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賦能民族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

2023-08-07 07:49敖敦高娃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4期
關鍵詞:賦能民族文化經濟發展

摘要: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精神財富。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的關系是密不可分,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夠產生不同的經濟形態,文化在各個方面引導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實際進程也蘊含著文化的特征。民族經濟是民族文化的基礎,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要發揮民族文化對國家經濟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對國家經濟制約作用應有足夠的認識。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促進中華民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大力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文化發展,以民族文化賦能民族經濟發展。

關鍵詞:民族文化;民族經濟;經濟發展;賦能

民族文化是長期在人類歷史生活實踐中,由某一民族所形成并發展的能體現其文化特征的重要精神財富的總和。少數民族歷史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發達程度。中國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大國,因為其少數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條件等問題,形成了各少數民族特有的民俗、儀式、信仰、建筑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民族經濟作為民族文化的根基,民族經濟發展可以極大程度地拉動民族文化進步,而民族文化發展反過來也可以推動民族經濟向前發展[ 1 ]。深入研究民族文化賦能民族經濟發展的內在機制和路徑,對推動民族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一、民族文化的內涵論述

所謂民族文化,就其國家意義而言,是指中華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本民族光輝奪目的文化。就一般理解而言,中國古代歷史上民族文化中許多思想觀念和精神因素對封建國家秩序的鞏固和延續起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而在近代遭到猛烈的批判。但其精髓部分中蘊含的哲學意識、道德觀念以及藝術見解對培養一個民族卓越的精神品格,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盡管從上世紀開始,傳統的民族文化被現代文化代替,從而傳統的民族文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但在一個歷史階段的劇烈動蕩與歲月消磨后,多數人也清楚地看到,傳統民族文化及其蘊涵的民族精神中的精髓既濃縮在過去之中,又可以孕育著新的未來[ 2 ]。尤其是其蘊含的優秀精神品質對本民族發展和本民族進步更具重要意義。因此,其國家意義也就得到了普遍認同。

二、民族經濟的內涵特征分析

所謂民族經濟,就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以特定民族為集合對象,以民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他經濟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工業、農業,畜牧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通信業、化工業、電子業等為主要形式的社會經濟。

民族經濟有以下五個特點:(1)民族性。從本質上說,民族是經濟共同體。任何一個民族的經濟活動,都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或者從事畜牧業、經濟農業、善于漁牧等。在同一個行業里,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生產方式。(2)區域性。各民族都有其相對穩定的聚居地區,這些地域的自然情況對各民族經濟活動的形式、范圍與特點產生影響[ 3 ]。我國民族經濟生活的重大差異,直接來自民族聚居地域間的差異。(3)相對落后。我國少數民族經濟發達程度總體上較漢族落后。雖然國家曾經實施過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時至今日,民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與漢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4)復雜性。少數民族的經濟普遍復雜。既面臨著一般區域面臨的各種沖突和困難,也面臨著其特殊性情況。尤其是它與宗教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少數民族矛盾呈現的越來越復雜化。(5)國際性經濟。在世界許多發達國家中,有數量相當的民族聚居在邊境地區,有的甚至跨國而居。在全世界大約有三十多種少數民族居住在邊境地區,這種少數民族經濟的空間布局、開發規模與水平,均遭到了國外各種程度的少數民族經濟嚴重影響。

三、民族文化與民族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

文化是經濟的客觀映射。經濟發展決定或者推動著文化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把文化和經濟發展視為絕對同步性發展,二者既有同步性又有不可同步性。

民族各個族群在自身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所創造并發展起來的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在內,同時也包含帶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人們在一定意義上以民族為單位進行分類。民族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人類的一種經濟活動,它同一定民族的人民統一在一起,并由此產生了特定國家的民族文化[ 4 ]。

民族文化和民族經濟之間的聯系主要體現在民族經濟現代化之間的聯系上,而這一聯系的中心問題就是怎樣在維護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實現民族文化現代化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推動民族經濟現代化。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原理,一切文化都是以一定的物質基礎為前提的,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若離開文化所依賴的社會經濟形態將出現“文化決定論”這一誤區。任何民族在特定的時期都處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之中。任何社會組織、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現象都有其特定的依據。在社會經濟形態上決定了民族文化特征的傳統民族文化對社會形態的發展也同樣有著強大的能動效應。

(一)民族經濟是民族文化的基礎

民族是一個群體概念,更多地表現出一定的地域性,同時也是一個群體的生活習性。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可以產生不同的民族經濟形態,民族文化引導民族經濟各方面的變化,也蘊含著民族經濟實際進程中的文化特征。民族文化決定于民族經濟與民族政治,它體現在民族經濟與民族政治之中,一方面以民族經濟為本,其物質條件是由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來決定,物質文明發展水平制約著政治文明與文化的發展[5]。脫離經濟之根,物質文明上不來,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也將因失去根本而淪為空談。從民族經濟、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角度來看,民族經濟居于基礎性和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民族文化所反映出來的民族經濟和政治發展情況,民族經濟和政治決定了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民族文化發展的方向。

(二)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

文化作為民族的無形資源,民族文化特質的差異能夠推動民族經濟發展。所以,必須把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到民族經濟建設中去,進一步帶動民族經濟進步。第一,民族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精神品質,能夠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在民族精神的形成過程中,能夠起到十分直接的推動作用。第二,作為民族文化中深具民族性和最富藝術特色的組成部分,不僅蘊含著我國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表現意識,還蘊涵著認識自然,感受生活,以及對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等有益的啟示。第三,民族文化教育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重新解讀和積極思辨,這本身就是打開我們啟迪心智的一個過程。

四、重視民族文化對民族經濟發展的賦能

一方面,要發揮民族文化對國家經濟的推動作用。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文化關乎本民族的延續和存亡。扶持發展民族特色文化產業,打造民族文化傳承陣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支持轄區內民族文化特色產業發展,以民族刺繡、皮畫等傳統手工業為目標,壯大特色民族旅游紀念品生產規模。組織開展特色民族文化培訓,增強發展民族特色產業的能力和層次。積極推選民族手工業制品、民族特色食品等參加省、州的評選展示,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民族文化產品。以獨特的生態、民族文化等旅游資源優勢為依托,加大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保護力度,完善旅游構建旅游配套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生態觀光區,推動民族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對國家經濟制約作用應有足夠的認識。民族經濟要以民族文化為驅動,不管民族經濟的發展形態如何、發展程度有多大差異,作為國家母體之一的少數民族脫離不了國家經濟,也被民族文化所束縛著。所以,在思考民族經濟發展的有關問題時,必須得考慮民族文化的具體特征及其制約因素。凡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而忽略國家文化的制約作用是不足取的,必須認識到并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對民族經濟存在著的制約作用[6]。作為一種特殊的上層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本質特征,具有相對穩定性。所以,民族文化對民族經濟的反作用,也具有相對的長期性、持久性。

五、結語

民族文化構成國家文化的基礎。民族文化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中反映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決定民族文化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是民族經濟和民族政治。民族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發展水平。許多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但尚未被有效地開發利用,應當在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的同時,合理開發本國民族文化資源,發展能夠體現本地區特色的民族經濟。

參考文獻

[1] 呂俊彪.民族經濟發展中的文化調適問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152-156.

[2] 羅康隆.民族經濟活動的文化環境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1):63-68.

[3] 佟拉嘎.民族文化的開放性特質對民族經濟發展的影響——以蒙古族民族文化與內蒙古民族經濟發展為例[J].前沿,2008(2):45-47.

[4] 張冬梅.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經濟發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22-26.

[5] 馬琴.民族文化對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導引——以古丈縣斷龍山鄉田家洞村土家族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4(6):125-128.

[6] 李忠斌.論民族文化之經濟價值及其實現方式[J].民族研究,2018(2):24-39.

(作者簡介:敖敦高娃,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

猜你喜歡
賦能民族文化經濟發展
喚醒,賦能,共生:走向自覺的整本書閱讀
“大藍鯨”系統:打造增強型的新廣播
爭鳴|少兒音樂教育需重新為音樂“賦能”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論仡佬族作家王華小說中的鄉村鏡像與民間想象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