的年報還是今年一季度報業績,都沒法支撐或解釋這波銀行股行情。

4月底,A股42家上市銀行均已發布去年年報,一個顯性的變化是,持續多年的營收增長趨勢被打破,銀行營收下滑不再是個例,同時分化在加劇,且有橫向擴大到其他方面的趨勢。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命脈,更是經濟的晴雨表。我國以銀行為主體的融資系統現狀,讓銀行的發展與經濟的各方面深度關聯,如此一來,分析上市銀行的發展態勢,也成了觀察經濟發展趨勢的一個很好窗口。

凈息差收窄

一直以來,銀行都是以躺著賺錢的形象被大家熟知,2022年也不例外。據Wind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2022年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06萬億元,同比增長7.59%,且有22家凈利潤增速超10%,下滑者只有四家。

以國有六大行為例,數據顯示,2022年,六大行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35萬億元,同比增長5.97%,在上市銀行中的占比接近64%。

眾所周知,去年全球通脹仍處于歷史高位,世界經濟復蘇動能減弱,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上市銀行的凈利潤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背后離不開存量總資產的規模效應。

據中國銀保監會披露,2022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合計達到319.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0%。其中,42家A股上市銀行總資產突破252萬億元。具體來看,6家國有行資產總額超164.11萬億元,“宇宙行”工行以39.55萬億元的總資產穩居A股上市銀行榜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招商銀行總資產以9.62%增速,突破10萬億,成為首家資產規模突破10萬億的股份行。

事實上,如果將去年的數據與前年的相比會發現,極速擴張的銀行資產規模也沒能扭住上市銀行營收下滑、凈利潤增速放緩的趨勢。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這種趨勢仍沒有緩解。

據Wind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202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85萬億元,同比增長0.71%;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06萬億元,同比增長7.59%。而2021年,這兩項指標的增長率分別為7.93%、12.64%??梢?,去年兩者均下滑了5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去年有16家上市銀行的營業收入下降了,如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天津銀行、上海銀行、晉商銀行等,甚至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營收出現了負增長。其中,民生銀行的降幅最為明顯,同比減少了15.60%。

息差收窄是拖累營收的主因。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91%,同比下降17個基點,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年末凈息差首次跌破2%。

具體來看,據Wind統計,42家A股上市銀行中,36家銀行凈息差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占比達85.71%。如華夏銀去年凈息差為2.10%,較2021年下降0.25個百分點。受利息凈收入縮水的影響,華夏銀行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5%。

近幾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在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機構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推動下,銀行業凈息差保持下行態勢。因此,凈息差持續收窄成了銀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上市銀行的凈利潤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背后離不開存量總資產的規模效應。

如何“穩息差”也成為銀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梢钥吹?,早在去年8月 LPR下調之后,六大國有行就集體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試圖緩解負債端壓力、保持盈利能力。隨后多家股份行、城農商行陸續相應調整。今年5月份以來,多家銀行再次集體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多輪下調后,當前多數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3年、5年期存款掛牌利率已降至3%以下。

不過,中信建投證券預計,今年二季度開始,全行業息差逐步企穩,息差新趨勢將是估值提升的重要催化劑。

審視資產質量

一般來說,不良率是窺探一家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指標。近年來,金融機構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理力度,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也在穩步下降。202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資產3.1萬億元,其中,不良貸款處置達2.7萬億元??梢钥吹?,截至2022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71%,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Wind統計顯示,2022年,在42家上市銀行中,有32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同比有不同程度下降,占比達76.19%,且14家銀行不良率低于1%。

而這些不良率貸款低于1%的上市銀行中,除了郵儲銀行,其他大部分集中在長三角的萬億GDP城市的城商行??梢?,區域經濟發展的活躍度開始反映在當地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上。如寧波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等的不良率均低于1%,其中,最低的是寧波銀行,只有0.75%。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來,寧波銀行各年末的不良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資產質量與郵儲銀行有一拼。

一直以來,六大國有銀行是資產質量穩健的代表。截至2022年末,六大行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均在1.4%以下,其中,工行、建行相對較高,均為1.38%;與前年相比,除郵儲銀行外,去年其他五家大行不良率均出現下行,即便如此,郵儲銀行不良率在六大行中仍最低,為0.84%。

此外,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有所下降,部分銀行實現了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雙降”,實屬不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從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分布的行業看,主要集中在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

房地產上榜銀行不良貸款集中的行業,乍一看有點驚訝,但稍微想想,又在意料之中。

過往在銀行內部,房地產業務一般都是優質業務的代表,但2021年開始,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伴隨著房地產開啟新一輪深度調整,樓市成交量日漸萎縮,雖然銀行紛紛回應稱“總量不大”“風險可控”,但數據不會說謊,從上市銀行財報披露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率開始成為影響銀行不良資產貸款率的一個新變量。

根據央行統計,2022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8萬億元,較2021年新增4800億元,同比增長1.2%。這是近10年來個人住房貸款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其中,國有六大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下滑更明顯,從前年的8%—15%區間,下滑到去年的1%—2%區間。個人房貸增速的極速下滑,隨后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個人住房貸款規模收縮,同時,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率普遍提高。

可以看到,去年建設銀行新增個人住房不良貸款近110億元,新增額是2021年的7倍多。工商銀行個人住房不良貸款新增近100億元,2021年則是減少超7億元。

不過,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業不良率的提升更明顯。建設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2.51個百分點至4.36%,增幅最大,而中國銀行房地產行業不良率為7.23%,為六大行中最高。

可以看到,盡管有房地產相關貸款這個變量,但銀行業不良率整體依舊保持下降趨勢,說明越是在宏觀經濟下行環境下,銀行的風險把控更嚴。

內部分化加劇

作為經濟的晴雨表,每年上市銀行的年報,都可以清晰地呈現當年經濟變化在年報中留下的痕跡,如這幾年房地產“房住不炒”下的嚴調控,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息差收窄、存款利率下調、讓利實體經濟等等。

但每年分析上市銀行的財報,第一印象依舊是強者恒強的趨勢。從資產規模到盈利能力,都可以清晰看到該趨勢??v觀42家A股上市銀行2022年年報,從盈利規模來看,前十名銀行的排名過去兩年都未改變?!坝钪嫘小惫ば幸琅f穩居第一,實現歸母凈利潤3604.83億元,相當于每小時凈賺4115萬元,其后依次是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且前五名歸母凈利潤仍保持在千億元以上。

從資產規模來看,2022年六大國有行資產合計16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2.82%,占4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規模的51%。與此同時,資產規模在30萬億元以上的上市銀行增至3家—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

如與國有大行動輒上千億的凈利潤相比,大部分上市銀行的凈利潤集中在100億—500億元之間。與此同時,還有4家上市銀行2022年歸母凈利潤不足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強者恒強的背后必然伴隨著分化。事實上,近年來,隨著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力度加大,這種分化趨勢在加強,且在橫向擴大。

以前的分化,可能集中在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與其他中小銀行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維度。如今這種分化也出現在中小銀行之間,甚至分化的維度不再局限于資產規模、盈利能力等,也出現在不良率、貸款投向、股價、綠色金融新業務等方面。

如與國有大行動輒上千億的凈利潤相比,大部分上市銀行的凈利潤集中在100億—500億元之間。與此同時,還有4家上市銀行2022年歸母凈利潤不足10億元,它們是哈爾濱銀行、甘肅銀行、瀘州銀行、盛京銀行。無一例外,這4家凈利潤不足10億的銀行都為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城商行。

同時,隨著金融機構扶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強,一些經濟發達的區域,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開始凸顯??梢钥吹?,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凈利潤,地處長三角地區的江蘇、杭州的銀行都是兩位數增長,不僅在中小銀行中實現領跑,也優于同期的大部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展現出較強的活力和潛力。

此外,新的分化在地方性城農商行中展開,也是區域經濟分化在銀行年報中的顯現。如2022年總資產增速在15%以上的地方性銀行有10家,如成都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西安銀行、常熟銀行、杭州銀行、蘇州銀行,集中在強省會或萬億GDP城市,而還有4家總資產增速均低于3%,它們是鄭州銀行、青島銀行、江西銀行、青農商行。

銀行貸款投向往往是實體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梢钥吹?,去年,各大銀行在普惠小微、綠色信貸、制造業貸款及租賃和商業服務業貸款方面的增速較為明顯。其中,城商行與農商行的綠色貸款同比增速達到50%左右,國有行和股份制銀行同比增速也在40%左右,它們的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速也都在15%左右。相比之下,對房地產業的貸款投放就比較克制,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增速分別為-1.77%和2.04%。

隨著經濟的復蘇加快,以及制造業產業轉型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可以預見,上市銀行的上述貸款投向分化將繼續強化,成為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的活水。

猜你喜歡
不良率息差總資產
三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同比增10.1%
我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研究
銀行辭職潮中苦不堪言的小微企業信貸部
不良率農行最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