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學生微視頻創作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

2023-08-25 13:23王相瑞
求知導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項目學習校本課程課程思政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建設是目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文章分析了學生微視頻創作中的課程思政特點以及微視頻創作對于學生價值觀、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從技術與課程融合的角度來思考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指出學??砷_發線上線下融合的校本課程資源,通過思政主題引領的項目式學習,將初中學生微視頻創作融入課程思政的實踐中,同時結合調查結果,指出了初中學生微視頻創作活動的難點及不足,并從基于在線網絡學習互動平臺的課程設計、嘗試跨文化微視頻創作等方面進行了課程建設展望。

關鍵詞:學生微視頻;校本課程;課程思政;項目學習

作者簡介:王相瑞(1984—),女,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外國語學校。

互聯網背景下,抖音、微視、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發展迅速,微視頻制作具有草根性、平民化的特點,是人人皆可參與的活動,青少年也越來越喜歡用微視頻來表達自我個性和風格。在海量復雜的互聯網信息資源的影響下,怎樣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德育應為學校教育工作之首。課程思政建設是目前普遍認同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其本質是在各類課程中,教師要以協同育人的新思想實施思政教育。筆者從技術與課程融合的角度,利用校本課程組織學生親身參與微視頻創作活動,旨在探索符合學校實際的德育新途徑、新方式,為德育注入活力,提升德育成效。

學生微視頻是學生運用攝像機、相機、手機等便攜型拍攝工具,制作成的有教育意義、主題鮮明、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其可以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創作(創客)活動。學生微視頻創作不同于其他領域的創作,在選題、制作方式、藝術表現形式等方面,都要師生多加注意,盡可能避免無厘頭、娛樂化、碎片化等問題[1]。以往的校園微視頻作品主要以大學生、高中生為創作主體,以微電影為主要形式,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便攜型智能設備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微視頻創作的形式、種類以及群體越來越廣泛。

雖然受限于年齡與認知水平,但是,在組建團隊的基礎上,初中生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完成微視頻的設計和制作的。一方面,初中生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有能力學習微視頻創作工具,如攝像機、相機的使用技巧,學習圖片處理、視頻剪輯等技術;另一方面在設計思路、素材準備、語言文字風格以及創作統籌等方面,初中生更了解彼此的喜好和興趣,因而他們的作品更易引起同齡人的共鳴。他們雖然在知識精準度、技術精細度方面稍有欠缺,但在整個項目過程中可獲得審美情趣、實踐創新、問題解決、責任擔當等核心素養的發展。為了提升學生的微視頻制作效果,教師需要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引導初中生對微視頻的制作、創作技術進行系統的學習。

一、學生微視頻創作中的課程思政特點

(一)學生視角

學生微視頻是學生從身邊的人、事、物出發創作的內容,其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情境感強烈,能引起同齡人的情感和心理共鳴。比如,學生創作的《青春的鑰匙》《追夢:做飛機》《尋筆》《教你做一只花蝴蝶》等微視頻全部來源于他們身邊的日常生活,融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融入了勞動教育和德育。在課堂展示的時候,學生情緒與思維的參與度很高。

(二)以小見大

學生微視頻通過一個小話題、小故事來呈現問題,將思政元素蘊含其中,具有見微知著、潤物無聲的作用。八年級學生作品《青少年應該如何理智追星》通過對話訪談的形式引出話題,又以身邊的時事熱點為例闡述觀點,很好地激發了同齡人對于理智追星、珍愛生命、網絡文明等方面的思考。

(三)多樣多元

在社團活動中,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及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創作的微視頻形式涉及微電影、微紀錄片、學生微課、課本劇、校園綜藝等,題材有故事型、記錄型、技能型、訪談型等,可呈現多層次的德育內容。近年來,傳達愛勞動、愛生活價值觀的作品比較多,如《我這樣布置自己的房間》《用電飯煲做蛋糕》《布丁創意做法》等。在微視頻創作中,學生可在實踐中將知識內化,逐步形成受益終身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自覺[2],這比教師單一、枯燥的理論說教更具實效性。

二、在微視頻創作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微視頻創作教學過程中,案例賞析是必要的內容。好的微視頻案例作品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共鳴,傳遞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注重播放前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賞,在播放后要組織學生就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理性思考現實問題,提升辨別真假、善惡、美丑的能力。選題是微視頻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在評價標準中明確并強調選題的重要性,這有助于學生創作出立意高遠的作品??傊?,學生微視頻創作活動是實踐體驗式的價值觀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行動中理解、吸收和內化真、善、美,開展生命價值教育、道德教育[3]。

(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整個微視頻創作過程包括項目選題、團隊組建、腳本創作、視頻拍攝、后期剪輯、展示交流評價等步驟,每個步驟都是發展學生能力的契機。比如,某小組在創作了《小螞蟻——大世界》這一紀錄片之后,在活動記錄表中寫道:“活動不僅使我們學會了微視頻創作技術,而且,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我們增進了彼此之間的聯系和友誼,豐富了課余生活,對生活和大自然的感受越來越細膩,更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笨傊?,微視頻活動能極大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信息意識、運用技術、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審美情趣、語言表達、溝通合作等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學生微視頻創作中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

(一)校本課程開發

課程支持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和技術,突破技術壁壘的前提。在課程思政視角下,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團隊依托深圳“好課程”項目,以生活視野、學生立場、故事化表達為原則,在三年的社團活動和校本課程實踐的基礎上,聚焦專題開發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校園微視頻創作”課程,其包括直播課程、微課程、各學段各主題作品案例賞析等,多方位、多層次、多樣式地為學生提供支持。

(二)以思政主題引領校本課程項目化實施

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是學生微視頻創作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思政主題引領下的項目式學習是校本課程實施的方式。隨著實踐的深入和技術的發展,課程實施環境從單一的線下環境轉變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環境,擴大了學習時空。項目式學習過程包括確定主題、設計項目、實施探究、評價項目四個環節和確定項目、制訂計劃、活動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總結評價六個步驟[4]。

第一,確定項目。教師立足學情,圍繞思政主題,以核心問題驅動,給予學生選擇項,明確團隊選題,并讓學生3—5人為一組。項目主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實踐經驗,并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和意義。以核心問題“以中學生的視角向世界介紹我的____”為例,學生要通過微視頻介紹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學校里發生的故事、某項傳統、美食等,展現美、記錄美。各小組可以在大主題范圍內商討擬定自己小組的題目。項目式學習涉及語文、英語、技術、美術、勞動、地理、生物等多學科知識,教師要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避免出現跑題、偏題等問題。

第二,制訂計劃方案。在此階段,教師要強調最終的成果形式和評價指標,使學生了解完成項目任務需要用到的工具、素材和技能,引導各小組做好學習與分工合作計劃表,做好項目進度安排。

第三,活動探究。各小組要熟練掌握微視頻制作技術,對此,他們可以通過查閱在線教育平臺上的課程資源,也可以通過與團隊成員、教師、家長等溝通來獲取信息,還可以借助多種工具如釘釘、微信、QQ等進行課程分享、協作交流,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提供支架式教學,如提供活動過程記錄表和作品評價表。這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意義建構;另一方面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項目活動過程,及時為學生提供支持和指導,基于學生的反思評價進行教學反思,進一步改善課程或教學。教師及時的反饋與幫助是促進課程實施和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

第四,作品制作。學生撰寫腳本、拍攝素材、做后期剪輯、完成初稿,而后通過團隊討論,不斷修改完善作品。在此環節,學生可能會在溝通合作方面出現不少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在思想方面加以引導,使學生學會表達、學會負責、學會包容、學會傾聽等,將德育滲透其中。

第五,成果展示交流。除了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學校還可以通過學校大屏幕、小程序等網絡平臺展示學生的作品,提升學生的成就感。截至本文完稿前,我校共舉辦了三屆校園微視頻創作大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雖然從專業的角度看,學生的作品還存在一些瑕疵,但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得以提升,在教師的指導下,其價值觀、審美情趣、溝通合作、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責任擔當等核心素養不斷發展,這是比創作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第六,總結評價。在評價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作品本身的質量,特別是創意方面,又要關注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匯報演講的效果,結合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多種手段并用,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項目式學習的總結反思包括個人和小組的總結反思??傊?,學生是項目主體,教師是學生項目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在活動過程中,應促進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滲透德育。

四、課程反思與展望

(一)學生微視頻創作活動的難點及不足

在對學生的兩百多份創作反思表進行分析,以及對多個小組進行訪談后,筆者發現,初中生微視頻創作存在三個難點,主要體現在主題選擇、技術的恰當運用和鏡頭前的心理狀態方面。一些學生不能恰當地運用技術來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拍攝技術、后期剪輯技術的指導,促使他們制作出創意出彩的視頻,同時要加強優秀作品賞析,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學生在校時間有限,社團和校本課程時間不足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課程設計方面,教師要做到難易適度、詳略得當,從而提升課程實施的效率。對于一些學生存在選題方向正確,但作品價值和意義不大的情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注重腳本創作訓練,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一些學生存在鏡頭前緊張的問題,對此,在課程實施方面,教師要為學生創造相對寬松的創作環境,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讓學生在鏡頭前放松心理。此外,語言表達與語文學習密切相關,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重跨學科融合及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學生微視頻創作活動后期展望

第一,嘗試基于在線網絡互動教學平臺進行校本課程設計。當前,我校的“校園微視頻創作”課程主要放在在線課程平臺CCtalk上,方便學生觀看,課程結構一目了然,但欠缺與學習者進行在線互動,而在線網絡互動平臺如UMU,不僅包含微課程,還可以進行各種學習活動設計,如任務、問卷、練習、討論等,留下學生的學習痕跡,及時呈現學生的學習數據。因此,接下來,探索基于在線網絡互動平臺的課程設計是主要的改進方向。

第二,嘗試進行跨文化的微視頻創作。我校開展了英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等語種教學,外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跨文化微視頻創作。我校學生在美術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的指導下,已經嘗試進行了英文版的中國茶藝課程制作并在網絡上傳播,受到了其他中學生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外國友人的喜愛。創作以中華文化元素為主題的跨文化微視頻,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與文化自信,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孫闖.微視頻制作與傳播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2):144,132.

高玲.“中國夢——行動有我”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中小學德育的創新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12):82-86.

林慧慧.中學生跨文化微視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成小娟,宋宏甲,張文蘭.基于電子書包的語文項目式學習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22):22-28.

猜你喜歡
項目學習校本課程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廣挖資源深度整合巧用技術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大學英語教學中項目學習的應用探討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