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3-08-10 10:38符愛榮
學周刊 2023年25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

符愛榮

摘 要:伴隨著教育不斷發展和完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當今時代全新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健康逐漸成為家長和社會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之一。如何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這同樣成了許多教育從業者思考和研究的話題。而要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升其綜合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成長和發育的關鍵階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導他們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圍繞學生的心理健康,探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5-00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11

除了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外,初中語文教學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之一。因為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同樣也涉及思想和精神層面的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語文教學的特性達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一)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素質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它不僅注重知識教育,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及其個性發展、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要想實現良好的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同樣也是達成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1]。

(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娛樂和教育中,對于初中生而言也是如此?;ヂ摼W和教育的融合以及社會的需求使大多數初中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并能在學習和生活中適時運用互聯網,但同時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多元化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小到日常行為,大到思想健康。因此在當前的環境下,教師要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日益復雜的文化環境下為初中學生成長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是健全學生人格的關鍵手段

中學時期的學生往往處于個人能力不足、社會閱歷提升與精神層面需求這三個方面比較矛盾的階段,這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心態,會給學生學習和生活都造成一定阻礙。這個時期的中學生大多都比較迷茫,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為學生提供理論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度過這個時期、縮小這一時期對學生影響的重要手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能夠脫離負面情緒、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通過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一)語文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關聯

中學語文教材本身就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因為中學語文教材上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優秀文章,這些文章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思想導向以及一定的深度。這些文章能夠加深學生了解社會與世界的程度,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樣也飽含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2]。當然語文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言是比較隱晦的,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語文時精心設計和深層挖掘,引導學生接觸和思考,真正理解和表達這些深層次的內容,發揮語文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二)語文課堂是把握學生心理狀況的良好途徑

語文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學生背誦和記憶,同樣也需要自主理解和感悟知識,而學生能夠理解和感悟課文教學內容往往源于他們的生活環境、個人認知和心理狀況。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特質,比如人生觀、價值觀、個人思想和人際關系等。學生的表達內容能夠為教師提供質量較高的參照物,能夠讓教師有效判斷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和個人的思想動向,從而進行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精準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能夠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語文課堂能夠營造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對教師直接心理層面的指導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抗拒,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則是以理論為主,學生吸收理論性內容的能力較差,很難將理論性的內容應用于實踐,而語文課堂能夠很好地彌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方面的不足。語文課堂存在大量的主觀性內容,鼓勵學生進行探討、交流和表達,即便有些學生并不參與表達,也會參與思考,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能夠思考和審查自己,并進一步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促進理論知識進一步轉化為個人人格。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深挖教材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在心理健康教育層面,語文教學本身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學科不僅探討技巧和知識點層面的事物,同時也涉及思想和精神層面的事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深層次的語文教學相結合,深挖教材,激活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學生切實體會和感悟。許多中學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冷漠”,這種情感冷漠往往表現在不愿意與家長溝通、對社會漠不關心以及與教師溝通相對困難等方面。這往往并不是一種心理問題,而是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導致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許多情感習以為常,缺乏正確認知情感,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語文教材上的內容充分激活學生感受和體驗情感的能力[3]。

例如,教師在教學《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可以深挖文章的深層內涵,讓學生能夠通過史鐵生先生深刻而樸素的文字切實感受母愛的深沉與偉大,通過教師的充分引導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習以為常的母愛,讓母愛這一偉大的情感在學生心中扎根并發芽。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秋天的懷念》這一篇課文進行拓展,講述史鐵生先生在雙腿殘疾之后面對和對抗苦難的故事,教導學生如何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而相對的,在學習《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同樣也可以父愛為角度進行深挖,讓學生體會朱自清筆下那種平靜如水卻連綿不絕的父愛。

(二)利用語文閱讀培養學生追求美與高尚的習慣

閱讀是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學審美、建立更高層次追求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語文閱讀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追求美與高尚的習慣。在當下的信息時代,許多中學生都出現了沉迷于網絡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自制能力,也缺乏更加豐富的娛樂活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閱讀優質的文章,引導初中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初中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并循序漸進地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夠讓學生逐漸擺脫互聯網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他們更加理性地使用互聯網,也能夠讓學生感受文學之美,并從文學中獲得思想,提高精神追求,培養學生認可和追求美的情感。而這種認可和追求融入學生的生活和人格中,既能夠引導學生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為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水平提供動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學生的心理抵抗能力,讓學生以更積極、更理性的方式看待人和事物以及對待人際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良好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抵抗不良信息的誘惑。

而要想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樣也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并依靠教材內容為學生搭建閱讀的橋梁。比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時就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好時機,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課堂處于比較輕松的環境和氛圍中,讓學生能夠充分放松精神,順從自己的興趣進行閱讀,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故事發展脈絡和人物塑造為關鍵中心,盡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地講述課文,引導學生關注故事發展情況以及擔憂主人公的命運與未來,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簡而言之,就是要通過放大課文的故事性,促使學生對故事產生興趣,愿意深入接觸和了解故事,進而培養更高層次的審美意識,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4]。

(三)利用語文寫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寫作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是語文課程內容綜合實踐的方式之一,同樣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因為寫作本身就是表達思想和觀點,也是學生最真實的心理狀態的映射和寫照。利用語文寫作引導學生,既能夠讓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也能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流露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在利用語文寫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給足學生自由構思、創作的空間,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但是有的學生在進行語文寫作時會習慣性地以滿足教師的要求為主,從而導致文章變得模式化和套路化,有時更是一味模仿教師的“下水”作文。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不再為了完成任務或博得教師喜愛而寫作,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寫作。

第二,通過作文命題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命題作文是最常見的作文形式之一,同樣也是最值得深究的作文形式。因為命題作文本質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深入思考曾經忽視或者視而不見的事物,從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比如,“母愛的表現形式”就是一個很好的命題,通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與生活實際對母愛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可以圍繞誠信命題,引發學生思考誠信這一特質,讓學生充分整理自己的觀點,加深自己對于誠信的理解程度。

第三,要認真對待學生的寫作內容。學生的寫作往往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教師在審閱學生的寫作內容的時候,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絕對不能嘲笑學生;其次,要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仔細體會學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和傳遞的觀點,一旦發現問題要以柔和的手段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最后,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寫日記,因為日記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寫日記本身沒有任何限制,完全是學生表達自身的情感,通過批閱學生的日記,語文教師可以更好地認知學生和了解學生,甚至第一時間了解班級情況,如果班級中有什么事,班主任就可以在萌芽狀態及時處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四)通過教學實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教學實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將語文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的重要環節,它要求教師時刻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掌握方式、抓準時機、巧妙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對此,首先,教師要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懷著良好的心態進行學習,如此既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減輕學生的精神壓力,減少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導致心理健康產生問題的概率;其次,教師也要學會如何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特別是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思想逐漸成熟,并且已經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想法,同時維護學生的尊嚴,通過肯定學生的見解、進步和稱贊學生等不同的方式給學生一些積極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實現正向發展;最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并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優點和長處。這樣積極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自信,而充分的自信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特質,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又能夠提高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困難的能力。簡而言之,通過教學實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對教師全面育人觀念和全面育人能力的考驗,教師只有在教育的過程中真正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才能夠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最大化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5]。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語文教學的過程是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學生真正理解和消化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重要手段。要想讓學生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內容轉化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語文教學滲透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師也必須有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關注學生的狀況和具體需求,能夠進一步深挖和探索教材內容,并能夠將心理教育內容與寫作和閱讀充分結合,通過語文教學全方位進行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周帥群.潛移默化,相機熏陶——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10):37.

[2] 曾維其.讓心靈之花美麗綻放——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5):236.

[3] 鄧小花.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03(3):56.

[4] 劉燕,王亭月.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教育科學論壇,2021(35):74.

[5] 蘇小蘭.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4):82.

[責任編輯 呂 媛]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
興趣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