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

2023-08-18 10:41張敏幻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新文科融合發展課程思政

張敏幻

摘要:新文科是一種思維,體現揚棄精神,強調學科發展要在繼承中創新、交叉中融合、共享中成長,推動傳統文科的系統性升級,而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同樣需要新文科精神作為指引。文章以新文科為研究背景,對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深入探討,同時結合相關概念解析,分析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制訂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文科;基礎俄語;課程思政;融合發展

思想政治建設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基礎性工作,可以幫助教育對象樹立正確的“三觀”,因而選擇“課程思政”作為理論研究方向,對培養政治合格的高素質人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018年11月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結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指出全面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2035年建設成為高等教育強國,實現中國現代化提供支撐。此后,2021年11月2日,教育部首批公布的1011個新文科研究與改革項目,標志著新文科由理論轉向實踐探索。

對教育領域而言,新文科是一種思維與價值,適用于所有的學科體系,在基礎俄語課程思想建設中有著良好的適用性、融合性與創新性,是教育實踐的全面升級與探索。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新文科建設

2018年11月,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的建設要求;2020年11月,我國《新文科建設宣言》正式發布,新文科建設全面啟動。新文科旨在打破專業之間的壁壘,加強專業融通,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文科教學,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對外語專業而言,新文科要突出一個“新”字,強調一個“跨”字,堅守一個“文”字,彰顯一個“中”字,樹立工具性、人文性、科學性相融合的外語教學新形象。因此,文章界定新文科建設是指適應新時代社會科學發展要求,促進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發展的過程。

(二)基礎俄語

基礎俄語是本科院校俄語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核心課程之一。下面,筆者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為例。根據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俄語3為俄語專業必修課,每周10學時,每學期共160學時,此外每周加設2學時線上輔導課,學分為10學分,開設于本科二年級上學期,即第三學期?;A俄語3授課內容涉及愛好、書籍、互聯網、外語學習、大眾傳媒等12個主題,教學活動圍繞詞匯、語法、對話和課文展開,旨在引領學生根據專題情景使用中級常用詞匯、句型,通過自主學習查字典確定詞義,查語法資料明晰主從復合句構成,通過角色演練活用詞匯和句式,能夠進行一般主題的日常交際。

(三)課程思政

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開始全面推進。所謂課程思政,是指將各類教學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相結合,以全員性、全流程和全課程為特點,兩者相互滲透、協同發展,進而實現“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理念。

2021年8月,騰訊網數據顯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出國留學者1000余人,學成歸國者不到300人,流失率達到70%以上;其他“985”“211”院校也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現象,流失率在20%至30%之間。我國每年在教育領域投入大量經費,卻始終是人才輸出國,歸根結底在于我國的思想政治建設出現問題。所以說,將思政與各類教學課程相融合,賦予其正確的價值導向,才是課程思政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新文科背景下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1.數據嵌入下的教育思維更具包容性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AI的快速發展,各種思潮碰撞越來越多,數據化、信息化、智慧化成為時代發展的關鍵詞。在各類技術交織的背景下,“元宇宙”概念應運而生,而“元宇宙”無論看起來多么科技化,其內涵與新文科相似,就是將時代發展的一切先進技術成果交叉融合,更好地應用于實踐領域。因此,基礎俄語課程思政應更加重視新文科潛在的包容性,并與各類課程相融合,從而產生更大的發展動力。

2.思政建設逐漸爆發出新的力量

無論是小學、初中和大學教育,還是社會教育,思政教育都在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如今,是短視頻流量的時代,是直播網絡的時代,思政教育模式也在發生變革,很多教師發現思政教育不再枯燥,教學效果和學生接納度也越來越好。如各大電視臺、人民網、微博等都開始采取短視頻的方式解析一些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也開始簡化,能夠讓人看得進去。

3.新文科為基礎俄語課程思政提供邏輯支撐

思政教育是“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重要載體,通過思政教育增強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培養黨和國家的合格接班人,符合國家對教育發展政治性的要求,但這種“課程+思政”模式一直都是“加法”,而非“乘法”。新文科思維出現后,其內在的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共享與成長、協同與發展,為課程思政的發展提供了邏輯指南。從教學視角分析,課程思政不是課程或思政的升級,而是兩者融合背景下的迭代。所以,新文科為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提供邏輯上的支撐,使思政建設真正與學科發展達到均衡,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挑戰

1.經濟思維成為新文科發展的桎梏

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快速創新的前提下,各種思潮在網絡上不斷交織,對基礎俄語課程思政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課堂教育無法像智能載體那樣具有持續影響效果,如何找到應對輿論環境變化的策略,是教育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新文科思維恰恰是解決當前問題的一劑良藥,但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融合、創新、共享、協同的重要意義,那么課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就無法達到預期?;ヂ摼W中出現大量的意見領袖,在各自領域有極大的影響力,他們對某一熱點事件的評價或說明,能夠對關注群體產生持續性的影響。大學生恰恰是網絡用戶占比最高的群體,直接或間接受到意見領袖影響的可能性最大,若想讓新文科發揮預期的作用或效果,相關部門必須優化網絡環境,避免不良思潮侵蝕大學生的思想。

2.教學實踐轉化影響課程思政建設

在教學中,高校普遍采用投影儀、電子白板、演示文稿等工具,且在教學創新上有很多嘗試,如金課、翻轉課堂、微課等,但實踐應用的比例不足30%,“出成果但不用成果”是最大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普遍缺乏數據資源選擇、挖掘、使用和創新能力,而數據應用思維恰恰是新文科的基礎,因為數據的空間性與新文科的交叉融合內涵相同,數據的分享傳播本質與新文科的分享協同一致,如果無法及時實現成果轉化和普及,會直接影響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進程。

3.課程思政建設形式化影響實踐

課程思政是“課程+思政”的產物,部分教師對此存在誤解,認為思政建設的目標就是思想控制,而且思政建設無法進行科學評估,大多是過程性指標,如組織多少次授課、討論,觀看多少部教育影片,或者記錄多少筆記,邀請多少次專家授課等。同時,部分高校為落實課程思政內容,往往會采取形式化的方式,如要求學生寫觀后感、個人體會,留存觀看教育影片的視頻或圖片等。這顯然忽視了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將學科教學和思政教學相剝離,無法達成融合目標。

三、新文科背景下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策略

(一)頂層設計,全面實施,營造氛圍

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不是一校一師能夠實現的,需要全體院校和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環境創設上下功夫。

首先,頂層設計。為了達成新文科發展目標,教育領域目前已經批準1011實踐項目,并且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支持?;A俄語課程思政建設同樣需要教育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和持續性的關注,因為頂層設計代表大方向,只有將課程思政設計成主流,才能夠得到教育領域的重視。

其次,全面實施。課程思政最忌諱時緊時松,應與基礎俄語教學全面融合,讓學生在每個教育場景中都能感受到思政建設的力量。

最后,營造氛圍?;A俄語課程思政建設必須有特定的環境氛圍作為支撐,如全體師生的認同、網絡載體的大量應用等,都會讓教育環境更符合課程思政要求。

(二)并行不悖,注重融合,有效創新

在新文科背景下推動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發展,必須考慮課程思政實踐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首先,并行不悖。此觀點不是保證“課程”和“思政”兩條腿走路,而是要在思想上將兩者放在同等位置,同步教育,同步討論,同步提升。

其次,注重融合。融合是新文科的本質特征,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將融合放在首位。所謂融合不是“1+1=2”,而是“1+1=N”。

最后,有效創新。課程思政就是創新的成果,在基礎俄語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模式、方法、載體、思想等方面的創新,突出創新成果的有效性。

(三)明確目標,載體支撐,注重分享

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在充分了解新文科底蘊和內涵的基礎上,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標,選擇適當的載體作為支撐,通過分享的方式讓更多人感知教育。

首先,明確目標。部分教師認為高標準完成教學任務是教育的目標和要求,部分教師認為幫助學生快速成長是教育的目標。但從實踐總結來看,教學目標具備客觀性,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式,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思維、專業的學科能力、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永續的學習動力。所以,教學目標不是固化的,而是動態發展的。

其次,載體支撐。在計算機應用載體不斷創新的前提下,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完全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在任何時間、地點、場景下都可以實施。比如,騰訊課堂、釘釘等軟件不僅提供在線授課功能,還可以采取錄播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段學習。

最后,注重分享。分享的力量是極為強大的,學生屬于自帶流量群體,將基礎俄語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才是最重要的,也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生態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藺金鳳,王海珍.“用外語課堂講好中國故事”課程建設及能力培養探究:基礎俄語課程思政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22).

[2]張潤.高校俄語專業《俄語泛讀》課程思政改革探索與實踐[J].黑河學院學報,2022(4).

[3]陳佩佩.探究“課程思政”在俄語視聽說課程中的實踐運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6).

[4]卓蕾.基礎俄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6).

[5]竇可昀,周露露.高校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與學理探索[J].現代交際,2021(8).

基金項目:黑龍江外國語學院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文科背景下民辦高校俄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2YB002。

(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新文科融合發展課程思政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