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價值引領與未來進路*

2023-06-07 10:19崔開昌吳建南
社會科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國式社會保障現代化

崔開昌 吳建南

黨的二十大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為我們共同奮斗、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我們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深刻分析國情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一重大戰略部署,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8頁。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的工作方針和發展方向。

一、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價值指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對國家未來建設意義非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建設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之一。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新階段新征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要求,推動社會保障各項事業改革發展。本文圍繞人民至上價值理念,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分析框架(見圖1)。從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意義的三個層次出發,聚焦新階段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的實踐路徑。

圖1 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分析框架

(一)人民至上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價值追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開篇,以呼吁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和實干興邦作結,人民的幸福安全是國家建設孜孜不倦的追求。在黨的帶領下,人民用團結奮斗獲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未來可期。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國的總人口為14.4億,人口規模龐大,更需要社會保障體系發揮穩定社會的基礎性作用,讓全體人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因此,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人民至上,是指國家的各項事業建設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人民至上,彰顯了我們黨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赤子之心,對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力、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九條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其中關乎人民的論述就有六條,包括了政治、經濟、精神、社會、生態和國際交往等方面??梢钥闯?,人民性貫穿在國家發展前進的各個方面,是最重要的價值追求?!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6頁。這些擲地有聲的論述表明人民至上是新階段新征程國家發展的重要價值理念。黨的十八大以前,我們國家面臨著過度強調經濟增長而帶來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在過度強調經濟增長的時期,出現矛盾和問題難以避免,當時的社會保障是經濟發展的工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在國有企業職工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日益重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會保障也不斷成為國家發展的重點事業。進入新時代,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創造了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非凡成就。雖然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但目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4頁。解決這些急難愁盼問題,必須把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貫穿在造福人民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中,體現在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傊?,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價值追求。

(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明確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長遠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發展道路,又是前進方向。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強大完善的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作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要求為統領,可以通過各個制度的合力,發揮社會保障再分配的功能。社會保障能夠對社會財富進行二次和三次分配來促進實現社會公平,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需要加大社會保障的調節力度促進收入分配更為公平。堅持社會保障的目標導向,注重養老服務、婦女以及殘疾人的保障,要提高個人、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壯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物質和社會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一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在不斷厚植現代化物質基礎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保障是人們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的基礎,能夠推動實現全體人民物質共同富裕,更能助力實現人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補充保障對共同富裕的實現分別發揮支撐性、兜底性、提升性及促進性作用。③劉歡、向運華:《基于共同富裕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內在機理、存在問題及實踐路徑》,《社會保障研究》2022年第4期。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需要突出保障內容的協調性和多層次性,將各個項目整合,發揮共同作用,并且通過促進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全體社會成員對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共享度,有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④白維軍:《以高質量社會保障助推共同富裕:邏輯關聯、現實難題與關鍵路徑》,《學術前沿》2022年第16期。在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上我們始終要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要建設與“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相匹配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三)增進民生福祉的要求使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更加突出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⑤習近平:《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求是》2022年第8期。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需求層次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也發生了變化。新階段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安全規范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建設更高質量的社會保障體系中,要優化社會保障的體系結構、改進社會保障制度設計、創新社會保障運行機制等。⑥何文炯:《建設更高質量的社會保障體系》,光明網,https://www.gmw.cn/xueshu/2022-03/25/content_35611713.htm, 2022-03-25。社會保障的項目設置要具有完備性,更要將安全性和規范性滲入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方方面面。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既需要重視收入維持和經濟保障,也要重視社會福利服務;既要關注國家與勞動力市場的關系,也要關注國家與家庭的關系;既要重視養家的男性(有償勞動者),也要關注持家的女性(無償照顧者)。①何文炯、岳經綸、張翼等:《共同富裕視角下的民生建設(筆談)》,《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保障亟待增強,以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絡主播等為主的新型就業群體為例,我國的就業方式日趨多元化,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需求也在增加,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不能很好地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不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我國面臨著“未備先老”的困境,城鄉老年保障差距大,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普惠性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仍有需要不斷改進之處。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要更加突出安全規范以及可持續性的要求,面對國家發展新征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方法。在發展社會保障事業過程中也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新征程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是要提質增效,走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之路。

二、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至關緊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基于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完整準確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意義非凡。當前,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認識不準不深不透的情況依然存在:有僅以短期的效益來評判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而無視社會保障體系會對經濟發展產生長期的有利影響;或僅從經濟等局部因素“看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而沒有站在全局角度看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益處,忽視生活美好、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等因素對經濟發展的正面作用;又或極力主張社會保障市場化與私有化,完全忽視社會保障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我國特殊國情。這些與中國式現代化相背離的思想不利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因此,必須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挖掘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的潛在意義,及時明確社會保障改革的總體方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意義應從以下三個層次出發。

(一)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為民造福體現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根本遵循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社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體現堅持人民至上、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價值遵循。因此,在新征程上,社會主義性質的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在思想上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從行動中堅持為民造福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其中,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回應人民不斷增長的保障與服務訴求,在民生短板方面持續發力,發揮出社會救助“兜底性”作用和社會保險“再分配”功能,增強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堅持為民造福的本質要求,促使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必須積極回應人民與日俱增的旺盛需求,與時俱進地不斷完善、全面發展,在注重發揮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功能的同時,也應補齊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社會福利制度短板,發展商業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等保障項目。唯有如此,才能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偠灾?,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應堅定社會主義方向,錨定民心這一最大的政治,心懷人民幸福生活這一“國之大者”,將“人民至上”“為民造?!焙汀肮餐辉!必瀼刂辽鐣U象w系建設過程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二)中國式現代化在頂層設計上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明確行動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是一條適應時代主題、符合中國實際、能經受住歷史檢驗的光明道路。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具體國情下的潛在風險始終要求我們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步伐:邁進新階段,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要求我們擁有完備的養老保險體系,加快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康醫療服務供給總體不足和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尖銳矛盾,①《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新華社,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也要求我們繼續完善全民醫療保險體系,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失業、工傷等給人民生活帶來的隱患風險也推動相應保險體系的完善。

為此,要始終堅持從頂層設計把控“覆蓋全民”等六方面的總體定位,建立好社會保障的長久機制,確保社會保障事業行穩致遠。具體而言,“覆蓋全民”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普惠性要求,②鄭功成:《全面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與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要求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在內的社會保障項目都能使處于風險隱患的人民受益,強化社會保障的互助共濟功能,要求進一步擴大包括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覆蓋面,將更多的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和新業態從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實現“應保盡?!钡哪繕??!敖y籌城鄉”體現的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要求在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基礎上,兼顧公平與效率,破除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分割難題,縮小因制度不統一所帶來的城鄉差異,完善與農村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統一。③陳恬恬、李芳凡、欒先駿:《統籌城鄉發展建立健全適應流動性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研究》,《改革與戰略》2017年第2期?!肮浇y一”強調社會保障制度的系統性,統一是公平的前提,要求在標準設立上體現統一,進一步統一參保資格和待遇享受資格標準,規定好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確定規則,明確繳費主體應承擔的繳費比例,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經辦服務標準,要求依據社會風險與保障需求,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中各項制度的整合統一?!鞍踩幏丁笔乔叭邔崿F的前提,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運行管理,健全社會保障基金運行規則,完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規則和監督機制,促進社?;鸢踩椒€運行,同時有關社會保障的籌資、給付、經辦等制度還需要繼續完善,從而規范社會保障中的政府行為、明確主體義務。建立一個政策統一、經辦統一、管理統一、信息統一、責任統一、待遇標準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保障體系。④《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理論網,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2-06/29/nw.D110000xxsb_20220629_2-A2.htm, 2022-06-29?!翱沙掷m”關注的是社會保障制度與當代人和后代人綜合利益的關系,這要求處理好降低社保費率與維持基金可持續的關系,合理減輕受困難情況影響的參保人員和企業的繳費負擔,同時擴大社?;鹞型顿Y規模,提升其“造血”能力。⑤《汪泓:二十大對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新京報,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66177327169159.html?shareuser=158716587112126, 2022-10-19。還要防止地區之間的福利競賽,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實現地方財政收入與支出的動態平衡?!岸鄬哟巍笔遣煌闹贫劝才拍軌驖M足不同人的不同生活需求,要求處理好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的關系,既能通過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農村“五?!钡戎贫劝才艦樨毨巳禾峁┥鐣戎?,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也可以通過社會保險抵御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及生育而帶來的風險隱患,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還能通過健全企業年金制度和職業年金制度,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以及增進社會福利,⑥顧海、吳迪:《“十四五”時期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與戰略構想》,《管理世界》2021年第7期。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由此可見,新階段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增強抵御風險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從頂層設計把控社會保障體系的總體定位,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指明行動方向。

(三)中國式現代化從具體執行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實踐依據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蘊含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現實意義。在具體執行上,除了要求在收入分配、就業和人民健康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外,也應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行動,穩固人民幸福之基,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實踐依據。作為新階段深化社會保障改革的發展藍圖,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具體執行層面指明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方向:不僅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而且要積極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商業醫療保險,同時還應推動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健全社?;鸨V翟鲋岛桶踩O管體系,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這些都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新階段須重點攻克的任務。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應依據基本風險保障需求清單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對同類社會保障項目進行整合歸并,將“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政策落實落細,促使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走向成熟。

綜上,必須從以上三個層面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其中,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為民造福決定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發展宗旨;中國式現代化在頂層設計上明確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發展趨向;中國式現代化從具體執行強調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采取的重點舉措。只要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探索、創新中國式現代化賦予的新內涵并堅持貫徹落實,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終會建成,進而能為世界貢獻社會保障建設的中國力量、中國方案。

三、新階段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關鍵瓶頸和主要問題

作為一種極具歷史自覺和戰略前瞻性的主動選擇,中國式現代化對當代中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體現在對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上。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將社會保障制度置于重要地位,人民對更高質量生活水平的訴求也更多地體現在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上。但事實上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啟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40多年來從無到有,從地方試點到制度統一,從經辦體系到綜合立法,①鄭秉文:《中國社會保障40年:經驗總結與改革取向》,《中國人口科學》2018年第4期。我國社會保障經過了由“探索建制”到“廣泛覆蓋”的轉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安全規范”,對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以來,社會保障普惠項目繼續增加、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展。一是參保人數穩中有升,截至2021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3億人、13.6億人,分別占我國總人口的73%、96%;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2.3億人、2.8億人,分別占全國總就業人口的31%、38%。②人社部:《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jgb/202206/t20220607_452104.html, 2022-06-07。二是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逐步拓寬,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待遇享有人數達4682.4萬人;享有殘疾人待遇人數2686.5萬人,約占殘疾人總數的31.6%,享有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人數比例有所擴大。三是未來保障項目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起到補充作用,如照護保障項目開始在一些城市執行。 2022年起,我國繼續增加普惠項目數量,擴增受益范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建設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但是,該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尚未得到完全破除,依然制約著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康發展,如前所述,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了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制度系統性不強、公平性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機制、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存在一些不符合公平性價值的內容。第一,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養老金體制壁壘、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在待遇方面差距仍然存在,養老金方面“同工不同酬”等現象突出。第二,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已累計結余4.77萬億元,③人社部:《減免社保費不會影響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buneiyaowen/202007/t20200722_380264.html, 2022-07-22。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養老金領取的人數和時間會持續增長,同時繳費人數將呈下降趨勢,不僅不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而且在無形中加劇了養老保險基金收入與支出的壓力。第三,醫療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醫療保險領域公平和效率的雙重損失,人群分割、城鄉分割、信息分割加劇了制度運行的交易成本。此外,在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方面,2022年,我國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了960元,④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醫保局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做好2022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http://www.nhsa.gov.cn/art/2022/7/8/art_104_8398.html, 2022-07-08。但職工醫保依然面臨政府、單位和個人籌資責任劃分不清楚致使責任分擔失衡、基本醫療保險在籌資機制方面存在缺陷、實際繳費人數相對減少但享受人數相對擴大等問題,①朱坤、林玲:《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機制研究》,《衛生經濟研究》2020年第8期。制度系統性還有待加強。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有待完善,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以及新就業形態人員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制度設計不利于農民、靈活就業人員和新業態從業者參保,②魯全:《生產方式、就業形態與社會保險制度創新》,《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耙粋€都不漏”的人員全覆蓋目標尚未實現。流動人口社會保障覆蓋率比較低,最典型的流動人口代表是農民工,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有2.95億農民工,參保率較低,且年老后很難享有保障他們老年生活的養老金?;攫B老保險全國統籌面臨較大壓力,2022年1月我國開始實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但因為該項工作起步不久,在激勵機制等方面有所欠缺。一些發達但缺少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地區相比落后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大的地區在落實統籌方面的激勵機制不夠明顯。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③習近平:《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求是》2022年第8期。還需加緊推進相關險種的省級統籌步伐。

(二)社會保障城鄉二元格局尚未完全打破

受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長期影響,社會保障體系的城鄉二元格局并未實現關鍵性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基礎養老金在不同區域內差距懸殊。比如,2021年上海、北京的基礎養老金分別為1200元、850元,而甘肅、貴州等省份基礎養老金低于120元,這意味著不同地域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差距較大。二是城鄉居民之間在養老金的領取上存在差距。農村居民繳費檔次和繳費年限基本都是最低標準,與城市居民存在差異。三是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之間養老金差距懸殊。數據顯示,2021年企業退休人均養老金2987元,而城鄉居民人均僅179元,相差近20倍。究其原因是職工保險有企業配套繳費,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絕大部分依靠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只在一定程度上起補充作用,制度的公平性尚待進一步提高。在養老服務方面,雖然現在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但大部分發展重心仍然在城市,對鄉村地區投入較少,農村養老服務問題日益突出。

(三)社會保障體系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問題突出

“安全規范”作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的關鍵詞,實際上是對未來社會保障領域發展提出了高標準要求。對于社?;饋碚f,安全是放在首位的,但目前社會保險基金可持續性有待增強,投資運營促進保值增值能力尚需提升。 2021年社?;鹜顿Y收益額為1131.80億元,投資收益率4.27%,④《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社?;鹉甓葓蟾妫?021年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網站,http://www.ssf.gov.cn/portal/xxgk/fdzdgknr/cwbg/sbjjndbg/webinfo/2022/08/1662381965418407.htm, 2022-08-18。這樣的投資收益率只能說勉強及格。近幾年來,醫?;痱_?,F象比較頻繁,騙保行為以不正當收費、假冒病歷等行為為主。在發現途徑上,以地方醫保部門檢查為主,群眾舉報方式占比不到20%,⑤李嘉程、覃英華、吳群紅等:《我國醫?;痱_保行為治理趨勢演變與優化策略研究》,《中國醫院管理》2021年11期。說明單一主體的監督治理方式已不合時宜,而且最終對于騙保人的處罰方式除責令整改并予以收回騙取和套取的醫?;鹜?,缺乏更嚴厲的懲治方式。我國城鎮地區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將在2040年達到近6.6萬億元,大致相當于當前水平的5倍,但到2040年,城鎮地區長期護理保障缺口將至3.8萬億元,⑥《〈中國商業護理保險發展機遇〉報告提出 加強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障》,中國經濟網,http://finance.ce.cn/insurance1/scrollnews/202209/20/t20220920_38114158.shtml, 2022-09-20。說明我國的長期護理保險資金嚴重緊張。此外,長護險缺少獨立的籌資與支付體系,這將影響其可持續發展及參保對象的保障水平與范圍。對于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來說,老年人的養老金及其社會養老福利主要是由年輕人在承擔,這很容易產生代際不公平問題,⑦張蘇、李泊寧:《人口老齡化與養老金可續性研究進展》,《經濟學動態》2021年第2期。致使養老金資金缺口擴大,甚至引發財政赤字。

(四)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全成熟定型

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有待健全。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尚不均衡,第一支柱養老金替代率結構依舊存在改善空間,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龐大將導致二元勞動力市場特征日益凸顯,第二支柱養老金遠不如第三支柱有優勢。①鄭秉文:《養老金三支柱理論嬗變與第三支柱模式選擇》,《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岸嘀е别B老保險體系的目的之一是緩解短期財政壓力,然而這也難以應對養老金缺口。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還應繼續健全,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改進率并不高,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加強殘疾人救助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我國雖已基本實現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的全覆蓋,但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全民覆蓋,自2023年1月起,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對貧困人口實施傾斜性補償政策: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孤兒的大病保險支付比例由70%提高到75%,與原政策相比,大病保險傾斜支付水平有所提高,但傾斜支付范圍未包括低保邊緣家庭成員,此類人員無法享受大病保險的傾斜支付政策。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還處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之中,在肯定其巨大成就的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之處?,F行制度安排中的制度性不足及多層次體系建設滯后的問題,均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最終達到公平、可持續的高質量社會保障體系。因此,特別需要國家層面重視統籌考慮與頂層設計,形成“全國一盤棋”新局面,充分發揮社會保障體系的綜合效能,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四、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引著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發展不斷走向成熟。為應對新變化、迎接新挑戰、面對新要求,應著力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進入新階段。本文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從治理格局、頂層設計、安全體系以及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層面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的未來進路(見圖2),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邁向新征程。

圖2 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的未來進路

(一)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多元治理格局

第一,加強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各領域、各方面與各環節的領導。黨堅強有力、集中統一的領導,在社會保障領域中充分發揮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制度優勢。①劉曉梅、曹明遠、李歆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成就與經驗》,《管理世界》2022年第7期。未來在我國社會保障建設事業中,應始終堅持黨的全方位領導:一是要堅持黨的思想引領,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與思想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具體實踐。二是嚴格落實黨和政府制定的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充分發揮黨的決策作用,通過完善黨的監督和反饋機制,把社會保障工作推進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工作中,并及時反饋實踐中的問題。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打破部門壁壘,強化聯動機制。政府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主體,承擔著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責任。因此,一是要明確政府的權力范圍與職責大小,特別是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同時應注重中央與地方的財、權、責三者關系的協調。二是政府應維護政策的穩定性與延續性,要做好監管角色,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制度化、法制化。三是推進各級部門聯動,在確保安全條件下共享交流信息,實現信息共享與業務聯動,進而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工作效率。

第三,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多元治理格局,提升治理能力。單一的社保體系建設無法有效滿足群眾需求,也不能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因此,一是要充分調動第三方組織的積極性,通過讓代表不同群體利益的社會組織參與制度設計并監督制度的運行,確保各主體有效地參與共建共治,②鄭功成:《全面理解黨的十九大報告與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推動治理主體多元化,以滿足保障對象多樣化需求。二是借助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完善供給機制,激勵社會力量在醫療、養老等領域持續提供高質量社會保障資源與服務。三是切實推動社會保障中的公眾參與,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切實維護民眾利益與權利,使社保政策能較好反映民意,增強決策民主性,同時便于大眾監督。

(二)完善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社會保障體系頂層設計

根據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最新要求,應對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頂層設計進行完善與優化。

第一,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加強社會保障體系數字化建設。當前,在國家層面,需加快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落實落細的步伐;在省級層面,推動基本醫療、工傷及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明晰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財政支出責任。一是基本養老保險要以統一實際繳費率作為抓手,建立合理的權責分配機制,做好養老保險待遇確定方式的參數設計,充分考慮區域間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確定養老金給付水平合理區間,③李春根、仇澤國:《深化社保改革 推進共同富?!?,《中國社會保障》2021年第12期 。以?;緸樵瓌t,推動基本養老保險統一步伐。二是穩步推進醫療保險的省級統籌,通過建立基金區域調劑平衡機制來均衡地區間的基金壓力,調劑省級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增強基金共濟,縮小區域間差距。三是加強數字化的場景建設與應用,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養老、醫療等服務領域的應用,助力社會保障經辦數字化轉型。推動“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為公眾提供更適宜的社會保障服務。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提高平臺運行效率。探索建立智慧醫療養老服務中心,推動數字技術醫養服務融合發展,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構建便捷高效、全面覆蓋的社會保障惠民網絡。

第二,堅持問題導向,立足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我國十四億多人口要整體邁進現代化,現階段應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一是積極構建包含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要逐步打破制度的門檻限制,轉變以勞動關系作為納入社會保障的標準,給予異地戶籍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充分的制度保護。二是利用大數據等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網上參保等服務實現。搭建網絡平臺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維權服務等通道,同時可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政策,保障從業人員的法定基本權益,增強從業人員抵御勞動風險的能力。④匡亞林、梁曉林、張帆:《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研究》,《學習與實踐》2021年第1期。三是提升社會福利及服務體系覆蓋能力與覆蓋面。面向老、幼、殘相關的社會福利及服務體系能夠覆蓋到有需要的所有保障對象,不斷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

(三)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安全網

社會保障關系國家發展的穩定,更關系廣大人民的安全與幸福。針對目前社會保障領域存在的安全風險,亟需通過筑牢社會保障安全網來進行規范。

第一,健全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一是完善基本法律法規,例如養老服務法、醫療保障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等基本法。加強涉及兒童、殘疾人權益等基本法的建設,①劉曉梅、曹明遠、李歆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成就與經驗》,《管理世界》2022年第7期。完善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法規,及時制定相配套的法規條例,加快法律落地。二是應擴大法律法規保障的覆蓋面。將特定群體例如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法律保障范圍,保障特定群體的合法權利與利益,增強從業人員抵御勞動風險的能力,維護社會保障公平性。三是注重法律法規與政策之間的相互協調。推動系列法規體系相互補充配合,避免法律交叉現象發生。

第二,規范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社會保障基金安全性關乎社會保障制度能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要著力規范健全社?;鸨O管體系。一是強化內外部監督,提升基金監管水平。通過明晰政府監管權力大小與職責范圍來規范基金的運營與管理,基金審計依法公開,同時強化內外部監管來提升基金監管水平。二是構建并完善社?;疬\行監測平臺。推動基金收支管理平衡,對支出與結余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三是重視資金投資安全與保值增值。在拓寬基金籌資渠道、保障基金來源的基礎上,堅守基金安全底線。在開展基金產品投資前,應合理評估投資風險,完善風險管控機制并及時排查風險。加強基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動基金安全發展。

第三,嚴格社會保障監督體系。逐步健全以政府為主導、多部門協同的監督體系。一是強化“一網統管”的綜合監管。以政府為主導聯合其他部門定期對社保相關機構及其服務進行監督。二是加強社會監督。健全社會保障項目信息公開清單制度,將機構及其服務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推動平臺信息公開與透明化。三是推動機構自我內部監督。通過政府與多部門的常態化監管,使社保相關機構轉外部監管壓力為內部自我監管動力。四是推進社保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多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嚴厲打擊社保待遇冒領等失信違法行為,建立并共享失信人員名單,提升社會保障監管水平。

(四)健全中國式現代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實現了制度轉型和快速發展,保障項目明顯增多、范圍持續擴大、資源不斷集聚,②何文炯:《中國社會保障:從快速擴展到高質量發展》,《中國人口科學》2019年第1期。人民生活得到切實的保障與改善。但當前仍存在部分矛盾與挑戰,因此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勢在必行。

第一,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提高公眾養老意識。一是明晰各主體責任,做大做強第一支柱養老保險。堅持?;镜脑瓌t,持續擴大第一支柱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二是規范和壯大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鼓勵市場主體發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開發多種類型的商業養老保險,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保險需求。三是強化養老金融教育,提升我國居民養老金融素養與長期養老規劃意識,培養理性的投資理念。

第二,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健康發展。一是完善政府負責的公共衛生、多方分擔責任的法定醫療保障格局。③鄭功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現狀評估與政策思路》,《社會保障評論》2019年第3期。在公共衛生方面,主要由政府來承擔大部分責任,加大政府投入,提高籌資水平以及醫療保障水平。二是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針對不同人群鼓勵開發多類型商業健康保險,豐富保障類型,推動商業醫保有序、良性競爭,滿足不同群體的保障需求。三是鼓勵發展非營利性質的公益類醫保。在滿足國家政策與法規要求前提下發展非營利性質的公益類醫保,增強醫療保險保障能力。

第三,優化多層次立體式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一是以基本養老服務為主導,推動養老服務供給多元化。推動市場與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養老服務,積極拓寬養老服務市場,在政府規范和引導下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通過政策支持以及財政補貼等形式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繁榮發展。二是建立老年人需求評估機制,推動養老服務模式向家庭、社區、機構三者相協調。根據不同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提供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資源與模式。三是培養新型養老服務人才,擴充壯大養老服務隊伍。通過培訓提升專業技能服務水平來發展人才,同時完善配套人才保障體系與獎勵激勵機制來留住人才。

第四,建立多層次醫養、康養結合體系,將長期護理保險作為第六項基本險。一是要加快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醫養康養結合體系形成。通過開展家庭病床、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等試點工作,提高居家社區醫養綜合服務能力。鼓勵養老服務機構設立醫養結合機構、醫療機構增設養老服務。二是注重服務機構的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訓,通過探索建立彈性工作制、與高等院校合作等措施推動人才流動、引進與培養,提升養老服務隊伍質量。三是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多層次、多支柱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建設,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覆蓋面,拓寬資金籌集渠道。

第五,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一方面,加強民生保障兜底,加大對未參保人員等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同時注重對救助對象的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防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動態監測被保障對象。優化低保認定標準,放寬“單人?!睏l件。加強部門間救助信息共享,對低收入人群與返貧邊緣群體進行監測與預警,建立長效保障機制。此外,激發慈善、志愿等組織的社會責任感,明確政府責任,同時加強對慈善及志愿組織的監管。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激活社會資本,鼓勵民間資金積極投入社會福利事業,①何文炯、岳經綸、張翼等:《共同富裕視角下的民生建設(筆談)》,《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通過扶持民辦福利事業來積極推動我國慈善事業與社會保障主體內容的融合與互補。

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民生福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民生保障與改善,持續推動著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發展不斷走向成熟。我國社會保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在新階段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針對這些難題,應緊緊圍繞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本質要求,堅持以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核心價值引領,確保黨在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在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的同時,推動社會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著眼未來推進現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社會保障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邁向更高水平,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中國式社會保障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