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海寧長水塘省級濕地公園植物區系初步研究

2023-07-11 15:16劉金林張小偉鄭先芳趙獻民耿昊謝文遠周天煥
湖北林業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植物區系聚類分析

劉金林 張小偉 鄭先芳 趙獻民 耿昊 謝文遠 周天煥

摘要:2019年8~10月,采用線路調查和重點普查相結合的方法對浙江海寧長水塘省級濕地公園維管植物進行實地調查,分析了該濕地公園植物的物種組成和區系特征。結果表明,長水塘濕地公園維管植物共83科186屬232種,其中,蕨類植物3科3屬3種,裸子植物6科8屬9種,被子植物74科175屬220種。維管植物生活型以草本占絕對優勢。珍稀瀕危植物6科6屬6種,外來入侵植物12科20屬23種,主要集中在菊科、莧科和豆科植物。該濕地公園內的野生種子植物分布區系類型多樣,在科的層次上有6類型和3變型,以熱帶分布型為主;在屬的層次上有13類型和6變型,表現出由熱帶屬性向溫帶屬性過渡的特性。與鄰近濕地植物區系進行比較分析顯示,長水塘濕地公園植物區系與地理位置較近的西溪濕地公園關系最為接近,與地理位置較遠的云和梯田濕地公園關系最遠。

關鍵詞:植物區系;聚類分析;海寧長水塘省級濕地公園

中圖分類號:Q94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23)03-0014-07

Flora in Haining Changshuitang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of Zhejiang

Liu Jinlin Zhang Xiaowei Zheng Xianfang Zhao Xianmin Geng Hao Xie Wenyuan Zhou Tianhuan

(1.Zhejiang Forestry Survey,Planning and Design Company LimitedHangzhou310020;

2.Zhejiang Forest Resources Monitoring CenterHangzhou310020; 3.Hain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Haining314400)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n vascular plants was carried out in Haining Changshuitang Provincial Wetland Park,Zhejiang by means of transect lines and key census,and analyz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in the park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1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32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83 families and 186 genera were found in Haining Changshuitang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of Zhejiang.Among them,there exist ferns plants of 3 families,3 genera and 3 species,gymnosperms plants of 6 families,8 genera and 9 species,angiosperms plants of 74 families and 175 genera and 220 species.Among all the vascular plants in the wetland park,herbs were dominant.In the wetland park,there were 6 families,6 genera and 6 species of key protected,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and 23 specie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belonging to 20 genera and 12 families.And alien invasive plan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ompositae,Amaranthaceae and Leguminosae plants.The flora distribution types of wild seed plants were diverse in the wetland park.At the family level,the flora distributions of wild seed plant family consisted of 6 distribution types and 3 variants,among them,tropical distribution types were dominant.At the genus level,the flora distributions of wild seed plant genus consisted of 13 distribution types and 6 variants,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from tropical flora to temperate flora.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floristic compositions among Changshuitang Wetland Park and its 4 neighboring wetlands,the flora of plants in Changshuitang Wetland Park was the most similar to Xixi Wetland Park,which was close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and the flora of plants in Changshuitang Wetland Park had the furthest relationship with Yunhe Terrace Wetland Park,which was located far away

Key words:flora; cluster analysis; Haining Changshuitang Provincial Wetland Park

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結構和功能的生態系統[1],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涵養水源、凈化水體、蓄洪防洪以及休閑旅游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2]。濕地植物作為濕地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分布情況和物種多樣性能反映出濕地的水文條件及環境變化等情況,對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5]。浙江海寧長水塘濕地公園于2019年12月經浙江省林業局批準設立,濕地公園內生物多樣性豐富,立地類型多樣,為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小型哺乳類濕地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科研文化價值與生態保障價值。目前,針對該濕地公園的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尚處于空白。本研究通過對長水塘濕地公園內的維管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分析了濕地公園內維管植物組成和野生種子植物地理成分,以期為長水塘濕地公園的保護和開發提供理論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概況

海寧長水塘省級濕地公園(以下簡稱“長水塘濕地公園”)位于浙江省海寧市城市規劃區以北,呈長條形分布,西以滬昆鐵路為界,東以俞家橋北路為界,北至秀洲區界,南至由拳路。地理坐標介于120°41′30″~120°42′26″E,30°32′31″~30°35′07″N之間。濕地公園以“河流-沼澤-庫塘”復合濕地生態系統為主,包括河流、沼澤和人工濕地3類4型濕地,是杭嘉湖平原地區典型的河流庫塘濕地。濕地公園位于海寧市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內,是海寧市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也是海寧市第三水場水源儲備庫,保障海寧市中東部的生活與生產安全原水供給,生態區位十分重要。濕地公園總面積206.16 hm2,濕地面積114.91 hm2,濕地率55.74%。長水塘濕地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9 ℃,年平均降水量為1 241.9 mm。

1.2研究方法

2019年8~10月,采用線路調查和重點普查相結合的方法對長水塘濕地公園進行實地調查,主要包括記錄植物名稱、照片拍攝以及對現場難以鑒別的植物進行標本采集。參考《浙江植物志(新編)》[6]和《中國濕地資源 浙江卷》[7]等文獻資料,統計整理濕地公園維管植物名錄及生活型。根據覃海寧等[8]的研究成果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確定濕地公園內珍稀瀕危植物。根據馬金雙等[9]的研究成果,確定濕地公園內外來入侵物種及等級劃分。根據吳征鎰等[10-14]的研究,確定濕地公園野生種子植物科和屬的地理分布類型。

2結果與分析

2.1維管植物種類組成

長水塘濕地公園共計維管植物232種,隸屬于83科186屬(表1)。其中,蕨類植物3科3屬3種,裸子植物6科8屬9種,被子植物74科175屬220種(單子葉植物14科45屬62種,雙子葉植物60科130屬158種)。

2.2科和屬多樣性分析

2.2.1科的多樣性分析

對長水塘濕地公園維管植物按科所含物種數量進行統計(表2),結果表明,物種數量在20種及其以上的科僅有1科,為禾本科(30種);物種數量在10~19種之間的科有3科,分別為菊科(19種)、薔薇科(14種)和豆科(13種);物種數量在6~9種之間的科有4科,分別為莎草科(8種)、大戟科(6種)、傘形科(6種)和百合科(6種);物種數量在2~5種之間的科有31科,共計86種維管植物;單種科有44科,共計44種維管植物。由表3分析可知,物種數量在6種以上的科有8科,依次為禾本科、菊科、薔薇科、豆科、莎草科、大戟科、傘形科和百合科,占濕地公園總科數(83科)的9.64%,所含物種數量(102種)占濕地公園內物種總數(232種)的43.97%,是該濕地公園內維管植物的優勢科。

2.2.2屬的多樣性分析

對長水塘濕地公園維管植物按屬所含物種數量進行統計(表3),結果表明,物種數量在5種及其以上植物的屬僅有1個,為莎草屬Cyperus,占總屬數的0.54%;物種數量在2~4種的屬有37個,占總屬數的19.89%,代表屬有蓼屬Polygonum、稗屬Echinochloa、飛蓬屬Erigeron等。單種屬有148個,占總屬數的79.57%,代表屬有粟米草屬Mollugo、老鸛草屬Geranium、翅果菊屬Pterocypsela等,說明濕地公園內單種屬占絕對優勢。

2.3維管植物生活型組成

由表4可知,長水塘濕地公園維管植物的生活型分為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共4種。濕地公園內以草本植物種類最多,其中 1、2 a生草本植物有70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72種,兩者合計有142種,占總種數的61.20%,種類最少的是藤本植物,只有5種,占總種數的2.16%??梢?,長水塘濕地公園內維管植物生活型多樣,草本植物占優勢。

2.4珍稀瀕危植物資源

長水塘濕地公園共計珍稀瀕危植物6科6屬6種,其中蘇鐵、銀杏、水杉、南方紅豆杉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羅漢松、野大豆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蘇鐵、銀杏、水杉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南方紅豆杉、羅漢松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易危(表5)。

2.5栽培植物與外來入侵植物

長水塘濕地公園在公園綠化建設中,在人為活動較為集中的區域種植了部分栽培植物,共有42科62屬76種。其中喬木有16科24屬27種,代表種有銀杏、雪松Cedrus deoda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等;灌木有21科27屬32種,代表種有蘇鐵、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等;草本有7科10屬15種,代表種有大花金雞菊、蔥蘭Zephyranthes candida、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等;藤本有2科2屬2種,為紫藤Wisteria sinensis和花葉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Variegatum'。濕地公園內的栽培植物主要是園林綠化應用,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水生植物還發揮了凈化水質的作用。

長水塘濕地公園內維管植物中共有12科20屬23種列入為入侵物種(表6)。其中,有10種菊科物種,莧科和豆科分別有2種物種,其它9種分屬9科。這些入侵物種在濕地公園中較為常見,分布較廣泛,但是尚未形成優勢群落。入侵等級能清楚地反映入侵植物的潛在風險,也可以作為相關管理部門防控入侵植物的依據[15]。在長水塘濕地公園中,喜旱蓮子草、鉆葉紫菀、小蓬草、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黃花、鳳眼蓮為惡性入侵類物種;綠穗莧、田菁、白車軸草、野老鸛草、阿拉伯婆婆納、香絲草為嚴重入侵類物種;水盾草、香菇草、瘤梗甘薯、春飛蓬、雙穗雀稗為局部入侵類物種;紅花酢漿草、斑地錦、苦苣菜、花葉滇苦菜、西洋蒲公英為一般入侵類物種。大花金雞菊為有待觀察類物種。

2.6野生種子植物地理成分

2.6.1科的地理成分

由表7可知,長水塘濕地公園內野生種子植物所屬的49科共劃分為6類型和3變型。除世界分布型外,熱帶分布型(2~7型)占主導地位,共有14科,占非世界分布總科數的63.64%;溫帶分布型(8~15型)的科有8科,占非世界分布總科數的36.36%。其中以泛熱帶分布及其變型所占比例最高,達54.55%,代表科有大戟科、夾竹桃科、鳶尾科。北溫帶分布及其變型次之,占22.73%,代表科有杉科、百合科、楊柳科。由此可見,長水塘濕地公園野生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以熱帶分布型為主。

2.6.2屬的地理成分

長水塘濕地公園內野生種子植物所屬的126屬共劃分為13類型和6變型。除世界分布型外,熱帶分布型(2~7型)的屬有55屬,占非世界分布總屬數的55.00%;溫帶分布型(8~15型)的屬有45屬,占非世界分布總屬數的45.00%。在55個熱帶分布型屬中,泛熱帶分布屬最多,共計34個,占非世界分布總屬數的34.00%,代表屬有青葙屬Celosia、狗尾草屬Setaria、白酒草屬Conyza等。在45個溫帶分布型屬中,北溫帶分布及其變型所占比例最大,達21.00%,代表屬有桑屬Morus、薔薇屬Rosa、蔥屬Allium等。從屬的地理成分來看,長水塘濕地公園內野生種子植物熱帶成分的屬數略占優勢,且在熱帶分布型屬中,以泛熱帶分布型屬為主,表明本區系的亞熱帶性質和過渡性,并與熱帶成分有著廣泛聯系。

2.7與鄰近濕地植物區系的比較分析

植物屬所包含的種常具有同源和相似的進化趨勢,其構成和分布區類型更能直觀表現出植物進化和變異的情況,因此,屬的分布區類型較科更能準確反映出不同區域植物區系的親緣關系[16]。對長水塘濕地與鄰近地區的西山漾濕地公園、西溪濕地公園、始豐溪濕地公園、云和梯田濕地公園4個濕地公園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進行比較分析[17-20](表8)?;谥参飳俜植紖^類型所占的百分比對長水塘濕地公園及4個周邊鄰近濕地公園植物屬的地理成分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由表8可知,西山漾濕地公園R/T值(0.92)較小,表現出一定的溫帶屬性;西溪濕地公園(1.03)、始豐溪濕地公園(1.06)、云和梯田濕地公園(1.14)、長水塘濕地公園(1.22)的數值均大于1,說明區系內熱帶成分多于溫帶成分,但熱帶成分未達到絕對優勢,表現出熱帶屬性向溫帶屬性過渡的特性,這與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基本一致。由圖1可知,長水塘濕地公園種子植物區系與西溪濕地公園、始豐溪濕地公園關系最為接近,長水塘濕地公園、西溪濕地公園、始豐溪濕地公園R/T值分別為1.22、1.03、1.06,均表現出熱帶屬性向溫帶屬性過渡的特性,且植物區系主體的泛熱帶分布屬的比例也最為接近,說明了緯度相近地區的植物區系相似。長水塘濕地公園與西山漾濕地公園關系次之,西山漾濕地公園植物屬的區系表現出一定的溫帶屬性,這可能與所處位置更加偏北有關。長水塘濕地公園與云和梯田濕地公園關系最為疏遠,雖然兩者都表現出熱帶向溫帶過渡的屬性,但兩者所處位置環境不同及兩地地理位置距離上相對較遠,導致兩者植物區系關系較遠。

3結論與討論

長水塘濕地公園維管植物在物種種類、科屬組成上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共記錄維管植物232種,隸屬于83科186屬,在科、屬、種上分別占浙江省濕地維管植物[7]的52.87%、30.79%、16.54%。其中被子植物共計220種,占維管植物總數的93.83%,是濕地公園內維管植物主要組成成分。從維管植物生活型組成上來看,草本(142種)>喬木(45種)>灌木(40種)>藤本(5種),草本植物具有絕對優勢,占維管植物總種數的比例達61.20%,體現了草本植物在河流濕地中的主導地位。

長水塘濕地公園內共有珍稀瀕危植物6科6屬6種,主要以栽培植物為主,在濕地公園管理和建設中,應對其加大宣傳和保護。濕地公園內共有12科20屬23種列為入侵物種,占浙江省外來入侵植物總數的13.86%[21],主要集中在菊科、莧科和豆科植物。濕地公園為了植物景觀營造、水質凈化,引進了大花金雞菊、紅花酢漿草、白車軸草、香菇草等外來入侵植物,由于處于人工栽培種植的環境下,尚未發現這些入侵植物帶來的危害。但在后期濕地公園管理中應加強入侵植物的評估和監測,特別是重點防控加拿大一枝黃花、喜旱蓮子草、鉆葉紫菀、一年蓬、小蓬草、鳳眼蓮等惡性入侵類植物種群的進一步擴散,以免影響其它植物生存。

長水塘濕地公園野生種子植物區系結果表明,公園內共有21種分布區類型,說明該濕地公園野生種子植物區系地理上與世界各地植物區系有著廣泛的聯系,區系成分復雜多樣。在科級水平上,該濕地公園維管植物分布區類型以熱帶分布型為主。在屬級水平上,溫帶分布型略多于熱帶分布型,表現出熱帶屬性向溫帶屬性過渡的特性,這與濕地公園所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地理位置相吻合[19]。與鄰近4個濕地公園植物區系比較顯示,長水塘濕地公園植物區系與緯度更為接近的西溪濕地公園親緣關系最近,與緯度相對較遠的云和梯田濕地公園親緣關系最遠,這說明緯度相近區域的植物區系特征相似,進而表現出較近的親緣關系[22-23]。

參考文獻

[1]劉政,李穎,朱培,等.浙江省長興縣濕地維管植物多樣性及區系[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0,37(3):465-471.

[2]沈琪,劉珂,李世玉,等.杭州西溪濕地植物組成及其與水位光照的關系[J].植物生態學報,2008,32(1):114-122.

[3]單元琪,姚允龍,張欣欣,等.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濕地植物多樣性及影響因素[J].生態學報,2020,40(5):1629-1636.

[4]張冬杰,王雪宏,佟守正,等.松花江下游富錦段沿江恢復濕地植物多樣性[J].濕地科學,2016,14(6):883-887.

[5]曹子禎,柴碩,孫浩,等.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維管植物多樣性[J].濕地科學,2020,18(1):101-109.

[6]浙江植物志(新編)編輯委員會.浙江植物志(新編)[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7]陶吉興.中國濕地植物:浙江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93-133.

[8]覃海寧,楊永,董仕勇,等.中國高等植物受威脅物種名錄[J].生物多樣性,2017,25(7):696-744.

[9]馬金雙,李惠茹.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名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0]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1-139.

[11]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的增訂和勘誤[J].云南植物研究,1993(增刊):141-178.

[12]吳征鎰,周浙昆,李德銖,等.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3]吳征鎰.《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的修訂[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5):535-538.

[14]吳征鎰,孫航,周浙昆,等.中國種子植物區系地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52-108.

[15]張益紅,鐵軍.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維管植物區系分析[J].濕地科學,2021,19(6):702-714.

[16]應俊生,陳夢玲.中國植物地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1:145-151.

[17]李明亮,王小德,劉金林,等.湖州西山漾濕地植物多樣性及群落類型[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5):768-772.

[18]張洋,張方鋼,張曉紅,等.杭州西溪濕地維管植物多樣性及區系分析[J].浙江林業科技,2020,40(2):57-64.

[19]孫永濤.浙江始豐溪國家濕地公園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0,40(4):47-52.

[20]闕祖尚,彭云,王佳佳,等.云和梯田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植物資源及其保護與開發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3):68-72.

[21]閆小玲,壽海洋,馬金雙.浙江外來入侵植物研究[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4,36(1):77-88.

[22]Zhu H,Yong C,Zhou S S,et al.Vegetation,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 a tropical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 southern Yunnan,SW China,with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J].Tropical Conservation Science,2015,8(2):528-546.

[23]Zhu H.A biogeographical study on tropical flora of Southern China[J].Ecology and Evolution,2017,7:10398-10408.

(編校:鄭京津)

猜你喜歡
植物區系聚類分析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云南被子植物區系形成原因
上海植物區系新資料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析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基于聚類分析的互聯網廣告投放研究
“縣級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統計一套”表輔助決策模式研究
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區系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