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三維審視

2023-07-21 09:18韓謙
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勞動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塑造與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步入新時代,受到西方自由主義、享樂主義等負面思潮浸染,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缺失的現象。高校是我國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場所,必須充分發揮高校作為立德樹人主陣地的優勢,彰顯出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做好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工作,應當遵循理論和現實邏輯,通過完善理論課程設置、創新實踐教育形式、抓好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構建聯動育人機制等手段,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善于勞動,實現知行合一。

關鍵詞:勞動教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勞動教育與人們的基本生活息息相關,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也是我黨歷來堅持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1]。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以勞動教育帶動其他四育 [2]。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出臺,文件也強調“要將勞動教育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 [3]??傮w可見,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對于我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雖然近年來高校對勞動教育的育人功效已有所挖掘,但仍存在一定不足。特別是高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需要從理論、現實和實踐三個維度去認真考察,才能更好地凸顯勞動教育的獨特性價值。

一、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理論之基

所謂勞動教育,古已有之。然而伴隨時代變遷,人們對勞動教育的認知與踐行能力也日漸發生變化。因此,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勞動教育理論本身也不會一成不變,而是在社會演變中經歷著不斷發展的動態演變。

首先,我國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源自于中國傳統勞動教育思想的滋養。中國自古就有著一種“耕讀不輟”的文化傳統,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諸多典籍中滲透著勞動教育觀念。例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以及“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等古代詩歌,不僅是對人們勞動日常的呈現,更是隱含著對勞動教育的積極肯定。歷史上亦有不少名人雅士都曾親自深入田間參加耕作。譬如,重耳拜土、諸葛亮“躬耕于南陽”等典故。此外,還有傳統中國勞動精神所弘揚的勤勞、奮斗、奉獻等價值內涵,也是對勞動意義的認可,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道酬勤”等說法。由此而言,中國傳統勞動教育思想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

其次,我國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遵循于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指導。馬克思、恩格斯全面闡述了勞教結合的思想,在考察勞動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時指出,“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同時,勞動對人腦的促進作用并未隨著人同猿的分離宣告結束,而是在此以后大體上仍然大踏步地前進著?!?sup>[4]在馬克思看來,勞動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動性活動,能創造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滿足人類生存與發展需求。勞動能激發人的創造本性,使人的思想更具想象力,思維更具創造力。因此,勞動是人的本質,勞動應該是人自覺自愿的、是自己的生命活動,而不是為了生存的手段。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更進一步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與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列寧則在繼承這一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綜合技術教育,指出“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無論是脫離生產勞動的教學和教育,或是沒有同時進行教學和教育的生產勞動,都不能達到現代技術水平和科學知識現狀所要求的高度?!?sup>[6]正是這些思想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

最后,我國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對勞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皠趧邮侨祟惖谋举|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途徑?!?sup>[7]中國共產黨在汲取傳統文化中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勞動教育觀論述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了對勞動理論的進一步探索與創新。例如,毛澤東十分注重將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提出了“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人民知識化”[8]的主張。鄧小平也曾提出“黨對于人民群眾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給人民群眾指出斗爭的方向,幫助人民群眾自己動手,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9]的觀點。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更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勞動理論的內涵,提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sup>[10]由此可見,勞動教育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和勞動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對勞動教育更是一貫持重視態度。

總體而言,上述這些思想和論述對當前高校勞動教育有著諸多啟發。要想有效引導大學生用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勞動本質與價值,并將其用于指導自身實踐,高校必須領悟和遵循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的指導,方能發揮好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

二、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現實之需

“勞育”作為新時代高校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協同育人中發揮重要作用[11]。近年來,國家教育政策越來越凸顯勞動教育的地位,但在高校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長期的勞動教育缺位、當代大學生主動性意識不強、社會勞動意識的宣導偏差等,這都對高校落實勞動教育造成了阻礙。上述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勞動理論教育課程尚不完善

由于長期受到社會傳統觀念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部分高校中存在著“輕德育,重智育,忽視體育,忘記勞動教育和美育”的傾向。由于高校對于勞動教育認知不夠成熟,導致了勞動教育在高校理論教學體系中的地位不夠高、甚至被邊緣化。不少高校對勞動教育理論課程的設置,呈現出碎片化、分散化的特征,缺少整體連貫性。由于尚未能形成統一化、系統化的勞動理論教學體系,呈現出摸著石頭過河的教育現象。有些高校就選擇以開設線上課程的方式進行授課,而課程相關的學分設置與考核標準等也不盡相同。學生受“重分數而輕其他”思想的影響,也常常會以掛機刷課等方式敷衍應付。除此之外,甚至更有高校根本還沒有將勞動教育理論課程納入教務課程設置。如此一來,不僅無法真正達到教育部要求開展勞動教育的預期目標,更無法讓學生深刻領會勞動教育的深層意義。

(二)勞動實踐教育形式較為單一

當前,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存在理念設想與具體實踐上的差異。高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在勞動教育中自然應當發揮學校主陣地的優勢,鼓勵廣大學子參與勞動教育活動。但是,在以往的學校勞動教育實踐中,高校容易把握不清楚勞動教育的內容與范疇,將校園公益活動、社團志愿勞動、“三下鄉”社會實踐等實踐方式作為勞動教育的全部內容。如此一來,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范圍仍停留在校園內部層面,拓展性和延伸性不足,缺乏真正深入社會層面的實踐體驗與經驗歷練。同時,這種勞動實踐教育形式也沒能很好地適應當代大學生思想認知發展的特征。因為隨著國外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負面思潮不斷涌入,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一部分大學生身上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滋生出不想勞動、不愿勞動甚至不會勞動的不良風氣。然而,無論是常見的校內勤工助學,或是校外志愿服務等勞動教育實踐形式,都缺乏可與時俱進的創新性,無法讓學生產生參與興趣,久而久之也就使得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產生態度上的漠視。所以說,體力勞動并非勞動教育的唯一形式,新時代高校勞動實踐教育的形式也應隨社會發展而變化,才能符合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時代發展要求。

(三)勞動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

高校開展勞動教育不是單靠一個部門、機構或單位就能順利完成,而是需要多方力量的充分協同合作,但當前高校勞動教育并未形成十分健全的協同育人機制。一方面,高校在學校內部層面開展勞動教育時,各相關部門之間的聯動工作機制并不完善。高校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不止涉及到教學部門,同時也會涉及學工處、團委、心理教育中心、后勤處等行政部門,只有促使這些部門之間通力合作,方能為高校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足夠的力量保障。反觀現實,當前部分高校的勞動教育分工體系尚不成熟,通常是沒有專門負責勞動教育的老師,多數是以兼職的形式來承擔勞動教育的工作。同時,由于權責界限不清晰,沒有用明確的標準將高校勞動教育的實踐操作、監督整改等具體環節分責到崗,因而會導致勞動教育的目標與結果之間產生偏差。

另一方面,高校在學校外部層面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時,容易忽視了社會、家庭實踐活動對勞動教育的重要影響,一不小心就會割裂學校、社會和家庭三者間的密切聯系。實質上,上述這三個育人陣地在大學生勞動教育中彼此發揮著密切聯系且彼此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畢竟加強勞動教育,最終是為了能夠對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等產生積極正面影響,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轉化為他們自身服務社會、貢獻家庭的行動能力。然而,在以往的勞動教育實踐中,部分高校會偏重校園文化建設,而忽視了大學生與社會接軌的能力,無形中也就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脫節。要想充分使大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出尊重勞動的真實情感,必須有效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資源,進一步發揮出各個渠道的育人優勢,才能更好地完善大學生的勞動理念并提升他們的勞動水平。

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破題之策

從整體來看,當前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高校應當從學生的學習、工作等日常生活切入,對當前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全面提升勞動教育的育人效能。

(一)提升勞動理論教育的教學效果

只有掌握正確的理論,才能有效地指導行為實踐。理論教育是高校勞動教育的必要一環,發揮著思想引導的作用。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在范圍上覆蓋全體大學生,時間跨度上則是貫穿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部階段。高校勞動教育的理論課程不僅要體現時代特征、具有現實針對性,更要符合教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才能有效融入到高校教學體系中。因此,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應加強教學全局統籌,做好整體性規劃。

身處于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背景的大學生,具有著不同的個性特征、學習需求和成長需求。因此,要充分將勞動教育理論深度融入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當中,設計具有個性化的課程安排,以此提升高校勞動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在高校勞動教育理論課程中,通過設置獨立的學習模塊和具體學分,明確勞動教育理論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學生重視勞動教育。此外,勞動教育理論課程的考核也不能只參照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而應當進行過程性考核。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和學習成長階段,將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的團隊協作能力、勞動態度、勞動精神等要素進行綜合全面的考評,考核方法盡量做到均衡性和靈活性相統一。同時,要充分挖掘高?!八颊n程”與“課程思政”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元素,如勞動榜樣事跡、勞動成果創新故事等。通過提煉使其細化、具體化,轉化為勞動教育資源,充分將勞動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此提高勞動教育在學生培養中的重要地位,為開展勞動理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提升高校勞動理論教育的教學效果也很重要。高校要注重打造勞動教育專業化師資隊伍,提高任課教師的勞動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從思想上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同時,也可以通過邀請企業客座教授、聘請各行業專技能手來授課的方式,推進勞動教育理論內容的生活化闡釋??傮w來說,只有科學規劃和設計高校勞動教育理論教育方案,才能充分體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的內涵。

(二)創新勞動實踐教育的方式方法

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不能只通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還要進行必要的勞動實踐。勞動實踐教育是進一步補充和延展勞動教育理論的有效方式。勞動實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大學生通過體驗勞動實踐來增強勞動能力、創新勞動技能,讓學生能夠深切感悟和認知勞動價值。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更加開放活躍、創新意識更強,高校原有的基礎勞動實踐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的時代要求,并未突顯出高校勞動教育與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差異之處。要達到勞動實踐教育的目的,唯有創造性地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勞動實踐活動,這樣才可以更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與熱情。

基于此,高校要通過調研把握大學生的興趣點,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校內外的勞動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在高校內開展勞動實踐教育,除了基礎勞動活動外,還要實現多種形態結合,比如勞動主題演講比賽、勞動理論的知識競賽、勞動技能的競賽等活動形式。在發揮個人專長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提升高校勞動實踐教育的效果。

此外,高校需要提供勞動實踐教育所需的條件和環境。通過健全經費投入機制,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促進勞動實踐教育的常態化,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創造、勇于實踐。比如,從新生入學教育、主題教育、社團活動、實踐活動到畢業生職業規劃指導等各方面,將勞動教育滲透到日常學生工作與管理當中,體現勞動教育的綜合性和融合性。通過各種手段創新勞動實踐活動,加強校園勞動精神的宣傳和勞動文化的培育,在校園中打造出良好的勞動實踐環境。

(三)整合調動勞動教育的多元力量

高校在制定統籌勞動教育的總體規劃與實施細則上,需要體現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容,明確勞動教育和育人理念和培養目標。

首先,高校要基于實際校情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通過制定面向全校師生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明確各層級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形成上傳下達、執行到位的工作局面。同時,高校對學生的教育培養是一個涉及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等工作的復雜工作系統。因此,在高校內需要充分調動好、發揮好各個部門以及教職工的積極作用,建立出教學、管理、服務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借助良性制度實現教育力量優化配置,完善育人環節,實現統一目標、協同合作、形成合力,打造高校形成勞動教育貫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其次,要發揮朋輩群體的榜樣示范作用。大學生活是一種群體生活模式,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多數時間都處在集體中,比如寢室、班級、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群體精神面貌會影響到身處其中個體的思想與認知狀態。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集體,能夠帶動集體中成員奮發上進,反之則會使人變得消極懈怠。大學生朋輩群體中的先進模范和榜樣人物具有獨特的親和力與說服力,因而能夠帶來一定的正面示范效應。因此,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有必要以集體為單位來開展各項活動。通過抓好大學生群體中的正面意見領袖,以正向行為示范激發積極群體效應,激活大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熱情。比如,開展學生寢室內務整理實踐活動,積極打造樣板寢室,將勞動素養的養成貫穿于日?;顒赢斨?。嘗試以類似的方式促進整個勞動教育工作有序開展,以此確保高校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實。

此外,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應當通過聯合社會引導、家庭教化等,延伸學校勞動教育途徑。一是家庭層面的勞動教育不應該掉以輕心,高校要加強家校溝通,及時將學生的生活狀況反饋給家長,針對勞動精神不夠、勞動意識單薄等問題,有意識底進行家庭監督與學情反饋。二是高??梢試L試借助社會資源介入到大學生勞動教育過程中。比如將勞動實踐教育與企業實習、校企共建、產學研項目等相結合。調動社會教育力量,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和勞動實踐基地,豐富高校勞動教育的豐富資源和陣地建設,實現勞動教育空間的擴展與教育效果的延續。

四、小結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勞動教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是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徑。注重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方可真正讓“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3],從而真正為國家建設儲備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岳海洋.新時代加強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9(03):100-104.

[2]岳文果.新時代 新定位 新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解讀[J].教育革新,2019(09):4-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1).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6-557.

[6]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63-464.

[7]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覄趧庸濘弑碚萌珖鴦趧幽7逗拖冗M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9(02).

[8]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8.

[9]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10]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8.

[11]曲霞,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辨析與體系建構[J].中國高教研究,2019(02):73-77.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73.

[13]賈淑品.馬克思拜物教思想與勞動異化理論的歷史與邏輯[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14-21.

責任編輯? 牛志鵬

作者簡介:韓謙,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