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口市科技幫扶模式及其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探析

2023-07-26 11:17錢程宇王亞榮王建忠
南方農業 2023年9期
關鍵詞:特派員農戶科技

錢程宇,王亞榮,王建忠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2022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做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選派,實行產業技術顧問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二者的闡述,突出了科技幫扶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回顧脫貧攻堅初期,很多地方都采用“輸血式”的幫扶模式,主要以對幫扶地區進行撥款及資源供給,在扶貧工作開始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幫扶工作的進行,粗放式扶貧帶來的邊際效用逐漸減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因此利用科技幫扶的精準幫扶模式從根本上改變當地落技術落后、產業不發達等問題,以此來激發當地的內生動力。為了保障科技扶貧工作的進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1年12 月頒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著重提到要開展科技扶貧,利用龍頭企業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及繼續選派科技特派員到重點縣工作,來促進科技扶貧的發展。為了更好地解決脫貧攻堅難題,《“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指出:實施科技幫扶政策,促進科技成果向幫扶地區轉移轉化,讓幫扶對象逐漸從根本上脫離貧困,并且走向富裕。

審視實踐,發現各地區科技幫扶供給與需求不匹配,鄉村產業因缺乏科技支撐止步不前,甚至衰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本文對科技幫扶典型模式進行總結,剖析科技幫扶模式中的實施路徑,總結科技幫扶中的好經驗,以期為鄉村振興的推進給予政策啟示。

1 文獻綜述及問題的提出

我國的科技扶貧工作始于198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國家科委<考察大別山區匯報提綱>的通知》,該匯報材料為我國的脫貧事業貢獻了重要的力量。梳理近些年的文獻可以看出,吳強等(1998)通過對科技扶貧中的幾種模式及產生的效果進行研究,較早地從理論和實踐中闡述了科技扶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1]。從宏觀層面科技扶貧模式來看,盧淑華(1999)比較了集中扶貧模式,發現科技扶貧模式要明顯優于救濟式扶貧模式,但是需要找準切入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2];歐陽紅軍等(2016)通過研究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實踐,歸納出示范基地帶動模式、技術培訓推進模式和科技特派員創業推進模式等,發現這些模式在科技幫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3]。從中觀層面來看,盧楊春(2018)主要采用AHP 層次分析法,以秦巴山區的四川部分科技扶貧調研數據為例,發現科技扶貧作用在四川秦巴地區差異很大[4]。從微觀層面來看,楊軍等(2019)以省級科研院為例發現,農科院扶貧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提出從定點全產業鏈等多方面扶貧的建議[5];程龍等(2019)根據多地的調研數據,分析科技特派員發揮的實際情況,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發現科技特派員對于脫貧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并提出科技特派員可持續發展的意見[6];周華強等(2019)根據貧困地區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分布特征,發現貧困地區農村科技服務體系高度依賴政府[7];在技術和人才方面,依托技術創新,能夠促進產業興旺,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更好地做到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張亞平,2020)[8],并且深刻認識到科技型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能夠對小農戶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賀嵐,2020)[9];付少平(2019)基于政策執行的視角進行了總結,發現科技扶貧企業的結構化困境、科技人員的結構困境及科技特派員的結構化困境,是造成科技扶貧不夠精準的原因[10]。

從文獻總結中可以發現,學者們從宏觀層面探討了多種科技幫扶模式,不同模式產生的效果存在差異。中觀層面發現,科技扶貧在不同地區亦存在顯著差異,要因地制宜施行科技幫扶政策。微觀層面,發現科技特派員、科技企業等科技幫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獻整體上從宏觀、中觀及微觀層面進行了分析,但是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完成,鄉村振興和防返貧成為工作重點,現有研究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層面去進行差異化機制構建與路徑設計的研究還很少,特別是針對不同地區的差異化研究有待加深與剖析。本文從河北省張家口市國家級重點貧困縣,有代表性地選取了壩上張北縣、沽源縣及壩下赤城縣作為研究對象,對這3個縣在科技幫扶的實地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從縣域到農戶科技幫扶的實施機制,對科技幫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為我國不同區域不同資源稟賦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提供政策啟示。

2 科技幫扶典型案例

2.1 張北縣

張北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壩上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省級深度貧困縣,截至2017 年,該縣的貧困發生率為8.75%。而且當地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傳統的生產技術無法滿足現在的生活需求及無法開展大規模機械化活動,資源稟賦較其他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人均收入較低。為此,政府通過科技特派員、產業幫扶等科技幫扶的途徑來解決貧困問題。

2.2 赤城縣

赤城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東部,是國家級貧困縣,2019 年之前,全縣建檔立卡戶有30 417 戶,貧困人口64 034 人,貧困發生率26.5%,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截至2019 年,貧困發生率降至2.7%,產業幫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發展當地的產業,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增加貧困戶的收入,該種模式可以讓貧困戶真正地和區域做到協同發展,可以激發其內生動力,達到更加持久的幫扶。

2.3 沽源縣

沽源縣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屬于壩上地區,是國家級貧困縣,經過當地科技幫扶,2019 年貧困發生率相對于2018年有大幅度下降。面對資源稟賦存在差異,當地開展有特色的黨支部幫扶的模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 科技幫扶模式

3.1 科技幫扶助力產業發展

上述案例背景中提到,由于地區限制,傳統技術無法適用現代發展和產業融合,所以采用科技幫扶措施,融合到產業發展中,實現以科技+產業為基礎的幫扶模式??萍紟头鍪菍⒖萍汲晒D移轉化到貧困地區、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加強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產業幫扶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萍紟头鲭x不開產業作為載體,產業幫扶離不開科技作為支撐,兩者相輔相成,助力科技幫扶(見圖1)。

圖1 技術幫扶模式路徑圖

3.1.1 科技+企業+農戶種植基地

河北綠健食用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張北縣的幫扶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該企業利用新型技術,在2018 年申請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采取由公司負責棚室、品種、制袋或基料、技術、品牌、銷售“六統一”,農戶負責出菇管理的“六統一分”新型的經營模式。在技術上利用改良的品種,大大提高了抗性和產量,并采用新型種植技術,引入生態循環技術,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創新;在模式上首次采用統一制種、統一采購原材料、統一生產出菇菌袋、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產品,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憑借著該項目帶動著317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并且常年吸收26個貧困戶在公司進行就業,做到了產業+科技幫扶的同時也實現就業幫扶,帶動百余戶貧困戶發展食用菌及養牛產業,擴大了當地的產業規模,增強了張北縣預防返貧風險的能力。并且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實行土地流轉政策和入股分紅,給一些因身體原因而無法耕種土地的貧困戶一筆穩定的收入,緩解經濟壓力。

3.1.2 科技+黨支部+特色種養基地

赤城縣黨員起到帶頭作用,黨員同志積極學習適合當地的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包括測土配方、機械化生產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等,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實現增產增收。并且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業生產站到一線,組織貧困戶進行規模種植養殖,改變傳統種植理念,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新型產業模式,打造當地特色支柱產業,在科技+黨支部的帶領下,累計建設扶貧項目157 個,投入資金1 408.27 萬元,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種植業的發展,建設特色產業增強抗風險能力。

3.1.3 科技+電商+農戶銷售

赤城縣將新型的互聯網銷售模式融入到科技扶貧中,截至2019 年4 月,累計成交單數32 458 單,其中包括網站銷售、微信銷售等,交易額達到3 215 萬元。憑借著電商幫扶,幫助435 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為群眾節約和降低購買成本200 多萬元,真正地利用科技幫扶到貧困人口,實現收入的增加。張北縣為了更好地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共計建設電商服務站點264 個,覆蓋到各個需要幫扶的地區,覆蓋率達100%,并且為了當地更好地運用電商平臺,累計開展電商培訓153場,讓農戶運用電商平臺實現致富致強。

3.1.4 科技+產業融合

產業強則農村興,產業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提高產業的融合度,可以增強貧困地區的經濟內循環,從根本上預防返貧問題的發生。產業融合通過技術融合創新,利用品牌效應、上下游產業相互結合的方式,提高農村資源的配置效率,使農民獲益;通過產業組織創新,減少鏈條交接之間的繁瑣程序,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進而使農業增效;通過產業創新,能夠高效提升價值鏈進而使農村繁榮。

1)提升價值鏈。強化科技扶持,推進有機肉羊養殖園區建設,聚焦產業鏈條,鼓勵企業補足短板,投資1.2 億元,啟動了有機肉羊、肉牛屠宰深加工項目,使企業形成“養殖—屠宰深加工—特色品牌連鎖餐飲—秋實有機肥—青貯飼料基地”的閉合全產業鏈條。發揮出了產業融合“1+2+3”的加法效應,縱深發展農業,提升農產品附屬價值。

2)完善利益鏈。禾久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將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有機結合起來,成立禾久產業扶貧辦公室,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讓貧困人口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進行幫扶,形成“以品牌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特色發展之路。

3.2 科技特派員助力人才培養

科技特派員是為了解決農村地區三農及醫療問題而設立的,根據農戶的實際需求,將科技成果進行轉化,建立特色產業開發,培養專業的醫療服務人員等,以此來解決農戶的實際問題。最早在1999 年時,福建省南平市為了解決農村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務缺位的問題,推出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由政府組織225位科技特派員到215個農村進行科技幫扶,對當地進行科技幫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1]。在科技特派員實際幫扶過程中,由于在貧困地區存在大部分人文化水平較低、科技水平有限等問題,導致現有的科技成果較少能夠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科技特派員政策的提出,可以對當地的技術難題進行指導和解決,并且培養一批鄉土技術人才,以此來達到可持續發展(見圖2)。

圖2 科技特派員幫扶模式路徑圖

3.2.1 政府+農業部門+高等院校特派員

張北縣為了解決農民科技文化水平低的問題,聯系縣直農業部門、縣職教中心和河北農業大學小二臺實驗站組成科技幫扶團隊,共計35人,開展相關農業培訓活動,大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戶的家庭收入,增強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3.2.2 本土+北京市+農業農村部特派員

赤城縣在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的幫助下,建立了本地的科技特派員扶貧工作站,根據當地情況選派本縣18名科技特派員、北京市科委和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各18 名,并且覆蓋全縣18 個鄉鎮,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18+18+18”新型的科技幫扶模式,該模式通過現場指導和集中教學等方式,持續開展技術援助,服務團中包含國家、省、市、縣等多方面的專家,既解決了本地專家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又克服了新技術水土不服的問題,使得新技術更好地應用到該縣的發展中。

3.2.3 協會+高等院校特派員

沽源縣架豆協會與中國農業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進行合作,邀請專家開展培訓講座、建立科研實驗基地,吸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聯系縣級農業技術人員、挖掘鄉土技術人員開展經常性技術方面的幫助,親身到田間進行指導,實地解決遇到的難題。

4 科技幫扶對策的優化

4.1 多種人才相互配合

在科技幫扶中,相關的農業型技術人才固然重要,但是這只是一方面,從相關實地案例中我們看出,與相關院校合作,實行特派員制度,僅僅停留在專業技術層面;除此之外,工程技術類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農業技術再好,也需要進行對外銷售才可以實現增值增收,再好的銷售平臺都需要進行運營管理,才能了解市場的需求,做到與時俱進。

4.2 加強政府、企業及科技三方聯動

從案例中發現,很多縣域都是企業與農戶直接進行合作,企業家承擔著主要的作用,淡化了政治家和科學家的作用。實際上,光靠企業家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要做大必須實現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三家”的結合。1)政治家指的是政府,在科技幫扶過程中,政府是主要的因素,政府是否大力宣傳科技幫扶政策,并且向當地積極引進新技術,都直接關系到農民對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對新技術的學習程度;2)企業家,從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多地的科技幫扶,企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會直接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這也是目前主要的幫扶路徑之一,所以要繼續加強企業在科技幫扶中的作用,繼續加強與當地政府和農戶的合作;3)科學家指的是科技護航,科技幫扶的前提是找到適合當地的新技術,這樣才能讓政府有底氣進行科技幫扶的宣傳,企業利用新技術幫助農戶,利用科技成果替換落后的傳統農業模式,促進幫扶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

4.3 確保政策保障落實到位

很多地區在進行科技幫扶中,都實施了農企合作、土地流轉及股份入股,但是經過調研發現,后續的政策保障不到位。在入股分紅方面,由于經營存在不確定性,出現虧損時需要農戶共擔風險,這就無法對脫貧戶做到很好的后續保障;對于土地流轉,在流轉后期經常出現長時間不支付對應的租金,農戶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所以政府要做好兜底工作,督促企業及時下發土地租金,并且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在幫扶初期選擇合格的企業。面對突發的情況,提前做好緊急預案,做好農戶的后續生活保障。

猜你喜歡
特派員農戶科技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農民為什么歡迎這樣的特派員
專職科技特派員進駐架起農民與產業的致富橋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來自寶島的農業科技特派員
科技助我來看云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