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學生道德素養的實踐研究

2023-08-28 22:48朱榮家
電腦迷 2023年5期
關鍵詞:道德素養實踐研究高中語文

朱榮家

【摘 要】 高中生道德素養研究是學校發展進程中遇到的新課題,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學生課余生活管理方面、心理健康狀況等,對學生的道德素養研究很少。因此,文章結合高中語文學科展開對學生道德素養的研究,并提出具體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語文;道德素養;實踐研究

一、結合高中語文教學案例,塑造和提升學生道德素養

通過研究發現,部分高中學生的道德水平不高,品德認知與行為可塑性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指導與教育,要加強對學生心理方面的訓練,提高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中生健康成長。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認為高中生道德素養發展要經歷“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等多個不同層次和階段,并通過“他律”的引導來實現“自律”。以語文案例分析的方式來培養道德品質,對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情感和行為有著良好的作用。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師通過提供有典型代表性、有探討價值的教學實例,組織學生深入探討、剖析這一實例所包含的道德要素而逐漸形成正面道德品質的過程。案例分析法在我國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較多,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德育方法,能夠幫助師生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教師可把《人皆有不忍之心》這一經典文章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人都有哪些“不忍之心”,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以此產生道德認知,激發道德情感。接著由教師歸納總結,在如今的社會文化生活背景下,影響“不忍”的眾多因素,尤其是在“扶不扶”的影響下,以什么樣的視角來加以評價,應怎樣權衡,什么情勢下應堅持自己的原則,什么條件下應靈活從權。最后還可以運用這些方法進一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內容,使之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重要資源。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對這一教學案例的分析和討論,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道德認知和情感,規范學生的行為。

二、結合歷史學科,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作為一名高中生,要熱愛祖國并積極捍衛國家榮譽,如果高中生缺乏國家意識,是不利于其道德素養的培養。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并以國家意識為前提,才能保證不偏離國家意識。高中生的國家意識正處在萌芽階段,雖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與情感積累,但仍有許多不足與未知之處,有待教師積極引導與正確對待。只有熱愛祖國才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也才能做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國家意識既包括公民自覺履行的義務,也包含人們對國家的責任。因此,教師在對高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應注重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堅定的理想信念等良好品德,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教師在通過語文教學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時,不能拘泥于單調乏味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與機會積極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從全方面推動學生國家意識的增強。

例如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近現代歷史,激發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懷。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專題中也應該注意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通過故事、圖片、實物等形式將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而厚重的文明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力量??鐚W科結合教學是一次可貴的嘗試,很多時候學生會對說教式教學產生厭倦和排斥,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調整工作思路,運用多元方式來解決問題。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或者走訪圖書館,了解更多的建國歷史,使高中生在題材線索中,與社會廣泛聯系,獲取有關國家形象和管理的知識,培育學生的愛國熱情。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組織“長征路線”“紅色旅游”等主題活動,讓學生增加見聞、得到感悟、培養感情、塑造國家意識。通過多種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有利于培育紅色基因,使學生找到祖國興旺發達之所在,認識民族發展之歷史,明確責任義務并對當今幸福生活心存感激。

三、結合語文閱讀,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

對高中生來說,由于長期生活在校園,與社會聯系較少,閱讀教學成了培育道德素養的重要方式,有效閱讀在學生全面發展中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與意義。然而對于大多數中學生而言,他們更傾向于依靠父母或教師來完成學業,缺乏獨立閱讀能力,這也是導致學生不良閱讀習慣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升青少年的文學修養至關重要,尤其是文化自信。從道德素養的視角看,文化自信是必不可缺的核心素養之一,文化自信的樹立并非通過簡單的道理說教就能實現,必須結合大量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答案。結合閱讀進行文化自信教育活動是比較合適的途徑與方法,中國文化之所以有其獨有魅力,就在于中國文化積淀異常豐富、璀璨。悠久的華夏文明有幾千年沒有中斷過的文明脈絡和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想要對所生活的社會文明有信心,就必須認識到文明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經典名著,讓學生在名著故事中感受人生哲理,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通過古代文獻閱讀,學生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憂國憂民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認知。教師組織閱讀時,應精心設計,精選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化作品展開閱讀活動。覆蓋面要涉及道德、理想、哲學等多門類,以宏觀、直接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讓學生成立讀書小組,每一個讀書小組通過閱讀相關的圖書、文獻,分享自己的觀點,形成強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類指導,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閱讀,使其成為合格的讀者。這樣做既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人文修養,又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其營造一種沉浸式的閱讀環境。

四、利用主題辯論,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學生道德素養的實踐研究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的認可和評價,是行為準則和行為選擇的基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明確道德準則,從而使其在面對各種誘惑和困惑時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和正確的行動,以有意義的方式投身社會。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塑造積極健康的個人品格。正確的價值觀可以使學生形成對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的關注,培養他們具有愛心、感恩、勇敢、正直等美德。這些積極的品格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自律,還能對他們的人際關系和社交行為產生積極影響,為社會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助力構建和諧社會。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加強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降低犯罪率,減少社會沖突,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當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時,社會將逐漸形成更加和諧、文明、公正的氛圍,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篇課文開展“金錢與道德”的主題辯論,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林教頭與陸虞候的行為,以辯論的方式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辯論讓高中生知道陸虞候為了金錢利益,選擇背叛林教頭,是典型的見利忘義行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所謂“真理越辯越明”,關于生命的價值該怎么判斷以及怎樣實踐,這句話指出要先知其意義然后再行動,不在思想層面上深刻認知,在實踐層面上是不可能開展活動的。只有充分了解道德、人性等之后才會真正明白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真善美和假惡丑,才能夠認識到人的內心本質就是善和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教育者應該以自己的觀念來影響學生的行為,在思想層面上對其進行指導與教育,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道德的內涵,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發揮道德素養的教育功能。

五、結合語文教學,提升道德素養實踐能力

提高道德素養要強化實踐教學,才能促使每名學生的素養得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學習知識之后,還要有一個不斷深入、內化的過程。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必須把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這些知識所包含的意義以及它所蘊含的價值,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能力。學生要不斷積累自己的知識經驗,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思想得以升華,從而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教師應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包括組織課外活動,激發興趣;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等,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要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這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陳情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孝道”活動,幫助父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高中生可以幫助父母處理一些農活,可以為父母做一頓飯等,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親情,從而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和責任感。還可以利用課外實踐與家長溝通聯系,了解孩子成長的情況,以便更好地引導教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形式,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課本以外的知識,而且對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開設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兩類活動,使學生邊實踐邊思考邊探究,體會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會知識運用的過程,進而對學生實踐精神進行培養。

六、進行道德示范演示,加強學生道德實踐的積極性

德育為教育之本,以德育為本,才能使學生智育、體育、美育以至團結協作等方面都具有生存之價值。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道德教育問題一直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甚至有些人認為“德”只是一個符號,而不具有真正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教育中一定要矢志不渝地貫徹與落實德育綱要,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教育學生將內在德性、外在倫理和現實價值觀滲透于其中,從各方面塑造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美德。所以,在學生的初級教育階段,教師要重視模擬和示范的價值,對其進行道德示范演示,這是進行德育的最好途徑之一。

比如課堂教學時,可以多媒體的形式來展現一些與道德相關的故事,通過視覺接受來增強高中生的道德認知,感受道德的巨大魅力。比如在校園中,有一個人隨地亂丟垃圾,教師應該告訴他,隨地亂丟垃圾不符合環保理念。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反思,從而在今后的日?;顒又袝r刻發現不恰當之處,學會自我改正、自我批評。教師在講其他科目時也要注意滲透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自我道德修養。在學校,教師也要注重展覽參觀對于學生道德上的感染力。如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進行對比,使學生從中學到和生活學習有關的道理,重視自我道德行為,繼而增強自身道德修養。模擬示范對于實施道德教育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學校應重視示范對于學生品德的教育,增強學生道德修養是對于他們全面素質的檢驗,是全面提升學生自我修養的指標之一。

七、結論

總之,高中生的道德素養發展關系著學生以后的個人成長和自身價值的實現,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語文在培育學生道德素養方面具備了天然的優勢,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道德素養內容,積極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水準。

參考文獻:

[1] 江曉琳. 簡析陶行知生活思想下的高中語文德育滲透路徑[J]. 作文,2022(36):37-38.

[2] 張賽花.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課外語文,2021(21):19-20.

[3] 陳麗華. 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教學策略[J]. 文化產業,2021(02):111-112.

[4] 吳小梅. 高中語文德育滲透班級管理的行動研究[A]// 2020年中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 2020:455-456.

[5] 涂樹林.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策略研究[J]. 新課程學習(下),2015(03):173.

猜你喜歡
道德素養實踐研究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大學生“媒體素養”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的調查研究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思想品德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