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刊《抗戰藝術》中美術抗戰宣傳的價值

2023-08-04 09:33趙靜靜
當代美術家 2023年4期

摘要:渝刊《抗戰藝術》是抗戰時期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發行的期刊,根據現存資料整理,作為以藝抗戰的刊發陣地,該刊涵蓋了五大特色欄目,抗戰音樂、抗戰美術、抗戰戲劇、抗戰技術理論等藝術形式輪番上陣。在美術抗戰宣傳方面,《抗戰藝術》中言簡意賅的美術技術理論、淋漓盡致的抗戰宣傳畫和思想深刻的工作報告體現出了美術抗戰宣傳的價值。文章通過整理該刊登載的美術抗戰宣傳視角的諸項內容,挖掘這些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美術文獻,使我們從不同視角觀察中國人民的抗戰熱情,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更多形式的素材,對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渝刊,抗戰藝術,美術抗戰價值

Abstract: War-time Art a periodical issued by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the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from 1939 to 1940.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data, as an influential publication fighting the war with art, it covers five columns, incuding music, art, drama, and technical theory. Its art skills and theories, exquisite pictures and profound work reports reflected the value of art as a vehicle for propaganda in this war. The author sorts out the contents of the periodical and explores 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so that the Chinese peoples enthusiasm for fighting the war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an be observed, and this article provides more forms of materials for patriotic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Keywords: Chongqing periodical,War-time art, the value of art as a vehicle for propaganda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在戰爭中,交戰雙方不僅是軍事上的戰斗、經濟上的較量,更是精神上的博弈?!熬褚蛩厥菓馉幹凶钪匾膯栴}之一,它貫穿于整個戰爭領域”,開發中國軍民豐厚的愛國情感資源,實施抗戰宣傳,因此宣傳工作者以廣大民眾為對象進行抗戰宣傳責無旁貸。[1]

當前,針對《新華日報》《大公報》《申報》等報刊的抗戰宣傳研究較為豐富,而關于知名度較低,同樣發揮著抗戰宣傳救亡圖存價值的小期刊的研究不很常見??箲鹌陂g,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各類以抗戰為主題大大小小的期刊數以千計,它們有的是隨政府遷都而轉戰重慶,有的是本土加新辦;主辦方有官辦、民辦、官民合辦;出版形式則有日報、周報、旬刊、半月刊、月刊、雙月刊、季刊等?!犊箲鹚囆g》即在此種條件下誕生,本文試圖對《抗戰藝術》刊物中發表的美術理論知識及刊載的宣傳畫作品做深入的分析與評述,并嘗試從歷史的角度和文化的背景做出一定的闡釋。

一、渝刊《抗戰藝術》概述

《抗戰藝術》期刊1939年9月在戰時首都重慶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負責編輯發行,1940年終刊,主要撰稿人為:盧鴻基、丁正獻、張文元、沙梅、李廣財等人擔任?!犊箲鹚囆g》一月一刊,相比于大部分期刊直接以人民大眾為宣傳對象不同,該刊不屬于商業類刊物,不進行市場商業售賣,僅供內部學習傳閱獲得,所以其受眾主要是從事相關藝術行業的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的職責是通過期刊詳盡的圖文資料的指導,學習借鑒期刊刊載的話劇、戲劇、歌曲、宣傳畫等素材內容,再以他們作為“宣傳隊”工作人員的身份,[2]借助宣傳畫創作、歌曲傳唱、話劇公開表演等演繹形式,向廣大民眾傳播他們能夠聽懂看懂理解到的抗戰宣傳,從而達到救國的目的。根據筆者資料查詢,現僅存有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期間刊行的第一期至第五期,共計五期內容。

該刊屬于文藝類刊物,旨在發揮文藝在抗戰中的特殊作用,通過文藝表演、圖片宣傳、藝術品創作等形式實現抗敵的宣傳工作。編者曾表示“為解決工作上的困難,尤其是藝術宣傳隊中的劇本樂曲,以及工作的方法等比較專門性的東西,特刊行此刊物來幫助各宣傳隊在藝術宣傳方面的工作”。該刊涉及宣傳畫、歌曲、戲劇藝術理論、報告文學、通訊等,[3]內容均以抗戰為主題,探討怎樣利用戲劇、雕塑、美術等為抗戰服務,刊登藝術作品與介紹技術理論相結合。常設有特色欄目、理論與技術、劇本、歌曲譜等。

《抗戰藝術》充分發揮了藝術的抗戰宣傳作用,推動了抗戰美術、抗戰音樂、抗戰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的蓬勃開展。通過借助美術、音樂、戲劇等手段,刊登抗戰主題明確的宣傳畫、振奮人心的歌曲、具有時代烙印的戲劇劇本等推動戲劇創作與演出實踐活動的開展;同時在“理論與技術”一欄刊載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文章,包括美術,戲劇,音樂等藝術相關方面,注重理論性指導,兼顧技術性操作,為各宣傳隊巡回演出的順利進行提供較強的操作性經驗,在宣傳抗戰文化、指導文化活動的開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

該刊物的出現使得宣傳隊的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安撫了敵占區群眾不安情緒,鼓舞戰士的抗敵熱情,十分有效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懷。這一刊物的出現有利于我們研究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抗敵行動,便于我們更真實全面地了解抗戰初期的文化宣傳活動。[4]

二、渝刊《抗戰藝術》特色欄目分析

《抗戰藝術》自1939年9月創刊,每月固定刊行一本,至1940年終刊,現僅存有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期間刊行的第一期至第五期,共計五期內容,通過對現存五期內容的分析,大致將其主要特色欄目整理成表格展開分析(見表1)。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抗戰藝術》的特色欄目包括技術理論、劇本、歌曲(譜)、宣傳畫、木刻畫,第二期和第三期兩期含有期刊發行方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工作報告。其中,“技術理論”欄目分別從歌劇、話劇、美術、木刻、歌詠等藝術角度展開論述,同時結合理論與技術的雙向指導,由于第一期是創刊號,因此,不管是哪個方面的藝術,技術理論板塊都有涉及,劇本、歌曲、宣傳畫、木刻等欄目也都進行了不同的藝術呈現。木刻是宣傳畫的一種創作形式,第三期中,“宣傳畫與木刻”在目錄版式設計中進行了合并,位置安排在了第六個板塊,而這一期的3篇工作報告全都是關于抗戰宣傳畫的匯報總結,這一點將在下一個標題中詳細論述。第四期目錄整體做了精簡合并,版式也做了調整,共分五大板塊,分別為:第一部分“宣傳畫”,共3幅(系列展示);第二部分“理論與技術”也做了合并:趙友培的《建國文藝創作論》、盧鴻基的《怎樣制作木刻(上)(附圖)》、張光蓉的《戲劇導演所必須有的美術常識(附表)》、陳征鴻的《寫劇時的幾個技術問題》和凌鶴的《演技概論(續)》共5篇,涵蓋了美術、戲劇、歌曲、話劇等藝術大類。第五期分為三大板塊,因是巡回戲劇專號,主要關于歌曲、戲劇等主題研究,僅“理論與技術”中1篇盧鴻基《怎樣制作木刻(續第四期)(附木刻)》是關于美術創作方面的文章。

三、渝刊《抗戰藝術》美術抗戰宣傳的價值體現

(一)言簡意賅的美術技術理論

《抗戰藝術》第一期創刊號中,把各個藝術方向的技術理論分成各自的板塊進行了刊載,美術的技術理論和木刻的技術理論在這一期也是分別進行了論述(見表2)。盧鴻基在創刊號中發揮了期刊主要撰稿人的帶頭作用,分別在“美術的技術理論”和“木刻的技術理論”發表了兩篇理論文章?!秳撛斓湫团c避免公式》探討了“典型”的重要性,文中提到“宣傳畫上的人物,都一式一樣,敵人一定是矮身材,短胡子,面目像妖怪,滿身長毛,而且臂上一定掛上一條日章旗;我軍士兵一定也是一個實際上找不出的臉孔,漢奸一定是一個流氓,或一個別三(癟三)……”[5]作家指出,這些看起來像典型,但并非典型,而是公式,這些形象并不是使人不認識,而是沒有給人產生實感,作家分析“個人生活離不開環境社會,社會動了,個人還能例外嗎?他雖不參加抗戰,可是抗戰的波濤已把他包圍??箲鸬漠嬅孢€欠缺著藝術的描寫功夫,只是表面的抓取,并不是典型太好使人膩,而是還沒有創造出所想創造的典型,前面所舉的只是架空的雜湊?!保?]作者論述后,最后又回到人物的形象畫面分析建議“一個敵人的典型形象固然矮小,有短胡子,戴眼鏡,掛日章旗,然而這些都不過是外表,要緊的還是性格。他的面貌固然可憎,然而并非青面獠牙,而且又并非個個敵人都具此外表。一個漢奸也未必是一個流氓,一個別三(癟三),汪精衛雖是一股小白臉氣,然而卻是頭號的漢奸(此處附圖說明漢奸人物的表現:王朝聞《傳播謠言即是漢奸》)。一個勇士也許并不出神入化,殺死一個敵人也不必手起頭落,應是經過搏斗的相持,要不然又都是公式?!保?]這里的“技術理論”真正顯示了《抗戰藝術》辦刊的初衷,指導宣傳隊的藝術工作人員,在宣傳畫創作時要創造典型,應該體察它的形象的真實性,它的性格,并切實地描繪出來,同時,也要注意周圍(此處附圖說明周圍人物的表現:周多《要救護負傷的勇士》),要使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形象都有變化,這樣創作出來的才是典型的人物,有魅力的藝術品。而在《木刻的諸問題》中,盧鴻基分別從“如何交給民眾、確定主題、如何處理材料”三個方面向作為受眾的宣傳隊成員指導用木刻來傳達抗戰現實的種種情形。[8]第四期、第五期連載的《怎樣制作木刻》,盧鴻基以言簡意賅的技術理論,首先對木刻與畫進行概述,然后結合國內外木刻狀況進行介紹,最后通過附具體刀法、詳細制作步驟等圖文結合的方式,幾乎手把手面對面地向受眾傳授美術抗戰宣傳制作的要點。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在本刊“美術技術理論”五期刊載概況里,除盧鴻基作為主要撰稿人挑起大梁,龔孟賢也連續三期發表了《談宣傳畫》《日用品裝飾和民間通俗畫利用》《怎樣使國畫服務抗戰》等美術抗戰宣傳方面的技術理論,尤其在《談宣傳畫》中,作者論述“繪畫與宣傳”指出“繪畫是最好的宣傳工具,因為他本身沒有地方性與國別的隔閡,可以說繪畫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不論是在國際宣傳上,在對敵宣傳上,在對民眾及士兵宣傳上,繪畫都是不容忽視的利器?!保?]隨后作者提到,除漫畫外,中國畫、西洋畫、連環畫、大壁畫、寫實主義、象征主義……凡繪畫之用來做宣傳工具的,都謂之宣傳畫。最后,作者總結“要做一個好的宣傳畫家,必須先有一番政治的修養,要懂得國際形勢和動態,要明確我們的國策與戰略,要知道敵方的弱點。在一般政治的修養之外,必須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然后所作的宣傳畫,才能和一般抗戰宣傳配合起來?!保?0]這一篇理論文章言簡意賅直接提示宣傳隊員:政治常識是宣傳畫的內容,生活經驗是創作基礎,繪畫技巧是宣傳的外形,不然,即算有好的繪畫技巧,也畫不出好的宣傳畫。

除此之外,劉開渠也以美術的另一視角——雕塑藝術,展開抗戰救國工作的宣傳;張光蓉《戲劇導演所必須有的美術常識(附表)》則從戲劇導演需具備的美術基本常識和素養,論述美術在抗戰戲劇中發揮的重要性,美術中的色彩:冷色與暖色、明暗調子、色彩的配合及調和、異色調和時應注意的幾件事;美術中的圖形元素:線與形、直線的象征、韻律線與波形、曲線美、曲線與直線的配合;美術中的畫面構圖:構成對稱、平衡,演員上臺之后,中央區域與隔離、畫面構成情趣點等,整個戲劇指導過程,不妨說導演是在不斷地構造畫面,處理一個可以上演三小時的劇本,他得構成一百至四百個畫面,每一個畫面,他得研究“線”“形”“色”“光”四項的運用是否適當,作者在文章最后還給受眾提供了練習題目,如:十尺深的臺,如何布成沙漠?三十尺寬,二十尺深的臺如何布置成一少女寢室?設計一莊嚴的廟堂;設計一陰森的牢獄;設計死里求生中三個地位(一、張嘉甫最重;二、敵軍官最重;三、青年最重)在物質條件困難時,無經費無材料置備燈光布景,導演應如何處理舞臺?[11]如此言簡意賅、分析透徹的美術技術理論給作為期刊受眾的宣傳隊員提供了難得的教科書級別素材,使之觀看學習后,經過演繹,從而更廣泛地去發動人民大眾抗戰救國。

(二)淋漓盡致的抗戰宣傳畫

渝刊《抗戰藝術》誕生在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遷都的重慶,與政府同時內遷到重慶的廣大藝術院校師生和美術工作者創作了大量抗戰主題宣傳畫,因此,《抗戰藝術》中抗戰宣傳畫的分量也是不容小覷。在第一期創刊號中“美術與技術理論”欄目,龔孟賢專門撰文《談宣傳畫》論述抗戰宣傳畫的重要性??箲鹌陂g,許多木刻和漫畫作品從題材到表現形式,都有“宣傳畫”的特點,且有“漫畫化”的傾向,木刻與漫畫成為當時最為活躍發達的抗戰宣傳畫創作形式,和國畫、油畫擁有同樣的藝術魅力,也顯示出“宣傳性”美術的特點。[12]由下表(見表3)可以看出,《抗戰藝術》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宣傳畫和木刻以分開的板塊呈現,第三期后,經過調整和改版,宣傳畫和木刻進行了板塊合并展示,創作形式包括木刻、漫畫,國畫、連環畫等,集聚了盧鴻基、丁正獻、王琦、李可柒、周多、漾兮、羅工柳、王朝聞、高龍生、張文元、龔孟賢等眾多藝術家,他們創作的作品題材豐富,緊扣戰時主題,歸納來看,這里的抗戰宣傳畫題材含有:前線抗戰將士、軍民英勇抗戰、揭露日軍暴行、團結抗戰、反投降反汪逆漢奸、大后方建設、婦女參戰、諷刺日軍、俘虜等眾多題材,如丁正獻《一個出征軍人的家庭》中描述了“哥哥出征去當兵,領到軍衣棉背心,妹妹方從保長家,領得抗屬優待金,媽媽為兒忙整裝,救國保家慈母心”的畫面;《軍民合作加緊生產》《前方抗戰后方生產》《前線與后方》等則描繪了前方戰士努力抗戰,后方民眾加緊生產備戰的積極畫面;第四期的宣傳畫系列表現形式較為新穎特別,如高龍生、洪深《汪逆精衛底禮義廉恥》(圖1)隨宣傳畫附上了創意說明(類似現代的設計說明),格式以甲、乙兩位創作者角色以話劇對話表演形式展開,以下為宣傳畫文字說明部分引用:[13]

甲、我想畫四幅漫畫,叫做[汪逆精衛底禮義廉恥]。

乙、好極,當然是說汪精衛的[無禮],[不義],[不廉],[無恥]了!你打算使用怎樣的畫面呢?

甲、無禮是說他[背叛黨國],總理的(得)像高高在上,汪精衛轉身走開。轉與走就是背叛。

乙、對的,但最好把汪底具體的背叛行為畫出來,就是他底(的)盜竊三民主義的名義企圖造一個偽黨偽中央。

甲、(想了一想)有辦法了,可以畫汪精衛掘壁洞,盜竊三民主義的書箱蓋子而把里面的三民主義棄擲(置)在地。

乙、(點頭)是的,這樣才比較的不概念化。[不義]呢?

甲、和背叛黨國連帶的是[出賣民族]。這張比較容易畫,只需畫汪精衛將中華民族的男女老少一齊奉獻給日本軍閥就是了。

乙、呣……還得把出賣的行為以及中華民族不愿甘心被他出賣的情緒強調出來。

《赤膽忠肝宣傳畫》(圖2)也采用了說明的方式呈現,不過在文字說明的同時,還附加了“可照式畫下在演唱場所張掛”字樣。[14]《抗戰藝術》期刊就如何構思,如何繪制、張掛在何地等都做到了具體詳細的引導和較強的操作性經驗,先影響小眾,指導期刊受眾宣傳隊員們,再通過小眾帶動影響大眾,這一幅幅抗戰宣傳畫畫作像革命的號角,影響著宣傳隊的工作人員,激勵他們學習觀摩后,發揮他們最大宣傳力度,再傳播給廣大民眾,起到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瓦解敵人的作用,[15]可謂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美術抗戰宣傳作用。

(三)思想深刻的工作報告

這里說的工作報告,主要是《抗戰藝術》發行方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工作報告,現存資料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共刊登了7篇工作報告(見表4),而第三期的3篇,全部是以美術抗戰宣傳的視角進行的工作報告總結,如第三期《關于寫標語的一切》是摘錄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的工作報告,主要匯報宣傳隊奉命整理繪制沿西南公路標語的情況。按照部中規定,標語受眾針對一般民眾、士兵、兵役宣傳三類群體,主要增制汽車站、旅館、飯館及公共娛樂場所等處所之墻壁、村鎮廟宇公路兩側巖壁等標語太少地點。報告在繪制方法部分介紹詳盡:以大型棕刷用淡色顏料繪制字形,再以小型棕刷,用重色顏料,全勾或半勾出陰陽不同之外廓,使字句特別美觀。每幅色彩多以二色為主,如藍白(天藍石灰)、紅白(紅土石灰)、黑白(松煙石灰),間用藍白紅三色(表示民國國旗色彩)。[16]宣傳隊為了使顏色受風雨侵蝕后不易脫落,給每個顏色中按其吃膠量多寡,加以5%至20%之牛皮膠,同時標語書寫方法進行了統一,均按舊例習慣由右而左,字體多采用仿宋體及少數方體圓體藝術字,以期民眾易于認識。

同樣摘錄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工作報告的《漫畫宣傳》匯報了各項工作概況。[17]此次漫畫宣傳深入西北地區邊陲,文化落后,所經各地,進行漫畫展覽、壁畫標語繪制、歌曲教導、社會情況調查等,一系列宣傳的目的為提高一般民眾的國家民族觀念,抗戰建國的正確認識,以及對漫畫藝術的了解。

而丁正獻《二十八年秋季的抗建宣傳畫展覽會(本部美術工場)》的工作報告,則是關于畫展的總結。報告中說到“美術工場的同志們春天隨大隊西行人馬到重慶,預備一到重慶就開一次給新都人們見面禮的展覽會,但是經歷戰爭、轟炸,一波三折,最后終于成行。根據此次展覽的整體狀況,報告中總結到,擬在不久的將來舉行第二次更大規模的展覽會,并且要征集全中國的宣傳畫作品,要表演每一件英勇事跡,不遺漏每一個在抗戰中出力的人物典型,也不放過每一個偷懶或有害的分子,要擴大對敵人對汪逆漢奸的揭露,至于技法方面,也畫可能使自己生活民眾化、士兵化,以求反映在作品上的通俗化?!保?8]這些工作報告是針對美術抗戰宣傳的總結,內涵豐富,要求具體,同時在傳播時使人感覺好讀易懂,從而給宣傳隊工作人員起到指導領航作用。

四、渝刊《抗戰藝術》美術抗戰宣傳的影響

渝刊《抗戰藝術》通過圖文內容呈現的是不同視角的抗戰救國方式和方法。以大眾易懂的畫面幫助技術與理論的普及,結合中國當時國情和當地環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如針對一般民眾、士兵、兵役的宣傳:有吸食大煙之處,則盡以“力行禁煙培養抗戰力量”,有逃避兵役風氣之處,則畫制“逃避兵役是最可恥的犯法行為”,對兵役機關則畫制“嚴懲征兵舞弊人員”等,如是始能對吸食鴉片之民眾,逃避兵役之壯丁,貪贓枉法之官吏于以警惕而收效果。同時,特別著重利用公路兩側之巖壁及各荒僻村鎮公共空間,以達“宣傳到鄉村去”之宗旨;在印刷方面,則以當時的新都重慶為中心輻射全國,盡最大可能把作品印出來分發全國各地宣傳團體,以動員全國的人力、財力、物力,激發人民的愛國情懷,積極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箲鹦麄鳟嫷挠绊懥σ殉搅说赜虻木窒?,對戰時中國的藝術創作和號召全民抗戰的宣傳起到最有力的鼓動作用。

抗戰宣傳畫是抗戰特定時期的藝術形態,屬于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從歷史發展的順序觀察,它創造了悲壯而又獨特的中國抗戰救亡美術、現實主義美術,并隨著抗戰的進程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和發展,催生出一批具有社會責任感與救亡精神的美術家,也為新中國成立后,具有中國特色的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發展提供了具有歷史價值的創作經驗和資料。

五、結語

渝刊《抗戰藝術》是特殊的歷史環境留給重慶的文化財富,作為抗戰時期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發行的期刊,成為以藝抗戰的刊發陣地,歌曲(譜)、話劇、戲劇、美術等藝術形式紛紛上陣,舉起了抗戰的大旗。該刊美術視角通過言簡意賅的美術技術理論、淋漓盡致的抗戰宣傳畫和思想深刻的工作報告體現了美術抗戰宣傳的價值,直接指導了宣傳隊工作人員,活躍了宣傳隊開展的群眾工作,間接激勵了民眾的抗戰熱情和戰士奮勇殺敵的決心?!犊箲鹚囆g》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有利于后世研究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抗敵行動,了解抗戰時期美術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和美術抗戰宣傳相關活動,可以使我們從不同視角觀察中國人民的抗日歷史,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更多形式更具價值的歷史資料。

本文為2022年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 《抗戰時期重慶宣傳畫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2022NDQN74);2023年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渝刊中抗戰美術宣傳價值研究(1937-1945)》(項目編號:23SKGH09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趙靜靜,重慶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設計歷史及理論、藝術設計。

注釋:

[1] 陳建新:《<大公報>與抗戰宣傳》,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第5頁。

[2] 抗戰藝術 [ E B / O L ] h t t p s : / / w w w .cnbksy.com/literature/literature/eec5975fb6f79cec5bf80aa55cd8bce1 ,引用日期:2022年12月20日。

[3] 同上。

[4] 同[3]。

[5] 盧鴻基:《創造典型與避免公式》,《抗戰藝術》,1939年1期,第15—17頁。

[6] 同上。

[7] 同[6]。

[8] 盧鴻基:《木刻的諸問題》,《抗戰藝術》,1939年1期,第19—20頁。

[9] 龔孟賢:《談宣傳畫》,《抗戰藝術》,1939年1期,第18頁。

[10] 同上。

[11] 張光蓉:《戲劇導演者所必須有的美術常識》,《抗戰藝術》,1939年4期,第7—23頁。

[12] 趙靜靜:《抗戰時期重慶宣傳畫的歷史語境、表現形式及藝術特征》,《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4期,第98—108頁。

[13] 高龍生、洪深:《汪逆精衛底禮義廉恥》,《抗戰藝術》,1939年4期,第6頁。

[14] 同上。

[15] 中國國家博物館:《抗日戰爭時期宣傳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頁。

[16] 摘錄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報告:《關于寫標語的一切》,《抗戰藝術》,第75—76頁。

[17] 摘錄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報告:《漫畫宣傳》,《抗戰藝術》,1939年3期,第77—82頁。

[18] 丁正獻:《二十八年秋季的抗建宣傳畫展覽會(本部美術工場)》,《抗戰藝術》,1939年3期,第83—87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