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研究

2023-08-10 10:38米銀霞
學周刊 2023年25期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

米銀霞

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初中階段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形成廣泛的閱讀興趣,提倡少做題、擴大閱讀面、閱讀整本書。整本書閱讀是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落實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積累語料和人文知識,也是其增進思維、認知能力,培養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的主要途徑。本文探討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的實踐原則,立足整本書閱讀目標和實際學情探索其教學路徑,以期加快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新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5-004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14

以往教師開展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整體設計不夠科學和精細,導致學生閱讀書籍只停留在淺表的層面,削弱了整本書閱讀對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效用?;诖?,教師應該順應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設計水平,堅持科學的原則和理念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整本書的藝術價值,讓他們掌握受益終身的閱讀方法和思想哲理,從而培育學生形成好讀書、讀好書的優良習慣。

一、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的實踐原則

(一)興趣導向原則

現階段學生閱讀整本書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畏懼整本書較長的篇幅,認為讀完整本書是一件困難的事。以往學生的閱讀經驗以短篇文本為主,他們已經習慣了快節奏、浮光掠影式的閱讀,導致學生缺乏讀完整本書的興趣和動力。興趣是指引學生開啟閱讀殿堂大門的金鑰匙,因此教師在實踐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興趣導向的原則,即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和活動設計,促使學生感受書籍的可讀性,喚醒其主動閱讀的熱情。如教師可以利用書中的精彩片段設置懸念,調動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欲,也可以根據書籍的主題和內容創設生活化、多媒體情境,營造真實可感、有趣有味的讀書氛圍,從而引領學生自主沉浸于整本書深度閱讀。

(二)支架研討原則

整本書的內容在篇幅、情節、思想容量等方面都遠高于短篇文本,這給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都帶來嚴峻的考驗。以往學生在閱讀整本書時經常會被復雜的人物設定和故事線索干擾,缺乏閱讀思考的焦點,因此陷入膚淺的閱讀理解。為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的過程中應該遵循支架研討的原則,即在學生閱讀前、閱讀時和閱讀后,根據書籍的理解要點預設閱讀思考和研討的支架,支架形式以問題為主。如教師可以圍繞整本書中的人物形象預設問題支架,包括人物是怎樣的性格、人物有哪些優缺點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有意識地關注人物描寫,思路清晰地開展研討,從而加深認知人物形象,避免出現淺表閱讀的情況[1]。

(三)成果可視原則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中,教師普遍不夠重視學生的閱讀成果,通常只是讓學生簡單地整理讀書筆記,鮮少進一步開發、利用閱讀成果,制約了學生反復品味、感悟書籍。著名新西蘭學者約翰·哈蒂在《可見的學習》一書中提出:教學和學習成果應該是可見的。這一觀點給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帶來新的啟發,教師應該聯系實際的教學需求,立足成果可視的原則,即通過多種方式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收獲轉變為具象化、可視化的成果。如在讀完整本書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梳理書籍的脈絡和情節,繪制思維導圖,也可以開展演講、寫作等閱讀拓展活動,教師借機考查和評估學生的閱讀效度。學生也能通過可視化的成果深層次理解和感知整本書的內容,從而全面破除淺表閱讀的積弊[2]。

二、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的實踐策略

(一)利用信息媒材,創設深度閱讀整本書的情境

開展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教師必須著眼于滲透趣味元素,打開學生自主閱讀整本書的窗口。信息媒材具有直觀、具象的優勢,與整本書有關的影視劇資料、背景資料在互聯網平臺上應有盡有,用這些資料鋪路搭橋能夠促使學生產生閱讀的動力。為此,教師應該加強利用信息媒材創設整本書深度閱讀情境,消除學生直接閱讀整本書的枯燥感和畏難情緒,從而落實興趣導向原則,為高效率閱讀整本書奠定基礎。

1.播放電影片段。許多整本書小說都被翻拍成電影作品,電影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媒體材料。教師在創設閱讀情境時應該開發與整本書有關的電影資源,使用多媒體工具給學生展示,以此建立學生對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的立體感知。如教師在收集與整本書同名的電影作品之后,可以應用剪輯軟件截取5~8分鐘電影的精彩片段,制成課件為學生播放。學生觀看完電影片段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電影中生動可感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啟發學生預測故事情節的走向,從而喚醒學生閱讀原著整本書的渴望[3]。

2.鏈接人文背景。每部整本書都有其相關的人文背景,教師在利用信息媒材創設情境時應該整合人文背景資料,豐富學生對整本書的感性認識。如教師在收集資料時可以重點收集關于整本書的作者、歷史、社會背景信息,可以圖、文、短視頻于一體的形式把背景資料編制成導讀微課件,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整本書的人文背景,總體認識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書籍的歷史文明底蘊,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期待感,為他們深度閱讀整本書打造良好的開端。

(二)設計導讀問題,搭建深度閱讀整本書的支架

整本書深度閱讀并非粗略地掃過一排排文字,而是飽含思考、研究的心智活動。實施整本書深度閱讀應該遵循支架研討的原則,為了避免學生模糊閱讀思考的重點,教師應該通過設計導讀問題的方式給學生搭建深度閱讀整本書的支架,促使學生在問題支架的引領下展開目標明確的閱讀和研討,從而培養學生深度閱讀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基于支架研討原則設計導讀問題時,教師應該緊扣整本書的主題和內容,設計基礎型和引申型兩類問題,其中基礎問題要圍繞書中的人物和情節來設計,引申問題則要側重于激發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思維,可以從思想啟迪、閱讀感想等方面出發。如在閱讀《簡·愛》之前,教師可以設計四個基礎問題支架:①簡·愛是一個怎樣的人,她身上具有哪些優秀的品質?②簡·愛身邊有哪些主要人物,他們和簡·愛之間是什么關系?③簡·愛的人生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經歷了什么?④羅切斯特先生的人物性格是怎樣的,他在簡·愛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設計三個引申問題支架:①簡·愛的故事傳達了怎樣的人生追求?②簡·愛從經歷苦難到獲得幸福的原因是什么?③書中的故事使你獲得了哪些思想啟迪?預設導讀問題支架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循著問題的線索展開整本書閱讀思考和研討,提醒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記錄。如在分析某個問題的答案時,先把自己的理解記錄在閱讀筆記上,然后再與同伴交流、研討、相互補充,深入琢磨和鉆研理解不到位的內容。這樣通過搭建導讀問題支架,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深度閱讀整本書,同時實現共享集體智慧[4]。

(三)挖掘藝術價值,汲取深度閱讀整本書的精華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選錄的整本書閱讀書目都蘊藏著豐厚的藝術價值,開展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教師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掌握內容的層面,而要重視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感受書籍創作的藝術性。因此,教師應該聚焦挖掘整本書的藝術價值,從語言藝術、人物塑造藝術兩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開展藝術鑒賞和解讀,從而促進學生充分汲取深度閱讀整本書的精華。

1.挖掘語言藝術價值。語言是深度閱讀整本書的品析重點,不同題材的整本書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藝術特色。教師在帶領學生挖掘語言藝術價值時,應該引導學生鑒賞語言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同時加強鼓勵學生積累語言、批注語言解析,從而提高學生鑒賞整本書語言的能力。如在閱讀古典小說類整本書時,書籍通常包含很多戲詞、唱段形式的語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像鑒賞詩歌一樣,結合書籍的注釋品味、分析此類語言,先了解戲詞、唱段的含義,再探討詩化語言的表達作用,包括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感染力等,最后指導學生摘記精美語言和賞析結論。再如,在閱讀白話文整本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用詞、修辭、表現三個角度賞析語言,其中用詞包括動詞、形容詞、疊詞、成語等,教師讓學生圈出自認為書中精當的用詞,相互交流各類用詞的表達作用;修辭包括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對偶、反問、夸張等,教師讓學生畫出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結合前后文和描寫情景分析修辭手法的運用作用,如表達作者感受、烘托氣氛等;表現手法包括象征、襯托、借景抒情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藝術效果的角度品味表現手法的語言構建功能,如借景抒情的語言起著情景交融、升華情感等藝術效果,這樣學生就能深層次地認識整本書的語言藝術價值。

2.挖掘人物塑造藝術價值。人物是整本書的靈魂,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通常會運用大量具有藝術性的刻畫技法。教師應該從多元交織的正面描寫、鮮明精準的對比手法、傳神細膩的景物描寫三個板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塑造、刻畫、烘托人物形象的技法和過程。比如,在分析整本書的主人公形象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品讀書中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包括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然后對比主人公與其他人物的形象描寫,探討不同人物性格之間的差異性,最后結合書中的景物描寫分析書中人物思想、情感、心境、命運的變化,總結人物飽滿、多面的性格特征。這樣通過挖掘整本書人物塑造的藝術價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躍然紙上,學生也能初步掌握刻畫人物的寫作技法[5]。

(四)線上線下結合,拓寬深度閱讀整本書的空間

在深度閱讀整本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落實激發興趣、搭建支架、指導方法等工作,書籍的剩余篇章都需要學生課后自主閱讀,教師無法隨時、隨地督導學生讀完全書,而部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效偏低。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適用于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的需求,教師應該開發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給學生布置課后閱讀計劃或任務,跟進指導閱讀全過程,從而拓寬深度閱讀整本書的教學空間。

在基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路徑實踐深度閱讀整本書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課堂閱讀情況給學生布置課后持續閱讀的任務,依托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新東方在線等線上教學平臺組織學生課后圍繞問題支架開展線上閱讀和討論。在學生遭遇理解難點時,教師可以在線為學生提供閱讀點撥和指導,促使學生的閱讀空間從課堂上遷移到課后。如在閱讀長篇名著整本書時,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完成2~3章的閱讀量,教師可以周為單位給學生布置每周10~15章的課后閱讀任務,組織學生在騰訊課堂的學習群中開展每日讀書打卡和交流活動,包括反饋自主閱讀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對書籍語言、人物、思想旨意的理解和感想等。教師在實施線上閱讀指導時應該鼓勵學生合作解決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無法自主解決時教師再進行啟發式點撥。如結合整本書的具體內容,教師用問題指點學生解讀的思路,這樣通過有機結合線上、線下教學,學生就能高質量地讀完整本書。

(五)開展特色活動,轉化深度閱讀整本書的成果

基于成果可視原則,教師在實踐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時,還應該重視開發利用學生的閱讀成果。一方面,要給學生創造分享閱讀經驗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便于檢驗學生的閱讀深度。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特色活動的方式,把抽象的閱讀成果變得可觀、可感、可視,促進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從而促進轉化和升華深度閱讀整本書的成果。

在開展深度閱讀整本書的特色活動時,教師應該致力于引導學生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和交流閱讀成果。比如,在讀完《魯濱孫漂流記》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整理的閱讀筆記和主人公冒險經歷的故事線索,合作繪制整本書的思維導圖,教師給學生提供樹狀、橋型、圓圈等形式的思維導圖模板,引導學生選擇適宜的模板,把書籍的章節概要、細枝末節一一填寫到模板中,促使學生總體回顧故事脈絡,實現閱讀成果可視化[6]。再如,在讀完《海底兩萬里》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畫出鸚鵡螺號潛艇的結構圖和航海路線圖,在航海路線圖上標出地點名稱和關鍵事件,畫完圖之后讓各小組互相檢查,評選出最符合書籍內容的圖示;同時組織學生任選書中的情節和片段合作編排戲劇表演節目,具象化地呈現書中人物的精彩互動。這樣通過開展特色活動,學生就能透徹地把握和理解書籍的要點內容,從而達成精細、深入閱讀整本書的目標。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實踐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興趣導向、支架研討、成果可視三個基本原則。加強利用信息媒材創設整本書閱讀情境,喚醒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和渴望;設計導讀問題搭建閱讀研討支架,引導學生從語言、人物塑造兩個方面挖掘整本書的藝術價值;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促進學生課后持續讀完整本書,落實有效的課后指導;開展閱讀特色活動,形成可視化的閱讀成果,從而拓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 張婉婷,唐瑛.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2(19):62.

[2] 齊好芝.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研究[J].現代教育,2022(6):56.

[3] 孫振坤.深耕文本沁書香——淺談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與指導[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2):65.

[4] 黃飛.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整本書閱讀開展模式探究[J].課外語文,2022(3):135.

[5] 鄭明利.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育引導實踐策略[J].學周刊,2021(30):95.

[6] 孔振華,郝曉陽.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0):29.

[責任編輯 呂 媛]

猜你喜歡
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