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對策探析

2023-07-06 19:55徐像才
考試周刊 2023年22期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雙減

作者簡介:徐像才(1974~),男,漢族,福建武夷山人,福建省南平武夷山市新豐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

摘 要:“雙減”政策是基于新時代素質教育發展需求提出的教育改革指導方針,它要求教師回歸“立德樹人”教育初心,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盡可能地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诖?,文章從合理開發課程教材資源、重視課程教學設計、強化學生學習過程感受、提升教師綜合水平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旨在進一步完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體系,全面落實“雙減”政策相關要求,有效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能。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2-0147-04

一、引言

高效課堂本身就對標于“雙減”政策中關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相關要求,即教師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在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各項活動中,從而構建一個師生和諧共處、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因此,筆者結合多年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經驗,以小學生自身學習發展規律以及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特點為基礎,從多個角度分析和探討了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有效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有用的教學改革建議,以此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二、合理開發道德與法治教材資源,提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

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指導,也是陪伴學生學習時間最長的學習資料,但教材本身的內容僅僅是對所教內容的一種概括性復述,并不能滿足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需要,因此,教師需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資源的深度開發,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全面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用。

(一)合理重組、充分開發課本教材資源

教材本身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文本資源,為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素材。但教材本身只能看成是一種簡單的文本信息,且很多內容較為分散,不成體系,如果沒有教師進行重組和再建,則很有可能造成教材原本資源的一種浪費,并在一定程度上束縛教師的教學節奏,嚴重影響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從本質出發,全面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圍繞課程教學重點進行課程資源重組,從而讓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課程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中的《四通八達的交通》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認識不同的交通工具的特點,并要求學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教材中主要通過一些圖片來向學生展示現代發達交通現狀,但由于地域發展情況的差異性,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并不能很好地體會課本中所描述的場景,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向學生播放一些相關視頻,展示一些交通運輸模型的方式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到現代交通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性。

(二)合理選擇、開發利用生活資源作為教學資源的補充

在小學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盡快地了解和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狀態,引導并培養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因此,在開發課程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圍繞學生實際生活進行延展,通過一些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以《四通八達的交通》一課為例,為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不同的交通工具特點以及了解本地交通的實際發展情況,教師可以先從學生日常上下學乘坐的交通工具入手,讓學生回憶常見交通工具的外形和特點。再由身邊的現象向外拓展,組織學生到本地汽車站、火車站等貨運集中地進行參觀,讓學生體會交通的發展為家鄉帶來了機遇,全面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理解效用。

(三)深度挖掘、充分利用生態資源

教材本身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想要進一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還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渠道搜集和整理教學所需資源。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積極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資源。教師要及時了解時事熱點話題,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找到一些可以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內容或話題,從而讓教師在課程教學引導以及專項知識講解過程中更為得心應手。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互聯網在教學資源整合上的優勢。如,經常性地觀看其他優秀教師的成功教學案例,為學生制作一些專門的微課教學視頻,利用網絡與其他教師就構建高效課堂展開分析和探討等,在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豐富課程教學資源的同時,穩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課堂教學服務。

三、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設計,優化課程教學過程

“雙減”政策明確指出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階段就完成必要的知識積累,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為學生留有更多的課余活動時間。因此,教師需要重視一開始的課程教學設計,并已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優化課程教學所有環節,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自主、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

(一)優化課前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程導入是新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高效課堂不能繞開的關鍵節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優化課前導入環節,利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對新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不一樣的你我他》這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對應的學習狀態中,讓學生了解本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情景游戲的方式完成課前導入。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個“找不同”的游戲,游戲的內容是向學生展示樣貌、著裝、年齡、性別相似但又不同的人物互動交流時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不同人物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并引導學生思考造成人物形象多樣化的根本原因。游戲的主要設計意圖是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逐步深入地引導學生了解自己,通過比較、觀察、思考,使學生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最真實的感受。并最終激發學生探究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與他人和睦相處。

(二)優化課程教學活動設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與其他學科相比,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相對枯燥,且有一定的說教意味,如果沒有精心的課程設計,則很可能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最終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在熟悉課本必要的知識重難點外,通過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以此來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說說我們的學?!方虒W中,為了讓學生認識學校、體會學校的變化,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親近感,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分享學生在校的有趣經歷的方式,來實現學生的情感共鳴,進一步落實深入了解學校歷史和發展變化,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榮譽感和歸屬感的教學目標。此外,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在課中組織學生一起唱《校園多美好》的歌曲,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帶動下,更多地回憶起在校園的美好生活,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優化教學評價設計,強化學生自我認知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收尾環節,也是鞏固課堂所學,了解學生真實學情的重要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課程教學評價,一方面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的確非常有限,教師很難再專門擠出時間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評價指導;另一方面教師并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并沒有突出教學評價的針對性,讓課程教學評價流于形式,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學評價應有的教學效用,而想要構建高效課堂,完善的教學評價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的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教師需要控制好課堂教學節奏,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適當地控制好各環節所需時間,盡可能地預留出足夠多的時間實施課堂教學評價,避免整個教學過程變得過于緊張。二是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課堂學習表現的觀察,將結果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讓學生明確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評價,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將評價對象由個體轉變為學習小組,再讓小組內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從而大大縮減課堂教學評價所占用的時間,為構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

四、引導學生享受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也并掌握基礎的社會運作規律,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習慣,為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以及良好性格的塑造打好基礎。因此課程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知道什么,而是希望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身能力的提升,從而主動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中,全面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

(一)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降低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抵觸心理

小學生思維認知還不夠成熟,對教師以及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有著天然的畏懼心理,學生很難進入到對應的學習狀態中,與教師之間并不能形成有效互動,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建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盡可能消除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緊張情緒,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授課方式,盡可能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引導,鍛煉并提升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為自然,使學生忘記身處于相對嚴肅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其次,教師應該注意課堂硬件環境布置。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適當的調整教室內部環境。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生活離不開規則》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在教室室內布置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交通警示標語、安全警示標語等,讓學生更為直觀且全面地了解規則對人們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性。最后,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教師不應該將自己的成人思維帶入到實際教學中,要加強對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從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出發,真正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以此來構建更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

(二)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高校課堂的表現就是師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交流,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需要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課程參與感。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常見的提升學生課程參與感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情景互動,引導學生代入到不同的角色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例如,在人民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安全記心上》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向學生普及安全知識,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安全消防演練,明確分配班級中所有學生的職責崗位,學生組織一堂沉浸式的消防安全體驗課,從而讓學生快速了解相關的安全消防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二是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性實踐活動,在活動完成后,讓學生描述體驗過程的感受,通過體驗、反思、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實現知識內化,促使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體系。

(三)教師要教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事半功倍,還可以極大程度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為輕松自然。教師需要將學習方法教學重視起來,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通用性的學習技巧。如,歸納總結學習法、案例對照學習法、思維導圖記憶學習法、理解背誦學習法等,讓學生認識和理解不同學習方法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從而根據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全面了解,通過對比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個性化因素,為學生量身打造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真正地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提升教師教學綜合水平,向學生傳播正能量

教師是學生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你自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為進一步落實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學校需要提升教師的教學綜合水平,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一)教師要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想要讓課堂內容表現得更為豐富和生動,除了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還要擁有較為淵博的知識儲量,可以靈活地根據時事要事進行課程設計,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師需要經常性地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交流,讓教師可以更為輕易地應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又或者教師需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為自身教學賦能,真正的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課堂學習體驗。

(二)教師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一個小學生都渴望受到教師的欣賞和關注,而教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傾向性,將鼓勵與表揚化為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正向積極的學習環境,不僅要主動地表揚和鼓勵學生,也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自身的優點,并促進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實現班級內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學生進步交流會,讓同學分享近期學習心得,介紹找自己找到的合適的學習方法,指出其他同學的優點,贊揚同學近期的進步表現,從而快速提升班級內同學之間的關系,構建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三)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興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不斷涌現出來,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自身的課堂教學創新作好準備。學校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通過邀請其他優秀教師和專家來校進行專項指導,以及組織本校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參觀交流學習等方式,讓教師始終走在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前沿,實現學科教學與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共同進步。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想要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師需要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小學生學習規律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特點出發,通過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完善課堂教學設計,以及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等多項措施,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高效、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知道學、學會學,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燕媚.“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檢測模式構建[J].當代家庭教育,2022(14):164-166.

[2]何彥龍.“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實踐[J].智力,2022(8):136-138.

[3]鄭友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J].好家長,2021(93):81-82.

[4]許燕.“雙減”背景下“小老師課堂”實施策略: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J].成才,2021(22):29-31.

[5]韓新英.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構建[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三)[C].福建省商貿協會: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1008-1011.

[6]孟增慶.關于在新課改背景下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171,170.

[7]盧志群.試論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0(21):23-24.

猜你喜歡
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