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環境倫理

2023-07-04 14:33彭璞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

摘?要

西方現代化只是現代化的低維表象,不是現代化的高維本質,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具備推動國家不斷向前、向上發展的能力,那么這個國家就擁有了實現現代化的條件。中國式現代化是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術上的進步化、發展上的綠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相較于西方以“資本至上”為邏輯的現代化指導下的割裂對立的人與自然關系,中國式“人民至上”邏輯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與自然關系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矛盾,解決了發展和生態的沖突,為眾多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指導下,只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價值觀、“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整體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治理觀,才能真正克服資本主義邏輯的缺陷,完成人與自然的和解。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民至上?環境倫理

一、問題的提出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在人類沉浸于工業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等現代化進程所創造的巨大財富之中時,全球的環境危機也為人類敲響了生存的警鐘。越發貧瘠的資源、愈發惡化的生態讓人們意識到大自然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人類對自然的肆意索取和任意破壞,最終會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體產生威脅。人類開始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系,逐步反思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最終形成這樣一個認識:生態危機不是自然環境本身的變化引起的,而是人類違反自然規律、采取不合理的實踐活動導致的。工業革命以降,社會發展的范式由傳統轉為現代,文明現代化、政治現代化、經濟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等現代化進程將資本主義國家推向世界文明的前沿和頂峰。但依靠對內壓迫勞動人民的剩余價值、對外殖民擴張的資本主義所取得的現代化進程優勢,無法解決貧富差距過大、人與自然關系惡化、物欲橫流、價值扭曲等問題。在將西方現代化模式定于一尊的國際社會,眾多發展中國家忽視本國國情,輕視本國文化,照搬國外“先進”現代化經驗,不僅不能實現自身現代化,反而會引起本國政治經濟的動蕩、生態環境的惡化,乃至社會的退步?,F代化是一種社會變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世界現象,資本主義現代化只不過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種模式、一個階段,西方式現代化不是標準,更不是終點。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

習近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2(17):10.?“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备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20728(01).“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p>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J].求是,2022(21):14.?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的,堅持人民至上的,順應發展規律的,立足于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拔覈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p>

習近平.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J].求是,2022(11):6.?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在生態文明的指導下,有別于西方工業文明邏輯下的環境保護現代化;是在生態理性的指導下,有別于資本主義經濟理性邏輯下的環境倫理現代化。在效仿西方工業化進程和接納其環保理念的道路上,我國的工業現代化基本完成、法律體系業已完善,但快速發展的背后是粗放的經濟模式和惡化的生態環境。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大國轉變為先進的制造業強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代價是生態環境的大幅惡化。實踐證明,西方的工業化道路并不適存于擁有龐大人口的社會主義中國,資本主義的“資本至上”也有悖于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至上”理念,自然的物化更無法在“天人合一”的中國生存。因此我國的環境保護也必須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必須、必要且必行的。所以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模式下人與自然的關系,對于我國環境保護的理念、邏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二、西方現代化語境下人與自然關系的批判

現代化是對歷史變化的修飾語,“特指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的歷史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全球的經濟、政治、社會、思想、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變遷?!?/p>

馬敏.現代化的“中國道路”——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若干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6(9):29.?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西方社會率先開始了探索。18世紀末在英國改良的蒸汽機催生出工廠這種全新的生產組織模式,機械化革命使得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也讓人類邁入現代意義上的現代化。19世紀末的德國化工革命和美國電力革命,使得工廠可以大批量地進行流水線生產,大力提高了社會生產的方式和能力,人類進入化學合成和電氣化時代。20世紀中后期,隨著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生產的中心不再是繁復的勞動而是精密的創造,人類踏入信息時代。如今,數字技術、智能科技被廣泛應用,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沖擊著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步入智能時代。從社會現代化的進程而言,生產資料的變化、生產力的提升、生產方式的變更是社會現代化變遷的主要因素,現代化主要是生產的現代化,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的現代化,進而帶動其他方面的現代化?!叭魏涡碌膶W說……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事實中?!?/p>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優勢和政治革命帶來的生產關系優勢的推動下,建立起全面領先的優勢。因此,西方式現代化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邏輯下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與自然資本之間的關系。

(一)“資本至上”的現代化邏輯

如今所言之現代化,基本是以西方社會為基本語境,一是因為西方國家率先開始現代化進程且持續保持領先,所以現代化基本上是采取西方社會的觀念和設定,即從啟蒙運動之后,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逐漸確立的新的生活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

鑒傳今.重審現代性的問題[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7.?二是因為西方社會一直把控著世界話語權,把代表進步的現代化限定為西方資本主義模式下的現代化,“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p>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西方社會把控著現代化,等同于控制著西方文明所謂之社會文明的標準,而資本把控著西方社會,等同于資本控制著社會經濟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等。資本的出現,意味著社會生產進入一個全新的紀元。

[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8.?資本成為社會進步的最強大推動力,成為社會文明的標志,從而建立起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中心的崇尚理性、物質、增長的世界價值和世界秩序,最終形成了以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為核心,追求自由市場和個人理性,奉行資本主義“普世價值”的現代文明。

西方資本主義所實行的現代化是私有制下以資本為核心的現代化已彰明較著。西方現代化的邏輯是“資本至上”,其現代化進程充斥著侵略、擴張、增長,維護的是少數資本家的利益,表現為對內壓榨剝削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對外侵略掠奪落后地區的資源。早期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征是對奴隸的控制、對原住民的剝削、帝國的血腥擴張、武裝貿易、資本家對人民和土地的主張,斯文·貝克特稱之為“戰爭資本主義”。

[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M].徐軼杰,楊燕,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47.?資本主義發軔之初,雙元革命尚未開始,資本家沒有大規模生產的工廠,沒有自由交易的市場,沒有保護市場的法律,沒有耗之不盡的資源;沒有工廠就剝削奴隸和強制勞動,沒有市場就隨心所欲制定規則,沒有法律就肆無忌憚地攫取,沒有資源就用大炮打開他國的國門。早期資本主義是借助販賣奴隸、壓迫勞動者、發動戰爭等掠奪、侵略行為完成的資本積累?!百Y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p>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7.?在雙元革命的沖擊下,資本積累脫掉了血淋淋的外衣,但根植于資本主義體內的侵略基因,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改變,而是演化出新的特征,但不論資本主義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其實質始終在于積累財富,通過市場交換不斷地剝削剩余價值以完成增殖,借助不正當競爭以完成市場壟斷。自由市場經濟、技術理性、工具理性、“經濟人”利益最大化邏輯所支配的資本主義,徹底釋放了人類內心欲望的惡魔,使人變成了只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物的附庸。馬克斯·韋伯認為經濟理性和目的理性都在強調絕對的個人利益和財富占有的最大化,謀求利潤的最大化,追求消費滿足感的最大化,導致物化了人類、異化了消費,是終極價值關懷缺位的狹隘的工具理性。

[德]馬克斯·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M].張乃根,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無數事實證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目的是資本家對財富的渴望,而不是為了人民的幸福。

(二)機械對立的人與自然關系

在資本主義主導的生態現代化進程中,貪婪的欲望和不節制的需求是依靠瘋狂征服、掠奪、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來滿足的,西方社會的濁富和文明是依靠肆意搶奪資源而錯誤實現的。

[美]威廉·格雷德.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瘋狂邏輯[M].張定淮,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567.?在片面的追求增長至上的社會中,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價值在于創造利潤,自然被貼上商品的標簽,忽視了自然的其他價值,導致了先發展后治理理念的盛行。西方資本主義的環境倫理觀也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發生了變化。在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環境倫理主要從人類中心主義轉向非人類中心主義和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非人類中心主義的主旨有以下三點:一是將環境倫理的視野從人類身上擴大到所有生命體,直至自然界。人類對所有生命體和自然負有道德義務,必須對人類改造自然的行為加以限制,甚至可以限制人類的發展。自然與人類同等重要,人類必須尊敬自然、敬畏自然、服從自然。二是認為所有生命和自然具有內在價值,它們和人類一樣都是平等的價值主體,這種內在價值是自然所固有的價值,不需要以人類作為參考。

[美]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M].劉耳,葉平,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9.?三是自然界的整體價值高于一切,自然系統是由人、動物、植物和其他成員組成的復雜有機整體。人類雖然高于處在較低發展階段的其他一切成員,但人類在生態系統中的生存、發展必須依賴其他成員,所以所有成員的價值和權利是同等的。非人類中心主義將自然納入道德考慮范圍,注意到人與自然的內在同一性,發現了人與自然利益的一致性,認識了自然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于人類樹立愛護生態的意識、克制自己的行為、保護生態的平衡、解決生態危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其過分注重外在規約,忽略人的道德意志,自然價值主體缺位,要求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統一和平衡,反對人的主體性,反對人類對于經濟增長的追求,反對人類任何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行為,反對運用科學技術來保護自然,把人置于自然之下,以犧牲人的主體性、尊嚴和發展來維持自然的和諧狀態?,F代人類中心主義相比于人類中心主義,承認自然的內在價值,不再把人類視為自然的主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的可持續;現代人類中心主義相比于非人類中心主義,承認人的主體性,強調經濟增長對人類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肯定科學技術的正向作用,但是一切增長和保護的最終目的在于維護資本主義模式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申言之,現代人類中心主義保護環境的目的在于對資本主義的保護。但這種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資本主義的擴張性必然要求人對自然更多地索取和破壞,只會進一步加劇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

非人類中心主義和現代人類中心主義雖然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存在分歧,但是其理論的共同點都是以割裂自然觀與歷史觀辯證統一關系為基礎的。

王雨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J].求是學刊,2022(4):15.?申言之,不管資本主義的環境倫理觀——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發展,始終是囿于資本至上的邏輯,通過對立的方式,割裂人的歷史與自然歷史的辯證統一,不論其對自然的地位、作用、價值做出多么美麗的粉飾,也難以掩蓋保護環境背后的實質是對資本的服務。資本的無限增殖的欲望和自然資源有限性的客觀事實之間存在矛盾齟齬,導致了資本增殖始終需要承擔內部自然有限性的道德壓力。

李建森,翟樂.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創造及時代超越性[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22.?所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保護環境的方式,就是“對于污染問題只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把它們移來移去”

[美]戴維·哈維.正義、自然和差異地理學[M].胡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21.???梢哉f,西方資本主義環境倫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對在資本至上邏輯下資本無限擴張和積累中產生的罪行的改良,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下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存在無法根除的痼疾:資本的現代化發展建立在沖突對立之上,對剩余價值的剝削壓榨是其發展存續的根本,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實質上就是對“商品”的變相剝削。

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可怕之處在于把人作為唯一的目的,遺忘了地球給予人類生命,忽視了人類生于地球長于地球,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異化為征服與被征服、控制與被控制,使人類與自然沖突對立;塑造了消費至上的扭曲價值觀,為了個人財富的積累和變態的心理愉悅,絲毫不顧忌給自然帶來的傷害,這必然會遭到反噬。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歷史局限性導致國內貧富差距分化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愈發惡劣,嚴重阻礙了本國的現代化建設,導致國家發展的停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許多奉西方現代化為圭臬的國家逐漸發現“經濟萬歲”“消費優先”“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理念、方式、價值觀等存在缺陷,嚴重影響本國的發展,由此打破了后現代國家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吹捧和效仿。技術理性縱然能借助先進的技術能力緩解當前的環境壓力,但在資本至上的西方現代化邏輯下的人與自然二元對立、自然的物化才是生態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

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環境倫理

現代化是一種國家形態,是各個國家爭相追逐,通過發展工業,帶動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期望達到的一個發達、富足、幸福的社會狀態,更是顯示一個國家繁榮昌盛、先進發達、文明富裕的標志?,F代化可以解讀為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術上的進步化、發展上的綠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在經過現代化武裝的西方資本主義轟開中國的大門之后,我國便開始被動地學習西方的現代化。但資本至上邏輯指引下的資本主義在中華大地難以存活,億萬中國同胞需要維護人民利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西方現代化只是現代化的低維表象,不是現代化的高維本質,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具備推動國家不斷向前、向上發展的能力,那么這個國家就擁有了實現現代化的條件。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生智慧

從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那天起,中國共產黨便開始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屬于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從最初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國防的“四個現代化”,到后來的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再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現代化的內涵,考慮到現代化國家不僅需要經濟方面的現代化,更需要在政治、社會、思想、體制等方面的全面現代化,因此“四個現代化”被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替代,用中國式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簡單點來說就是中國特有的現代化模式,是具備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普遍特征,但又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殊性的現代化。具體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面向社會主義現階段主要矛盾,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為了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所不具備的優勢: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有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把人民放在首位的“人民至上”的邏輯,有對發展規律的順應尊重。相較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資本至上,中國式的現代化邏輯是“人民至上”,遵從的是和平發展模式,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幸福。在這一底層邏輯的指導下觀察人與自然關系的視角便是如何使人和自然和諧地共處于自然系統中,如何為了人民的利益更好、更合理地利用自然,如何平衡好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問題的答案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國式現代化。而這種和諧之觀念,起于我國古代傳統思想,先賢們認為,天、地、人三者構成了有機統一的整體,人要與天處于和諧狀態,即天人合一?!斑@里的天是指世界、自然、萬物?!?/p>

張世英.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對我國思想觀念影響最深且綿延數千年的儒道兩家用不同的邏輯闡述了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理解。儒家用“仁”勾畫出“天地萬物一體之仁”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M].吳光,等,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68.?,“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為名號之大義也……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蘇輿.春秋繁露義證[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285,28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張載.張子正蒙[M].(清)王夫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31.?。彼時先賢已將自然萬物視為“同類”,將人與自然放于平等位置,倡導以仁愛之心對待自然,倡導和諧相處。道家用“道”描繪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經[M].張景,等,注.北京:中華書局,2021:100.?,“以德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

孫明君.老莊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376.?,“天地為父母?,?父母為天地”

王陽明.傳習錄注疏[M].鄧艾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62.?。彼時先賢已經明白,只有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尊重自然價值,按照自然規律行事,人類才能生生不息。儒道思想雖邏輯出發點、價值立足點各不相同,但都肯定了自然的價值,用整體性思維闡釋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狀態,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出人與自然的對立,走出以人為中心的窠臼。

柴榮.中國傳統生態環境法文化及當代價值研究[J].中國法學,2021(3):291.

(二)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國式現代化解答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中,“現代化”是中心詞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修飾語,是現代化的特征之一,現代化實質是人的現代化,是人的本質的回歸和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統一。

陳春燕,趙繼倫.馬克思現代化思想的多維透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4):48.?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本質屬性,也是解決人與自然矛盾和人與人矛盾的必然要求。

“環境問題,其實就是人的需求的膨脹和環境資源有限之間的矛盾問題,更深層次的是人與人之間需求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p>

彭璞.環境法律立法理念及內部倫理解構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1(6):140.?“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p>

習近平.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J].求是,2022(11):7.?所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環境的問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生態環境問題始終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與發展相生相克,發展經濟必須破壞生態,無破壞就無發展,這其實是資本主義邏輯下,用矛盾對立思維把自然當成商品,榨取自然的剩余價值創造財富的結果,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罪魁禍首,物欲至上的價值觀和服從資本追求利潤的消費觀必然只會造成人與自然的矛盾;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看,獲取物質資料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是對自然資料的深度利用,對生態資源的浪費和破壞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然結果,在片面的經濟理性主導下,忽視生態環境受損的成本,忽略生態環境受損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片面地追求利潤最大化,會使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態資源的保護壁壘分明;從對自然地位認識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始終脫離不了對“目的—手段”的約束,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動力是把人降低到動物水平從而實現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這一做法使得資本主義現代化陷入了物的世界增值與人的世界貶值的困境,使人類陷入自我認知上的巨大困惑,是各種罪惡和災難的根源。

王琦.現代性的內在矛盾與現代化發展的動力和困境[J].齊魯學刊,2010(4):72.

人的歷史和自然的歷史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人類的發展始終與自然環境的改變相伴而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倫理觀昭示著人與自然不是非此即彼、有你無我的對抗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的共生共存共榮關系?!啊伺c自然生命共同體是將人類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體有機聯系、統一起來的共存、共生、共榮的和諧統一的整體。人是來自自然、從屬于自然的,無論是人的誕生還是發展都離不開自然,人無法從自然中剝離出去而單獨存在和發展。同樣,自然也沒法停止人類的存在和改造過程,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剝離的聯系,謂之共存;人依靠自然而活,但又不像其他動植物一樣‘靠天吃飯,人的能動性和主動性會對自然進行改造,以更好地適應人類的存活和發展,自然也對人類具有反作用,自然提供各種資源,同時也會對人類的錯誤行為進行懲罰,人與自然相互依靠、相互斗爭,謂之共生;因為人與自然的共存共生,所以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時,不能割裂、對立、輕視,要尊重、客觀、統一,既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考慮長遠利益,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此時,人與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關系,謂之共榮?!?/p>

彭璞.環境法律立法理念及內部倫理解構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1(6):139.?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論拋棄了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觀念,用整體性思維將人與自然視為相互依靠、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有機整體。此時,人生存、發展于自然之中,并不意味著人消失于自然或者低于自然,而是把自然看成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部分,視作關乎人類生存、發展的關鍵部分。申言之,“人與自然共同體”消弭了“人本主義”和“物本主義”的對立,既不貶低人的主體性,又不抬高自然的客體性,而且拒絕形而上的人的解釋,在人與自然的實踐關系中理解人,把人與自然這一生命共同體視為整體,并把這一有機整體作為人與自然關系的中心。

此外,“以人為本”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優勢和內在要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人與自然關系的內在要求?!胺虬酝踔家?,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p>

管仲.管子[M].李山,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142.?“你的行動,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同樣看作是目的,永遠不能只看作是手段?!?/p>

[德]伊曼努爾·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8.?中西方思想家不謀而合地強調了人的重要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也同樣占據重要位置,人類社會和自然歷史不可能離開人的目標和價值而發展,這就要求在實踐中、在人的歷史中、在社會關系中理解人,以唯物史觀的科學理論理解人的重要性,把人民的利益和發展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具言之,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與自然關系之中,以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中心,把自然視為人類身體的一部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但必須認識到,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最終目的在于人的全面發展,環境保護和治理之重點在于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與人民健康最直接的環境問題。人們的利益和需求是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的利益和需求依托于自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依賴于自然,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利益和需求的基礎,就是在保護人類發展的機會。

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倫理觀之構造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吸收西方現代化有益經驗,帶領全國人民走出的嶄新的社會主義富強道路。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倫理觀既是重要的認識論、價值論問題,又是重要的發展觀、實踐論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在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理念上、發展道路選擇上、環境治理模式上、環境法治保障上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智慧與經驗。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生態價值觀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和克服所有困難險阻的制勝法寶。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為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不會走向被資本要挾的歧途,才不會在“資本至上”影響下將生態環境看作商品,為了資本增殖而無限度地傷害自然?!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p>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9.?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才會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把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對綠水青山的渴望、對社會永續發展的心愿、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轉化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共生共存共榮的和平狀態。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自我要求,是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上的時代承諾,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力量。

(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整體觀

資本主義機械世界中的自然,更多地被看成是能夠產生價值的商品,或許可以被認作為生命,但那也是單純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是僵化的、局限的、割裂與其他生命聯系的客觀物質存在,此時的“人與自然共同體”不再是生命意義上的共同體,人與自然沒有生命的交流,有的只是機械的物質交流。馬克思將自然視為人的無機身體,把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不是簡單的、外在的、機械的共同體,而是有著復雜的生命關系的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整體觀要求我們必須拋去二元對立觀念,用整體性思維看待人與自然之間的有機生命關系,才能更好地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依然是黨執政的第一要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發展不是資本主義社會輸入式的消耗大量資源和能源的發展,而是以科技創新賦能的低碳綠色發展。要打破之前政府的唯GDP的政績考核機制,樹立全局觀、長期觀、多維觀,經濟增長是政績,環境保護也是政績;要拒絕短視,不能只顧眼前經濟發展的蠅頭小利,而犧牲掉健康環境的長遠利益,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道路;要樹立正確的經濟發展觀,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拔覀兗纫G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p>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1.?生態環境和發展始終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核心問題,我們不能為了發展而破壞生態環境,更不能為了生態環境而放棄人類的發展,但發展與生態環境的沖突是實實在在且無法避免的,解決之道在于綠色發展的經濟要環保和環保要經濟,即任何經濟行為不能破壞生態環境且有利于環境與生態健康,在環境保護中助力經濟發展——中國式的綠色扶貧正是綠色發展的直接體現。

(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治理觀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017?年?10?月,在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作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的內在規定和基本要求之一,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05).?以系統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系統思維,指的是將整個世界和各種事物看成是由不同部分按照一定結構組合而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強調整體在結構和功能上大于部分之和。

張云飛,李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J].城市與環境研究,2022(1):12.?系統思維不同于整體思維,是將自然內部各要素視為有機聯系、相互影響的組成部分,只有樹立系統思維,在面對生態環境單個要素被破壞時,才會有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的保護意識。生態環境系統治理思維不僅是要尊重生態環境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到生態環境中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制約、滲透、影響,而且要把人與自然視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統籌兼顧、多路并進,全過程、全方位、全地域開展系統治理,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自然要素、人與自然,才能把握自然發展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治理從“單一”轉向“系統”,從“局部”轉向“整體”,從“分散”轉向“協同”。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大力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持續增強人民的環保觀念,如此,生態環境的變化不斷向好,神州大地的美貌不斷顯現,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五、結語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偉大的中國人民不僅創造了絕無僅有的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前無古人的創舉,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眾多問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走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的現代化、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之路,“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p>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05).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從“資本邏輯”走向“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全新可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更是為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解、解決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的矛盾、實現美麗中國探索出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柴榮.中國傳統生態環境法文化及當代價值研究[J].中國法學,2021(3).

[2]陳春燕,趙繼倫.馬克思現代化思想的多維透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4).

[3][德]馬克斯·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M].張乃根,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

[4]鑒傳今.重審現代性的問題[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5]李建森,翟樂.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創造及時代超越性[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馬敏.現代化的“中國道路”——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若干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6(9).

[8][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M].徐軼杰,楊燕,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

[9]彭璞.環境法律立法理念及內部倫理解構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1(6).

[10]王琦.現代性的內在矛盾與現代化發展的動力和困境[J].齊魯學刊,2010(4).

[11]王雨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J].求是學刊,2022(4).

[12]習近平.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J].求是,2022(11).

(責任編輯:林燦)

猜你喜歡
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維
牢記人民至上?確保黨媒姓黨?堅持黨性人民性相統
“人民至上”的真實含義與內在要求
讀懂穆青 弘揚穆青精神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