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學校課堂管理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

2023-07-05 23:31段俊玲馬汝彩段建華
科技風 2023年18期
關鍵詞:高等學校對策研究教學管理

段俊玲 馬汝彩 段建華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飛速發展,高等職業院校為國家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技能型人才,因而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始終占據一席之地,并且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中流砥柱?,F如今我國職業教育仍處于發展與持續性改革的階段,課堂管理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標。課堂是教學的首要場所,因此本文主要內容為針對高等職業學校課堂管理現狀制定對策,加強課堂管理,維持良好的課堂環境,能夠保證教學有序地進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從而實現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對策研究

1?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研究背景

近年來,中國的職業教育處在蓬勃發展階段。在教育事業當中高職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為直接、最為密切聯系的一個部分,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出要繼續大力度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對于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及擴大社會的就業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研究意義

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才和發展。從社會發展方面來看,高職教育培養面向社會生產和服務一線的學生,其課堂管理的成敗直接關系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而影響社會生產和服務,影響相關行業發展。同時,從學生個人發展方面來看,高職課堂管理的成效直接關乎學生個人能力的形成、畢業后的發展前景和其職業的長遠發展。

本研究針對高等職業學校課堂管理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供一些高等職業學校課堂管理優化策略,尤其從課堂環境管理、教學內容管理及課堂紀律管理三個方面提出策略。通過對高職課堂管理問題及策略研究,希望可以為高職教育課堂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提高課堂管理效果,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從學生個人與社會發展方面,均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2?高等職業學校課堂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職課堂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也是高職院校增強辦學治校能力的關鍵。經研究表明,高等職業學校在課堂管理中的問題普遍存在,主要集中在課堂環境、課堂教學、課堂紀律管理三個方面。

2.1?課堂環境管理

在高等職業學校的教育中,課堂物理環境和文化環境是課堂環境管理問題的兩大重點。

學生在高職院校重點關注的是設施建設,大部分學生來高職院校是為了學習和掌握實踐技能。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課堂物理條件的建設和應用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包括:沒有完善的實訓場地,因而在實訓課程中,現有的實訓設備因場地原因利用率較低;學校較少地結合自身教學管理開展校企合作模式;企業校企合作過程中重視程度不高,無法真正給予學生實訓機會;“雙師型”師資力量儲備不足等。這些問題造就我國高職院校難以培養出真正具有高水平、高技能人才[1]。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共同組成社會文化。高職院校是為企業輸送所需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培養高質量人才過程中,班級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職院校中班級文化普遍未展示特色,班級文化大眾且單一,學生在課堂中仍未占據主體地位,以致課內外教學空間的學習體驗感較差[2]。

課堂環境管理是課堂管理的前提。研究表明,在高職院校管理中引入企業化管理文化,從傳統教室轉變為傳授知識與加強技能雙管齊下的企業課堂,施行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模式,可較好地改善目前高職教育中課堂環境管理所遇的問題。

2.2?課堂教學內容管理

課堂教學內容管理包括教材管理、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管理等方面。目前高職學校中課堂教學內容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教材無法代表當今最新科研水平和社會發展需求。主要是因為高職學校普遍長期選用國家統編的一種教材版本,卻沒有根據行業工作需求,及時將行業出現最新的技術、工藝、規范納入課程教學中,導致最新的科技知識得不到展示,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建議激發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吸納前沿研究理論,收集學生反饋意見,自行編纂教材,切實提高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1]。

二是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無法充分反映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素質教育體系。在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因作為基礎文化知識目標,更多著眼于實踐課程的開發,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根據不同專業及行職業工作需求,整合并開發設計相關課程,將素質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過程中。目前高職院校在構建課程體系時,缺少對社會職業需求調查,以及企業實踐專家的指導,導致課程結構單一化,課程的體系和設置無法充分展現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

三是課堂教學中無法充分落實以生為本的思想內涵。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課堂管理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課堂管理應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營造平等民主的關系,構建和諧輕松課堂氛圍,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但目前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中仍然普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差,互動性少,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研究表明,高職課堂教學中,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從講課轉變為指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從聽課轉變為主動的技術人員。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主動掌握理論文化和專業技能,構建起教與學良好互動、共同參與的雙邊教學態勢。同時,加強課堂互動,讓學生在課堂思考討論、自由發散思維,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的趣味性,還發展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創造力[3]。

教學內容管理是課堂管理的核心。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對專業進行充分調研,根據當今行業形勢確定教學內容,針對行業的發展需求設置與之相關課程的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養成良好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思維。

2.3?課堂紀律管理

高職教育中,課堂紀律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生課堂秩序和教師課堂紀律管理技能方面。研究發現,當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沒有進取心、自制能力差等狀態,導致紀律意識松散。課堂紀律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為課前課堂紀律,主要體現為不守時現象。另一方面為課上課堂紀律,主要表現為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分析原因,主要包括:

(1)課堂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良好的課堂紀律能夠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有助于維持課堂秩序,減少學習過程中外界干擾因素,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律意識。反之,若任課教師缺乏紀律意識,對課堂紀律管理未能嚴格運用規章制度進行量化考核,會導致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無心向學、違規違紀、屢教不改,從而使得課堂紀律松懈[3]。

(2)教師課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堂行為需要教師的正向激勵和榜樣示范。首先,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做學生的示范者和引領者。緊跟時代步伐,建立扎實學識,廣泛涉獵其他學科內容,努力成為專業復合型教師。其次,提高個人職業魅力,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即一名稱職的教育工作者要擁有崇高的品德。用淵博的學識育人,還要用高尚的德行育人,不僅通過言行舉止去傳授知識,更要從心靈去塑造學生的靈魂。從思想上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班級學風,點燃學生自律自主的學習動力。最后,豐富實踐教學經驗。加強實踐學習,深入企業,為理實一體化教學建立打下扎實的基礎。引導學生專業目標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崇尚專業技能的工匠精神,鼓勵學生勇于拼搏,創造精彩人生[4]。

課堂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保障。課堂紀律管理的意義在于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3?高等職業學校課堂管理優化策略

職業院校應以國家大力發展為契機,根據當地經濟特色和社會需求,在人才培養標準下積極調整本校的專業設置。職業院校為加強課堂管理,應從多個方面進行改善。

3.1?優化課堂環境

(1)應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重理論、輕實踐”無法給社會源源不斷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更應改變教學模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實踐模塊,形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專業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力。

(2)加強實訓設施的建設。如建設一體化教室,將傳統教室的教師展示、學生遠距離聽課,改變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形成多形態教學一體化教室??蓾M足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智慧型教室,使得教師的教學成果得以最大化,讓學生在課堂中加強互動交流,從實踐中得到鍛煉,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5],以便學生在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需求。

(3)大力發展校企聯合式辦學。加強與當地相關企業的聯系,提供優質資源,建立與專業相對應的實訓基地,吸引學生前往實習就業。同時反饋實踐信息給學校制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真正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

3.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1)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高職院校的教材種類繁多,具有強時效性。教師可根據國家對職業院校的要求、當地的區域特色、行業的發展決定課程的教輔書目,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刪減過于陳舊的內容,增添該領域的最新研究,貼近當下時事,調動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心態。針對專業技術性課程,可運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在線查詢,有利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樂于研究、積極參與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要著力投身于課程與教材的改革建設當中,創新開發職業學校課程,在工作崗位中延續課堂教學成果。

(2)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因此“如何教”是高職院校教師面臨的問題。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理論教育和技術教育的結合,積極探索并創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灌輸式教法,在理論課上實行啟發式教學,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層層設疑,啟發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展開討論或辯論,激發學生的好學心。重點加強實踐教學,一方面,促進教師了解當前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更好地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概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聯合培養,使得學生在畢業后普遍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

3.3?優化課堂教學紀律

(1)建立規范高效的課堂秩序。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而課堂秩序是確保課堂教學能有序進行的前提,關系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職業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職業院校應構建以人為本的課堂秩序,規范課堂管理制度,注重制度的落實,加強教育管理作用,引導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營造獎懲分明的良好學風氛圍。

(2)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職業學校教師普遍重視專業知識水平而缺乏管理能力的培養。各職業院校應加強年輕教師入職后的課堂管理能力的培訓,鼓勵其和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合作交流,授課過程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地運用現代化手段提升自我的課堂管理能力。第一,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高效的課堂管理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專業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6]。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熟練度和科研研究深度。是否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效果。學生會對形式豐富、別開生面的教學課堂凝聚濃厚興趣,跟隨教師的講課步伐認真聽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聽課狀態隨時把握教學內容。第二,改變教學方式,創建有效課堂,讓教學重心由教師偏向學生。傳統教學方式是老師主講,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填鴨式”教學法難以得到學生的共鳴,一點點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能力。為此,必須創新教學方式,如導入式、互動式、啟發式教學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有效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誤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課堂上教師保持激昂的教學熱情,是知識的傳播者,在課后更是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者。教師要常與學生展開談心談話活動,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動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接納與信任,融入學生群體。教師可利用強大的親和力,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從而形成情知交融的課堂氛圍,保障了良好的教學秩序。

結語

課堂是高等院校開展教育教學的首要場所,因此課堂管理作為教育管理的最終落腳點顯得微觀而具體。近年來隨著國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逐步提升,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也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國內教育界對高等職業院校的課堂管理的關注廣泛增加,解決高職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提高管理成效正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走入良性軌道的保障。因此,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加強課堂環境、教學內容、課堂紀律三大板塊的管理,為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不但能夠滿足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而且是對國家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做出的積極回應。

參考文獻:

[1]郭海明.淺談加強高職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9):4245.

[2]孔憲英,馬振文,柴莉莉.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理論與實踐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51):56.

[3]江濤章.高職院校學生課堂紀律管理的現狀和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11):160162.

[4]崔曉婕,李亞兵,王斌儒.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3):2528.

[5]鄒心遙.創新能力導向的高職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04):225228.

[6]辛春雨.高師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策略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1,35(05):114117.

作者簡介:段俊玲(1996—?),女,漢族,江西景德鎮人,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馬汝彩(1980—?),女,漢族,山東膠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段建華(1968—?),男,漢族,江西景德鎮人,學士,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教育實踐。

猜你喜歡
高等學校對策研究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
談教學管理的藝術
淺談高校廉潔教育的對策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高等學校教學及科研設備政府采購操作實務
淺談高校宿舍管理與宿舍文化建設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小學體育教學管理七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