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研究
——基于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視角

2023-08-10 23:34謝夢華
關鍵詞:共同富裕人力資源人才

李 志,謝夢華

(重慶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重慶 400044)

一、研究背景及提出問題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期盼,奮力推進共同富裕目標實現,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1]。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主體,農民農村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的重點內容。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共享發展,全力解決“三農”問題,黨中央特別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著力補齊鄉村這一發展短板。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對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歷史經驗充分說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作為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源對于塑造鄉村發展新動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強化鄉村振興人力資源的戰略性支撐,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偰繕说年P鍵要義。然而,鄉村一直以來都存在人才流失、專業化人才缺乏等問題,鄉村人才短板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大瓶頸。鄉村振興要沖破人才因素的限制,必須將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首要位置[3]。事實上,人力資源服務是更加合理有效地獲取、開發、配置和利用人力資源,從而提高使用主體社會財富創造能力和效率的動態交易品[4]。人力資源服務對于促進就業創業、助力脫貧攻堅的關鍵地位得到國家制度層面的認可,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關于進一步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以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有效發揮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作用。

學術界對于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主題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一是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關聯,相關研究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5-6]及相關實踐中梳理了二者的內在關聯,從政策[7]、產業[8]、經濟體制[9]等方面論述以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二是鄉村人力資源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研究普遍認為,鄉村人力資源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10],要通過完善制度體制環境[11]、加強人才市場建設[12]、加大農村人才培育力度[10]等手段促進鄉村人力資源的開發;三是人力資源相關服務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研究發現,人力資源的勞動就業[13]、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14]、高校人才就業指導[15]等服務業態可有效促進鄉村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

毫無疑問,人力資源服務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關于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未引起學界足夠重視,系統研究較為缺乏。在共同富裕奮斗目標之下,人力資源服務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有待深入,內在邏輯機理及相關影響因素有待理順。因此,本文在闡述共同富裕、鄉村振興、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服務的內在機理前提下,探討以人力資源服務促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阻礙因素及優化路徑,既能豐富人力資源服務與鄉村振興領域研究成果,亦能為人力資源服務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共同富??偰繕说膶崿F提供啟示與借鑒。

二、共同富裕目標視角下人力資源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終極目標,如何解決農村發展問題,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對實現農村、農業、農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如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人力資源作為鄉村發展的核心動力,對實現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鄉村人力資源面臨著開發與配置的現實困境。鄉村如何突破人力資源的瓶頸?作為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的重要手段,人力資源服務的發展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可以歸納出在共同富裕目標視角下,人力資源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人力資源服務通過拓寬鄉村引才渠道、完善鄉村人才培訓體系、助力鄉村勞動力合理轉移等方式,解決鄉村人才外流、勞動力技能水平不高、培育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等總要求的實現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助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農業現代化、農民富裕,最終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一)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終極目標

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生產資料私有制分配異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相關設想,認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之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全體成員通過聯合勞動生產,并遵循“各盡所能和按勞、按需分配”的正義原則共享社會產品,會實現社會的普遍經濟富裕、人的精神富足以及自由而全面發展,強調的是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實現富裕的平等性和機會的公平性[16]。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與重要理論內涵[17]。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將共同富裕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始終如一的根本價值取向[18]。毛澤東同志針對建國初期的農業合作化問題,首次提出“共同富?!钡母拍?其反對平均主義、過分懸殊等現象的論述也體現出對于共同富裕理論中國化的創新思考[19]。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先富共富論,更是為共同富裕道路賦予了更深刻的時代注解[20]。之后,“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公平正義及人民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關注,為共同富裕的有效推進提供方向指引[19]。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共同富裕目標賦予更重要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的問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盵21]。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都表明,共同富裕不僅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終極目標。為了全面有效地推進共同富裕,黨中央結合中國現階段國情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創新性提出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舉措,全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必由之路

農民、農業、農村的富裕繁榮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三農”問題的解決關乎到共同富裕偉大目標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將之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22]。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必要舉措,是促進農村、農業、農民富裕繁榮的重要手段,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進程的必由之路。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

我國城鄉發展差距是最突出的不平衡問題,有違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理念,成為制約共同富裕的重大障礙?!豆伯a黨宣言》明確指出,“消滅城鄉之間的對立,是共同體的首要條件之一”[23],“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24]。因此,提高鄉村的發展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成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難點與突破點。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基于城鄉差距過大、城鄉需要實現融合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所提出的,對于城鄉關系從分割走向逐步融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新發展階段,鄉村振興戰略是縮小城鄉差距,保障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成果享有的公平性,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5]。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根本支撐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共同富裕偉大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國農業經濟的平穩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新時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舉措,更是事關我國共同富裕目標的順利實現。亟須加快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為鄉村農業生產輸送資金、項目、智力等方面的資源,促使農業供給的增量提質;全面優化鄉村人才的發展環境,為鄉村人才的“引、用、育、留”提供政策、平臺、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構建與新型農業發展需求相適配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為農業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動力引擎。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富裕是共同富裕內涵的重要體現

從共同富裕的內涵中不難看出,共同富裕的受益主體是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實現不同區域、行業、階層人民的共同富裕[24]。占全國人口36.11%的農民毫無疑問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主體,沒有農民的富裕繁榮,共同富裕則無從談起。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驅動力,促進農民農村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通過鄉村產業、人才、生態、組織的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民生活富裕,通過鄉村鄉風文化的振興,實現農民精神富足,是共同富裕內涵的重要體現。

(三)強化鄉村人力資源支撐是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動能

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總目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源,鄉村人才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要素[25]。吸引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強化鄉村振興各環節的人力資源支撐,是實現鄉村振興總目標與總要求的重要基礎,為共同富裕事業的穩步推進提供動力源泉。

1.鄉村勞動力是鄉村產業興旺的內生動力

農業是鄉村產業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促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村產業興旺,是落實鄉村振興總要求的中心,是促進農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保障。農業現代化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管理思想的變化而產生,核心動力來源于科學技術創新[26],而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鄉村科學技術人才的研究與發明為鄉村開拓新的生產力奠定理論基礎,提供技術保障,對于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研發、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實際轉化與應用都起決定性作用。要實現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不僅要加強農業科技自主研發與創新,更要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鄉村人才隊伍,保障鄉村科學技術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同時,農業現代化主要體現于生產力及生產方式的現代化,核心在于構建現代農業的生產體系與經營體系[27]。鄉村勞動力是構建農業現代化生產與經營體系的核心要素,對農業現代化目標實現起決定性作用[28]。鄉村資源產業化、商品化的過程中依賴大量勞動力進行大規模生產,這一環節需要鄉村勞動者具備與現代農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從生產力發展規律來看,提高鄉村勞動力的能力素質,實現勞動力合理配置是促進鄉村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29]。

2.鄉村各類人才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必要基礎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是提升國家整體治理水平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環[30]。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不僅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總要求的重要前提。鄉村人才是鄉村治理能力與水平的核心體現,鄉村“治理有效”的要求更明確反映了對人才的需求:鄉村治理需要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形成鄉村治理工作的合力,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3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須構建與完善由黨委、政府、社會、公眾等主體構成的社會治理多元共同體。對于鄉村治理而言,同樣需要各主體發揮各自優勢,良性協作,共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

就政府層面而言,鄉村振興的目標需要在各級黨委組織的領導下、各級政府及村委會的整體推進下方能實現。因此,黨政人才的領導與執行力水平、鄉村振興戰略眼光都關乎到鄉村發展美好前景的實現,亟需充分挖掘與培育黨政人才,優化鄉村黨政人才的結構,提升村黨組織干部的能力素質。就社會層面而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是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核心要素,作為農民與政府間溝通的重要橋梁,社會工作人才不僅可以為農民解決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難題,促進政策解讀與宣傳,更是城市資源的鏈接者,對推動城市資源進入農村,促進鄉村現代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就村民這一主體而言,隨著對鄉村治理 “還權、賦能、歸位”的現實呼吁,村民的治理主體地位逐漸凸顯,高素質的農民群體是鄉村治理決策咨詢、參政議政、監管監督的使命擔當[32]。其中,鄉村社會巨大變化催生的新鄉賢群體,更是在鄉村的資源引入、產業結構改革、社會倫理再建等方面起到引領作用[33]。因此,鄉村的發展需要各類人才的有效參與,鄉村各類人才的能力素質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的必要基礎,對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四)鄉村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存在現實困境

鄉村人力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人口的數量、結構及其走向都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然而,鄉村人力資源存在“量大而質不優”“結構失衡”等特點,鄉村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存在現實困境,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造成一定阻礙。

1.鄉村人才吸引力弱導致勞動力外流效應顯著

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本土人才的回流與外地人才的引進是必然途徑。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以城市化、工業化為主導,城市產業、資源等較之鄉村具有極大優勢[34],鄉村發展長期處于落后地位,導致鄉村的人才吸引力較弱,城市虹吸效應明顯,大量鄉村人口持續向經濟發達的城市集聚,向第二第三產業集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從鄉村流向城鎮的人口為2.49億人,較十年前增長了1.06億人;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中的數據,相較于2010年,城鎮人口比重增加了14.21%,而鄉村人口數卻下降了1.64億人,城鄉人口長期處于失衡狀態。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趨勢仍在擴大。即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初顯成效,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依舊不很充分,農村人才無用武之地。加之以在大城市安家為榮的傳統觀念,導致農村大學生反哺鄉村意愿不強,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動力不足。

2.鄉村剩余勞動力結構與鄉村振興發展需求不適配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及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發展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下降,導致鄉村普通勞動力相對閑置。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在2019年達到了1.2億人,且仍在持續增長中。與此同時,鄉村剩余勞動力能力素質結構無法滿足鄉村新型農業發展需求。鄉村新型農業的發展及新農村的治理普遍需要擁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的人才,而鄉村剩余勞動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較低,專業知識與技能不足。根據最近一次全國農業普查公報,2016年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僅有8.3%的人員擁有高中及以上學歷。且鄉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進一步加劇了鄉村的老齡化和空心化,鄉村剩余勞動力存在結構性失衡,剩余勞動力以老、幼、婦群體居多,鄉村人口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蘋果核”型特征[12]。鄉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無法滿足鄉村產業結構升級及鄉村有效治理的需求,制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進一步導致鄉村勞動力失業及青壯年流失的問題,使鄉村勞動力開發陷入惡性循環的難題。

3.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不健全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可以顯著提高農民技能水平與農業生產效率[35],是鄉村剩余勞動力有效開發,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路徑[36]。從理論上看,農民培訓屬于準公共產品,其“擁擠性”特征需要通過提高市場化配置手段方能消除,然而當前鄉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制度體系不健全,培訓服務以政府為主要供給主體,市場化手段參與不足,未能充分體現其準公共產品屬性[37],導致培訓內容與地區農業實際生產的需求不夠吻合,培訓形式缺乏針對性,農民培訓意愿不足,培訓效果欠佳。即使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各級農業、教育等相關部門先后開展農民培訓,然而地區間培訓水平、培訓基礎設施等資源仍存在差異,造成農民受教育范圍的不平衡,出現偏遠地區農民培訓缺位的現象。因此,亟需充分整合培訓資源,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服務供給體系,促進鄉村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從而實現鄉村人才振興。

(五)人力資源服務是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實現共同富裕有效手段的化解

鄉村人力資源對于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以及鄉村人力資源開發面臨的現實困境,無一不體現著鄉村人力資源有效開發與配置的重要意義。作為優化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的重要手段,人力資源服務在優化鄉村人才配置、提升鄉村勞動力素質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對于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1.人力資源服務為鄉村引才提供重要支撐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當前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流動規模愈加增大,流動方向愈加多元,人才選擇性因素大大增加,強化人力資源服務的人力資源配置功能,可以為鄉村振興引才提供重要支撐。對于鄉村實用人才的引進而言,人力資源服務拓寬了鄉村引才的渠道。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勞動力開始出現“農村—城市—農村”的環流現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回流現象可能會持續顯現,這為人力資源服務發揮人力資源配置作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人才測評服務是探索鄉村振興所需人才圖像的重要抓手,為研究制定鄉村人才選拔標準、測評工具等提供技術支撐,為鄉村人才的選拔與培養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人才市場、線上招聘平臺等人力資源服務的主要載體拓寬了鄉村人才引進渠道與方式,通過對鄉村振興工作崗位信息進行整合與集中展現,提高求職者對鄉村振興工作信息的可及性與便捷性。同時,隨著“‘一帶一路’人力資源服務行動”的實施,人力資源服務的市場開放程度顯著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的服務半徑大大增加,不僅有利于鄉村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更是為鄉村發展國際化人才的引進賦能。

2. 人力資源服務為鄉村勞動力合理轉移有效賦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鄉村勞動力的自主流動與轉移成為普遍現象。鄉村勞動力的合理轉移不僅是促進城市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重要原因[38],更是在增加農村居民收入[39]、優化農村基本資源的合理配置[40]、縮小城鄉差距的等方面具有重要促進作用[41]。人力資源服務具有人力資源開發與配置的優勢,對于提升勞務輸出者職業技能、完善勞務轉移服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人力資源服務是提升勞務輸出者職業技能的重要手段。提升鄉村勞動力職業技能水平,突出鄉村勞動力的地域標識、優異的技能表征和良好口碑,是提升鄉村勞動力流動效能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高質量就業、推動鄉村振興和邁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明確指出,針對鄉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是鄉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抓手[42]。人力資源服務自身豐富的教育資源決定了其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地位。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針對性開發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資源與平臺,是鄉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途徑。在現實實踐中,部分地方政府也開始依托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農民工培訓、勞務品牌宣傳與管理等事務。

另一方面,人力資源服務為勞務輸出者提供多樣化服務。面對龐大的勞務輸出群體,布局各級勞務市場,促進用工雙方信息的有效對接是人力資源服務的重要工作。線上線下的人才市場可打破勞務工作者在區域聯通、信息整合等方面的壁壘,實現對鄉村勞工的信息化、動態化管理,是實現地區間人才信息有效銜接,促進地區間勞動力資源共享與有序流動的重要途徑[41]。不僅如此,人力資源服務還可以提供招聘信息甄別、勞務輸出后續的維權、社保政策指導服務等方面服務,對促進勞務輸出者有效有序地融入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3.人力資源服務是鄉村剩余勞動力開發的重要抓手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勞動力要素的質量水平對于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要重點提升農村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促進鄉村健康、長久地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其中,人力資源服務業態優勢大大顯現,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優勢進行鄉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鄉村振興事業的不二選擇。人力資源的盤點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人力資源服務具有專業化調查與分析能力,通過人力資源服務實現鄉村人力資源數量質量的分析與盤點,充分了解鄉村人力資源現狀與問題,科學評估鄉村人才供求總量及結構、層次,為優化鄉村人力資源結構提供科學依據。對于鄉村人力資源開發而言,建設現代化農村人才培養體系是關鍵。人力資源服務自身擁有豐富的教育培訓資源,在促進鄉村、基層的企事業單位、農業合作社等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進一步提高鄉村事業發展專業化、產業化水平等方面具有極大優勢。此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通過開展相關技能比賽及技能交流活動,打造“以訓代學,以賽促學”的培養模式,在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的同時,兼顧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

三、以人力資源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實現共同富裕制約因素的化解

人力資源服務是促進鄉村人力資源開發,優化鄉村人才配置的重要途徑,以人力資源服務為抓手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是實現共同富??偰繕说谋厝贿x擇。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事業中的重要作用,并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支持人力資源服務的發展,確保人力資源服務有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然而,鄉村人力資源服務在需求側、供給側及政策載體等方面存在不足,嚴重制約人力資源服務作用的有效發揮。

(一)鄉村人力資源服務需求側發展不充分

服務需求是人力資源服務下沉鄉村的前置驅動,對于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產品與服務的開發與優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然而當前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存在客觀需求與主觀使用意愿的錯位,嚴重制約了人力資源服務為鄉村振興賦能。從客觀層面來看,如前文分析所言,在鄉村人力資源的重要意義及鄉村人力資源開發配置困境的雙重驅動下,人力資源服務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鄉村的發展與振興對于人力資源服務存在強烈的客觀需求。然而主觀使用意識的缺乏限制了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的發展空間。與國外相比,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仍處于初步探索期,行業的宣傳不足,社會整體對于人力資源服務的認知程度較低,鄉村作為我國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對于人力資源服務更是缺乏了解。由于市場規范尚未形成,行業低質化競爭現象較為普遍,導致社會整體對于人力資源服務存在認知誤區,存在將人力資源服務等同于低端的勞務外包等方面的刻板印象?!昂谥薪椤?、違規收取費用、虛假招聘等市場亂序現象依舊存在,社會整體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認可度不高。社會整體對于人力資源服務的了解、認知、認可水平都有待提升,導致鄉村振興相關主體沒有充分意識到人力資源服務對于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對以人力資源服務促進鄉村振興的主觀使用意愿不強烈,進而導致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的發展無法充分回應鄉村振興的客觀服務需求。

(二)鄉村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側效能不足

人力資源服務對于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人才服務的各個方面,然而當前針對鄉村振興服務供給的相關理論研究與實際產品開發不足,供給主體較為單一,降低鄉村振興產品服務供給的供給效能。

從供給內容而言,面向鄉村的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內容仍以傳統的公共就業指導、社會保障等形式為主,缺乏為鄉村振興戰略進行針對性、專業化服務的業務設計,尤其是農村剩余勞動力開發、勞務品牌建設等服務仍有待開發,促進鄉村振興的產品服務開發意識不足,導致行業自身發展空間受限。與此同時,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的數字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以顛覆性技術創新為主導的歷史階段,人力資源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是必然趨勢?!熬€下人力資源服務的風險與成本,使得引導勞動者管理單位與用工企業使用在線服務成為必然選擇”[43]。然而鄉村勞動力對互聯網的相關知識技能有限,相關部門對“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的意識不足,“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的模式在鄉村尚未形成,進一步限制了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的發展。

從供給主體而言,由于鄉村振興中的人力資源服務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性質,供給主體多以公共性質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主,如各地就業服務中心、人才服務部門等。但在政府傳統科層體制管理模式下,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鄉村提供服務的主要動力較大程度上來自宏觀政策導向與層級間的行政命令,行動指引主要來源于政策規范及規范化的執行流程,市場化競爭不足,導致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鄉村優化服務的內生動力不足、人力資源服務產品及服務模式創新性較弱。且當前的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多在市、縣兩級組織結構中體現,服務觸角尚未向下延伸,農村成為人力資源服務“可耕之地”。且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選拔機制及考核內容相對固定,人員隊伍穩定性較強,導致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內部人員隊伍的專業教育與職業背景有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知識能力結構更新動力不足。而經營性質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更加強調服務效率及回報,鄉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回報率較低,鄉村振興服務理念落后,在政策紅利不足的現實條件下,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

(三)鄉村人力資源服務政策載體建設有待加強

政策制度體系是引導人力資源服務高質量發展,促進人力資源服務為鄉村振興發揮最大效能的根本載體。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政策體系仍處于初步構建階段,“人力資源市場”的概念于2007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一次得到確立,是人力資源服務政策體系構建的開端;2014年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意見》,首次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發展進行指導部署;直至2018年,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首部行政法規《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出臺;2020年至今的相關文件則更多關注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就業等。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政策體系構建起步較晚,短短十幾年間頒布的政策文件更多的是對人力資源服務某個業務領域的零散規范,缺乏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整體翔實的規范文件。出臺政策工具多以規劃性文件為主,如國家人社部及各地政府頒布的行業發展行動計劃及產業發展規劃等,而市場規范、平臺建設、金融支持等相關配套措施還不完善,導致規劃措施的執行存在阻礙。且當前的政策文件多從行業發展的視角出發,重點關注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規范化發展問題,缺乏以服務鄉村振興為目標導向的政策設計,相關文件以通知、函等形式為主,行政效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發展。

四、引導人力資源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助推實現共同富裕事業的路向選擇

在共同富裕的目標指引及鄉村振興的需求引導下,人力資源服務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與歷史重任。政府部門作為共同富裕事業的領導主體、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責任主體,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城鄉融合發展[44]與鄉村治理創新[45]中探索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發展路徑,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強化政府購買、完善制度體系、豐富行業業態等措施,引導人力資源服務實現自身發展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目標相互融合。

(一)以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行業認知度

社會對人力資源服務的認知與認可水平直接關系到各主體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對人力資源服務的使用意愿。各級政府部門應摒棄過去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錯誤認知,充分重視人力資源服務對鄉村振興及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促進作用,在制定鄉村發展相關規劃政策過程中將人力資源服務納入考量,為人力資源服務作用的有效發揮提供政策保障。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提高宣傳覆蓋面,圍繞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協同發展、一體推進的發展目標,從提升政府服務鄉村振興的效能與促進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角度出發,宣導人力資源服務對促進就業創業、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及相關產品服務、先進典型。積極搭建服務推介平臺,針對鄉鎮級政府進行宣傳推介,加強鄉鎮政府的服務使用意識,積極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鄉鎮級政府提供“上門宣傳”,開展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的 “上門送服務”活動。通過創新人力資源服務宣傳推介方式,不斷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的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提升鄉村振興相關主體對人力資源服務的認可程度和使用意識。

(二)以強化政府購買拓寬服務供給渠道

以公共部門單一的人力資源服務供給渠道已經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的服務需求,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具有較強的服務專業性與機制靈活性,是鄉村人力資源服務供給的重要補充手段,引導其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是必然趨勢。政府購買是公共服務市場化、民營化與社會化的重要手段, 對于拓寬鄉村人力資源服務供給渠道具有重要的作用[47]。政府各部門應充分重視市場化手段在服務鄉村振興、助推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推動政府部門向市場購買經營性的人力資源服務。相關部門應明確政府與市場手段在鄉村的人力資源服務供給中的定位與分工,引導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承擔部分政府服務職能,配合政府服務民生,積極探索人力資源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著力點,鼓勵和引導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主動參與鄉村振興相關公益服務項目,利用行業職能協同政府開展專項行動,逐步完善公共性與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主體互相補充、協調發展的服務供給體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合理有效的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機制,加強人力資源服務主管部門與鄉村振興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主體的橫向協作,構建與完善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指導目錄,明確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的內容及服務標準。

(三)以完善制度體系構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空間

人力資源服務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是優化鄉村人力資源服務供給的首要基礎。政府部門應針對行業現存不足,從頂層規劃、配套措施、市場監管等多方面為人力資源服務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構筑行業高質量發展空間。

一方面,對于行業本身發展而言,加強政府服務與監管,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貫徹落實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轉變政府職能,切實發揮政府主體對于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宏觀調節、引導支持、公共服務等職能,對人力資源服務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規范,加強政府的監管職能,進一步引導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規范化發展;加大人力資源服務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力度,持續推進行業誠信建設和公平競爭。通過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促進行業規范有序化發展,為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的優化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要加強頂層政策設計,強化政策保障,引導人力資源服務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目標協同發展[47]。政府各部門應提高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充分借助專家智庫力量,加強對以人力資源服務促進鄉村振興、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政策理論探索,探究人力資源服務在鄉村發展中的著力點、服務難點及優化路徑等,并針對性制定行業發展政策,提高政策的實際性、可行性、創新性。結合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與地方實際,加強行業發展規劃,以政策手段促進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方向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高度融合。在加強行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完善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發展的配套政策,打造包括服務標準、資源配置、平臺搭建等全方位的政策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規劃與配套措施建設,全面打造良好政策環境,為人力資源服務下沉鄉村提供政策指引與制度支持。

(四)以豐富業態持續優化鄉村人力資源服務供給

近年來人力資源服務模式、服務產品都得到一定創新,但是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目標的服務需求結合度不夠,針對鄉村的服務模式與產品仍有待進一步開發,政府部門應加強對行業的引導,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態升級與鄉村振興、共同富??偰繕藚f調發展。一方面,充分引導人力資源服務完善行業業態,著力加強鄉村振興發展所急需的服務產品與內容的建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的測評、獵聘等功能,構建鄉村各類人才評價體系,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國內外廣泛挖掘鄉村急需人才。以人力資源服務的教育培訓資源為依托,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現代農業對鄉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需求,開發設計具有鄉村特色且與農業發展、市場需求相結合的鄉村人才培訓資源,為鄉村勞動者提供培訓與指導。加強鄉村級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延伸人力資源服務觸角,實現缺工企業與農民工群體的供需交流。另一方面,大力推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技術創新,鼓勵人力資源服務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融合,提升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的供給效能。在后疫情時代,建立面向鄉村需求的線上人力資源市場、線上培訓等服務平臺,并引導用工企業與鄉村勞動力使用線上資源,可以有效強化信息溝通效果,降低信息交易成本。 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強鄉村人力資源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搭建鄉村人力資源信息化平臺,對鄉村勞動力進行信息化動態管理。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人力資源人才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人才云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寶雞:松綁人力資源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