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登高》“生命的詩意”內涵探究

2023-09-01 03:44范甜甜方星移
文學教育 2023年9期
關鍵詞:登高杜甫內涵

范甜甜 方星移

內容摘要:《登高》內涵豐富,閱讀古詩,感受作品深層次的內涵。詩歌內涵的探究不僅要多方面高維度,更要以小見大,通過體會情感產生共鳴與詩人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對《登高》中景色、意象、情感、格律的品味,欣賞所繪之景,感受所述之情。借助對詩中景色、意象、情感、格律中“生命詩意”的探究,體味作者生命經歷的凄涼之美,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寫背后蘊含的暗淡人生時刻。細品“生命的詩意”,詩歌內蘊豐富,詩人憂心國家,充滿生命之感。

關鍵詞:杜甫 《登高》 生命的詩意 內涵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是詩歌匯編單元,有八篇課文,包含古體詩、近體詩,唐詩和宋詞,展現了不同時代、不同狀態下,詩人們不同的情感世界、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1]。其中,第八課的選篇《登高》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時的作品?!吧脑娨狻奔仁潜締卧娜宋闹黝},又是這首詩內涵的高度概括?!鞍彩分畞y”后的大唐盛世不再,在國家衰敗,山河破碎的大環境下,詩人登高遠眺,蕭瑟的秋景引發了他的家國身世之感、老病哀愁之情。

一.景色之蕭瑟

古人總有登高的情節,往往有感而發,賦詩而作。杜甫重陽佳節之時獨自登高,看到眼前的長江秋景,聽到猿聲哀鳴。內心思緒萬千?!兜歉摺返那八木鋵懢?,繪出一幅長江秋景圖;后四句抒情,情感復雜,慷慨沉郁。

首聯是近景描寫。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水清沙白,空中鳥兒徘徊。杜甫在詩中描繪的景色并不是割據的,而是互相關聯的。猿哀鳴,飛鳥低回,蕭蕭落木,滾滾長江等等所有的景象,皆由“風急”二字引出。風勢迅猛,天空遼闊,緊接著視線向下移,看到了秋天落葉無聲地下落,滾滾長江向東流,聽到了遠處的猿聲凄厲。觸覺聽覺視覺的種種感官,都在觸動著詩人的心弦。一切景語皆情語,“渚清”和“沙白”這四個字就像給這幅畫上了色,不是紅紅火火豐收的顏色,而是秋季的蒼白慘淡。猿鳴是“哀”聲,一只猿猴在廣闊的天空下哀鳴,天地之大顯得猿更加渺小與孤獨。

頷聯是遠景描寫。景物由近及遠,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飄落,這是秋的跡象,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詩人目光由近及遠,目光所及,皆是秋色??吹降木吧煌?,心境也不同。悲對秋色,聯想到自己,感嘆自身常年漂泊在外。暮年多病,獨自登高臺遠眺,深深地感慨自己越發蒼老。想要為國效力,卻只恨自己雙鬢日益斑白,困頓潦倒。

由近景到遠景,詩人展現了一幅悲涼蕭瑟的畫面。不僅如此,詩人還從多感官上去描寫景色,“風急”有著觸感,“猿嘯”則是聽覺,這使得在視覺上的“天高”、“渚清沙白”和“鳥飛回”等景物有了更豐富的層次感。視覺上看到“天高”之后,視線下移,江上清澈小洲和岸邊白沙映入眼簾,緊接著環視“無邊落木”,遠眺“不盡長江”。視覺空間的變換極其豐富,力求把整個長江秋景圖融入到字里行間,展現了恢弘的氣勢,給與讀者想象空間。不僅如此,秋季樹葉飄落,蕭蕭落木意味著時至深秋,滾滾長江則有對時間流逝的暗喻,所以還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交相呼應。時空轉換之間,濃縮了國家衰敗,山河破碎的景象。登高遠眺,蕭瑟的秋景引發了他的家國身世之感、老病哀愁之情。除此之外,全方位,多層次的景色描寫,使讀者有登高望遠的身臨其境之感,“萬里悲秋”更是寓情于景,為后文極致的感時傷懷,觸景生情做鋪墊。詩人以落葉自喻,由眼前的景色想到自己孤苦漂泊的一生。雖是寫眼前之景,但由眼前之景引發了無限的內心之情,抒發了自己年老多病,流亡到他鄉的悲哀。詩人經歷了國家的戰亂,目睹了社會的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以及對未來的迷茫,景色描寫也凸顯出生命詩意中濃濃的哀愁,淡淡的悲傷。

二.意象之豐富

這首詩運用了密集的意象,如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落木、長江等。每個意象出現的意義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著豐富的內涵。在古典詩詞的鑒賞過程中,只有精確地把握原文的意象,細細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才能更完整地傳達詩人在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以地域為載體,感悟內涵。本詩意象具有濃重的地域色彩。秋風呼嘯,所以是“急風”。風勢迅猛,風急是指巴蜀地區地勢險峻,又指國家形勢危機,以眼前自然景象來比喻國家的局勢,足以見得詩人憂心國家,內心焦急?!案咛臁敝傅氖菑V闊的天地,在廣闊天地下,“哀猿”和“飛鳥”顯得格外渺小。詩人以飛鳥自喻,在風中不斷盤旋的鳥兒是詩人的現狀,就像在外多年漂泊的自己。清澈的沙丘映襯著此景更加悲涼慘淡,兩岸有猿叫的聲音,秋風凜冽,猿聲哀鳴。由國家聯想到自己,國家局勢動蕩不安,自己又壯志未酬,想要為國效力卻年事已高。登高賦詩而作,以詩文來寬慰自己低落的心情,以簡單的意象引出復雜的思緒,渺小的意象蘊含著深刻的內涵。這些意象與杜甫長期流寓巴蜀,受到當地的人文熏陶有很大的關系。巴蜀地區山川的秀麗之貌、神奇的自然風光為詩人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人文景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與詩人創作進行結合,生命的現實意義得以更好的展現。映入眼簾的萬物在一瞬間似乎都可以用來抒發漂泊多地的孤苦,歸期未定的迷茫給詩人生命色彩增添了幾分詩意。

以意象為憑借,抒發情感。詩歌中的意象經常寄托著詩人的情思,千百年過去,這些意象變成了詩人情感的催化劑,詩人情感色彩由此變得更加濃郁。落葉時常在詩詞中出現,已經成為歷代文人哀嘆蕭瑟荒涼之感的典型意象。本詩中出現的是“落木”,指的是秋天飄落的樹葉,是秋季的經典意象之一。杜甫此時站在高臺遠眺,看到樹上秋葉蕭蕭飄落,一望無際的長江看不見盡頭,目光由近到遠,思緒也隨著目光一起游走?!奥淠尽背两俗髡叽罅康那楦猩?,此時通過意象的塑造與描寫,展現了詩人異鄉異客的黯淡情感色調,思鄉和憂國憂民。凸顯了生命的詩意,也將個人情感更為清晰地展現。歷代詩人又經常在詩作中以意象自喻,“飛鳥”在這里指的是鳥兒在江面上飛來飛去,由眼前的鳥兒想到自己,詩人漂泊在外,南來北往居無定所。自喻的同時又有些自嘲的意味,鳥兒可以飛回鳥巢里,那我呢?豐富的意象給予讀者大量的空間去感受詩人此情此景的心情,利用客觀的實體物質來感受主觀的情感內涵,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以時空為線索,豐富內蘊。本詩意象豐富,總的可以歸為時間和空間兩大類?!帮L”“落木”這些具有明顯時間特征的可以歸為時間意象,疾風猛嘯,落木飄飄,這是秋季的象征。處境悲涼、惆悵失意的詩人,往往被秋天的蕭瑟、冷落、荒涼觸動敏感的心靈,引發憂國憂民和感慨時光飛逝的愁緒。而“高天”“猿”“長江”這些散落在各處的所見之景可以歸為空間意象,增添了一絲悲壯之情。此時作者流落在夔州地區多日,漂泊之地與家鄉也有一些距離。時空之間相互交錯,以時空為線索增加了意象的層次性,豐富詩人情感。

三.情感之悲愴

杜甫暮年之時創作《登高》,此時的他早已不再年輕,感慨國家命運之時也想到了自己,本篇詩歌是他對生命的理解。全詩以“悲”貫穿,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四層“悲”。

第一,季節之悲。秋高氣爽,重陽佳節本應跟親朋好友一起登高祈福消災,可好友相繼離世,自身年邁多病,原本秋高氣爽的節氣在他眼里也變成了悲秋?!叭f里悲秋常作客”中的“萬里”既指夔州與家鄉的地理距離之遙,更指詩人與家鄉的心理距離之遠。思念家鄉,掛念親人好友,由好友離世想到了自己的生命,衰朽老者,拖著飽受病痛的身軀爬到了高處。寂寥的秋季就像自己的一生,老燈殘燭之狀就像秋天隨處飄零的落葉。秋天是思緒頻發的季節,游子思鄉憂國,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涼的秋景之中。一年四季已過去大半,四季變換的時令之悲涌上心頭。

第二,處境之悲。落木簌簌,長江滾滾,流落在外的詩人感慨時光流逝。滯留夔州多時,不知何時能按照計劃繼續前行,更不知何日才能夠返回日思夜想的故鄉。身體年邁多病,理想無法實現,此時窮苦潦倒又漂泊無依的處境讓人感慨萬千。一個“哀”字就奠基了全詩基調,猿聲凄切,更點明了詩人身在夔州的哀傷。凄涼之地,悲秋萬里,自己常年在外作客,含蓄地象征著詩人之遭遇和感受?!笆捠挕边@不僅僅是作者對枯木飄落的描繪,更是感慨自身處境的不安定。當下的他不再是出身貴族且自信豪邁的詩人,而變成了無數個患難之中掙扎的普通老百姓。年邁遲暮的處境又恰逢自己的小兒子夭折,好友去世,讓人不禁感到悲涼。

第三,家國之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詩人的憂國憂民是家國情懷的主要體現。憂國在這首詩里表現的淋漓盡致,字字不提憂心國家,讀起來卻是滿滿的掛念?!捌D難”是指國家的命運,由國家的艱難引發自己的感傷,回憶自身過往,進而產生苦恨的想法。國家局勢不穩,形勢動蕩,黎民百姓叫苦連天,心中對國家滿滿的擔憂都融入在字里行間。來到夔州之前,杜甫在四川漂泊了五年左右,主要在成都生活,中間因為軍閥混戰又四處逃離。夔州當地凄涼的景色與詩人當時的處境極為相似,既有對國家山河破碎的感慨,也有對自身經歷的惋惜。在外漂泊仍然憂心戰亂中的國家和故友,“繁霜鬢”更是聯系到了自身的身體狀態,頭發花白,憂心國家,家國之悲讓人感慨萬千。

第四,不得志之悲。詩人心系天下百姓,尾聯道出了“艱難”,艱難的既是國家的命運,又是自己的仕途。杜甫年少時出門壯游,來到長安求仕,他嘗試了科考,拜謁,投贈種種能謀得一官半職的方法,可惜都失敗了。壯志未酬的無奈,不得志的悲苦,遠離家鄉的無奈同樣也濃縮在這幾句詩中。國家動蕩,自己漂泊數年,多次想要靠近官場卻從未真正的融入官場。憂心國家現狀,想要為國建功立業,卻一次次的被擋在門外。仕途上不得志,卻又心系國家百姓。于是他將自己的愁思與哀苦寄托于世間景物,選擇重陽登高,尋找心靈的寄托。渺小的生命面對廣袤天地的世間萬物,二者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力。詩人在哀傷不得志的同時感慨自己,生命的詩意也由此產生,此刻生命的韌勁和勇氣得以提升。詩人因內心悲苦而重陽登高遣悲,因登高遣悲而觸景生悲,因觸景生悲想要借酒消悲,最后又倍增新悲[2]。此時的杜甫,早已不是青年時期在《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氣風發,雄心壯志。他借《登高》抒發自己身世飄零的感慨,詩人憂國憂民,他的“悲”是感傷時節的季節之悲,流落在外的處境之悲,仕途不得志之悲,更是家國之悲。無限的悲情濃縮在字里行間,生命的詩意躍然紙上。

四.格律之嚴密

《登高》被譽為“七律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字字皆律。這首詩展現出了格律的盡善盡美,字里行間都體現出了作者一字一句的精心雕琢。

本詩八句四聯,每聯上下兩句皆有對應之處?!帮L”對“天”,“急”對“高”,“渚”對“沙”,“清”對“白”,這是單字相對。詩人將登高所見之物都一一對應,每個自然景物的細致描寫詩人都增加了相應的限定詞,由此將單調的景物進行整合。例如“急風”與“天高”是詩人登高遠眺之時,對眼前景色進行大環境的描寫?!扒邃尽迸c“白沙”是細節描寫,簡單一字,卻給整首詩增加了無窮的韻味。

“蕭蕭”與“滾滾”這是疊詞相對,樹葉凋零紛紛飄落的聲音與滾滾長江水的浩蕩水流聲相對應。除了單字相對,疊詞相對,詩中還有時間詞對應?!叭f里”對“百年”,一個時間,一個空間,時空交錯之間,飽含著杜甫生命中的艱難苦恨,內蘊著作者仕途上難言的苦痛。多年在外漂泊,心中的苦恨與憂愁都濃縮在這字里行間。尾聯雙聲疊韻對,“艱難”對“潦倒”對的自然又工整,“苦恨”對“新?!逼截浦g使得詩歌彰顯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疊詞在古典詩歌中的運用非常講究,用得恰到好處可以大大增強詩歌的感染力。本詩頷聯“蕭蕭”寫出了樹葉下落的急切之美,“滾滾”寫出江水奔騰的浩蕩之勢。樹葉簌簌飄落,水流之聲這些是擬聲詞對應。詩人將眼前之景用擬聲詞表現出來,將秋描寫的繪聲繪色。首聯蕭瑟哀涼的場景襯托下,頷聯的這兩個疊字進一步渲染了氣氛。兩個疊詞從音韻的角度進一步勾勒出秋天樹葉搖曳的意象,迅速突破個人視野的局限,造成空間上的巨大延伸,給人想象的空間。本詩格律嚴謹,八句四聯都對仗,皆壓韻,且疊詞韻與詩歌情感相互契合,達到了聲情并茂的結果。

《登高》內蘊豐富,詩人不僅對自己登高時看到的景色進行生動描寫,也借景抒情,感悟抒懷。它的經典地位確立于唐宋時期,在元、明時期進一步提升,到達高峰是在清代,現代則再一次加強。王榮生教授曾指出,要養成“鑒賞者”的閱讀姿態、閱讀方式[3]。詩歌的情感具有豐富性,任何一首詩作情感的表達都不是單一的,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與自己的人生經歷相結合??v觀對杜甫《登高》的鑒賞,可以發現首聯賦予了詩歌蒼涼悲愴的整體氛圍,頷聯呈現出大范圍的震撼宏觀場面,頸聯和尾聯給人強烈的傷痛感。

著名教育家溫儒敏教授曾指出,讀書學習能夠促進人的生命成長和全面發展,能夠喚醒人的生命感、價值感和主體性,能使人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4]。而內蘊豐富的詩歌,更是學習古代文人崇高價值觀和偉大情懷的不二之選。詩人用一個個看似平淡的詞匯,組成了一幅蕭瑟而悲壯的長江秋景圖,簡單幾字卻讓每個讀者仿佛置身于那深秋中的高臺之上;豐富的意象巧妙的組合在一起,繪景的同時更將耐人尋味的情感納入字詞之間;字句皆律、格律嚴密的風格,更讓后人贊嘆詩詞的韻律之美;而無論是景色之蕭瑟、意象之豐富,還是格律之嚴密,最終都落腳到詩人悲愴情感之中。成年累月的漂泊,貧困交加的生活,暗淡無光的仕途造就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也是他能夠通過景物、意象、格律來感時傷世的原因所在。杜甫的詩中浸透了生命的痕跡,而生活和命運又賦予了詩歌的生命之意。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冊)[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09.

[2]王玉俠.細品《登高》之十八悲[J].中學語文,2021,(03):48-49.

[3]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122.

[4]曹明海.守正創新:溫儒敏的語文教育觀[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05):67.

猜你喜歡
登高杜甫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挖掘習題的內涵
杜甫改詩
杜甫與五柳魚
《登高》教學設計與反思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執教“登高”絕句及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杜甫的維穩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