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群體非正式組織的隱性知識共享對老年教育教學的影響

2023-07-03 06:48王文韜馬陳晨
安徽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凝聚力隱性影響力

王文韜,馬陳晨

(六安開放大學,安徽 六安 237000)

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笆奈濉币詠?“積極老齡化”的社會發展對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群體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日趨旺盛,與當前現有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渠道等資源供給能力不足的現狀產生沖突,出現了供需差距大、學習機會少、教學質量差、發展不均衡等現象,嚴重制約了老年教育教學效果。有研究表明,非正式組織的隱性知識共享廣泛存在于各正式組織中,并發揮積極作用。本研究以老年教育群體為研究對象,探索非正式組織的隱性知識共享對老年教育教學的影響,嘗試通過發揮該群體自身作用,改善老年教育教學,為老年教育事業發展開拓新思路。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非正式組織與隱性知識共享

梅奧通過霍桑實驗提出了“非正式組織”的概念,他認為人們會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自發、多樣、難以管理的各種群體,這些群體會對正式的組織關系產生巨大影響[1]。Barnard等認為,隨著正式組織的建立,總是會產生非正式組織[2]。李德民認為:非正式組織的影響力和行為會對正式組織的工作和活動產生作用,能夠幫助正式組織彌補管理缺陷、改善溝通效率、反映成員訴求等[3]。

非正式組織的普遍存在有利于成員彼此間分享經驗和智慧,為隱性知識傳播提供了組織保障。波蘭尼認為:隱性知識是“一種很有價值,但難以傳達、記錄,且沒有編碼的知識”[4]。隱性知識共享會隨著互動群體的差異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知識傳播的速度、質量和數量。謝荷鋒等認為,在良好的組織氛圍內,成員之間知識分享頻率會增加,其中也包括不易獲得的隱性知識共享。因此,發掘隱性知識共享的作用,應結合群體自身特質開展研究[5]。

隨著老年教育的不斷發展,非正式組織的作用日趨明顯。學員中出現了包括自發的交流小組、發燒友群體和活動團隊等各種組織,從不同角度促進老年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這其中,隱性知識共享作為非正式組織最具特色的核心內容逐漸壯大,成員間知識交流變得便捷和頻繁。非正式組織影響隱性知識共享的因素較多,國內學者大多從氛圍、結構、文化等角度開展研究。曹楊等從生物屬性、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三個維度描述了老年人參與正式組織的影響因素[6]等。在此基礎上,本研究結合已有研究,通過訪談老年大學教學管理人員和學員,最終確定從凝聚力、影響力和價值規范三個角度,研究老年教育非正式組織對隱性知識共享的影響。

凝聚力是聯結非正式組織和成員的各種引力,使之固定在群體內,這種基于學習和生活而產生的強烈情感依附改善了非正式組織環境。影響力是組織內各種行為對成員產生的作用。影響力越強,組織的權威、認同感和效率就會越強,成員行為類似程度也就越高。價值規范是成員約定俗成、自覺遵守的某種行為準則、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成員間共同的人際要求、社會需求、活動目標,催生了特定的群體結構形式和交流網絡。以上三種影響因素會有利于非正式組織的產生并形成隱性知識共享,因此可以做出以下假設:

H1:凝聚力對隱性知識共享具有正向影響;

H2:影響力對隱性知識共享具有正向影響;

H3:價值規范對隱性知識共享具有正向影響。

(二)非正式組織與老年教育教學

學界普遍認為,非正式組織的存在會對組織目標的實現產生正向影響,能夠彌補正式組織管理上的漏洞,完善正式溝通渠道,提高組織目標效率,反映成員心理訴求等。Wright Bessie更是主張一切正式組織應當積極支持和鼓勵非正式組織[7]?,F階段,對于老年教育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參與教育的影響因素、實施路徑與融合發展等方面,鮮見非正式組織對于老年教育教學作用的相關研究。

我國目前老年教育教學形式包括老年自主學習、團隊學習、線上學習。教學內容包括保健運動、文化娛樂、仁德哲理和信息技術等。教學載體包括老年大學、老年開放大學、社區學習點、鄉鎮學習中心等。李靜認為:長期以來,各國老年教育教學的理念存在差異,英國側重幫助老年人快樂學習,重新認知自身社會價值[8],日本側重保障老年教育福利,在全社會認可老年教育學習成果,幫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會,美國側重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我國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中,實施積極老齡化戰略,實現健康、參與、保障的教育目標[9]。在國內學界,邵曉楓等提出了從理念貫徹、政策保障和供給增加等方面實現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胡國華等認為學習滿意度和學習效果是衡量老年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可以通過老年人在學習中獲得的社會文化資本、個人資本和人力資本增益來衡量。綜上,老年教育教學的改善,大致可以從形式、內容、載體和教育效果四個角度來進行測評,本文結合非正式組織影響因素做出以下假設:

H4:凝聚力對老年教育教學具有正向作用;

H5:影響力對老年教育教學具有正向作用;

H6:價值規范對老年教育教學具有正向作用。

(三)隱性知識共享與老年教育教學。

隱性知識共享隱含在個體的經驗和行為中,包括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領悟的技能,不易于口頭表述和傳播,傳播的過程中需要跨過不同的知識儲備體系。在融洽的交流氛圍中,老年人興趣、愛好、閱歷和心態的那部分知識,更能夠幫助其他群體成員改善學習和生活狀態。這種舒適環境下的積極溝通,本身就是“積極老齡化”的重要特征。隱性知識共享作為推動正式組織發展的核心資源,在老年教育教學中也應扮演同樣角色,因此可以做出以下假設:

H7:隱性知識共享對老年教育教學具有正向作用。

(四)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作用

按照中介變量選取的原則,中介變量必須與自變量和因變量有較強的相關性。老年教育中的非正式組織產生了隱性知識共享,并且通過隱性知識共享改善了老年教育教學;隱性知識共享是非正式組織和老年教育教學之間的中介變量,因此提出了以下假設:

H8:隱性知識共享在非正式組織和老年教育教學之間起中介作用。

(五)模型構建

通過上述的文獻研究和調研,本文根據假設初步形成了總體構想,并建立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組織隱性知識共享初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組織隱性知識共享路徑模型

模型將凝聚力、影響力、價值規范作為核心變量,將隱性知識共享作為中介變量,將老年教育教學作為結果變量,模型假設核心變量能夠分別影響中介變量和結果變量,并通過中介變量影響結果變量。

二、研究方法

(一)量表設計

各維度題項均借鑒已有相關研究。凝聚力借鑒費斯廷格、沙赫特和巴克等人在研究群際情緒與歸屬感和凝聚力測量所采用的量表,共計5個題項;影響力借鑒了王正東、琚向紅在老年人參與社區教育影響因素相關研究編寫了老年受教育影響力量表,共計5個題項;價值規范借鑒了蔣傳和在安徽省老年人群體生活狀態的評價和分析,編寫了老年受教育群體特征量表,共計7個題項[10];隱性知識共享借鑒了鄒淑遠非正式組織隱性知識共享量表,共計6個題項;老年教育教學效果共計7個題項。

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評分,內容如表1所示。

(二)信效度分析

選取我省各地老年教育學員1 500名,回收問卷1 480,回收率為98.67%,其中無效問卷16,剩余有效問卷1 464,有效率為97.60%。收集后,將數據整理導入SPSS進行分析。使用了Cronbach’s α來檢測問卷的可靠性。如表2所示:各變量維度的Cronbach’s α均在0.95以上,說明問卷內部穩定性較強,可信度較高。

表2 樣本信度

如表3所示,KMO值為0.897,且P<0.001,表明研究具有良好的效度,問卷能夠真實有效地反映真實情況。

表3 樣本效度

通過相關分析,能夠得出各個維度變量具有顯著相關,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樣本相關性

三、建模與模型分析

(一)模型構建

利用AMOS 28.0構建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組織隱性知識共享結構方程模型,分別檢驗凝聚力、影響力和價值規范對隱性知識共享、老年教育教學的影響路徑,結構方程共計包括5個潛在變量和30個觀測變量,其中涉及3個影響因素潛在變量、1個中介變量和1個結果變量。圖2中e1-e32為各因素殘差項,Q7-Q36為題項代碼。

圖2 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組織隱性知識共享路徑模型

(二)模型修正

模型進行適配度分析后得出GFI=0.823,說明擬合標準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可以針對具體指標通過修改路徑來改善整體擬合度。

如表5所示,價值規范、凝聚力對于老年教育教學的路徑顯著值均超出0.050,因此要予以刪除路徑。

表5 初始路徑系數

為了進一步提高GFI值,刪除路徑后重新擬合,參照修正指數M.I.進行路徑調整。如表6所示,在調整的時候,綜合考慮題項1、4、6、10、12和題項13、14、26、29、30之間的實際意義,進行了路徑增加。

表6 修正項目

完成上述步驟后,再次進行擬合,如表7所示,可以得出各項指標都達到了預定目標,評價標準合格,說明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組織隱性知識共享模型符合研究需求。

表7 模型擬合關鍵指標

(三)模型結果分析

1.非正式組織的不同維度對隱性知識共享均有影響

根據表5可知:通過對非正式組織的三個特征維度(凝聚力、影響力和價值規范)對隱性知識共享影響的數據分析中發現,H1、H2、H3均成立。這說明老年教育輕松和諧的溝通環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成員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提升了交流的頻次和深度?;诔蓡T之間社交態度和情感體驗高度趨同的前提下,組織的權威、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成員的高度認可,獲得了成員較高的忠誠度,從而進一步激發成員的隱性知識共享動機和意愿,這與其他學者關于非正式組織的相關研究結論是相吻合的[11]。

2.非正式組織的不同維度對老年教育教學有不同影響

根據表5可知:非正式組織的影響力維度對于老年教育教學影響顯著,假設H5得到了驗證;凝聚力和價值規范的影響不顯著,假設H4、H6未能得到驗證。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教育的教學管理人員較少,生師比嚴重不達標,需要學員積極承擔組織內的各種任務,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所以非正式組織的影響力高低直接影響了老年教育教學。凝聚力和價值規范可能更有利于非正式組織的建立,并通過隱性知識共享來影響老年教育教學,這也為接下來驗證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作用提供了依據。

3.隱性知識共享對老年教育教學有顯著影響

根據表5可知:隱性知識共享對老年教育教學作用明顯,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隱性知識在老年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較大比例。成員在接受隱性知識共享時,提高了參與教育的次數,提升了個人聲望,擴充了知識儲備,改善了學習體驗,更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初步達到了“健康、參與、保障”的積極老齡化目標。因此,假設H7得到了驗證。

(四)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效應檢驗

模型擬合完成后,采用Bootstrap方法進一步驗證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作用,設置95%的置信區間,如表8所示,置信區間不包含0則說明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作用顯著。

表8 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效用

綜合表5和表8可以得知:凝聚力、影響力、價值規范均可以通過隱性知識共享發揮間接效應,進而改善老年教育教學,假設H8得到驗證。從數值來看,價值規范的效應力度最大。

四、對老年教育與教學的啟示

(一)高度重視老年教育中非正式組織的作用

研究表明:非正式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價值規范是形成隱性知識共享的前提條件(路徑系數分別為0.550、0.098、0.380)。比如:老年人認可的線下教育更有利于產生凝聚力;在問卷調查過程中發現,使用手機瀏覽問卷并準確應答問卷的學員遠遠超出預期,可見學員對待正式組織的包容性和規范性較強,對待非正式組織的態度更加積極和主動;老年大學的入學率高、到課率高和參與度高均反映了價值規范對成員的普遍約束。

因此,要積極開發老年教育中的非正式組織。注重培養老年人積極健康的心態,讓學員樂于融入學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加大興趣小組和學習團體的開發組織力度,圍繞優秀學員、學員代表、課代表等推薦評選活動建章立制;積極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嘗試翻轉課堂在老年課堂中的應用;讓學員走上講臺,在展示自我的同時開展交流[12];選拔樂于奉獻、有責任心和專業特長的學員承擔教學管理工作,逐步實現從觀望者到組織者、從參與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轉變,為隱性知識共享創造條件。

(二)充分利用隱性知識共享的功能

研究表明:隱性知識共享在非正式組織對老年教育教學影響中起中介作用。其中凝聚力對老年教育教學的間接影響效應值為0.038,說明非正式組織的良好氛圍能夠促進老年人參與教學活動,但對老年教育教學的直接作用有限,可以通過提高老年人的歸屬感、參與感、責任感來培養良好的隱性知識共享環境,改善老年教育教學;影響力對老年教育教學的間接效應值為0.043,影響力較低,但直接效應值為0.132,說明應該直接從學校管理層面提供幫助,鼓勵和引導影響力發揮,樹立其組織權威,激發成員主觀能動性,為老年教育教學助力;價值規范對老年教育教學的間接影響效應值為0.214,說明可以在老年人自我效能、思想觀念和情緒態度等方面進行積極引導,通過政策宣傳引導,提高老年人對老年教育教學的認同;可以在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上加強推廣,提升全社會對老年教育教學的認可;可以通過擴大辦學渠道,開設老年開放大學等新型辦學載體;提升老年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三)逐步增加老年教育教學供給

研究表明:長期以來,在缺乏師資和管理人員的情況下,學員中的非正式組織為老年教育蓬勃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13]。接下來,為了應對愈演愈烈的社會老齡化挑戰,我們要積極利用政策紅利,增加老年教育教學供給,保障老年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興辦更多的老年教育機構;應當明確各級政府在老年教育經費使用中的比例,支持和鼓勵各種社會資本參與老年教育,進一步完善老年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政府、有關部門、學校和社會各界齊抓共管新格局??梢越M織有老年教育教學經驗的專業師資,開發老年教育課程,細化教學實施方案,量化教學標準,也可以通過開拓線下教學場地和實踐基地的方式,多方位提升老年教育教學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老年教育。

猜你喜歡
凝聚力隱性影響力
“如此凝聚力”
論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團隊凝聚力的提升
隱性就業歧視的司法認定
對增強兵團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天才影響力
論增強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凝聚力引領力機制建構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芻議隱性采訪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3.15消協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