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對慢性胃炎患者臨床的療效

2023-07-17 09:36李彥瑩付利然
西藏醫藥 2023年3期
關鍵詞:瀉心湯半夏胃炎

李彥瑩 付利然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鄭州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 450000

慢性胃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造成患者發病的因素多與細菌感染、飲食不規律等存在較大關聯,發病后患者會出現胃痛、胃脹、食欲減退等臨床表現,隨著炎癥對其胃部的侵蝕,患者會出現胃腸道激素紊亂等,甚至伴有嘔血等現象的發生[1]。臨床多采用藥物進行控制治療,以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改善胃動力、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主要治療方向。但該病為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長期服用西藥會增加身體的負擔,繼而出現耐藥性增加,降低了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2]。隨著人們對中醫藥治療的了解,一些患者會采用中醫藥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中,對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發現效果顯著,患者的腹脹等臨床癥狀得到了更快的緩解,炎性因子得到抑制,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2 年2 月~2023 年1 月時間段內在我院就診治療的慢性胃炎患者50 例,按照數字表達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5 例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25 例則采用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進行治療。對照組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齡37~59 歲,平均年齡(45.19±5.23)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16±1.03)年,疾病嚴重程度中,輕度及中度的患者例數分別為12 例、13 例;觀察組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齡38~60 歲,平均年齡(46.32±5.41)歲,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30±1.18)年。疾病嚴重程度中,輕度及中度的患者例數分別為11例、14 例。疾病嚴重程度等基線數據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無差異(P >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醫生臨床診斷,確診為慢性胃炎;(2)均符合消化系統疾病中有關慢性胃炎的臨床診斷標準[3];(3)均存在腹脹、腹痛等臨床表現;(4)就診前未服用與本次研究相關的藥物;(5)對研究內容知情,簽署文件。

排除標準:(1)經詢問,對研究內容存在過敏史;(2)存在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3)存在其他消化系統疾??;(4)重度慢性胃炎。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藥治療,藥物包括: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83,規格:12mg/12 片)、枸櫞酸鉍鉀顆粒(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00086,規格:1.0g/56 袋)、克拉霉素片(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04,規格:0.5g/6 片)、阿莫西林分散片(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國藥準字:H44021351,規格:0.25g/24 粒),服用劑量分別為:10mg、2 袋、0.5g、1g,每種藥物均每日2 次口服,連續治療2 周。

觀察組則采用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具體為:(1)半夏瀉心湯:藥物包括:半夏12g,黃芩9g,干姜9g,人參9g,炙甘草9g,黃連3g,大棗4 枚。用水煎煮,取300ml,分早晚2 次服用。(2)穴位貼敷:藥物包括:肉豆蔻、花椒、桂枝、補骨脂、干姜各30g,制附子10g、吳茱萸10g,將藥物全部研磨成粉,用姜汁調勻后,取棉紗蘸取適量藥汁分別貼敷與患者的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神闕穴、脾俞穴等處。貼敷時間為每次3h,每日1 次。治療時間同樣為2 周。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進行比較,包括:腹痛消失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反酸消失時間。

(2)對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數據進行比較,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包括:IL-17(白細胞介素-17)、IFN-γ(γ 干擾素)、CRP(C 反應蛋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分析兩組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數據,腹痛消失時間等臨床癥狀數據、IFN-γ 等炎性因子數據均采用t 檢驗,以()表示,例數等數據采用卡方檢驗,以[n(%)]表示,P <0.05 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癥狀數據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數據(,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數據(,d)

2.2 兩組炎性因子數據

見表2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數據()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數據()

3 討論

慢性胃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造成該病發生的因素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存在較大關聯[4]。該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反復發作的原因多是由于患者在服用一段藥物后,待癥狀好轉,繼會選擇停藥,加之作息時間及飲食的不規律,從而引起了該病的再次發生。臨床上針對慢性胃炎,多采用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改善胃動力、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方式治療,四聯療法是西醫常用的治療方式,該治療方式具有抑酸、護胃、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等作用,且持久性較好,作用于人體后,可快速發揮作用,有助于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長因子的釋放,使反酸、腹痛等臨床癥狀得以緩解[5]。但由于該病的反復發作性,長期采用西藥治療會降低治療效果。

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屬于“胃痞病”、“胃脘痛”范疇,由于脾胃虛弱、情志不暢、外邪犯胃等因素,導致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形成濕、熱等病理產物,進而發生胃炎,治療時應以調理脾胃、理氣消痞為主[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半夏瀉心湯中,方劑由半夏、干姜、人參、黃連以及大棗等藥物組成,可起到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的功效,與慢性胃炎治療機制相符;穴位貼敷,藥物由桂枝、補骨脂、干姜等組成,可起到溫通經絡等功效,貼敷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等穴位,藥物可通過皮膚組織更好的作用于病灶,可快速達到緩解患者腹痛、腹脹等癥狀的效果。從本次研究結果中也可看出,觀察組治療后的腹痛消失時間、腹脹消失時間等臨床癥狀數據均低于對照組,同時IL-17、IFN-γ等炎性因子數據均較對照組優(P <0.05)。人體中CRP 敏感性較高,當疾病處于發展狀態時,該因子會表現出上升的狀態,說明患者機體正在遭受炎性細胞的侵蝕;IL-17 為一種促炎因子,當處于高表達狀態時,說明患者胃部正在承受胃酸的侵蝕;INF-γ 的降低預示著患者的胃黏膜正在遭受損傷,該因子升高后,可參與對病毒的干擾,調節免疫,降低對身體的危害。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屬于中醫中內治聯合外治的常用手段,對慢性胃炎可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復,同時起到了更好的抗炎效果[7,8]。

綜上所述,對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瀉心湯聯合穴位貼敷,可更快的緩解患者腹脹等臨床癥狀,治療效果較好,炎性因子得到改善,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瀉心湯半夏胃炎
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不同溫度對半夏倒苗的影響
辨證仍是中醫之魂——從小瀉心湯止血說起
花開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的臨床觀察
慢性胃炎中醫臨床治療之我見
大黃黃連瀉心湯加味治療胃癌癌前病變30例
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咳嗽42例
辨證治療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湯治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6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