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慶刊本《〈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考論

2023-07-25 06:45
文化遺產 2023年4期
關鍵詞:后序考據桃花扇

楊 蕊

《〈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成書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由花庭閑客(陳宸書,1765—1833)刪改、注釋、按評吳穆《桃花扇后序》而成,顯現出《桃花扇》傳奇接受史上的異路評點與獨特的闡釋維度?!短一ㄉ取贰短一ㄉ群笮颉贰丁刺一ㄉ葌髌婧笮颉翟斪ⅰ?1)為行文簡捷,下文簡稱《桃花扇后序》為《后序》;簡稱《〈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為《詳注》。三者存在接受闡釋的層迭性、互文性和再生性?!逗笮颉肥墙榘蔡帽尽短一ㄉ取肺ㄒ桓戒浀鸟壩母蔽谋?,具有重要的《桃花扇》評點意義?!对斪ⅰ吩u注《后序》,也因此呈現出文體交互性與序跋評點再生性。目前關于《詳注》的研究側重于目錄及文獻整理(2)目錄整理如《販書偶記》“《〈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四卷,北平吳穆撰,花庭閑客編,嘉慶丙子閏夏刊”;《清代家集敘錄》“《吳鏡庵〈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嘉慶丙子(1816)刊刻,卷首有惕園居士嘉慶己卯(1819)序……又有嘉慶丙子花庭閑客自序?!蔽墨I整理如郭英德、李志遠編《明清戲曲序跋纂箋》,于《桃花扇后序》末尾附錄《〈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弁言》及《〈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全序。,趙山林先生考察過《詳注》作為《桃花扇》批評的批評的評點性及對原序意義的曲解(3)趙山林:《〈桃花扇〉的批評,以及批評的批評——對吳鏡庵〈桃花扇傳奇后序〉、陳宸書〈后序詳注〉的初步考察》,《中大戲曲學刊》(桃園)第二期,2019年。,然學界對該文本評點闡釋的再生性、互文性分析尚有待進一步開進。因此,研究《詳注》的文本改異與評點闡釋,透過文體互動審視其生成的戲曲評點新質,對于研究《桃花扇》評點接受史及其與乾嘉時代學術與文學思想的關聯性具有戲曲史與文學思想史的借鑒意義。

一、考據式注評與戲史異觀

孔尚任在《桃花扇考據》中列出無名氏《樵史》二十四段,有意考據戲曲所涉南明史事,此乃《桃花扇》故事考實性的重要體現,且為基于考據學視野的《桃花扇》接受提供了文本敞開的諸多可能?!对斪ⅰ反釉u注《桃花扇》,依據《后序》展開評注空間,并與《桃花扇》形成對話。通過歷史考據解戲證史,征引《明史》《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三藩紀事本末》等文獻,試圖重整歷史鏈條、重審戲曲中的興亡之思,在以戲寫史的視域下觀照《桃花扇》的情節用事和人物品藻,以考論情節、品鑒人物的不同取則和立場形成序跋注釋向戲史注評的轉向。

(一)事注擇取策略:同事異取與異事衍用

《詳注》以正史文獻為基點,以同事異取和異事衍用的策略擇取《桃花扇》的情節用事,形成其深具考據特色、與傳奇遙遙呼應的穿層戲史注評路徑。

首先,通過同事異取之策略考證戲曲史事的書寫,對同一事件進行不同側重地取材,顯現出《詳注》的考據理路及其興亡之思??家娨?,補充南明鉤黨史事,認為鉤黨誤國?!奥牥蕖币怀雒寂唬骸傲舳挤纴y一揭,南明鉤黨之根也?!?4)《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5頁?!对斪ⅰ芬睹魇贰诽氐貥顺隽舳挤纴y帖,揭橥復社抨擊鉤黨的舉動:“應箕與無錫顧杲、桐城左國材、蕪湖沈士柱、余姚黃宗羲、長洲楊延樞等為《留都防亂公揭》討之。列名者百四十余人,皆復社諸生也?!?5)《〈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明史·吳應箕列傳》,嘉慶己卯(1819)惕園居士序本,卷三第9頁。楊漣、左光斗、周鑣、雷演祚等人皆是南明黨爭的受害者?!短一ㄉ取冯m未設單獨出目搬演楊、左、周、雷等人遭害情節,但在多處借戲中人物之口道出事件始終?!对斪ⅰ吩谧ⅰ氨瘲钭笾曉?,全翻逆案;等周雷之觸禍,幾罹淫刑”一句時,征引《楊漣列傳》《左光斗列傳》《周鑣列傳》《雷演祚列傳》詳細考論四人遇害始終?!对斪ⅰ贩Q賞他們的君子品格:“時秘獄中忽生黃芝,光彩遠映。及六人畢入,化為六瓣。時以六人為六君子?!?6)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三第21頁。并按曰:“(閹黨)大肆毒焰,正人端士,誅謫無遺。茍非莊烈帝治亂,明社之亡,不逮闖、獻二賊矣?!?7)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三第21頁??梢姟对斪ⅰ氛J為“亡明乃鉤黨”。

考見二,征引闖王攻都史料,認為“亡明者闖王”?!短一ㄉ取芬詰馉幾兓蛢炔繝幎窞榍楣澃l展的內動力,闖王攻都作為重要事件卻僅作為故事背景被敘寫?!对斪ⅰ芬源笫掠浄绞皆趥髌鏀⑹潞秃笮蚴鍪禄A上梳理了闖王攻都事件,考論闖王攻都事件的過程,認為闖王攻都直接導致明朝滅亡。就李自成捉殺福王、逼莊烈帝死殉社稷事,《詳注》按語征引《流賊李自成列傳》梳理史事,并評論其對正統而言的惡劣影響;就清兵入京、李自成敗走事,《詳注》稱李自成是“豺虎縱橫”;又征引《明史》舉例被屠殺的仁人志士,表現李自成的殘暴妄為。最后引《異錄》揭示亡明自闖的觀點:“明初有十八子之讖……然相傳崇禎甲申南京乾清宮陷,忽現一碑,上有云:‘一小又一了,眼上一刀丁戊攪。平明騎馬入宮門,散在皇極京城擾?!瘎t又知亡明之為闖也?!?8)《〈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異錄》,卷一第27頁??偟膩砜?,《詳注》以考據式注評來表達“亡明乃鉤黨”“亡明乃闖王”的興亡之思和歷史認知。

其次,通過異事衍用的策略展開個性化注讀和追考?!对斪ⅰ逢P注并解析戲曲與史實間的齟齬,在追索思辨中尋繹某種關于政治大局和人物品評的依據。其一,《桃花扇》第十八出以將官爭座的情節設置點出藩鎮內斗的冰山一角?!对斪ⅰ钒丛唬骸皞髌娣Q黃得功、高杰以爭座位構兵,與本傳異”(9)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二第52頁。,并征引《黃得功列傳》說明黃得功與高杰的矛盾實際源于土橋之役。黃得功曾率三百輕騎出高郵送一位同姓總兵赴任登萊,高杰疑其有所圖謀,于土橋埋伏精兵,盡數擊殺黃得功所率輕騎。黃得功訴于朝廷,卻被史可法以大義相勸。土橋之役后,黃得功與高杰勢同水火?!短一ㄉ取穬H現“座位閑爭”情節,這或許只是一點引線,土橋之役才是根由。與孔尚任相比,《詳注》更關注爭位情節背后的藩鎮內斗,及在戰爭飄搖中南明政權存亡的歷史復雜性。其二,于史可法死事,《詳注》與《桃花扇》取則相異。第三十八出“沉江”托出史可法在南京城破、弘光出逃之后投江而死的慘烈結局,傳奇眉批認為投江情節符合史實的可能性:“閣部之死,傳云不一。投江,確有見者?!?10)《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第108頁?!对斪ⅰ钒凑Z則直接指出:“傳奇稱史可法投江而死,屬誤”,又引《史可法列傳》詳述云:“大清兵薄城下,炮擊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參將擁可法出小東門,遂被執??煞ù蠛粼唬骸沂范綆熞??!鞖⒅??!?11)《〈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明史·史可法列傳》,卷四第40頁。比之《桃花扇》對投江場景悲劇性的強化,《詳注》則補以正史,更著意史可法面對絕境時的孤勇和慘烈。

總的來看,《詳注》以同事異取與異事衍用的方式進行考據式注評,認為歷史事件與戲曲事件之間存在分歧,在突出還是隱去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起因、細節與沖突實質上,與《后序》及傳奇原作有別,表達了考據學風影響下文人學者偏于史學立場的事件再闡釋。

(二)人物品鑒立場:戲史對論與忠貳細考

《后序》以“所以許劭之評,托彼吳歈越調”(12)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來觀照《桃花扇》以戲曲寄寓人物品藻的藝術手法?!对斪ⅰ犯M一步以戲史對論品鑒人物,大量征引傳記資料補正《桃花扇》關鍵人物的生平,考辨其在明清之際的大節細行。除與《桃花扇》持有同樣的道德標準外,《詳注》還在戲曲與歷史的對論中尋求更立體性的評價標準,彰顯出不同的忠貳細論。

《詳注》褒贊史可法、東林復社文人的忠孝節義?!逗笮颉吩u價史可法為“鈴閣督師,懦似慈悲佛子”,但《詳注》征引《明史》試圖呈現與《桃花扇》不同的史可法形象。弘光元年(1645),清軍南下,史可法退保揚州,彈盡糧絕,史可法拒降就義?!对斪ⅰ钒丛弧笆房煞?,我大清賜謚忠正”(13)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四第41頁。,從清廷輿論立場表彰史可法對明社之忠貞,繼評曰:“讀史可法之書,知人臣無二心之義?!?14)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四第47頁。正合惕園居士在序言中“表太傅之孤忠”之說,顯現出在清廷文化背景下的忠貳再論。

與此相聯系,針對《后序》“乃不圖三公子作東林后勁,五秀才為復社前驅”(15)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之說,《詳注》進一步征引《顧憲成列傳》和《張溥列傳》介紹東林復社文人諷議朝政、抗衡黨爭之志,表達對于東林復社的贊譽?!对斪ⅰ啡洍顫i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之疏,認為“應山(楊漣里籍應山,故有此稱)此疏,關系匪輕”,并按曰:“魏閹毒流搢紳,或謂由于應山之過激。不知明自嘉靖以后,朝政日漸廢弛。熹宗登極,年以十六,宜以整綱飭紀為務,乃性好斧鋸椎鑿髹漆之事。三年之間,魏閹、客氏已大放肆。應山志安社稷,憤激上書,使其力可回天,尚不至于速亡”(16)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三第21頁。,認為以楊漣為代表的的東林文人對于維護國祚具有重要作用。又引文評論復社文人:“陽羨陳定生、歸德侯朝宗與辟疆為三人,品覈執政,裁量公卿,雖甚強梗,不能有所屈撓”(17)《〈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吳偉業《冒辟疆壽序》,卷三第6頁。,表現其對東林文人高潔節氣的傳承。

《詳注》對被《桃花扇》檃栝書寫的侯方域和楊文驄予以旌揚?!对斪ⅰ费赢惲恕逗笮颉逢P于侯方域的評價,顯與《桃花扇》原作迥異?!短一ㄉ取返谒某觥皞蓱颉卑嵫輳蜕缥娜伺c阮大鋮的沖突事件。阮大鋮暗地為侯方域出了二百余金資費,想請侯方域從中斡旋。在第七出“卻奩”中,楊文驄道出資費來源,侯方域頓時轉變口風:“阮圓老原是敝年伯”“俺看那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眉批道“改稱圓老,已有左袒之意”(18)《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第53頁。?!短一ㄉ取分泻罘接蛑皇潜粍拥馗〕?,其卻奩、投奔、出獄、入道等選擇都受外力推動。但《后序》認為侯方域乃“夷門望族,梁苑畸人”,《詳注》注引《莊子》“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19)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三第45頁。,進一步強調“畸人”之意,又注引《侯方域傳》稱:“諸名士共為檄,檄大鋮罪……大鋮愧且恚,然無可如何。诇知方域與二人者相善也,私念得交侯生,因侯生以交于二人。事當已,乃屬其客陽交歡方域。方域覺之,謝客不與通?!?20)《〈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邵長蘅《侯方域傳》,卷三第45頁。通過《詳注》注文闡釋,可知侯方域自覺地與阮大鋮割席,而并非如戲曲演繹的那樣由李香君主導,這表現出侯方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性。

對于楊文驄的評價,《詳注》跨越《后序》直接與《桃花扇》原作形成書寫差異?!短一ㄉ取芬源罅抗P墨敘寫其周旋于達官要員、復社文人、青樓妓女間,顯得圓滑世故、八面玲瓏。楊文驄乃《桃花扇》右部間色,對于戲曲角色關系場建構來說具有重要作用?!逗笮颉穼钗尿嫸ㄎ粸椤笆桥f令,粉署閑曹”,此說吻合間色人物的戲曲設置,都看重其“香君陪賓”的身份。而《詳注》引歷史文獻與文人筆記,提出楊文驄實乃詩畫文采兼具、抗清死節之士:引《板橋雜記》“龍友名文驄,以詩畫名”;又注引張籍《詠懷》“都無做官意,賴得在閑曹”,表現楊文驄無執于官途;又注引《楊文驄列傳》“七月,大清兵至,文驄不能御,退至浦城,為追騎所獲,與監紀孫臨俱不降被戮”(21)《〈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明史·楊文驄列傳》,卷三第69、70頁。,托出其為明社死節的結局。楊文驄的戲曲形象與歷史形象有所錯位,包世臣認為:“龍友死戰而不書者,以黨惡咎重,不許其以死自贖也?!?22)包世臣:《書桃花扇傳奇后》,《藝舟雙楫》卷二論文二,清道光安吳四種本。有論者也認為“孔尚任對楊文驄的政治品質過于苛責,忽視了他精忠報國的大節”(23)滕新才:《論孔尚任對楊文驄的“間色”認知》,《貴州社會科學》2020年第3期。?!对斪ⅰ芬墨I重塑楊文驄的歷史形象,不僅是對其文采品性的隱性旌揚,也可藉此顯現考據學風氣影響下注者的戲史異觀。

《詳注》批判跋扈貳心的左良玉?!短一ㄉ取匪茉炝俗罅加竦募冎倚蜗?,《詳注》卻認為左良玉乃野心家,即惕園居士所稱“斥寧南之跋扈”(24)惕園居士:《〈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序》,《〈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卷首。是也?!对斪ⅰ穼悄略颉蔼氂幸环:?,欲來內靖于苗劉;其如三鎮糊涂,轉去外防于韓岳”改為“轉去外防于韓馬”,并按曰:“夫左良玉之借口清君側、誅馬阮,倘不死于九江,定有桓溫、朱全忠舉動。豈可比諸岳飛、韓世忠耶?方之韓遂、馬騰討李傕、郭汜,庶幾似之?!?25)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后序”第7頁。還征引《明史》揭露其縱兵擄掠、拋棄友軍的劣行,批判其驕亢難用、跋扈肆意。

《詳注》通過考據式注評,或與《桃花扇》的人物塑造持穿層異議,或與《后序》的評點形成疊層對論,或補正未在戲曲中呈現的人物側面,或反證傳奇書寫的形象設置,以戲史異觀來凸顯基于史學立場的價值褒貶??偟膩砜?,《詳注》與《桃花扇》在戲曲事件和形象塑造上持有不一樣的人物品鑒與忠貳細論,彰顯出戲曲批評史評化的特色。

二、文體互動與文學思想的層累復雜性

《〈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桃花扇后序》《桃花扇》三者呈現出“戲曲——序跋評點——序跋詳注”的文本序列,呈現出創作與批評、批評與批評之間的觀念激發與迭代?!对斪ⅰ芬钥紦阶⒃u解讀《后序》,又與《桃花扇》形成內在呼應。詳注、駢序與傳奇所形成的這種迭層與穿層的四重遞進關系,集文學改創與理論批評為一體,不僅顯現出文學批評的會通視野,且隱含著清代漢學傳統下文學互動的復雜性。

(一)駢序與傳奇之對位

《后序》以駢體評點《桃花扇》,以“起、承、中、過、結”的行文脈絡與傳奇原作形成意脈與情感的對位呼應。

首先,《后序》通過駢體形制構建文章意脈,表達對于《桃花扇》主旨的評點認知。駢文之制有五,曰起、承、中、過、結,亦有隨題變換者(26)陳維崧:《四六金針》,據《學海類編》排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頁。?!逗笮颉分髦嫉氖惆l與駢序的文制相關,以評論《桃花扇》創作緣由破題起筆:“于是譜敘兒女私恩,表一段溫柔佳話;紀述君臣公案,發千秋成敗奇聞……所以許劭之評,托彼吳歈越調;董狐之筆,付諸桓笛嬴簫,此《桃花扇傳奇》所由作也?!?27)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正文分層明意,敘《桃花扇》故事命意,以逐層加深的情緒來引領駢序之承、中、過諸層文意,表達對戲曲情節和歷史興亡的評價;最終以“不分褒貶,誰復知筆墨森嚴?略別旌懲,世還有心肝戒慎”作結,并總述“君原圣裔,藉此寓德言文政之科;仆本侯家,能不動隆替升沉之感?!?28)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偟膩砜?,《后序》以起、承、中、過、結的駢文形制來布置序文邏輯,各部分緊密關聯,駢散耦合,意脈貫通,傳達出《后序》對于《桃花扇》主旨的認知,總結史識并進行價值評判。

其次,《后序》以哀嘆悲戚之情成文,表達對于《桃花扇》的情感認知?!短一ㄉ取钒羁痰呐d亡悲思,《后序》進一步延宕了這種情感,以“嗟乎”“噫嘻”“嗚呼”“哀哉”“悲夫”五個逐層遞進的感嘆詞作為線索統率全篇。其一,以“嗟乎”引起第一重情感,稱“烈皇殉國,歷在申年;闖逆攻都,春當辰月……薊門兵燹,絕無原廟殘磚;建業人煙,幸保陪京剩土”(29)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回顧甲申之變、闖王入關、崇禎自縊等故事背景。其二,以“噫嘻”領起第二重情感,以四個“奇可傳者”評點《桃花扇》中南明弘光貪圖享樂、朝臣貪權內斗、江北四鎮分裂爭權的境況,以肉食者之鄙陋與平民百姓之高邁相比,稱“境實卑微,志堅岳瀆;品雖高邁,位陋泥沙”(30)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其三,以“嗚呼”述第三重情感,概括《桃花扇》中侯李的悲歡離合,以侯方域寓居金陵述起,繼之以“訪翠”“眠香”的一見鐘情,“撫兵”“修札”“投轅”的離別,“守樓”的堅貞不屈,“罵筵”的痛快淋漓,“選優”的波折橫生,與《桃花扇》故事情節相互呼應,可視為《桃花扇》關目提要。其四,以“哀哉”傳達第四重情感,以“廟堂錯亂,擾擾如棋;將相顛狂,紛紛似瘧”(31)吳穆:《桃花扇后序》,《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桃花扇》劇末。概括南明朝堂狀況,既而描述《桃花扇》之“棲真”“入道”結局,予世人以警戒之心,予末路之人以皈依之途。其五,以“悲夫”總述第五重情感,總體評點《桃花扇》之旌善懲惡、促進教化的功用。

“文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32)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538頁?!逗笮颉方桉壩捏w制與《桃花扇》主旨意脈和戲曲情感形成呼應,生動地表達出吳穆這位落魄侯門子弟的情感,展現出其盛衰得失之思、人生際遇之省,形成對于《桃花扇》明清鼎革記憶的情感回響。

(二)原序與改序之異文

《詳注》修改《后序》約37處,并隨文標示修改原因,既表達對《后序》的評點態度,亦呈現出基于史識文心而形成的改序路徑,形成與吳穆《后序》的異文關系。

論其修改緣由,首先在于改序者的價值判斷和史識認知。陳宸書受到官方史學立場的影響,認為吳穆原序“立言失體”。他將“笑東遷之聚散,萍水三朝”修改為“笑偏方之寄息,萍水三朝”,按語曰:“夫明福王之竊據暫時,豈宋高宗周平王比哉?擬人不倫,語且失體?!?33)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后序”第1頁?!懊鞲M酢薄案`據暫時”等詞皆蘊含著貶義的價值判斷。又如,他將“若夫勘亂勤王,將須一德”修改為“若夫仰治求安,將須一德”,似在隱說清兵非亂,不應使用“勘亂”一詞。

其次在于改序者的駢體審美。陳宸書自覺地以駢體程式作為審度標準,其以駢序為注釋對象,體現了乾嘉駢文中興的一個面相。彼時文人大量創作駢序以抒懷明志,駢序數量和品格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34)參看呂雙偉《乾嘉駢序的抒情成就及其駢文史意義》,《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陳宸書自道:“讀吳鏡庵《桃花扇傳奇后序》,悅之……于序中之立言失體、援引不切、措辭無據,此皆更易焉?!?35)花庭閑客:《〈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弁言》。惕園居士也在序言中重點指出:“(陳宸書)于其書法文義之未協者,咸一一考訂而潤色焉?!?36)惕園居士:《〈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序》。陳宸書指出原序存在“未見典據”“裁對不整”“語義不貫”“重復而改”等文法問題,茲簡要舉例如下:

表1 “未見典據”與“重復而改”(部分)

表2 “裁對不整”(部分)

表3 “語義不貫”(部分)

分析可知,陳宸書重視典故與文本之間的邏輯,如將“恨晉愁梁,暫拭南冠之泣”修改為“懷晉悼齊,暫拭南冠之泣”,補充“懷晉悼齊”的典故。他也重視整飭與對仗,如將“宰相閑嬉”改為“宰相遨嬉”,與下句“君王游豫”詞性相對。他也重視文意的簡潔通暢,如將“鐵脛鴟張,刀揮素質”改為“灞岸輿來,箠微象齒”,認為“鐵脛”“鴟張”“素質”諸詞不通。

乾嘉駢文程式的發展與漢學考據風氣相關?!对斪ⅰ烦蹩逃诩螒c二十一年(1816),此時清朝文化政策已經發生變化。有論者稱這樣的轉變發生在《四庫全書》編纂前后(1773-1781),尤其是特召戴震、邵晉涵等漢學家入館編書象征著官方對漢學的態度有所轉變(37)張循:《清代“漢宋之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蘭州學刊》2016年第9期。。漢學家重視考據,客觀上對駢體有所發揚,推進了乾嘉駢文中興的進程:“考據之學帶動文化風氣總體趨雅,有利于講究駢偶、用事、辭藻的駢文發展?!?38)李帆:《駢散、漢宋之爭與“學者”“文人”的糾葛——學術史視野下北大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淵源》,《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6期。這種對于駢偶、用事、辭藻的強調,正是陳宸書刪改《后序》的出發點。

陳宸書身處清代漢學復興的時代,他修改吳穆原序,既有文體偏好的內在原因,也受到駢文中興與戲曲考據學風的影響。陳氏所謂修改《后序》“立言失體”詞句,是《詳注》發生闡釋轉向的核心原因。

(三)改序與《詳注》之轉遞

《詳注》并非是對吳穆《后序》的注釋,而是對經注者刪改的《后序》的注釋,主要在以下兩個層面評點《后序》:

第一,基于刪改與注釋轉移《后序》的史學認知?!对斪ⅰ诽峁┝苏J知歷史的其他維度,例如,修改原序“圍城掘鼠,廣陵莫比睢陽”為“拋戈抱馬,秣陵差比車師”,并注曰:“按《明史》,乙酉正月,史可法軍缺餉。四月二十日,大清兵至揚州。明日,總兵李樓鳳等拔營出降。越二日,城破,史可法死之。我大清應天順人,兵之所至,迎刃而解。入南京日,馬步兵降者二十三萬,何嘗有圍城掘鼠之事?引典不切,立言失體,改之”(39)吳穆著,花庭閑客輯注:《〈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后序”第8頁。,以《明史》為證反駁圍城掘鼠一事。吳穆原句以睢陽之戰代指揚州十日,暗指清兵南下的暴行事件,表達了對守城將官的稱許和對攻城者的憤怒。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張巡率軍退至睢陽。城陷之后,張巡斷然決絕叛軍的招降:“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40)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張巡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534-5540頁。睢陽之戰與揚州之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造成了“揚州十日”血案。陳宸書卻有意地刪改這一筆,足以見出其受到清廷文化政策的影響之深。既而征引《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稱“我大清兵定南京。大軍營城北,總督京營忻城伯趙之龍奉表納款。勛戚自魏國公徐州爵、駙馬都尉齊贊元、靈璧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等,大臣自大學士王鐸、禮部尚書錢謙益等,文武數百員并城內官民迎降,高杰子元爵及廣昌伯劉良佐等亦于沿途歸附,得馬步兵二十三萬”(41)《〈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卷四第29、30頁。,可知《詳注》以《明史》《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作為改注依據,闡發了與《后序》截然不同的歷史認知。

第二,《詳注》詳細出注供讀者深入理解文意。如針對原序“昭陽日影,樹頭空盼盡寒鴉”一句,《詳注》首先征引《三輔黃圖》介紹昭陽殿;又征引王昌齡《長信秋詞》“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的詩典,以宮中女性所承受的身心禁錮來隱喻李香君被選優入宮后的心態。在注釋“御苑溝流,葉上又難通錦字”時征引《青瑣高議》所載于佑之典,又引《七修類稿》舉出紅葉題詩的其他五種說法:《本事詩》述顧況之典、《云溪友議》述盧渥之典與其他版本的顧況之典、《北夢瑣言》述李茵之典、《玉溪編事》述侯繼圖在大慈寺得落葉之典,終言“以為雖出多書,止則一事,傳記者自異耳”(42)《〈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注引郎瑛《七修類稿》,卷三第83頁。。諸說雖異,但都傳達了相似的情緒。陳宸書梳理“一事數說”,并不沿襲前人訛說,亦可見注者心曲。

總地來看,《詳注》異路評點自改版《后序》,不僅注解序文的典故意涵,而且還形成了闡釋移位。

(四)《詳注》與《桃花扇》之往復

《詳注》對《桃花扇》的評點使得該系列戲曲評注文獻形成了闡釋閉環,并基于文體要素上升至文學批評,通過考據表達對于《桃花扇》戲曲的理性認知。

圖1 文體融通與文評層累關系圖

《詳注》指出《桃花扇》與史載不合,試圖重新認識和構建南明歷史?!对斪ⅰ穬A向于征引正史和一些帶有新朝傾向的史部文獻,例如數次引用《三藩紀事本末》站在新朝立場梳理“太子案”和“童妃案”始末。陳宸書對于明清鼎革的歷史認知與孔尚任、吳穆二人形成鮮明對比,《桃花扇》和《后序》都認為弘光朝亡于昏君、亡于權奸、亡于藩鎮,而《詳注》卻認為明朝實際亡于闖王和鉤黨,如此觀點實際與清廷政治話語緊密相關。

《詳注》也體現出乾嘉時期漢學考據對戲曲考據的影響。有研究認為考據學重塑了清人的學術思想,在清代乾嘉以后,“以曲為史”的觀念異生出“以史為曲”的創作傾向(43)石芳:《清代考據學語境下的戲曲理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24頁。。雖明代以前已經開始運用考據法來研究戲曲(44)如宋代陳旸《樂書》和王灼《碧雞漫志》,明代王驥德《曲律》等,皆運用了考據的研究方法。,至于清代,戲曲考據蔚為大國。焦循是乾嘉之際揚州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劇說》引用百余種書籍來考證戲曲,其《花部農譚》也考證評論《桃花女》《義兒恩》等揚州地方戲曲;清人姚燮在《今樂考證》中考據著錄了戲曲作者、曲名、創作時代等等問題……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戲曲考證文獻的大量出現表明一種自覺性的、整體性的研究范式已經形成,彰顯了考據學對于戲曲領域的全面滲透??梢哉f,《詳注》作者正是受到這股曲史觀念和戲曲考證風氣的影響,故而以歷史考據的方式展開戲曲評點。

《詳注》共征引322種文獻,涉及經史子集四部,其廣博的駢注方法與時風密切相關。以阮元、汪中為代表的揚州學派推尊駢體,博學考據,貫通四部,駢文必征典,重視用韻對偶(45)郭明道:《揚州學派的文學思想及其影響》,《學術研究》2006年第8期。,對當時的駢序創作產生巨大影響。這些駢文主張也體現在《詳注》的改注中?!对斪ⅰ分匾曬壩某淌胶臀氖穬忍N的創作要求,在考據學風下發現《后序》駢文所存在的問題,并對之補弊糾偏,這體現出漢學傳統在清代學術中的經變與復雜性。

結 語

《〈桃花扇傳奇后序〉詳注》以考據法改注評點《桃花扇》駢序,這與乾嘉漢學考據和駢文中興的時代學風密切相關?!对斪ⅰ芬浴皯?史”為評點主題,通過注評《桃花扇后序》表達對《桃花扇》戲曲事件與戲曲人物的異論,以正史立場為基準重組過往的歷史記憶,表達對于南明人物的命運觀照,呈現出有別于《桃花扇》接受視域的傳奇觀與歷史觀?!对斪ⅰ芬詫ξ?、異文、轉遞、往復的層累關系次第展開文本對話,生成戲曲、駢文、注釋間迭層與穿層的評點關系?!对斪ⅰ冯[含著清代文人的文體融通實驗,在不同文體間的四重互動對話中,其史評化傾向的改注行為也與乾嘉以后“以史為曲”的戲曲批評觀念相呼應,映現出《詳注》作為“評點之評點”的文學批評意識的新異性;其改注駢文的實踐,不僅反映出清代學術與文學思想的雙重變奏,亦映照出清代漢學傳統下文學思想的層累復雜性。

猜你喜歡
后序考據桃花扇
文獻考據與史詩研究路徑
——論《江格爾》重要問題的研究方法
基于遍歷求二叉樹的程序設計與探討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基于系統論原理探究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路徑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阿拉善博物館館藏內畫鼻煙壺考據
詩詞解讀莫輕視考據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蘇轍《詩集傳》并非“不采《詩序》續申之辭”
那把遺失在歲月里的桃花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