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
——以會計學為例

2023-09-02 05:18唐亞軍
中國農業會計 2023年16期
關鍵詞:案例教學模式課堂

唐亞軍 汪 麗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為適應經營環境的變化,會計學課堂教學模式也進行了相應的變革,以案例教學為代表的情境教學模式在會計教學中被廣泛采用。案例教學彌補了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填鴨式教學的不足,并且能適應由于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對會計人才素質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載體,通過教師選擇適當的案例,在課堂中生動直觀地完成教學。其由于操作性強等優勢成為會計教學中使用頻繁的教學模式。目前,關于案例教學的相關研究主要是結合不同課程提出相應的案例教學模式[1-2],如即時型案例教學模式[3]。這些研究沒有脫離以二手案例進行教學的桎梏,也不區別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課堂教學中利用現成二手案例在規范性和易操作性上具有優勢,但也存在諸多缺點[4]。一是教學案例歸整和撰寫過程中沒有學生參與,導致學生對于案例情境感知不清晰、不深入,進而影響課堂案例的討論效果。二是教學中注重案例教學的規范性,缺少課程討論。即使有課堂討論,也由于缺少創新性和開拓性而難以吸引學生的關注,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大多現成的二手案例較為陳舊,不能反映當下社會會計情境信息的變更情況,這將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四是從教學效果來看,難以體現會計專業較強的實踐性。教學中,理論教學和調查實踐等授課形式存在脫節現象,會計理論講授零碎分散,影響教學效果。另外,還存在學生撰寫案例報告和畢業論文能力不足等問題。關于如何將課堂案例教學和真實案例研究結合起來的文獻也相對較少。

隨著新管理模式的出現,以及財務共享平臺等的廣泛使用,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期望不斷提高[5]。為適應企業對會計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彌補目前案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在總結多年案例教學和案例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踐中對案例報告撰寫的要求以及各學校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中對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規定,在現有案例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延伸,創新教學模式,以完成案例研究為目標導向,進行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通過介紹該模式的可行性和課堂教學設計,希望能為推動會計教育健康發展,培養能夠解決企業會計問題的財務人才提供參考。

一、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和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教師權威性,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輕實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一現象在具有較多隱性知識的會計專業中尤為明顯。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會計類專業知識的傳統教學過程中,可逐漸加入新型案例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將學生帶入真實場景,通過與學生討論等互動的教學手段達到運用理論知識的目的。

但是,在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從案例的選擇、資料的收集到案例的撰寫基本都沒有學生的參與,學生無法獲得重要的企業情境信息,難以理解會計實踐過程中所運用到的隱性知識,由此帶來兩方面不足。一是在教學中偏重案例的分析環節。學生利用教師準備的資料對案例進行梳理,完成指標的計算等,卻不明確分析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于是參與度逐漸降低,這樣的案例教學也就流于形式。二是教師由于缺乏會計實踐經驗,大多以講授案例中的理論知識為主,難以就案例中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討論,弱化了課堂效果。

從會計專業課程來看,該專業所涉及的法規、知識體系不斷變化,會計實踐不斷創新,這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與時俱進,以最新的案例進行教學。教學中既要以新的理論解釋會計實踐的變化,又要在課堂中引入合適的案例,展現會計領域中涉及的新的構念①(如業財融合),將復雜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具體的情景中,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案例庫,創設真實的教學情景。但是,如果教師編寫的教學案例沒有更多的輸出方式(發表、入選案例集等),便會缺乏成就感,開發案例的內生動力便不足。若將案例研究與案例教學有機融合,案例研究可為教學案例的編寫提供豐富素材,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逐漸完善案例研究內容,這樣既能提高案例教學效果,又利于案例研究成果的發表,進而為教師的職業晉升奠定基礎??梢?,從教師的角度看,案例研究式教學能增強教師實施新模式的動力。

案例研究是聚焦單個事物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的研究方法,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來重構事物的動態演變過程,以實現檢驗、修正和發展理論的目的。案例研究與案例教學雖然存在差異,但二者也相互補充。教師將為進行案例研究而精心收集的案例作為課堂教學材料開展教學,通過啟發與引導,要求學生運用案例研究方法完成報告撰寫,并將報告作為考核的部分依據,以使學生明確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義,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案例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參與到案例中,通過實地調研、收集資料、撰寫案例、開展案例研究等,增加學生體驗會計實踐隱性知識的機會,深化其對專業知識的把握,為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都能彌補目前案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案例研究式教學是一套從案例教學延伸至案例研究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考核方式三方面對現有案例教學有所創新。

(一)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創新

會計學課程教學偏重程序和準則的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真正的會計實務,即使高分步入職場,也會感覺無所適從。為實施新模式,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以實現案例分析向案例研究的延伸。在不改變傳統教學內容和進度的同時精心挑選與之相配的微案例供學生討論與分析,引導學生自主開發案例并進行案例研究。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不同于案例教學從了解公司情況開始,案例研究式教學則是從文獻開始,在明確具體的會計問題之后再收集案例,二者對比情況如圖1 所示。

圖1 案例教學與案例研究式教學對比

一是案例收集。案例收集是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該環節的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給出明確的案例收集范圍,為學生的案例選擇提供具體指導。例如,針對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問題,案例對象多是政府、事業單位及其他各種非營利性的組織。②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案例搜集所需的提綱或問卷。例如,政府會計、企業會計要采集的會計問題通常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問題來設計相應的提綱和方案供學生參考。③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進行分組并進行責任分工,以避免案例收集中的“搭便車”現象。④各小組討論確定案例收集的視角,設計的提綱、安排調查的時間等要向教師報備[5]。

在教學中,案例的選擇遵循從小到大,逐漸增加案例難度的原則。從微小案例開始的原因在于,微小案例篇幅短、內容精練,能讓學生快速捕捉關鍵點,迅速梳理企業內外部環境和會計信息。在課堂教學中,微小案例涉及的知識點相對較少,有限的理論視角能使教師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案例討論的效果和學生的參與度。教學中,學生的參與遵循多層次討論的原則,即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充分的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的思想反復碰撞,錯誤的想法得到糾正,最終確立合理的會計思維并提交案例研究論文。

二是實踐調查方案設計和實施。以上一階段的提綱或者問卷為基礎,確定調研方案,進行實地訪談,為后續案例的剖析提供原始資料。開展環節如下:①根據實際調研要求,對學生所設計的調研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審核和指導,確定調研責任和分工,以確保調研順利進行;②教師隨機選取1 ~2 個學生組參與調研過程;③展示參與的小組的資料,要求其進一步完成調研報告,提交審核并存檔[6]。

三是案例開發(或研究)方案設計和實施。案例開發是實施新模式的關鍵,關乎課程成績評定和學生畢業論文撰寫能力的提升。該環節的實施是在前一個過程資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的,具體步驟如下:①案例調研過程心得交流討論;②根據資料,指導學生設計案例開發報告框架;③案例開發(或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及時解答學生疑惑。

四是課程配套作業和考試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該模塊的作用是通過布置課程作業和開展考試確?!鞍咐杉?、實踐調查、案例開發、課堂討論分享”等各環節高效執行。該模塊內容主要包括:①案例開發(或研究)評分指標體系的確定;②其他小組提問與質詢的組織和引導;③案例開發(或研究)的點評、修改建議、初步評分;④把案例開發(或研究)等作業、案例調研、課程考試等結合起來。

(二)教學方式的整合與創新

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如表1 所示,教學過程中綜合使用“課堂圓桌會議”“學生演講”“分組討論”“實地調研”“事件模擬”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和動手操作,從而更有效地展開案例研究式教學。

表1 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

案例研究式教學所用到的課堂時間應保證在90 分鐘左右,一般按照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總結三個教學環節進行設計[7],并且需要明確各個環節所需的時間以及學生與教師的任務安排。在課堂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達到規范化程度后,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師對授課各環節的熟練程度,以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流程如下:

1.課前準備階段

該階段需要學生提前自學,初步了解文獻的研究視角,并對案例資料進行分析,通過查閱必要相關資料形成個人初步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該階段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具體步驟如下:

(1)熟悉文獻。在教學前,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讓學生分析文獻研究的視角。比如,所有者權益內容,學生可以從股權取得方式、股權結構、股權制衡、股權質押等不同視角進行分析,在教師的指引下查閱文獻,明確收集資料的主要目的。

(2)確定問題。學生按照“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的框架從文獻中提煉自身感興趣的問題,或者由教師給定視角,以確定案例開發的核心問題和內容,形成分析思路并記錄[8]。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按照“設計方案框架—提出方案內容—完善方案內容”的步驟形成個人初步的書面方案。

(4)方案匯總及分類。根據班級情況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不超過10 人,并選出小組長。為節約課堂時間和提高教學效率,各小組組長匯總各小組成員的報告,并按照方案的相似性大致梳理出幾個思路,以供組員在課堂上進行集中討論。

2.課堂學習階段

該階段包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兩個環節。采用教師互動式提問、小組討論等形式,使每名學生的思想得到碰撞,在教師引導下共同設計出案例開發方案。該階段,教師需要注重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并為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與時間。具體步驟如下:

(1)回顧案例。教師帶著學生簡要回顧案例(可結合多媒體、觀看視頻等形式),介紹企業背景信息、提出課堂核心問題。問題的提出可按“分—總”“總—分”等形式提出,以便幫助學生形成層層遞進的思考方式,逐步挖掘出解決問題的要點與方向。

(2)整理分析資料環節。教師圍繞核心問題或者知識點展開提問,通過隨機挑選的方式,在一定的時間內讓學生獨立回答,引導其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營造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課堂氛圍,避免“搭便車”的現象。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綜合考慮時間安排、問題的難度等因素,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表達的機會和語言組織能力的鍛煉,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選擇性地進行追問。最后是小結。在本環節,教師應改變以往直接以理論知識進行總結的方式,結合實際案例,客觀評價學生的回答,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更好地分析資料。

(3)解決問題環節。該環節主要以小組討論形式開展,以提高學生參與度,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在集體決策過程中做到知識互補,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與效率。首先,在各小組組長的組織下,各組員緊緊圍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對前期歸納的方案進行討論,形成小組共識。然后,各小組選派代表對小組方案進行展示匯報,教師也可以針對想要了解的地方進行追問。在各小組代表匯報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事實—觀點—框架—內容”的思路分析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案例中存在的核心知識點和關鍵信息,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設計出最具有實踐意義的解決方案。

(4)教師總結。為了實現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從最終解決方案中歸納提煉出所涉及的知識點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會計理論,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進而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專業知識框架[9]。

3.課后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要求教師從課堂中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一方面,學生將個人分析問題的視角同教師分析問題的視角進行對比,構建學生良好的會計分析思維,形成良好的財務決策能力。另一方面,每次教學結束后,教師通過各環節所反饋的學習效果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和評估,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只有進行長期連續的改進,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

(三)考核評估方式的整合與創新

對學生而言,課堂的討論僅僅是案例研究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之后,學生將利用案例研究方法,根據自己的研究視角,對案例資料進行深入分析,最后完成案例研究報告。本教學模式在期末筆試成績基礎上,根據課堂討論情況增加對學生會計思維、實踐技能的考核;根據學生提交的案例研究報告,增加對研究能力的考核??梢?,該教學模式下的案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研潛力,或將成為傳統考核模式下的輔助考核方式。

三、結論與啟示

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將案例研究融入會計案例教學中,突破了案例教學范式,促使學生從簡單分析問題向案例收集與開發工作拓展,這有助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性和積極性;第二,該模式拓展了案例分析視角與思路,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會計實踐背后的具體理論,促進學生更好地將會計實務與理論有機融合;第三,該模式不僅僅局限于一門會計專業課程,也適用于其他會計學相關專業課程。案例研究式教學模式是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多元化探索的產物,它覆蓋整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貫穿會計本科專業教育,對提高會計學科的人才培養質量、建立應用型本科教育體系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①構念是指為了解釋一個給定現象所特別創造的抽象概念。

猜你喜歡
案例教學模式課堂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