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2023-08-31 03:37張麗香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關鍵詞: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初中道德與法治

【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通過結合公共危機事件的時事背景引導學生價值導向,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價值認同、責任意識、愛國情懷、生活參與意識和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也可以彰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地位,提高學生參與現代生活的能力、豐富課程資源、開拓學科視野,發揮課程最大價值。因此,本文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著重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用生活實際的事件作為課程資源,為課堂教學提供更為鮮活的課程資源,彌補教材內容有限及滯后所帶來的缺陷,促進學生思想和信念的內化,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課程資源? 開發與利用? 公共危機事件

【課題項目】本文為泉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立項編號:QJYKT2020—22)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8-0022-03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課程改革的基礎和保障是課程資源。一切能夠用于服務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物質的、精神的素材都可以是課程資源。它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為課程實施創造條件,貫穿于整個課程始末。課程資源不能直接被用于課堂教學,它的使用需要篩選、歸納、整合才能更有效、合理地為教學服務。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價值,有效整合的過程。

公共危機是社會潛在的風險因素。公共危機事件是一種危及全體社會公眾的整體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發性和災難性事件。中學生肩負國家未來管理和社會建設的支撐責任,向價值觀尚未穩定的初中生開展公共危機教育,可有效加強防范、化解公共危機的意識,增強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中學生應對公共危機的整體素質,也能夠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除傳統的課堂教育、社會宣講、綜合演練等顯性的教育方式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公共危機教育中充分發揮隱性教育和顯性課程資源的作用,是一種有效應對公共危機的良策。[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就是開發和利用公共危機事件期間的重要資源,充分運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將二者聯系起來合理、有效、科學挖掘教育教學價值的過程。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技術路線

(一)準備與啟動階段(2020年4月—2020年9月)

1.成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課題組,確定相關參與人員。2.對課題研究的內容、實施步驟及可行性進行充分的論證,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職責,形成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3.做好資料搜查,通過大量的查閱文獻資料和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危機事件進行理論分析,并作為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如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體現的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敬業精神;“全國一盤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出售假口罩破壞法治秩序的違法行為等等。

(二)全面實施階段(2020年9月—2022年3月)

調查和分析可利用的公共危機事件,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了解其分布及特點,研究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

(三)總結驗收階段(2022年3月—2022年6月)

做好最后階段的研究成果整理,對課題進行豐富和補充,探索核心素養視野下公共危機事件作為隱形教育資源,發揮德育作用的情況和途徑,探索促進學生公共參與等素養提升的具體方法,呼應新課程改革,使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著地,達到提升德育水平的目標,形成調查報告和論文成果。

總之,在課題研究的三個階段,我們綜合運用三種研究技術達到研究目的:調查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設置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找準調查對象,得出科學數據。通過訪談法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讓數據更科學有效合理;文獻研究法:查閱國內外與該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找到突破點,創新成果;行動研究法:實踐出真知,理論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驗證是否科學。通過教學實例反思不斷探索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最佳方式和運用,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策略

(一)引進有效課程資源,創造教學情景

我們課題研究以新冠肺炎作為突發的公共危機,把疫情作為教育素材,加以開發和利用,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辯證批判精神和正確“三觀”。如,黃彎老師講授《敬畏生命》時,挖掘教材內容與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英雄先進事跡的生命教育元素,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使教材內容與補充的抗疫先進事跡同頻共振。在課前,黃彎老師結合當下熱點事件進行任務設計,提前讓學生收集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跡,學生自己收集事跡會加深其對先進人物的理解,為后期上課打下牢固的基礎。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讓學生來分享自己收集的抗疫感人事跡,渲染氛圍,創造情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積極的引導。[2]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中,播放抗疫英雄的視頻,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實現了生命教育的目標。

(二)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刻感悟知識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材從“探究分享”和“拓展空間”兩個板塊,對如何表達情緒和如何調節情緒布置了實踐性作業。[3]蔡瑞玲老師講授《情緒的管理》時,結合學生因為疫情居家上網課的實際情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了學生在封控隔離期間產生的焦慮心理和對疾病的恐懼情緒,以及學習壓力無法排解產生壓力等現狀,通過分析,有針對性給學生提供積極調控情緒的方法,這不僅讓教材知識真正融合到公共危機中,解決了具體的生活問題,實現了教材知識和課程資源的整合,也讓探究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林小華老師帶領學生走進社區,了解社區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每天的工作內容,體驗社區工作人員的一天,并做成視頻資料,運用于《責任與角色同在》一課中,讓學生體驗負責任的代價與回報,合理分析,理性選擇,敢于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立足于真實的社區生活體驗,要不要負責任等各項話題和探究課中,注重把有效的公共危機資源引入課堂,使得課堂空間得到了拓展,也提升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開設以疫情課程資源為依托的案例探究教學,進行評課和課堂重構。張麗香老師講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課時,全體課題組老師參與重構。本框題以疫情大背景下,《世界怎么了?》的視頻資源作為切入點,通過分析讓學生了解到世界各國的緊密聯系,以及面臨很多共同的全球性問題。這是以公共危機事件的素材作為導入,讓學生無時差對接時政熱點,置身情景,理解背景。張麗香老師引進了各個國家在疫情這個公共危機中的表現,讓學生了解世界,樹立全球意識,認可并理解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以及探究未來自己如何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課通過“中國在疫情背景下依然參與全球維和,為其他國家提供疫苗和物資援助等”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分析中國該不該伸出援手,讓中學生的格局和視野上升到了世界的層面,他們可以從更高的層面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這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欲望與高階思維探究。在重構中,課題組認為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更多的活動來探究“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那么本堂課就不再是對公共危機素材的簡單呈現和利用,而是用更豐富的形式來呈現資源[4]。

(三)整合課程資源,反哺課堂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對公共危機背景之下所產生的各類課程資源進行高效的整合和歸納,加強課程資源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和應用。教師在這一過程當中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而學生自身的思維觀念也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更為深入的培養和推動。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線上教學模式已然成為了必然之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應當能夠將公共危機與課堂資源之間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使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將公共危機出現過程當中產生的教育教學新手段和新方式進行整合和歸納,從而使得每一位教師和教學小組的成員都能夠在這一過程當中得到相應的提升,增加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主要成果

(一)理論成果

通過課題研究我們探索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并對此現狀分析總結經驗,探討出此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模式和原則。通過課題研究合作交流載體,各備課組交流、研討,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形成教學合力,集中解決了教學中的問題、困惑,形成一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教研共同體“合作鏈”。

這些理論成果集中體現在課題組成員發表的CN論文上,如,張麗香老師《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公共危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何講好“疫情故事”》《情感教育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化探析》,林小華老師《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視角》,黃彎老師《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公共危機為例》,洪凱老師《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蔡瑞玲老師《讓生活“走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

(二)實踐成果

首先對教師而言,用調查報告和論文的方式呈現研究成果,有利于帶動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課題組廣泛引用公共危機作為時事政治熱點創設情景、設計問題,引導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從公共危機事件中獲取教學資源,設置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和問題,最終形成我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庫。并且每一年可以根據當下的公共危機事件對資源庫進行更新迭代,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收集加工的案例可以作為試題命制的素材,增加了教師的試題命制和作業設計的時政性,豐富了試卷的內容。其次對學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公共生活的參與能力,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了學生的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科學精神和法治意識等核心素養。

(三)教學成果

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性強,知識點看似道理簡單易懂,但學生往往沒辦法親臨其境體驗感悟,對知識點難以理解更別說區分掌握。對公共危機等課程資源的開發,增加了課堂內容和模式的生動性,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教學成果顯著提升。培養了學生系統思維、邏輯思維、自主探究等學科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提高思維品質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

(四)價值延伸

雖然本課題組研究的是公共危機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以點帶面,深入探究延伸到其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其他時政事件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模式和原則提供較好的借鑒。課程資源主要用于教師的主課堂教學,同時也能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帶動學生一起探究實驗的動態模式,實現了教學相長。

盡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公共危機事件為例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課題成員缺乏經驗,研究周期所限,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對于課程資源的開發深度不夠,只停留在選擇可以為教學任務服務的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相關的隱性資源開發研究不夠;對于課程資源的開發模式探索不夠多樣化。開發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一般為網絡資源或者社區資源,以及一些顯性資源,對于其他模式的課程資源的探索不夠;對課程資源的開發重視不夠,資源庫的內容和時效比較滯后;未能發揮學生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的主體地位等等,后續研究還需要落實初中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常態化,建立動態資源庫;改進課堂教學對課程資源的利用狀況,提高公共危機作為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并形成長效機制和模式,遷移運用到其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引導學生在危機中開發有效的資源,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亞寧,高文驍.公共危機教育中的隱性教育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2):15

[2]袁清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生命教育:反思與重構[J].現代交際,2021(6):16

[3]李慧敏.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作業減負策略:變式訓練[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25

[4]吳元彬.例談《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37

猜你喜歡
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初中道德與法治
插圖:課文解讀的“快捷鍵”
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研究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