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作業設計與應用

2023-06-06 22:10覃婷婷
求知導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實踐研究初中信息技術

摘 要:做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果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能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主要是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多樣化作業的實踐研究進行闡述說明。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多樣化作業;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覃婷婷(1978—),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龍堤路初級中學。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主要為學生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1]。信息科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幫助學生提升自主意識,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課堂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進步和發展的適應能力及良好的科學技術行為習慣。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改變墨守成規的教學,探索符合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新的授課模式,提倡在玩中學,體現信息技術的綜合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特點。

一、初中信息技術作業設計原則

信息技術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發展較為迅速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普及和推廣下,教師的教學工作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創新技能和問題解決技能,以滿足當今信息時代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要[2]。然而,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來看,一些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內容,習慣按照書本循規蹈矩地直接講授,不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只能掌握書本上提及的內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比較差。良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從新的視角來建立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之間的聯系,而且可以為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將作業設計與教學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項目實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科學素養、技術素養、工程素養和數學素養,進而形成跨學科多元思維。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規定,中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習得,又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然而,當前部分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很少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而是習慣按照教材循規蹈矩地直接講授,不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對此,教師要改變“教師演示—學生觀看—學生練習—教師總結”的教學流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分層設計的原則

教師的作業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分層設計的原則。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因材施教是我國一直倡導的一條重要的教育教學原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這樣學生就能自主地選擇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作業。另外,對于后進生,教師可以減少作業的數量,降低作業的難度,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對于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題目,激發學生的斗志。這樣不僅能減輕后進生的壓力,也能給在學習上游刃有余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間。學生是作業的主體和對象,自主選擇作業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簡單的認識[4]。所以,設計分層作業,提高作業的多樣性與選擇性是有必要的。

(三)以科學規范為標尺的原則

在日常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自覺地擴大學生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將作業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以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作業設計是教學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將教學和作業設計相聯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作用。而在當前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只注重教學,忽略了作業設計,忽視了作業與教學之間的關系。作業設計與教學之間是互補互需的,無論輕視哪一方面,信息技術學習都將不完整。信息技術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制訂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再針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這些都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必須保持一致性。課外作業應緊貼教學內容進行,這樣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只有教學與作業協調一致,作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作業設計與應用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設計作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素養

在課堂上完成書面作業并不意味著教師不必布置額外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推薦相關書籍和文章供學生閱讀,并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學習心得。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為學生量身定制廣泛而豐富的家庭作業。綜合性的學習和操作是作業設計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涵蓋廣泛的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其中的許多內容僅靠學生自己是無法理解的,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設計作業,根據各個知識點認真設置問題[5]。學生學透教科書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將其他有價值的參考書目作為試題類型的參考設計和擴展培訓材料,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素養。

(二)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作業,增強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是學生積極對待信息技術作業的內在動力。作業應當種類多樣、新奇活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拒絕過于乏味的作業形式,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6]。教師要充分利用主題詞和教科書的附錄,仔細研究這些內容,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巧妙地使用這些材料,設計出與課本緊密結合的實踐作業,增強學生的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三)以靈活的方式設計作業,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意識

教師要以靈活的方式設計作業,使各種技能廣泛出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綜合技能。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七年級上冊“走進大數據”中有關郵箱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課前任務單

(1)認真學習《電子郵箱》視頻。

(2)通過學習,自己嘗試申請一個126電子郵箱。

2.分析課前任務完成情況

將全班同學的電子郵箱地址、召集令(word形式)、歌曲《奔跑》發送到學生電腦。

(1)檢查學生是否申請了電子郵箱,對申請流程做簡單的介紹。

(2)使學生了解電子郵箱的功能。

(3)提問:①什么是電子郵箱?②列舉幾個能夠申請電子郵箱的網站。③你覺得郵件有什么特點?

總結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

3.小組競賽——發送郵件

將學生分為5人一組,要求小組成員給教師發郵件,發送成功則加2分,郵件主題是小組號加姓名。

教師打開郵箱和學生共同評分。

4.小組比賽——發送附件,接受閱讀郵件,深入探究其他功能

(1)提出任務:將word形式的召集令以附件形式發送給組里其他同學,循環發送,即1號發給2號,2號發給3號……5號發給1號,學習如何打開閱讀附件。

(2)小組成員合作探索郵箱的其他功能,發現一項,小組加5分。

(3)全班交流評分,小組將自己發現的功能進行展示。

(4)教師總結。

“電子郵箱的使用”這節課全程使用小組合作及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形成知識的互通。采用小組競賽和小組記分的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勝負欲和興趣,提高其注意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獲得滿足感。

(四)注重作業的情感價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3D打印技術”時,教師可以設計3D打印作品設計活動。

【作業一】3D打印模型切片體驗:組織學生收集自己喜歡的模型并利用Cura軟件進行切片設置,完成G-code代碼,并打印提交。

【作業二】創意3D打印筆:采購兩只3D打印筆,使參與活動的學生可以利用3D打印筆設計主題貼合愛國、敬業等的作品。

【作業三】月球燈模型打印制作:學生自己動手,完成3D打印月球燈的制作過程。

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國家、對民族、對家庭的熱愛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責任感。如此設計出來的作業會對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極大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意識。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名人名言,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突出作業的情感價值。學生在完成信息技術作業的過程中,會注入自己的意志,形成自主、獨立的意識,這些有利于學生良好信息技術素養的形成。

(五)合理、有效地評價學生,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要根據教學反饋的信息進行總結與反思,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教師應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并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具體評價,促進學生反思。

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是單純的分數論。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對于合作學習的評價,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實施發展性評價。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僅在于優化對學生的管理,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教師在建立評價標準時,不能只是單純地參照學生的分數,也不能忽視學習成績在評價中的重要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組間競爭、組內競爭,通過不同的評價方法,如自我評價、組間互評、組內評價等,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7]。比如,在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走進機器人”的信息技術課上,教師可根據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行為,如學生是否主動思考、討論、積極發言,是否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是否積極參與體驗等,并通過問答的形式,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是所謂的過程性評價。

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很難通過人工智能在生活與學習中的應用而進行更高的思維想象,但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下,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親身感受,便可輕松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含義。例如,教師以“風扇”這個日常用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學習實際,探究不同情境下智能風扇的使用,便能使學生感受人工智能給學習、生活帶來的便利。

結語

隨著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引起了教師以及教育專家的關注。長期以來,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發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信息技術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往往以配套習題為主。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中,雖有對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本文試圖通過豐富作業設計思路,將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與作業設計有機結合,以此來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劉邦奇.智能技術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以智慧課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0(9):30-39.

陳韜,王文憲,呂紅霞,等.高速鐵路樞紐站技術作業計劃與動車所調車作業計劃協同編制研究[J].鐵道學報,2020,42(4):17-26.

苗長俊.鐵路技術站技術作業綜合管理系統設計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8,40(8):71-75.

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等.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65-71.

蔣江英.初中英語多樣化作業的實踐和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103-105.

吳雪梅.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2.

冉維維.中學語文作業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猜你喜歡
實踐研究初中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