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導向的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研究

2023-09-01 05:49李征婭
關鍵詞:核心作業素養

李征婭,齊 茹

(1.西安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65;2.西安高新第二學校,西安 710065)

作業是教育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是落實立德樹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鞏固所學內容、發展能力與品格、培養學習興趣與習慣等多種功能。[1]因此,作業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作業設計優化改革是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2021年7月頒布的“雙減”政策無論是從作業統籌、作業量還是作業質量均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充分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能力,將作業設計納入整個教學研究體系,統籌安排,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認知規律的體現核心素養的作業。作業設計應結合當前教育改革和創新方向,鼓勵教師進行差異化和個性化教育,推動整個教育體系的改革與進步。因此,在國家“雙減”政策、“新課標”、“核心素養”等背景疊加的新形勢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中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21年7月頒布的“雙減”教學指導政策指出:“加強作業設計指導,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規律和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盵2]作為中小學階段的教師必須重視和堅決落實“雙減”政策的指導方針,在設計中小學階段課后作業時,通過優化傳統課后作業設計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掌握,提升中小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2022年4月頒布的《義務教育新課程方案》(2022版)對作業設計也提出了明確要求:一要體現學生發展的需要,重視基礎性,增加選擇性,體現時代性。二要優化練習作業的結構與組合,注意加強整合,加強選擇,強調均衡等。[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到: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兼顧個體差異,整體設計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把握好作業的內容、難度和數量,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提升自我效能感。[4]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的頒布不約而同地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新要求。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新一輪課改的全面推進,教學環境及需求不斷變化,作業設計也需要不斷優化更新,以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和需求變化。由此可見,在“雙減”政策、“新課標”、“核心素養”背景下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非常必要。

二、中小學英語作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雙減”政策是從教育減負、過多作業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和健康問題出發,旨在緩解學生的學習負擔和焦慮情緒,防止過度競爭,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實?!半p減”政策和核心素養頒布實施以來,學校和老師對作業設計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改進。在作業設計時,學校和教師能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減少學生的作業量,采用更多的課堂練習和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讓作業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精細化,也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但筆者經過問卷調查和深入分析發現,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作業目的模糊,功能不清

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作業也可以使學生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水平,為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和指導。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作業目的模糊,功能不清。不清楚設計的作業是為了鞏固對學習內容的記憶還是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者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更沒有考慮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依然是強調知識和語言技能的作業設計居多。在調查中老師們也表示,一方面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思想的影響,依然認為作業應該緊緊圍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展開,所以作業依然是停留在對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所學知識的檢測這一基本層面。另一方面,有些老師雖然意識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但受時間及能力影響缺乏作業設計優化的措施和方法,只能依葫蘆畫瓢,人云亦云,“借鑒”甚至“照搬照抄”別人的作業。此外,還有一部分老師雖也有核心素養理念和基本素養,但在作業設計時瞻前顧后,顧及學生、顧及家長、顧及升學率……總想兼顧各方面因素,導致最終設計的作業自己都很難說清楚其功能和目的。

(二)作業內容缺乏統籌和學科融合

作業內容是作業設計的核心。作業內容設計是否科學、統籌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作業目的和功能的落實。自“雙減”以來,各年級英語課后作業容量確實減少了,學生也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基本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但問卷調查發現作業的布置缺乏一定的統籌規劃,內容較為龐雜、零散、不夠體系和系統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各學科老師之間缺乏溝通、各自為陣,依據自己學科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作業,未考慮在作業設計時也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導致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很難得到訓練和提升。另一方面,各年級英語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協調,導致前后有重復性作業,也有部分作業漏洞,即所學部分知識點覆蓋不到。此外,作業的層次性也不強甚至有些零亂,有些高年級作業難度較低,而有些低年級作業難度較高,甚至高于高年級的作業難度。其次,大多數作業依然是識記類的,實踐型作業不多,遷移創新型作業少之又少。還有部分教師或校長在制定作業時不能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作業內容缺乏針對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作業形式單一或類型過多

作業形式能很好地反映作業內容,好的作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調查中作者發現:“雙減”政策實施以后,老師們開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設計更加多樣化和趣味化的作業,比如英語手抄報、英語劇表演、英語繪本閱讀等,提高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和自覺意識。但仍有些老師依然采用傳統的作業形式,換著方式地抄寫默背,搞題海戰術,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且,有些教師或校長也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作業的類型越多、形式越花就越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一味地追求形式和類型的多元化。在調查中作者發現,有些作業只注重了形式上的花哨,但未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如在居家學習期間,除日常網課學習、打卡拍照、拍視頻外,還要求學生在網上進行單詞打卡、聽讀錄音、拍攝英語小視頻等并上傳到微信群內。這些看似形式多樣、類型新穎的作業,其實質并未真正圍繞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并未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也并未真正意義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新穎。這些過于繁瑣的作業設計不僅導致老師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設計花哨效果上,而非在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上,而且也會讓學生分心,無法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不利于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四)作業評價過于簡單,流于形式,反饋不及時、不到位

作業評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恰如其分且及時的作業評價更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作業評價和反饋存在兩個方面問題:一方面,作業評價過于簡單,流于形式。很多教師在批閱作業時,依然沿用單一的“√”“×”符號或批閱符號;或“A”“B”“C”等級、或簡單的單詞:Good!Great!Perfect!/Wonderful!Correct!Excellent!Well done!等符號來進行批閱,這些評價語言針對性不強,激勵效果不佳,甚至起不到激勵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班級人數較多,作業批改時間過長。盡管教師們為了減少作業量而將作業變得更為簡單,但作業批改時間仍相對較長,這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一定的負擔和不安,作業的反饋存在不及時、不到位等問題。如有些堂測作業沒有當堂反饋,有些課后個性化問題得不到反饋等。

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雙減”政策的宣傳和解釋,引導學生、家長和教師理解政策的出發點和目的。同時,教師和校方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需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作業設計,減少學生和家長的負擔,發揮作業在學習中的引導和監控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的落實。

三、中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對策研究

優化作業設計是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作業如果設計得當、安排合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雙減”和“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亟須圍繞核心素養開展英語學科的作業設計?;诖?我們根據作業的功能與目標、內容與整合、形式與類型、評價及反饋構建了核心素養導向的中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框架(見圖1)。

圖1 作業設計框架圖

(一)明晰作業設計的功能和目標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補充和發展,作業的功能和目的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關鍵和基礎。作業必須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是確定作業目的的依據。新課標頒布后,教師亟須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設定作業目標、聚焦作業的意義。通過作業設計,既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生活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競爭力。作業設計時,要依據新課標和單元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學情設定作業目標,既要設定單元作業目標,又要設定課時作業目標,同時也要注意單元作業目標與課時作業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前一課時的作業要為后一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單元作業目標的設定要依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格和文化意識四個維度上整體統籌設定。語言能力目標是作業目標設定的基礎要素,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結合聽、說、讀、看、寫等多種形式設定作業目標和作業內容。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單元內容、依托體現因果關系的流程圖,設定作業中的文化意識目標。此外,還應結合單元主題,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和反思總結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單元內容,提升學習效果。同時,還要為學生搭建思維支架、提供多維參考資料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學習,讓作業成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二)加強作業內容的整合與融合

作業內容是實現作業目標的重要載體,能充分呈現作業的設計理念,決定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獲得感。[5]因此,作業的容量、難度一定要適宜。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量太少,很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量太大,會造成學生學業負擔,也違背國家“雙減”政策。作業難度與作業量一樣,也要適宜,若作業太簡單,學生會感覺毫無挑戰性,達不到作業目的;如果作業太難,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會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因此,作業難度應當適中或應略高于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到,還要遵循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原則,循序漸進,給學生一個可以選擇的范圍。[6]作業難度要體現層次性,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挑戰和反饋。例如在知識層面可以設計一些諸如填空、選擇、單詞拼寫、翻譯等作業,以提高和檢測學生掌握基本的單詞、語法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理解層面可以通過問題設置、句子構建等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應用層面,可以通過編寫對話、做聽力練習、寫作文等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在創造性層面,可以設計一些英文歌曲、短劇的創作與編排等,培養學生的語言創造和表達能力。同時,還要注意作業內容的整合和融合,注意設計整合類作業。既可以是零散知識的整合,也可以是單元之間的整合,還可以是各學科所學內容的整合。老師可以結合英語學科課堂所學內容,融合歷史、地理、文化等相關素材,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加強作業的整合和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從而在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中均能有優異的表現。

(三)創新、豐富作業的類型和形式

作業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學習效果,促使核心素養的落實,教師需要創新作業的類型和形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更加有動力和興趣。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圍繞作業目標和內容設計形式多樣、新穎的作業。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設置不同類型的作業,如聽力、寫作、閱讀、口語、翻譯等。要從學生的觀點和視角,基于學生的語言學習特點以及認知水平設計作業,并創新作業的類型和形式。既要有填空練習、選擇題和翻譯等能夠檢驗學生語言表達、細節處理能力和考查必備知識的鞏固類作業;也要有讓學生擴展詞匯量、提高語感、豐富英語知識面和體現實踐性的拓展類作業;還要有依據學生不同需求和能力,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量身定制的體現差異性的個性化作業;更要有體現趣味性的游戲類作業。如通過英語拼圖、單詞接龍、英語口語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學生在多樣化語境中學習英語。作業既要保障基礎知識的夯實,又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真正發揮差異性作業的有效性。[7]同時也要注意,切不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樣”,為了創新而創新。

(四)優化作業的評價與反饋

作業是 “教學” 與 “評價” 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理解、內化課堂知識的重要工具。作業評價與反饋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業的目標和內容最終只有落實到評價上,才能實現“通過作業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初衷”??梢哉f,沒有評價反饋的作業是無效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設計,采取多樣化的反饋方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且及時的評價,用好“反饋評價”這個媒介,促進作業設計研究的深化,使之更好地用于教學實踐,并通過收集、分析、反饋和再研究,不斷優化作業設計。這樣,教師才可以通過作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并據此調節、改善教學,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此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中小學生特別關注自己的作業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如引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讓學生參與到作業評價中。通過有效的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興趣,而且還能在互動、體驗與感悟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提高作業功效和教學效果。

四、結語

核心素養是21世紀個人茁壯成長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這些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維、溝通、協作、創造力、數字素養和全球意識等。作業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接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學業負擔和檢驗學習成效的關鍵點?!半p減” 政策旨在恢復良好的教育生態,避免簡單、機械、重復性低效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核心素養?;谟⒄Z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應以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為核心設定作業目標,通過作業深化英語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依據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的層級特點開展作業設計,加強知識內容的整合與融合,創新、豐富作業的形式和類型,優化作業的評價與反饋,從而探索建構更有意義、更具實效、更有趣味的英語作業體系,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核心作業素養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作業
我想要自由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