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3-08-23 03:10張濤
考試周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提升策略閱讀能力語文教學

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對學生語文成績提升以及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日后的長遠發展助力。文章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進行了論述,并從創設豐富教學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巧妙設計教學問題、組織閱讀學習活動以及開展分層閱讀教學五個方面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助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0-0057-04

一、 引言

為了實現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做出調整,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對此,教師應以多樣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同時助力其更好地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收獲豐富的專業知識,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品德修養

有效的閱讀和學習對學生品德修養的提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認真閱讀并鉆研優質的書籍可以使讀者從作者的文字中了解新的思想,使讀者的思想和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長此以往,便能形成積極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體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使他們更加高效地進行自主閱讀,主動探究文本內涵,結合現有的知識積累分析文中蘊含的中心主旨,獲得思想上的升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很多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素材,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其品德素養有所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促進理解能力提升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部分家長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時常要求孩子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該種模式會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充分的實踐練習和足量的閱讀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不僅能夠助力其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內容,還能提升其獨立思考能力,能夠領悟語篇的主旨大意,并順利解決教師提出的各類問題,在課堂中形成高效的互動,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時為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做好鋪墊,這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兩個方面,由于每個人領悟能力不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要求教師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引導。相較于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對語言的規范性有更高的要求,要助力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提升,學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做好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和理解,并使其總結出文本中所使用的語言技巧。長此以往,能夠使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系統,對語篇中蘊含的寫作方法有全新的認知,掌握遣詞造句的具體方法,使自身的語言綜合運用技能得到提升,促進表達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打好寫作學習基礎

要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較強的情感表達能力,并且要掌握有效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對語篇中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剖析其中蘊含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厘清閱讀的整體思路并對文章框架形成一定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會逐步引導學生運用合適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身的情感,先用口語表達的方式闡述內心真實想法,包括對文章主旨的分析以及對文本形成的獨特感悟,經過教師的點撥使學生明確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將其重新整合起來,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合理運用本節課中收獲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以此保證作文質量??梢?,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為日后的創作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豐富教學情境,輔助學生充分理解

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在閱讀和理解語篇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影響他們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吸收與理解。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部分教師會以語言講授的方式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由于形式的單一和內容的枯燥,該種教學形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助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對教學的形式進行創新,以課程內容為中心,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合適的情境,為學生打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積極閱讀課文并與同桌進行討論,分享獨特的見解和觀點,在各抒己見中對文本內涵形成深刻的認知。在教學情境的輔助下,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和了解相關內容,充分鍛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意識,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白鷺》一文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白鷺“在清水田中捕魚”的視頻、“自己站在小樹頂端”的圖片、黃昏時分“在空中低飛”的視頻。以此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真實的情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研讀,以此來助力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在視頻和圖片的輔助下,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所描寫的白鷺外形的美、白鷺在清水田中捕魚時的和諧美以及白鷺在黃昏時分在鄉間低飛的優雅美,同時也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白鷺的深深喜愛。通過對文章的閱讀以及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心中也會升起對白鷺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由此可見,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閱讀能力會日漸提升,這能夠為日后的學習之路打下良好基礎。

(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由于年齡、學習習慣、個人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基本學情結合起來,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吸引更多人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使其個人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分配不同難度的閱讀任務,確保各小組成員能夠更好地展開合作,并在這一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各小組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狀態,并適時地給予其必要的幫助和引導,以此來助力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在學習中的收獲分享出來,在自由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學會從不同維度分析問題,對文章內容形成不同層次的理解,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五年級下冊《摔跤》一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將文章中的經典語段總結出來,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文章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兒兩個人物的形象。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過獨立思考對文本形成初步了解。而后,進入組內討論環節,成員們依次發言,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若是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學生也可以在他人發言完畢后直接提出不同的觀點,經過全體成員的共同分析總結出正確結論。最后,派出一名小組代表進行匯報,由教師進行綜合性點評,指出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切實保證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推動作用。學生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反復閱讀,找出其中的經典段落,在此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使其了解作者所使用的動作描寫、形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寫作手法,并引導他們在日后完成獨立寫作時進行合理利用,實現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巧妙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實現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逐步展開深入思考,在不斷探究中完成對語篇的理解。為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在提問時要秉承循序漸進原則,保證問題的多樣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計必須與文章內容有著緊密聯系,高度貼合文本主題,能為學生指明閱讀的具體方向,引導他們展開深入探究。在多元化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完成了“淺層閱讀”到“深度研究”的轉變,隨著問題難度的不斷加大,他們的閱讀思維也變得更加深刻和靈活,在不斷地研究中對課文內容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認知,發揮出問題教學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最大價值。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時,教師可以基于文章內容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文章中主要描寫了一件什么事?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各個人物分別發表了怎樣的觀點?父親的觀點是什么?父親想要通過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通過提出上述問題,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內容展開閱讀和分析,逐步了解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作者想要通過父親的發言表達出“做人不能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只講體面,而無法為身邊的人創造價值,要學習花生的優良品質,樸實無華但是卻能夠對身邊的人默默奉獻,并創造出諸多的價值”這一思想觀點。以此,能夠使學生完成對文章內容和思想的充分理解,這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以所學內容為基礎巧妙設計教學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究中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同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有利于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四)組織閱讀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學習、積累,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對語文學科而言,課堂學習時間相對有限,為了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模式,組織多元化的課堂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他們利用現有的知識儲備參與到互動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可以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加深對語篇的理解,起到深化閱讀的效果。教師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方式做好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如: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以“讀書分享會”的方式加以實施,每個人都有發言和表達的機會,在自由討論中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促使更多人參與其中,或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不同的經典人物,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紛紛轉變了學習態度,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此種模式更加新穎,學生參與的熱情會有所提升。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加強對知識的掌握,還在無形中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日后的長遠學習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名著表演活動。教師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并讓每個小組自主從四大名著中選擇一個片段進行演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還能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名著具體內容有進一步的認識。為更好地完成表演,學生需要對每個片段的背景、每個人物的特點進行研究,有效加深對名著的了解,他們的知識儲備量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名著知識交流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對名著的了解、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與其他同學分享。該種活動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使其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這對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和提升有積極作用。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發展實際出發,組織開展多樣化的閱讀學習活動,為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助力。

(五)開展分層閱讀教學,推動學生共同進步

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和語文基礎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具有一定差異,傳統教學中一概而論的方式無法滿足他們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加強對自身基本學情的了解,便于及時調整后續的學習方法,掌握更加豐富的閱讀技巧,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以分層教學的模式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其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案,以此來助力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閱讀,以文章的創作背景、寫作手法、中心主旨等方面為切入點,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圍內展開閱讀,學困生以夯實基礎為主,優等生則需要拓展訓練的機會,切實保證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助力全體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文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基礎為其布置以下任務:①閱讀文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文章中所描寫的故事內容,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②再次閱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總結出文章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并嘗試進行一段簡單的仿寫練習;③生動講述文章內容,找出其中所應用的寫作手法并說出每一種寫作手法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仿照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方式完成一篇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作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學困生從基礎任務入手,對課文形成初步了解后,再向高難度任務發起挑戰。優等生以拓展訓練為主,將文章中的收獲運用于寫作中,使作文更加生動,富有感情色彩。教師也要及時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指出每個人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在激勵性點評下使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在該種教學形式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會日漸提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對教學方案做出調整,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 結論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水平、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有積極作用。為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助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要以多樣化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適的情境、提出多樣化的問題、開展小組合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掌握閱讀的具體方法,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在實踐中提高語用能力和閱讀能力,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姜春云.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探究[J].山西教育(教學),2022(11):54-55.

[2]趙小林.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J].天津教育,2022(32):103-105.

[3]戴明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讀寫算,2022(30):87-89.

作者簡介:張濤(1983~),男,漢族,山東濟南人,濟南開元外國語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提升策略閱讀能力語文教學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