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的評價理路

2023-08-02 11:44陳穎
甘肅教育 2023年11期
關鍵詞:學習品質區域活動觀察

【摘要】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日?;顒又斜憩F得較為隱敝,不易被教師觀察和評價。文章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嘗試構建以提升幼兒學習品質為主要目標的評價體系,采用質化評價與量化評價縱橫融通的學習品質觀察評價方法,通過吸納多元評價的主體,收集大量的觀察信息,進行多元解讀,并將多維度評價與重點關注評價相結合,探索分析解讀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特點的實踐路徑,反思和調整教育策略,以促進幼兒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區域活動;學習品質;觀察;評價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1—0083—05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了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并提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等觀點。然而,幼兒的學習品質是什么?在幼兒的日?;顒又杏心男┚唧w的表現呢?筆者整理教師的日常觀察記錄并對教師進行調查訪談后發現,幼兒的學習品質特征表現得較為隱敝,不易被教師觀察和評估。即使教師在觀察記錄中提到了幼兒的一些積極學習品質樣態,但觀察場景、觀察對象、觀察目的比較隨意,導致不能有效地了解幼兒學習品質的整體發展、個別差異,也難以通過有目的、有重點、有系統的觀察策略,解讀幼兒學習品質的形成過程。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立足于幼兒園區域活動這一主要研究場景,嘗試構建縱橫交織的幼兒學習品質觀察評價體系,通過量化評價與質化評價相結合的觀察評價策略,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整體狀況,更細致地分析幼兒個體學習品質的獨特性,更深入地解讀幼兒學習品質的形成背景與發展路徑,更深刻地反思和調整教育策略。

一、區域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評價體系分析

(一)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由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積極探索、互相交流的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活動[1]。之所以選擇區域活動進行觀察評價,是因為區域活動既是游戲活動,又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一種活動形式,幼兒在其中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在寬松的氛圍中通過自主選擇材料和同伴等獲得更主動的發展。教師也可以在區域活動中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地選擇觀察重點,采取更靈活機智的教育支持方式,對幼兒學習品質外顯的一些典型行為表現進行深入觀察與解讀。

(二)學習品質

學習品質是指“個體在學習中形成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影響學習效果的、穩定的心理傾向或個人特征”[2]。它不是指兒童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指兒童如何獲得這些知識與技能[3]。學習品質作為兒童終身發展的重要素養之一,自1990年出現在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委員會的報告以后,持續影響著國際學前教育的政策[4]。

(三)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可以定義為根據評價目標逐層分解評價要素,確立更加具體化、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通過評定這些指標來考察評價目標、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筆者參照《指南》和美國各州早期學習標準,將“學習品質”分為四個維度七個構成要素,包括(1)情感維度:好奇心、堅持性、自主性;(2)認知維度:反思能力;(3)能力維度: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4)社會性維度:合作能力[5]。從這些維度及其構成要素出發,將其逐層分解并具體化為層級評價指標,本著多元主體參與的視角,收集幼兒學習品質方面的信息,分析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現狀,探尋多種形式的學習品質評價方法,嘗試構建指向幼兒積極學習品質培養的評價體系(見表1)。

二、區域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評價體系構建策略

(一)主體多元化:從單一評價主體向聯合評價主體邁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盵6]教師不僅要立足于自己通過深入觀察、專業評價幼兒的學習品質發展情況,更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家長等成為評價的主體。

1.搭建幼兒自我評價的平臺。幼兒成為評價主體能夠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形成好奇與興趣、堅持與合作、反思與解釋等學習品質,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筆者將幼兒個體評價、小組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在區域活動時段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和表達熱情,啟發幼兒的主動思考,增強幼兒的自信。給予幼兒自主選擇不同表征方式評價、充分表達想法的機會,鼓勵幼兒反思、審辯、創造性思考。如在“裝糖果”活動中,幼兒通過“檢驗”環節用數字記錄的形式,再審視自己數糖果的過程,提高自我評價意識。小組互評時,通過交流或表征,幼兒發現原來有好幾種數糖果、裝糖果、檢查糖盒的方法。幼兒自我評價既發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能促進幼兒反思、解決問題能力等學習品質的提升。

2.提高家長科學評價的意識。為了幫助家長意識到幼兒積極學習品質提升的重要性,讓家長通過觀察感性地認識到幼兒的個性品質和發展規律,筆者通過幼兒口述日記、視頻推薦、圖書漂流、游戲分享等途徑,激勵家長主動參與對幼兒學習品質的觀察評價。如幼兒在口述日記中畫了覺得很好玩的科學區“水變色”游戲,家長通過記錄幼兒的話,發現幼兒在游戲中雖然遇到困難,但依然樂此不疲。教師通過日記評價,引導家長發現孩子正在形成可貴的自主性與創造性等學習品質。筆者還建議大班幼兒家長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之中,關注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向家長推薦了包餃子、玩撲克、拼九宮格等許多有趣的數學游戲,并建議家長和幼兒記錄親子游戲的時間、比賽結果、感想等,指向幼兒學習品質的要素。家長通過觀察評價,能與幼兒園的教育趨向一致,更科學地看待幼兒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3.多方協同構建評價共同體。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因此,筆者以幼兒發展為本,保教配合,家園共育,多方協同,形成評價共同體。比如,為了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和堅持性,教師將幼兒自主餐點活動與“生活區”活動結合,引導幼兒自己做餐前準備、自主取餐用餐、參與幫廚勞動,由幼兒自己記錄進餐量、自評進餐感受、討論自主服務方式;由保教人員共同用標記、簡短文字、照片或視頻記錄每個幼兒自主餐點的行為表現,合作研討,從菜夾、牛奶桶等設備材料改造以及環境創設等方面支持幼兒的自主性;由家長代表參與陪餐,了解并評價幼兒自主餐點的具體情況,并與老師一起向其他家長宣傳幼兒園的自主餐點活動的目的、方式及效果,讓所有家長看到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創造幼兒在家自我服務的機會,共同培養幼兒在生活中的自主性和堅持性。

(二)內容多維度:將全面評價與重點評價交織

1.層級覆蓋——理性分析全體幼兒。層級評價指標體系是根據“幼兒學習品質評價系統”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典型行為表現,將自然情境中觀察到的幼兒典型事例對應記錄在表格相應的指標下方,教師以幼兒活動中的事例對照指標分析,可以更理性地看待幼兒發展的階段性和可能性,用更適宜的支持和教育方式促進幼兒的學習品質發展。結合幼兒成長檔案,每個幼兒的學習品質典型行為都以量化評價加文字描述的方式記錄,做到“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全覆蓋評價。量化與質化結合的評價方式避免了用“標簽化”“標準化”的評價給幼兒“定性”,教師可以敏銳地捕捉到幼兒積極學習品質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方向,努力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機會、提供支持。

2.面中取點——重點關注個體幼兒。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節奏”。因此,在全面分析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現狀的同時,教師更需要捕捉每一個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獨特性,在區域活動中對幼兒個體重點關注,更有效地支持他們形成更積極的學習品質。如,教師對一名堅持性較差的幼兒進行連續跟蹤觀察,分析他是因為對區域材料不熟悉,又缺乏同伴交往合作學習的意識,所以才頻繁更換材料,活動持續時間短,但他對科學區活動非常感興趣,常去玩吹氣球、磁鐵等游戲。因此,教師通過平行示范、啟發提問、鼓勵交往等方式,引導幼兒對他感興趣的區域材料產生更多樣的玩法和深度探究的意愿,繼而提高了他自主活動的堅持性。

(三)形式多樣化:從“質”“量”并行向“質”“量”融合發展

1.改變解讀記錄的方式。教師通常會盡可能詳細地記錄在區域活動中親眼目睹的各種事件,力求客觀完整。但記錄卻可能因為教師觀察目的不明確而缺失了關鍵信息,或因教師想了解幼兒當時的所思所想而干擾幼兒的專注游戲。因此,筆者更多地用視頻、照片、幼兒作品的形式如實觀察記錄下幼兒的活動,幼兒可以在不被教師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活動。之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回顧視頻、照片中某個區域幼兒群體或某個幼兒個體的言行,分析幼兒作品,了解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教師對照學習品質的構成要素,提取典型案例,以適宜的記錄形式描述幼兒好奇心、堅持性、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學習品質具體表現。教師還可以將這些記錄信息進行多次回看、多角度分析,從領域關鍵經驗、學習品質等不同維度對同一活動進行解讀,深入了解幼兒行為背后蘊藏的發展機會。教師的文字記錄可能減少了,但有質量的觀察評價能力卻提高了。

2.聚焦典型的學習品質。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差異和個性特點,有重點地聚焦某些學習品質的構成要素,在區域活動中將這些要素的典型表現以關鍵詞的形式羅列出來,更敏銳地觀察發現幼兒學習品質的典型表現。如為了重點了解小班幼兒對區域活動的好奇心和專注力,筆者通過量化評價的方式設計了幼兒選區行為觀察記錄表(見表2),區域活動時觀察每名幼兒的3-4次行為,每次觀察每名幼兒約20秒,以符號方式記錄下幼兒東張西望、從事不相干活動、離開座位、更換材料活動或持續進行活動等不同行為。通過連續一周的分析,既可以了解幼兒對哪些活動更具好奇心,又能反映某名幼兒的專注力狀態,以此作為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調整策略、重點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依據。教師不再拘泥于記錄的形式,而是能更理性地選擇有助于了解幼兒學習品質的觀察記錄方式。

四、區域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評價體系之構建思考

(一)發揮質化評價與量化評價的價值

觀察評估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幼兒、發現幼兒、引領幼兒,因此,教師更重要的是具體觀察研讀幼兒現有的學習品質發展狀況、個別差異、興趣需求,因此,要根據活動場景、觀察目的、幼兒活動現場選擇適宜的評價方式。如觀察幼兒的活動細節,可用敘事觀察、個案跟蹤觀察等質化評價方法,細致地解讀幼兒行為表現及其背后的原因,看到原因背后所體現的幼兒學習品質特點和發展可能性,在活動中能更理解和順應幼兒的發展需求。為了立足幼兒活動現場,有目的觀察了解幼兒學習品質的特性表現,可以選用學習品質核心要素觀察量表、行為檢核表、取樣觀察記錄表等,用符號、等級評價更簡明扼要地在區域活動中隨時捕捉幼兒語言、動作、表情等所發出的信息,研判幼兒當時的行為動機、需要、意愿、困難和情緒體驗等,更深入地觀察到每一名幼兒的學習品質,更及時有針對性地支持幼兒的活動。

(二)結合質化評價與量化評價的方法

在學習品質的觀察評價中,筆者有機地結合質化評價和量化評價這兩類評價方法,靈活使用。如教師用“打星”與簡單文字記錄的方式,可以邊觀察邊簡明記錄幼兒活動時的典型表現,一目了然地看出班級中參與率、活動時長等信息,并分析出幼兒的自主性、堅持性等學習品質。

在白描式的觀察記錄中,筆者也增加了典型學習品質要素量表,讓質化評價與量化評價結合,發揮不同形式評價方法的優勢,建立教師有效觀察和幼兒行為表現之間的鏈接,形成教師便捷記錄與關注幼兒學習品質的融合,幫助教師基于學習品質的觀察分析,看到每一名幼兒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求,引領幼兒主動、全面、可持續發展。

總之,筆者重點研究如何建構科學的觀察評價體系、探索縱橫融通的學習品質觀察評價方式,通過對觀察信息進行多元解讀,將幼兒身心整體發展的行為表現與教師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提高相結合,有效提高教師專業觀察、深度反思的能力。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對照《指南》等精神,“讀懂”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多種評價策略,使區域活動真正促進幼兒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戈柔.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01.

[2]許卓婭.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J].學前教育,2011(04):09.

[3]鄢超云,魏婷.《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學習品質解讀[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06):02.

[4](美)馬麗奧.希森著.熱情投入的主動學習者——學前兒童的學習品質及其培養[M].霍力巖,房陽洋,孫薔薔,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10.

[5]陳穎.聚焦幼兒學習品質提升區域活動質量——以益智區為例[J].幼兒100(教師版),2022(03):35.

[6]虞永平,張輝娟,錢雨,等.幼兒園課程評價[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09:24.

(本文系蘇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提升幼兒學習品質的區域活動組織實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191002019)

編輯:王金梅

猜你喜歡
學習品質區域活動觀察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淺談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與評價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引領小學生探尋成功之路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品質
論音樂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