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過程性評價回歸“三學”源點

2023-07-14 03:02徐海華
學語文 2023年3期
關鍵詞:三學過程性評價課程標準

摘要:“新課標”明確將過程性評價引入語文課程評價體系,使其以前所未有的角色進入人們的視野,貫穿教與學的始終,力求達到“教—學—評”的完美統一。但在現實教學評價中,部分老師一味追求新奇,追求視角與思維的沖擊力,對過程性評價的理解出現一定的偏差。借助“第一性原理思維”讓過程性評價回歸“學生、學習、學科”的源點,定會彰顯評價的魅力,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更有效落地、發芽。

關鍵詞:課程標準;過程性評價;三學;一性原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將過程性評價引入語文課程評價之中。評價指出,過程性評價貫穿語文學習全過程,并從不同切面全面闡釋了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便以前所未有的角色進入人們的視野,貫穿教與學的始終,力求達到“教—學—評”的完美統一。本文旨在通過“學生、學習、學科”[1]三個源點屬性,探討過程性評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策略。

一、過程性評價應遵循學生本位

從“新課標”對過程性評價的闡釋發現,過程性評價體現多元主體的特點,包含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班主任等等。但是,這多元主體的評價對象也都同時指向學生本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思考學生本位屬性。

1.遵循學生的角色本位。

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多元主體的參與評價,都指向學生這一“元”,而非其它“元”。實際評價中,我們要牢記學生角色特點,明確學生的界定,學生就是學生而非教師、家長、班主任、管理者的視角。特別是在大單元、大概念理論的影響下,我們常常在評價中忽略了這一點。

例如,某教師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便設計了一個情境化的單元作業:“請你為我們的秋天設計制作一個vlog?!边@一設計從顯性看,有大情境、大任務,有著高大上的光環,但細細想來,要制作這樣一個vlog,要進行攝影、視頻制作、旁白撰寫、文本誦讀,聲光電的全方位組合,這樣的設計成人尚不能輕易達到,剛剛升入初中七年級的學生,又能落實多少?且不說這作業指向是什么,視頻的制作嗎?其實這一作業設計,我們依據“第一性原理思維”,可以稍作修整:“老師為咱們的秋天拍攝了一段視頻,學習了本單元,請你為它寫一段優美的文字,并對文字進行你的朗讀設計(重音與停連),作為視頻的旁白?!边@樣的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立場,讓評價有效指向學生的素養。

可是在大情境的驅動下,像這樣的“制作視頻”“設計腳本”“穿越對話”的大評價還不在少數,這要求我們在大情境下設計任務時必需考慮到學情、考慮到任務的可操作性。關注學生角色本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過程性評價,才能讓評價真正落地。江蘇名師朱慶國老師在執教《思路要清晰》寫作課時,便遵循學生的角色,安排了一次家訪,設置了“我給爸媽提建議”的生活情景,恰切而有效地落實了過程性評價,應是我們學習的范本[2]。

2.遵循學生的群體本位。

“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關注學生”“發現學生”“尊重學生”“新課標”[3]中這些或明或隱的表述,無不在彰顯教學要面向大多數,面向群體這一特性。安徽省作業設計大賽就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作業設計作品,如表1。

這些設計均從不同層面指向了學生的群體,而非個體或部分,優化了過程性評價,促進了學生素養的發展。但遺憾的是,現實教學中,部分老師一味追求新奇,追求視角與思維的沖擊力,設計了一些高大上的評價元素指向,目標直奔部分優秀的學子,讓課堂成為教師和優秀學生的表演場,更多的學生則充當了一次看客角色,行色匆匆,收獲寥寥,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3.遵循學生的發展本位。

“新課標”過程性評價強調“關注學生合作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和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這些語言表述都指向學生的發展及評價的終端。如果過程性評價忽略發展的屬性,那評價也將失去它的價值。

我校教師在教學八年級下冊演講單元梳理與探究整合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課后探索:“閱讀助讀資料,標注下面幾篇演講詞的開頭、結尾及文本結構,用思維導圖或表格形式梳理歸納其特點及類型,并選擇適合自己的結構和開頭、結尾進行演講詞初稿的寫作?!蔽矣X得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作業評價。首先教師給予助讀資料,讓學生的閱讀有內容作為鋪墊,不是空泛布置;其次給了表格及導圖的歸類支架,讓學生的探究發現有條理,有層次,可呈現。這樣的評價與課堂緊密連接,與課外有效延伸,讓學生在探索發現中收獲、成長,讓學生在課內外知識的融合中提升能力,關注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實際的課堂上,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也常有發生,最常見的“……運用……修辭,寫出了……,表達了……”的評價句式,教師在課堂上以這種模式化的語言評價學生的表達交流,還常常賦予“建模答案”的美譽。孰不知這極傷害學生的語言發展,表達發展,思維發展。其實,解決方法也簡單,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對標過程性評價建議“教師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回歸到學生本位,鼓勵學生從文本出發的原始發現,稚嫩表述,個性表達,呵護學生的純感覺、真性情,并加以引領,讓學生思維向更廣、更深的方向延伸。

二、過程性評價當貫穿學習始終

課堂活動存在于“教”與“學”,依據“第一性原理思維”,“學”當屬第一本位,“教”應為“學”服務,這也是無需推演的。真實的課堂如何讓評價貫穿學習的始終呢?筆者嘗試從三個切面剖析,努力踐行“教—學—評”一體化。

1.課前預習,給定評價。

我們工作室一直在推進學習任務單的課堂運用,對標“新課標”“教師應提前設計評價量表,告知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我們把任務單適時地融入了評價環節。筆者教學《植樹的牧羊人》一文,預習階段設置了學情研判環節,并賦予評價量表。

這一評價分三個等級,從思維導圖(形式)、人物形象分析(內容)兩個角度,對學情進行診斷。從學生導圖繪制的清晰到美度,從文本結構的模糊到明晰,從人物塑造的角度、手法到人物品質的個性解讀。從全體學生出發,落實核心素養的發展,堅守了學生的本位屬性,也讓課前活動更提質。

2.課中活動,活用評價。

課堂評價建議明確提出“引導學生合理使用評價工具,組織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對同伴評價再評價”?!坝迷u”“互評”“再評”評價貫穿課堂教學,評價也以更豐富的內涵出現,更真實多維地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筆者執教《聯想與想象》寫作教學,首先設置了一個生活情境:“走進校園,秋風拂面……”,設計三個環節:發揮聯想與想象;表達聯想與想象;聯結聯想與想象。教學第二環節,首先給予學生評價量表,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表達筆下的聯想與想象,另一生依據評價量表給予評價。生生互動,學習與評價結合,學生在評價中進步與發展。教師在學生的表達基礎之上,依據評價量表進行二次評價,引導學生對“恰切、合理、有新意”內涵的解讀,帶領學生深耕課堂,錘煉語言,打開思維的大門。

3.課堂推進,擬制評價。

讓課堂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把學習推向深度,讓思維接受挑戰,對標“新課標”“引導學生內化評價,在評價中學會評價”。課堂推進就不能停留在給予評價量表師生評價的層面,應把過程性評價向前推進,讓每個學生參與評價量表的擬制。學生擬定、修改評價量表,就是思考的痕跡、學習的過程,更有益于學生的原點螺旋上升。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評價,更在評價中深度學習。

再次回顧我校教師演講單元的教學,在“個人風采展示”活動中,以個體思考,再小組合作的形式,依據所學形成合適的評價量表,并運用評價量表評價個人及同伴的作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生結合教材P92-94“任務二撰寫演講稿”“任務三舉辦演講比賽”分組形成“演講稿評價量表”。

量表的形成推進了課堂的深度,學生依據評價量表,再次審視個人與同伴的作品,審視個人的講演,從作品和講演再反觀評價量表,讓學生的學習邁向有意義的深度。

三、過程性評價須彰顯學科特點

“語文學習”“語文活動”“語文情境”,“新課標”處處明確語文姓語的特點,我們的語文教學評價當遵循“語文第一的屬性思維”,避免將過程性評價語文泛化。

1.跨學科學習中過程性評價的語文味。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程更提倡學科的融合,鼓勵跨學科的主題活動。這一設想意在打通學科之間的壁壘,在學習各科豐富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梢?,學科的跨界,最上位的指向依然是“語言文字的運用”這一語文學科的特性,而不能僅是學科的融合這一表象指向。

比如某教師執教《夢回繁華》連結了七年級下冊歷史教科書《宋代經濟的發展》,把學生的目光與知識引向更廣的天地。遺憾的是,該老師只是PPT展示一下,作為背景便匆匆而過。如果課上老師緊扣語文的本色,回歸語言文字,讓學生比較兩種語言的區別,在誦讀、分析、感受的基礎上,體察作者說明語言生動有序、典雅有情,既做到了學科的跨界融合,又回歸了語文的學科屬性,這樣的評價才是更有意義的,才更有語文味。

2.情境任務中過程性評價的語文味。

“新課標”的落地空前推動了語文教學中情境任務的設置,課前教學創情境,課堂推進設情境,課后延伸有情境,出現了無情境不教學的熱度。諸多課堂一味追求情境的外在形式,亮眼、新潮,有時便忽略了情境過程的語文學科味道。我們從過程性評價的視角審視,情境任務學科性的重要地位更有價值。

我?!半p減”背景下各學科設計許多情景任務活動,比如:“觀看冬奧會開幕式,尋找其中的中國元素,語文元素,以表格的形式記錄,形成一個小報告?!北热?,“探尋姓氏里的故事,姓氏起源,姓氏漢字的演變,本姓名人,姓氏故事,最后以‘趣說我的姓氏進行三分鐘班級播報?!蔽覀儚倪^程性評價的視角“著重考察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語言能力”,審視這樣的情境任務,學生搜索、觀察、記錄、分析、表達,捕捉語文元素,探尋漢字的魅力。學生不僅在“實踐中活動”,更是在“語文實踐中活動”,不難看出,遵循語文學科的本位屬性,才能讓語文活動更有生機。

語文課程的改革離不開語文評價的推動,廣大一線教師如果能主動利用評價過程和結果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學,將大大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性。進一步說,如果過程性評價能緊緊遵循“學生—學習—學科”的三源屬性,這樣的過程性評價才更明確的指向“解決問題”,更明確的指向語文的核心素養??偠灾?,筆者認為,讓過程性評價回歸“三學”的源點,可以讓學生的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核心素養更有效地落地、發芽。

參考文獻:

[1]肖如宏.讓情境教學回歸“三學”屬性[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12).

[2]朱慶國.讓寫作在真實情境中自然發生[J].中學語文教學,2021(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作者:徐海華,安徽省濉溪縣教育科學研究室初中語文教研員、高級教師)

[責編:尹達;校對:張應中]

猜你喜歡
三學過程性評價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初中數學線上教學“三學一練一輔”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學三小三結合”賦能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落實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習評估與診斷
《Oracle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
基于過程性評價的Office高級實訓課程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Responses of Irrigated Winter Wheat Yield in North China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CO2Concentr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