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課堂提問如何激活語文課堂

2023-08-27 02:24胡婧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語文素養課堂提問語文教學

胡婧

摘 ?要: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心臟,是思維活動的起點,而課堂提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只充當了提問者的角色,設定好問題,著眼于課堂氣氛活躍,于是便下意識地認為大部分的“正確答案”與課堂目標設定一致。實際上“滿堂問”和“強行拽”的課堂形式只是在錯誤引導師生。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長足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走出誤區做出改變。文章以“提問”為著力點,共同探討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找準提問切入點,建立平等輕松的課堂,打造高效趣味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

關鍵詞:課堂提問;語文教學;語文素養

一、課堂實例展現低效提問

對于公開課《咕咚》一課的備課,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著手本篇課文教學。本課文教學難度不大,課文配以多幅插圖和對話式的文字,講述的是一只小兔子聽到了木瓜掉進湖里發出的“咕咚”的聲音而受到驚嚇,繼而引發了整個森林不明所以就盲目跟著兔子逃跑躲避“咕咚”的故事。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本班教學同樣采用了配合插圖、創設情境、現場演繹等方式去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課中,學生能很快跟著教師和插圖進入情境,積極扮演課文中小兔子、小猴子等角色,現場氣氛活躍,學生也開心地融入課堂。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對于引導問題“咕咚在哪里?咕咚是什么?本文中大伙都怎么做?”有三位學生起身回答,這三位學生平日在本班級里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孩子,可是他們一直沒有回答出預想的答案,隨后教師幫他們總結了答案,以至后來的環節中要求學生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教師因害怕重復剛才的情形選擇直接出示幻燈片,“替”他們總結。這一個細節在課后的評課中被指出來,當時評課的教師提出了一個觀點和一個問題。

一個觀點:問題設置太零散。比如:咕咚在哪里?咕咚是什么?大伙都怎么做?

一個問題:每個教師在課前都會對于問題進行學生的預設回答,甚至設定好答案??墒?,當學生沒有回答出來或者不完整時,教師的反映和調整又該做如何思考和準備呢?

在一般備課中,教師常常會將學生的臨場反應及提出的每個問題的預設回答進行反復猜想,繼而在課前不斷地進行模擬上課的練習,保證自己的每一個問題的準確性和連貫性。而對于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總是會在備課前過于自信或者過于擔心,自信自己提出問題的合理性,擔心學生回答問題的隨機性。這種準備得過于充分和不充分間的矛盾通常會導致課堂脫離了學生,一方面是教師授課的“滿堂講”和“滿堂問”;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無法應對而導致“強行拽”。

二、頻繁提問喪失教學活力

授課教師常常為了營造一種課堂活躍氣氛而將一些簡單的問題,重復提問。例如,某數學公開課有這一現象,課堂中教師已經總結出90是由9個10相加,10個9相加,而后教師問:“90里面有幾個9?”學生齊聲答:“10個9?!苯處熢賳枺骸?0里面有幾個10?”學生再次齊聲答:“9個10?!闭n后,一位評課的資深教師就以這一實錄重新問在場的教師,課堂提問方式是否有問題?全場無人應答。而后,這位老教師總結:這些設問除了能營造出一種課堂氣氛活躍以外沒有任何好處。并不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課堂問題。

目前不少課堂中總是出現上述的局面,教師一節課不停提問,學生齊聲回答。當一位學生在某個問題上提出自己想法或是出現一個與課堂設定完全不同的答案時,教師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后,便勉為其難地將其拽到自己設定中。教職人員常常在評課時,表揚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第一句往往脫口而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設計合理,環節得當。而評課的依據也往往是課堂問答情況。當這位教師提問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便意味著該課是一堂精彩的課。而學生的某個獨特的見解,只會在課上一閃而過。

語文教學一直在創新與變革,當人們否定了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滿堂灌”之后,又對“問”開始情有獨鐘,于是“問”取代了“講”,“滿堂問”取代了“滿堂灌”。對于課堂教學方式而言,灌與問的區別只在于形式,“問”只是用了一種較為“冠冕堂皇”的方式在進行“灌”。其本質依舊是教師的強行灌輸和學生的消極接受。

三、提問設定固化學生思維

對于課堂要提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教師的課堂問題選擇得當,就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眾所周知,啟發教學的原動力就是“學習興趣”。一位專家的講座中提到這樣一個例子,數字“8”的一半是什么?凡是一年級以上的孩子的回答斬釘截鐵必是“4”。若放在幼兒園孩子那,會聽到“8”的一半是兩個3,“8”的一半是兩個0,還有說是兩只耳朵。當下的課堂教學在教師自行設定好的以“正確答案”為教學目標的驅使下,領著學生的思維在設定的軌道上行駛,若是脫軌,教師一定會想方設法拉他回來,久而久之,教師會發現整個群體的思維成了固化模式,而對于課堂的“正確答案”,學生不予創新也懶得思考。

四、課堂提問策略

根據語文課堂教學的長足發展,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出改變走出誤區。本文有以下兩點啟發:

(一)提問設計找準切入點

找準提問設計這個切入點,對于學生理解而言,起著“牽一發而動全篇”之效。比如在課后查閱的一篇《咕咚》教案中,教師的整體設計是在學生初步理解整篇課文后,提出問題:你最喜歡哪只小動物?本篇文章作者的筆下之意并非苛責于某只小動物,因而設定此問題是為了讓學生侃侃而談,學生順著這一問不僅能進一步走進課文且能引發自身的探索意識,對文本進行深入探討。因此該教師設計這一問,不是課堂干擾,而是多元的、充滿生氣的交流對話。

(二)平等對話捕捉創新點

作為語文教師,應時常反思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能否靈活應對。其中學生對于“大伙都笑了”這一理解是大伙知道了“咕咚”是什么。這一答案與教案設定的標準答案“大伙覺得自己可笑”相比還不夠完整,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大伙知道了‘咕咚所以他們覺得自己之前被騙,這才想起,原來自己都沒有思考就跟著亂跑呀!”以此方式幫助耐心幫助學生完善答案。教師應以創新意識、寬容民主的思想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敢于奇思妙想,提出獨立見解。教師也應與學生平等對話,對學生的獨立見解和片面思想不責備,要善于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亮點和火花,讓師生充分享受創新的樂趣和成就感。

“咕咚”一聲迷惑了整篇森林,原本井然有序的森林瞬間鬧翻了,亂哄哄的,最終卻在野牛的指點迷津下,動物們才恍然大悟。然而,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課堂在“滿堂問”“強行拽”的誤區中,也使得原本生動有趣的課堂逐漸失去了活力。借由《咕咚》這一課教會學生們不要盲目跟從,學會獨立思考的道理。同樣,也希望這一課能引領教師走出誤區,使課堂煥發活力,讓教師與學生平等開放地交流。

參考文獻:

[1]孫米香. 深度學習理念下語文課堂提問策略[J]. 文學教育(下),2022(11):140-142.

[2]艾體鋒.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0):213-216.

[3]黃東才. 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06):239-241.

(責任編輯:淳 ?潔)

猜你喜歡
語文素養課堂提問語文教學
數學課堂提問七要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循循善誘,實施生本化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