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跨媒介的綜合材料藝術多元化融合的視覺語言表達

2023-08-04 09:33殷海華
當代美術家 2023年4期
關鍵詞:多元融合視覺語言綜合材料

摘要:綜合材料藝術和現代設計跨媒介融合發展研究出了新的課題,跨媒介的綜合材料藝術多元化融合的視覺語言研究需要藝術家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滿足當下時代視覺藝術的創新表現和設計思維方法,這就促進了綜合材料藝術家的觀念表達在不斷改變,引導綜合材料藝術家從多元化跨界融合的思維角度審視和理解綜合材料藝術語言。 靜態影像圖形作為媒介已經滿足不了藝術家對綜合藝術的視覺張力追求,數字技術為當下綜合材料藝術的創新帶來了更豐富多元的的跨媒介視覺語言,力求在藝術史長河中獲得當下時代的藝術語言表現特征。

關鍵詞:多元融合,跨媒介,數字技術,綜合材料,視覺語言

Abstract: A new topic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cross-media integration of mixed media art and modern design. The research on visual language under the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of cross-media mixed media art requires artists to combine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o achieve innovative technology performance and design thinking methods of visual art in the current era, which has promoted the constant change in concept expression of mixed media artists. Artists of mixed media are guided to examine and understand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mixed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uralistic and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a medium, static graphic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artist's pursuit of visual tension in comprehensive arts.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more varied cross-media visual language to the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mixed media art, striving to obtain the artistic languag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ra in the long history of art..

Keywords: multiple integration, cross media, digital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materials, visual language

新的媒介材料和視覺傳達設計技術釋放了綜合材料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及多元融合的語言。美國藝術評論家羅伯特·休斯指出,“我們與祖輩不同,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我們自己制造的世界里”“藝術要是適應不了這個環境,恐怕就會沉沒”[1]。數字技術時代對視覺藝術新的表現手段的探索和研究是一代代藝術家在繼續進行的,藝術家作品思想的表達離不開設計思維的語言,視覺語言是設計思想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語言被看作是藝術的符號,符號影響到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方式。這就促使綜合材料藝術的媒介語言跨界融合不斷得到豐富并力求獲得本時代的表現特征。每個時代的藝術創作都是有針對性的,很多展覽和作品根植于藝術史背景之中,針對當時的藝術創作環境不斷提出的挑戰,隨著藝術的多元化發展,綜合材料藝術審美的視覺張力由表現客觀造型轉向注重對語言形式的探索。結合觀念的力度,數字技術對當代藝術而言,也對跨媒介藝術的表現方式、傳播方式和媒介的接受方式產生了影響,改變了藝術的創作方式和藝術欣賞的方式。

跨媒介的藝術形象勢必反映著某種情感概念,諸如在繪畫、設計、裝置乃至聲音和圖形視覺中,數字幻象都能設計表現著虛與實的可感界線的語言,藝術家的作品,幻象與非幻象是一種感官和心理的體驗。靜態和動態影像都為媒介材料的藝術更新了視覺效果,采用多種媒材進行創作的藝術作品契合了現代人豐富的視覺經驗,其主要特征是間接性、復數性、空間價值性,這種媒介與其他畫種的不同語言也在于此。同時跨媒介藝術創作者對輕松、簡潔、自由、精致的藝術創作手法更加崇尚,影像圖形為媒介的綜合材料藝術跨界實驗精神與數字技術介入平面繪畫和裝置藝術的內涵。

一、跨界融合的視覺語言表現形式

藝術視覺語言包括媒材、文字、動作、聲音、圖像等,多元化視覺語言是數字技術時代藝術思想觀念的表達方式。 綜合材料藝術圖像視覺語言的背景、色彩、表現手法、文本等都是圖像的上下文關系,在材料藝術語義系統中,重要的是媒介材料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媒介元素本身。數字技術用它特有的強大功能給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方式、思維方式,創作觀念和審美趣味等方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對綜合繪畫媒介材料發現、創造與綜合運用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數字技術時代下的影像材料將更加豐富和充實視覺藝術上的語言,帶給繪畫藝術語言的無窮魅力,在繪畫藝術創作手段上也具有豐富的潛能。數字技術專業的繪畫軟件的出現,豐富的視覺效果使影像材料已經在數字藝術和傳統繪畫、裝置之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中介和橋梁作用。

現代數字技術顛覆了綜合繪畫材料藝術的各種“媒介材料和形式”的再現,在視覺關系之間跨界融合創造多元化視覺張力,使得視覺語言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希爾德布蘭德明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視覺空間價值是指這樣一種東西的價值,純空間感獨立于所含物組織與功能的感覺。讓我們取一個通過明確對比而得到的視覺表現形式。不同的明暗對比得到的視覺表現形式通過特定的關系和各自的位置,不同的明暗度影響了觀眾,仿佛他們真實的模仿著物體——一個僅為眼睛而存在,用其他無關的因素構成和協調得以產生?!保?]簡單來說,數字技術為手段設計的影像材料成為藝術語言的載體,其自身的審美特質和媒介作用為繪畫藝術創作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盡管有時它作為主體的一部分不是藝術作品中審美價值的全部,但是,在數字圖像時代下的藝術創作中對它的選擇也只是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它卻真真實實地表達影像圖形為媒介的繪畫語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個人對影像材料的認識、感受及所采取的應用形式都會千差萬別,在繪畫藝術創作中,也許是對數字影像媒材的心靈感受,在選擇過程中就已經形成了創作構思與靈感沖動。

在藝術家手里,影像圖形的編輯處理只是輔助手段,結合繪畫隨心所欲表達自己觀念和思想才是真正的目的,影像圖形為媒介在當下數字圖像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影像圖形的創造和設計在創作開始時就已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媒介材料語言與思想表達的溝通手段。發展到當下,部分藝術家和設計師跨界實驗啟用了裸眼3D、全息、視錯覺藝術、虛幻引擎5(Unreal Engine 5),布蘭德(Blender)等很多新軟件新手段,新媒體藝術部分的設計創作是在當時已經固有的成熟硬件條件支持下,通過創新重組的技術手法,對視、聽、觸等感官進行藝術設計,也就是說,跨媒介綜合材料藝術中,它最終需要藝術家和設計師的靈性、感性和同理心來發揮作用。宇宙與萬物、抽象與具象、舞蹈與書法等方面均作出了有深度的挖掘與表現。

比如著名藝術家梁藍波先生的多媒體舞蹈作品將中華文化的瑰寶詩、書、畫在藝術作品中三者結合且相互襯托。數字技術時代的跨媒介多元化藝術語言創作被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數碼媒體、場景裝置和舞蹈者的肢體語言,各種視聽元素交錯融合,生發出新的詩境,傳達出神秘、博大、雄健的精神氣象。觀眾可從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中感受到一種超越時空媒材的、跨越傳統與現代的當代多媒體水墨藝術的魅力。

綜合材料藝術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需要原創力、想象力、時代感,跨媒介多元融合作品所承載的思想性是作品的重中之重,我們應該正視藝術的內在要求,逐步提高自身的修養、保持對生活的敏感度。多元化語言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藝術家表達創作自身的重要途徑,跨媒介的再設計與再表現, 不僅僅是數字技術的手段,更是文化精神的根植、智者的眼、觀念的介入,是追求藝術作品的思想和心理生命的力量,以及新視覺語言表現的張力,不少藝術家正把各種新材料與新手段引入到多媒介、有空間價值的作品中。

二、跨媒介創作應用的情境表達

跨媒介藝術創作是指傳統藝術,如油畫、版畫、雕塑、壁畫結合新媒體,比如聲音、動畫、影像相結合所作的藝術作品。對于跨媒體藝術創作的理解,主要是看藝術家想表達的內容是什么,形式是圍繞內涵而來的。 藝術家要了解每個媒介的特性,比如說新媒體的特性,它的呈現方式可能多用于表現一些沉浸類藝術,例如聲音元素、影像視覺元素。數字技術與繪畫傳統技法高度融合,跨媒介的綜合材料藝術創作中,各種先進技術手段也無時無刻不在自身發揮著新媒介的作用,成為視覺傳達中的重要表現形式。藝術觀念和思想情感獲得空前的釋放,豐富的形式和技巧在綜合材料藝術的展示空間得到拓展,產生了新的視覺語言和風格。

時代的發展進一步強化了心理表現,更新了視覺效果,為滿足現代人豐富的視覺感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正把各種新材料與新手段引入平面性的繪畫作品中。一個藝術家應該善于駕馭不同的媒介來表達自己對新時代的理解。關注新的媒介,運用現代的手法來研究中國傳統的審美是很多藝術家一直感興趣的方向,也是研究的重點。在綜合材料方面的創作,也有很多中國藝術家運用西方現代的創作手法表達中國文化精神和審美特點。

隨著數字技術的日益完善,藝術家在創作研究中不斷探索和努力, 特殊的裸眼3D視覺的呈現效果,材料與高級配色凸顯藝術視覺的張力之感,讓人遠遠便能被作品吸引。有的作品是全鏡面材料,走進展廳就是一道穿越時空的隧道,而展廳就是未來時空,地面是Led屏幕投射,展現藝術家創作的影像圖形視覺效果,讓觀眾在參觀作品的同時和藝術家作品互動,讓人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觀眾不再需要3D眼鏡,也不需要帶VR設備,環繞式的視覺圖像給人逼真的沉浸式體驗。在展廳中,有一些綜合材料藝術裝置倒置在銀幕中,“浮現”如浮雕般的圖形圖像。這些帶有互動性的圖像讓受眾在視聽的感知中沉浸于科技帶來的震撼體驗,也進一步拓展了藝術作品的創作空間。隨著技術和觀念的不斷完善,跨媒介多元融合藝術與科學技術相輔相成,將會有更多視覺張力強的藝術視覺融入我們的生活,沖破被屏蔽的真實世界,將影像、符號、技術媒介、東西方文化等融合建構新的實驗,豐富視覺藝術的情境世界。

《以光建造》(BUILDING WITH LIGHT)是一個與來自十個不同社區組織的學生合作制作的裝置作品。這些波士頓年輕人與藝術家朱莉·瑪蒂尼(Julie Martini)一起工作了七個多月,創造了一個彩色圖案的光塘靈意。這些圖案來自MFA(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收集和在兒童俱樂部的觀察收集,在這個項目過程中,孩子們嘗試了不同的透明和半透明材料,包括破璃顏料、玻璃紙、偏光濾鏡,培養皿和塑料瓷磚,以創建四個不同的元素并進行安裝。每一個元素都與MFA系列中使用光作為材料或主題的藝術作品相關聯。在眾多提供靈感的作品中,有克勞德·莫奈的魯昂大教堂的繪畫、崔正華的照明裝置《煉金術》、蒂凡尼彩色玻璃以及MFA本身的建筑。展出的最后一件藝術品是由瑪蒂尼設計并組裝的一個重復幾何圖形的圖案網格,與美洲藝術館的建筑和遍布波士頓的無數網格相呼應,建筑與光是從城市裁剪的片段,從背后照亮創造一件建筑藝術作品。這個裝置反映了整個項目的主題和問題:為什么藝術家對光感興趣,他們如何在他們的工作中使用光?光的科學和光的藝術有什么聯系?光是如何改變一件藝術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重復模式是什么?我們在博物館和它的藝術品中是否看到類似的圖案等。藝術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觀察他們所生活的世界,這是該項目最大的雄心,鼓勵孩子們睜大眼睛在他們的世界里尋找靈感,并注意到他們周圍經常被忽視的東西,它當然與真實的生活有別。就像朗格關于幻象的論述不過是從心理學角度說明了這樣一個反映過程,藝術的內容特征取決于反映對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方式特殊性的統一??缑浇樽顬轱@著的特點就是具體性,即不是抽象的概念把握,而是具體生動的形象觀照。具體性同時表現在社會生活本質與豐富多彩的表現的統一上面。

三、 跨媒介的觀念性實驗表達

一件藝術品的觀念表達與該作品的材料有關,也與作品采用的媒介語言表現有關。藝術的內涵一旦在藝術家的頭腦中形成,媒介語言的最終形式就已確定,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更加樂于將作品觀念連接受眾的思想,綜合材料藝術在抽離了對色彩、造型的真實模仿以后,當代藝術的跨界研究不是消除語言的藝術,而是釋放了語言的各種可能性的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的后現代方式的主要表現之一是針對中外傳統經典概念、范疇,以及中外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給予挪用、戲仿與篡改,跨過傳統藝術分類,實現不同領域的嫁接,來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換言之,在視覺藝術的范圍內,對經典概念和圖像的重新理解與改變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后現代方式最顯著的體現?!坝捎谒囆g語言原創性不再是形式主義陌生化,而是將曾經是陌生化的語言進行觀念化差異的組裝、利用、挖掘與修正,在無意義差異性語言的現場結出意義明確的當代藝術的語言果實。當代藝術不是消除語言的藝術,而是釋放了語言的各種可能性的藝術?!?[3]

隨著數字技術發展,綜合材料藝術特性和美學觀念必將日趨復雜,正如綜合繪畫藝術的表現種類和樣式也會繼續演變。影像圖形為媒介的跨界融合,它的學術方向是致力于將影像和繪畫之間的界限模糊,如果說影像藝術的方向是通過影像的語言來創造獨立的、流動的空間,那么綜合材料藝術的跨界融合正是影像媒介通過圖形設計,借助跨媒介的方式,用全新的藝術實驗來營造視覺語言的空間價值,構建詩意的想象力和生命活力,把觀眾融入到由多元化視覺所創造的作品情境觀念中去。正如貢布里希所說:“藝術史并不是一部技術不斷進步的歷史,而是一部觀念變化的歷史?!保?]

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美國先鋒藝術家瓊·喬納斯(Joan Jonas)跨越了媒介之間的界限,將聲音、文字和繪畫結合在視頻表演和裝置中。藝術家的早期作品經常與文學對話,探索與性別相關的神話和文化原型,而最近的項目則致力于解決我們與自然世界的復雜關系。

喬納斯的表演和杰作《復活》(2010-2013)的靈感來自冰島作家哈爾多爾·拉克內斯1968年的小說《冰川下》。表演融合了小說中對自然的詩意和紀實性思考,以及視頻投影、現場繪畫、物體和音樂,營造出一種冰冷的、超凡脫俗的氛圍。作品將藝術家和鋼琴家杰森·莫蘭(Jason Moran)的演奏結合古代和現代的技術,以樹枝和粉筆作為繪畫工具,展現藝術家的身體和手的閉路視頻投影?!稄突睢分械囊庀蟪錆M了自然和人類試圖渲染或把握自然世界之間的張力。喬納斯從2012年到2014年在德國卡塞爾、紐約、米蘭、巴黎進行了這項工作,最后,她在MFA現場使用了繪畫工具。錄像和雕塑裝置《冰繪圖》(Ice Drawing,2012)是復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喬納斯用墨水和冰創作了一幅抽象畫(這是她在表演中進行的一個動作)。在這里,投影機的光折射通過一組懸掛的水晶,溢出整個畫廊和人們的身體。每一個片段都揭示了光的所有光譜成分,包括人眼難以察覺的顏色。被折射的星群連接在一起,我們看著墨水灑在一個純凈的表面,冰融化,動畫討論在快速變化的情況下生命的脆弱性。

在當下后全球化時代環境中,藝術家更深一步在思考虛擬與現實如何以作品為載體實現共情、互動,從而達到機械情感與人、環境之間的深層交流,它改變了傳統的藝術表達與欣賞思維模式,給人視覺上的震撼,以互動的形式達到人與機械間的互動交流,更好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傳統媒介缺乏數字技術,是不可能做到這點的。在多元文化和多元媒介并存的藝術現狀下,一切材料都成為藝術創造的源泉和媒介。

綜上所述,數字技術時代的綜合材料藝術多元化視覺語言研究在“質地”的表達、“界限”的超越、“觀念”的呈現、“形式”的探索等方面對未知及不確定性有待進一步實驗??缑浇椴牧险Z言情感的背后,探索形式與內涵有更為久遠、深刻的內容,然后按照歷史的真實進程和邏輯去揭示各類藝術的實質,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會取得更大的突破。但跨媒介綜合材料藝術的探索視野不僅固定在情感這一層次上,藝術形式是情感符號的片面,正如朗格所提出的“有表現力的形式”概念,或經過其改造的“有意味的形式”概念均成為藝術哲學研究上的有用概念。 當下,綜合材料藝術創作的青睞者們面臨著當今數字動態圖像無處不在的挑戰,創造新的視覺形象以創新的姿態跟上科學技術和時代發展的腳步、中國綜合材料藝術媒材精神內涵的建構,以時代語言精神呈現內容,跨媒介多元融合是圍繞數字時代研究綜合材料藝術的核心內容。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數字技術時代綜合材料藝術跨界融合發展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1YJA760081)課題研究階段成果;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 《新媒體時代綜合材料藝術跨界融合發展與應用研究》 (項目編號:21YSB021)課題研究階段成果;202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綜合材料藝術與設計的多元交融視覺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1920)課題研究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殷海華,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專業教師,副教授。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現當代藝術。

注釋:

[1] [美]羅伯特·休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第285頁。

[2] 希爾德布卡蘭德:《繪畫與雕塑中的形式問題》,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第56頁。

[3] 王南溟 :《觀念之后:藝術與批評》,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第44頁。

[4] E·H·貢布里希:《藝術發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

參考文獻:

1. 劉大基:《蘇珊·朗格符號論美學簡論》,《美學第七卷》,1987年。

2. 殷海華:《談數字技術時代繪畫藝術中的媒介材料創新》,《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年第2期。

3. 殷海華:《影像圖形的媒介作用》,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猜你喜歡
多元融合視覺語言綜合材料
新媒體時代媒介傳播偏向的多元融合
論耶律楚材胡漢并重的多元詩歌創作觀念
朱光潛美學三大理論資源及其當代啟示
淺議民國月份牌廣告中的視覺語言之美
淺談綜合材料在水彩畫中的應用
論綜合材料在現當代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談安瑟倫基弗作品中的材料應用
淺談界面視覺語言的可識別性設計
基于能力培養的多元傾聽策略探究
張藝謀電影中的構圖和色彩語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