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

2023-07-13 03:05賴明東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21期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路徑

賴明東

摘要: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農村集體經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中,不斷創新農村集體經濟模式、優化實施策略,是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诖?,文章闡述了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集體經濟的相關概念,對鄉村振興戰略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價值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希望對新農村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一、引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國家在新時期發展中落實“三農”工作的戰略指導,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對鄉村經濟和產業進行優先發展和體系建設,全面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的鄉村面貌。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農村集體經濟的體系建設,既有助于建設現代化農業體系,也能夠為農民經濟收入的增長帶來新的渠道和手段,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二、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集體經濟

(一)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農村問題是國家長期重點關注的核心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對全面解決“三農”問題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的現代化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重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重要戰略規劃。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不斷推進,第一階段是在2020年基本形成鄉村振興戰略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的建設,第二階段是在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第三階段是在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建設。

(二)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人民集體所有制經濟,是農村集體成員利用集體所有的主要生產資料,通過組織共同勞動,獲得勞動成果,再根據所有權和勞動力進行利益分配的公有制經濟模式,是農村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產業的合作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施者是多種類型的集體經濟組織,該組織是代表農村集體所有人行使職權的團體,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經濟性質,與一般的企業和社會團體不同,屬于非法人組織,是使用按勞分配和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公有制基層經濟組織。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主要分為村管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類型,具體發展何種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需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和科學探索、并經過集體組織表決后決定。

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一)實現農村產業體系的全面振興

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與核心環節,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資金和資源,改善和加強農村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優化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鄉村產業的結構轉型質量、規?;?、增值化發展,增強鄉村產業的產業鏈和結構網,促進鄉村產業綠色、可持續穩定發展,強化農村產業的營銷渠道開發,促進特色品牌建設,是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價值的重要體現,“產業興旺”是指鄉村產業振興。農村集體經濟可以有效推動我國農業集約化和規模式生產,對鄉村產業進行高質量資源整合和組織勞動,可以有效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集中整治農田灌溉、合理規劃生產、集體使用機械化操作,實現大規模、規范化、現代化的集體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村集體經濟對農村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促進農村多元產業的有機融合發展,通過對鄉村產業的深入了解和調研,給農民提供從生產、銷售、信用、消費等各方面的支持,為農民提供相應的產業發展方向建議和投資渠道推薦,可以有效推動小農生產模式和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良性融合,促進鄉村產業和市場經濟之間的高效溝通,為農民搭建更加通暢的營銷渠道,對提升鄉村產業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農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潛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提升農村生活質量

“生活富?!笔侵匾泥l村振興戰略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提高鄉村的資金收入、教育質量、醫療質量、出行質量、公共設施服務質量等生活水平,對實現農村“生活富?!庇兄匾獌r值。農村集體經濟可以將農民組織起來,團結農村集體的力量,提高農村的生產效率,充分發揮規?;a價值,從而提高農民收入;農村集體經濟可以極大地提升農民的議價能力,讓農民在面對市場發展成果時占據更大的商業優勢,有助于農業的經濟價值提升;農村集體經濟可利用更加規?;馁Y金和資源,提高農村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發展質量,讓農民充分享受現代化發展成果,全面提升農村的生活質量;利用更加完善、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和福利機制,為農民提供股份分紅、勞動報酬和激勵薪酬等福利,進一步優化農民的收入結構、提升整體收益??偠灾?,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能夠極大地提升農民總體收入水平,全面改善農村的生產經營和生活環境,加快農村的現代化發展腳步,提升農村生活質量。

(三)實現農村治理水平的現代化發展

實現農村治理水平的現代化發展,完善現代化農村治理機制,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的全面領導力量,提升農民的法律意識和自治意識,促進社會主義自治化與法治德治的有機融合,維護好鄉村安定團結的良好秩序,是農村“治理有效”的重要體現,對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農村集體經濟可以集中資源辦大事,集中力量強化農村宣傳、教育和培訓機制的完善建設,全面提升農村經濟、文化、思想、教育、政治水平,全面促進農村農民法制、政治和道德意識,是全面促進農村治理質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也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進一步保障“治理有效”目標落實的重要推動力量。另一方面,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民主導、農民所有、農民所享的經濟模式,農民具有絕對的決策權和監督權,提升了農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有助于農民自發、自主地維護農村平等和諧的法治環境和道德環境,對構建平安農村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質量

在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難以有效推進的領域,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文化水平較低,只能埋頭于溫飽和勞作之中,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精神、文明理念等精神文明建設內容沒有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面是殘留封建思想的影響,導致價值觀念存在一定問題,在紅白喜事等面子問題上資源浪費嚴重。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提升農村的生活水平、福利水平和教育水平,在保障了農村物質的基礎上實現對精神文明的引導和自我追求,促進農村農民在逐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是全面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一方面,農村集體經濟本身就代表著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之間組成了一個緊密的社會共同體,是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的組織團體,是以農民共同富裕為目標不斷前行的組織團體,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途徑。另一方面,農村集體經濟為農村的文化服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經濟基礎,有助于農村完善文化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例如休閑廣場、圖書館等,為農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化服務需求,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展機會,讓農民的思想和眼界更加開闊,精神更加充足、富裕,知識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增長,對全面提升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質量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質量

隨著鄉村建設的不斷深入,一些環境問題也凸顯出來,由于環保意識的不足和環保政策宣講及監管力度不足,導致部分農村在發展過程中忽視了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一方面是農村產業環保設施建設不足,沒有完善的污染治理手段,導致污水、廢氣無序排放,造成了嚴重污染,另一方面是垃圾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完善,導致農村生活垃圾管理不嚴,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嚴重,影響了村貌和生態環境。農村集體經濟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理念,加強綠色產業的開發力度,促進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高質量綠色農產品和鄉村生態旅游為主打項目推進農村產業綠色發展;改善農村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監控設施投入,利用整體規劃、統一部署的方法提高環境治理效率,對農村的自然資源和環境進行全面保護,有效解決農業環境污染問題;通過綠色產業規范、經濟水平提升,輔助環保意識的普及,是實現農村“生態宜居”的重要表現,對農村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方向選擇不合理

1. 只依靠土地資源發展

土地資源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資源,是保障農村實現發展的核心資源,但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沒有穩定的持續性收入,只能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或土地資源出租轉讓來獲得發展資金,而農業生產和土地資源無法得到充足的收益,導致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缺乏推動力和資金保障,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難以進行。農村集體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缺乏合理、高效、科學的資源利用方法和渠道。目前,很多村集體的土地資源分化十分嚴重,難以有效整合利用,難以實現農村集體經濟規?;l展,每個家庭擁有的土地資源相對較少,不足以支持家庭經濟,但又缺乏有保障的整合渠道和方法,導致農村土地資源無法得到全面、充分利用,出現了土地荒廢的情況,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

2. 只依靠扶持政策

國家政策是農村發展的重要指導和支持力量,很多村集體只想著向上級要政策、要資金、要指導,自身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政策支持就難以實現自主發展。部分村集體只依靠拆遷占地來增加集體收入,而隨著相關政策的持續收緊和村土地資源的逐漸干涸,村集體就沒有了發展資本,沒有了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無法保障農村經濟發展;另外,村集體缺乏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規劃和手段,難以為農村集體經濟構建合理的發展模式,無法提供組織保障,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

(二)經濟管理體系不完善

1. 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疏漏。根據《農村集體經濟財務會計制度》中的相關條例,農村集體經濟要完善建設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等相關制度。很多農村集體經濟沒有按照規定來制定、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部分組織雖然制定了財務管理制度,但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水平不足,財務管理質量不高,組織內的財務管理風險較大,嚴重影響了農村集體經濟穩定發展。部分組織的財務管理工作沒有實現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建設,財務管理部門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乏完善的財務制度和會計規范,難以保障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財務收支流程不規范,疏漏較多,無法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安全。

2. 缺乏完善的內控體系。內部控制體系是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管理質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機制,也是增強組織的財務風險防控水平、減少財務違規行為、保障財務安全的重要制度。但是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乏完善的內控體系,沒有內部控制相關的認識和機制。很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控制執行力度不足,難以發揮對財務活動的內部監督和規范作用,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的疏漏,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較高,既不能有效保障農民和集體的財務安全,也無法提升集體組織的經營管理效率,不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生“隨建隨倒”問題的重要原因。

五、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路徑

(一)創新發展方向

1. 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

以因地制宜為主要原則創新發展方向、實施多元化發展,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對本村資源詳細調查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規劃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和模式,充分尊重組織成員的意愿,廣泛征求發展建議,多方面吸取發展經驗,以成功的農村發展案例為參照,在集體決策的基礎上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決定發展方向。首先,要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發展資源整合利用型、勞務輸出型、管理服務型、集體開發經營型等多元化的集體經濟模式,可以有效整合本村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防止同質化競爭,對建設本村品牌、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價值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集體土地資源豐富的農村,可以建立集體產權交易所,開展土地流轉服務,充分激發閑置土地資源的價值,同時發展配套的服務項目,形成集約化、規?;霓r業生產基地,創建具有標志性的農業品牌,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其次,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人力、土地、資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充分調查好各方面資源的真實情況,協調好各方面資源的配置工作,才能構建科學、適宜的農村集體經濟模式。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劃和落實工作要杜絕生搬硬套,根據各村地理位置、資源和人文情況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經濟模式和發展戰略,實現因地制宜發展,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實現發展的有效手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加強對本地的資源考察,加強對地區的財政、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的理解和認識,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提升政策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匹配性,充分利用優惠政策幫助農村實現快速發展,是提高農業集體經濟發展效率、夯實發展資源的有效舉措。

2. 合理開發農村專業合作社模式

合理開發農村專業合作社模式,在農業產業道路上進行創新優化和深耕,提高農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力度,為農業發展提供必要助力,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民主管理模式、聯合農業生產者、服務者組成的一種互助性經濟組織,以其參與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可以對購買生產資料、銷售、加工、貯藏農產品以及抵押、貸款等服務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通過合作社,與政府和農業服務企業進行市場化合作,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化的特定服務,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實現農業農村經濟與市場經濟充分融合,刺激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對全面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效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完善管理機制

1. 以法律為基礎進行財務管理制度的規范

農村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制度有著明文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法》《農村集體經濟財務會計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因此集體組織應當以法律為基礎,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規范,合法合規經營,要完善財務原始憑證、財務報表、會計等方面管理制度。組織要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崗位職權和行為,嚴格落實資金審核管理流程,實行錢、賬、物三方分管的管理機制;組織要健全審批管理機制,對現金收入和支出要進行全面審批核查,定期進行賬目審計,與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深度合作,嚴禁違法、違規財務管理行為的出現,提高財務管理風險防控能力;每個經濟周期都要進行嚴格的全面預算管理,財務數據、賬目、送報流程、時間要保證真實、規范、完整、有效。

2. 從實際經營出發進行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

加強內控機制建設,能夠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規、高效運營,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減少組織的財務資源浪費問題,降低組織的財務風險隱患,保障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組織要組建專門負責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的監事會機構,采用集體審議決策的方式,實現民主管理,完善組織內部的相互制約和監督,對組織的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生產經營等活動進行系統性的管理和監督;明確崗位的職權,做好職權分離,優化財務管理和監督工作流程,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組織管理者要定期公布財務內容,以增強農民知情權,完善組織的內部監督機制;對業務印章和票據進行分散使用和保管,重點關注重大事項和大額資金的使用,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和信息的透明度。

六、結語

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是農民和市場之間的重要溝通渠道。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系統性的機制規范,充分團結農村的主要發展力量,提升和保障集體經營效益,為農村群眾帶來看得見的實惠,才能進一步激發農民的參與和奮斗熱情,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活力和可持續性,為新農村經濟發展和完善建設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剛.對鄉村振興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考[J].投資與創業,2023,34(04):31-33.

[2]郭華.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尋[J].中國市場,2023(05):26-28.

[3]夏歡歡.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考[J].現代營銷(上旬刊),2023(02):121-123.

[4]常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分析[J].商訊,2023(03):127-130.

[5]付大億,李宇軒,張書航.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江蘇省太倉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02):140-143.

[6]柳盛才.鄉村振興戰略下陽谷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討[J].南方農業,2023,17(02):146-148.

[7]彭云.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體系構建與思考[J].財富生活,2023(02):19-21.

[8]徐鳳琴.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白柳鎮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23(01):120-122.

(作者單位:中共龍南市委黨校)

猜你喜歡
農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路徑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關于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監督若干問題探究
農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管理探討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建議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