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范導式教學 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2023-09-07 19:44趙安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3年1期
關鍵詞:課堂練習信息技術

趙安

摘要:課堂練習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利用課堂練習讓學生快速吸收知識點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一種必備能力。范導式教學主張設計發展性任務,研究者認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練習任務不僅需要符合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鼓勵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注意分層教學,及時評價,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個體需求,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范導式教學;發展性任務;信息技術;課堂練習

我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必修課的目標是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進而使學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支持其他學科和終身學習的工具。朱志平老師在《范導式教學:價值、內涵與實施路徑》一文中提出,沒有設計巧妙的任務,范導式教學就沒有目標,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在深度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把課堂教學中要達成的目標分解為多個環環相扣的問題或任務,這些問題或任務都是基于情境,又結合學科知識的,帶有綜合性、思辨性、探究性。

一、信息技術課堂練習的設置

研究者受到啟發,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設計發展性任務的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研究者曾講授公開課《數據圖表及其分析》,本節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理解學習數據收集和處理的原因,使用所得數據的方法。教學重點在于建立圖表的方法和步驟、了解圖表的類型和作用,難點在于分析數據和圖表,得出相應信息以解決問題。

在上課時,研究者考慮到正值期中考試期間,創設了“期中考試成績分析”的情境,給出一系列數據,通過“找到優秀學生”“分析某位同學擅長、不擅長的學科”“分析某位同學成績變化趨勢”“選擇同學參加期中表彰大會”四個任務,逐步引導學生理解相應知識點。

原設計情境創設及練習環節如下:

師: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老師聽說大家學習了WPS表格,班主任希望大家幫他分析一下大家的成績。那我們一起來完成他的委托,請大家結合課本,嘗試完成圖表的制作。

…………

任務一:(展示多位學生總分數據)利用圖表表達各同學的總分數據,找到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思考:圖表建立的步驟有哪些?選擇的圖表類型?

任務二:(展示某位同學各科成績)表達該同學的各科數據,找到優勢和薄弱學科。思考:能看出各科分數在總分中的比例嗎?

任務三:(展示某位同學入學以來的每場考試成績)表達小劉每周數據思考:預測他下次考試能取得什么成績?

在設計任務時,研究者主要圍繞四個注意點進行設計和給出任務:

1.目標明確,情境輔助

教師需要注意選擇與教學目標、重難點相關的任務,而非為了練習而練習。

研究者以期中考試成績分析為主線,將任務劃分為三個步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在完成這四個小任務的同時,可以學會相應知識點,最終完成總任務。學生對于期中考試都十分重視,此任務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實用性和工具性,從而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

2.自主探究,分層教學

學生對圖表并不陌生,也能夠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與表達,只是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研究者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設計這樣一系列的任務,并且引導學生結合課本,自主探究,學生探究完成后教師統一解答學生疑問,再通過任務進行二次提升。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能主動分析和完成問題和任務。

3.綜合運用,解決問題

除去基礎的任務,研究者還設計了發展任務,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斑x擇同學參加期中表彰大會”這是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保持榮譽感,提高積極性。

這個任務需要學生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同時還涉及調整Y軸刻度等細節操作。研究者同樣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進行嘗試,不熟練的學生可以強化操作技巧,學生操作熟練了,研究者便鼓勵其進行圖表的修飾和調整,引導學生不斷嘗試,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4.多元評價,加強理解

每個任務完成后,研究者都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任務一教師點評,指出問題并為學生點評做示范,任務二個別學生點評并提出修改意見,任務三大家自由點評,不僅點評教師展示作品,小組內也互相評價。多元的評價方式既能培養學生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又可能生成新的問題,補充教師預設的不足并引發學生新的思考。

二、課堂練習的再設計與改進

公開課后,研究者結合自己的思考,并與他人交流討論,對本節課的情境和任務進行了修改。

三位學生進行討論,七年級的學生說:“我每周日下午5點到學校,公交車上每次都沒座位?!卑四昙壍膶W生說:“我4點半到學校,基本上都有座位,偶爾沒有?!本拍昙壍膶W生說:“我4點到學校,都沒幾個人?!?/p>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生:到校時間不一樣。

生:坐的不是同一班車。

生:可能有的路線偏僻,發車數量比較少,有的路線站點多,發車數量多。

師:猜測1,搭乘的公交車客流量不一樣,要驗證這個猜測應該如何分析數據?(展示三輛車的一天上下車人數數據表。)

師:猜測2,來校時間段客流量不一樣,要如何分析?(某公交站點一天內不同時間段客流量數據表。)

師:猜測3,不同車輛人數分散和集中,要如何驗證?(展示三輛車的客流量和所有編號相同公交車的總客流量。)

請大家根據課本內容,嘗試制作數據圖表,驗證猜測。

新設計和原設計相比,主要有三個變化,其一是情境由“分析期中考試成績”改為“分析公交車人流量情況”,其二是任務由教師直接逐步安排更改為學生提出假設再自選假設進行驗證,其三是增加一個綜合課研究性學習數據圖表的制作環節,由小組合作完成。

1.重設情境,學生自主提出假設

相比于原情境,研究者認為新的情境更注意從學生需求出發,因此更貼合生活實際,真實性更高,學生感受到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與原情境相比,找到公交車擁堵的原因,能給生活提供便利,學生可以真正使用數據圖表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心情愉悅,興致盎然,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悟到“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點,符合信息技術課程理念。

2.任務自選,尊重學生個體需求

新設計中,學生可以自選一種假設去驗證,往往選擇的就是學生覺得最可能、最符合自己本身情況的,這樣學生就會有真情實感,體會更為深刻。同時因為教師給出的數據多而雜,學生需要選出所要數據,這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要求,和實際生活也更貼合。當然教師也要做出提醒,以免學生久思不得其果,練習停滯不前,既浪費時間,又容易有挫敗感。

3.多樣數據,輔助其他學科學習

由于在前面的環節中,研究者采用自選一種驗證去假設的方式,重復操作的時間被節省下來,研究者便能夠加上“綜合課研究性學習數據圖表的制作”這一環節,利用學生自己在其他學科中收集的數據,根據自己的需求制作出符合條件的圖表并修飾。

這樣的改動更充分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相比于單純技能的學習,學生更是得到了思維的提升。制作圖表的目的是幫助分析數據,學生想要得到什么信息,就制作什么類型的圖表;想要讓圖表和演示文稿的風格相匹配,就將圖表修飾成合適的色系;想要突出某些數據,就將這些數據著重修飾。

4.總結提升,提高小組合作能力

最后環節中,研究者沒有要求每位學生都交一份作品,而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在綜合課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本身就是劃分小組并合作完成任務,延續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另一方面,研究者也是想給學生足夠的交流討論時間,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一同學習和成長。

學生作品以圖片形式上交后,研究者采用了評價、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并再次展示的方式,給予學生修改作品的時間,是對知識點的又一次強化,也是給學生一次向他人取長補短、拓展提升的機會。最后,學生上交修改后的圖表,教師及時制作微視頻,配上背景音樂展示學生作品,既幫助學生回顧本課內容,又能輕松愉快地結束本節課。

巧妙設計發展性任務,以任務作為主線貫穿整節課,以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并形成有效思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發展性任務也有優劣或者說是優和更優之分,教師在設計發展性任務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巧妙創設情境,從心理、年齡、家庭、學校等多方面考慮,選擇和學生最容易產生共鳴的情境,學生更能主動融入課堂,主動學習;第二,在貼合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教學和教育進行融合,只有多個學科合力,讓教育無處不在,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班人;第三,在知識點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廣度與深度,讓信息技術落地生根。

編輯/陸鶴鳴

猜你喜歡
課堂練習信息技術
課堂練習講評教學實踐探索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策略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數學課堂練習優化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