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設背景下蕪湖工業題材主題繪畫創作研究

2023-09-10 13:09夏東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繪畫創作蕪湖城市建設

摘 要:工業題材是當前許多藝術家關注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題材。在蕪湖大建設大發展的背景下,蕪湖畫家始終保持著一種高漲與積極的創作熱情。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蕪湖工業題材主題繪畫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蕪湖工業化發展、城市化建設的軌跡。以城市建設為背景,研究蕪湖工業題材繪畫作品的表現形式、風格特征等,論述蕪湖工業題材繪畫作品所呈現的藝術風貌、取得的成果和對當下工業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繪畫創作;城市建設;工業題材;主題繪畫;蕪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科研項目“城市建設背景下蕪湖重大建設題材美術創作研究”(WJKY-202109)研究成果。

一、城市建設發展與蕪湖工業題材繪畫

20世紀80年代,蕪湖尚未打破舊有的工業體系,經濟結構以輕紡工業為主,經濟地位并不突出[1]。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時有著“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的蕪湖,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經濟格局卻變為了以重工業為主,且重工業化程度越來越深,2008年,重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了72.3%。隨著蕪湖城市工業的不斷發展,蕪湖畫家開始關注到這一方面,并創作工業題材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例如,在蕪湖長江大橋建設期間,蕪湖畫家來到大橋建設工地現場進行寫生,描繪大橋建設場景,他們保持著一種激動與積極的創作姿態,探索工業題材主題繪畫。早在20世紀50年代,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毛澤東萌發了在蕪湖建大橋的想法,并指示就宜都、蕪湖、南京三座大橋進行規劃。1959年,蕪湖長江大橋設計初步完成,并成立了建橋委員會。修建長江大橋,似乎已水到渠成。然而,后期由于種種原因,項目最終擱淺。直到1997年,蕪湖長江大橋才正式破土動工。大橋建設期間,受到了安徽美術界的關注。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根據協會提出的“關注時代生活、體現地域特色、弘揚徽派傳統、重鑄世紀輝煌”的工作方針[2],在蕪湖長江大橋建設期間組織了近40位畫家加入大橋采風團,赴大橋建設工地進行寫生采風、創作,并基于寫生的畫稿、創作完成的近百件作品,在原蕪湖市文化局、蕪湖市文聯、蕪湖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共同努力下舉辦了《世紀金橋——蕪湖長江大橋美術作品展覽》。

在這次展覽中,可以看到藝術家用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表現方式來描繪大橋建設。如劉玉龍的作品《撼天·狂想》,以俯瞰的視角表現出縱深感,這幅作品以渾厚的筆觸、濃重的色彩表現建設中的大橋,并減弱了對具體物象的細節描繪,使畫面中的形與色渾然一體,具有強烈的表現力。羅朗的作品《樂章》用較為平視的視角來表現橋梁合龍,將天空、水面、陸地處理成三塊顏色,有意減弱畫面的空間,畫中的腳手架、造船器材、船也用平涂的色彩處理手法,使畫面形成平面的圖像構成。除了表現大橋外,也有表現建設工人的作品。畫家項春生的作品《大橋建設者》以寫實的繪畫語言表現建設大橋的工人在橋上休憩的場景。

畫家們通過這次寫生創作,不僅感受到火熱生活的豐富多彩,更加深了對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熱情,是蕪湖工業題材藝術創作與蕪湖城市建設的一次有效結合。

二、蕪湖工業題材繪畫作品表現形式

除團體組織性的重大題材創作外,也有藝術家個人將目光投入蕪湖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上,通過對工業題材繪畫的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了個人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安徽畫家巫俊于1998年蕪湖長江大橋建設初期,便來到大橋建設工地寫生創作了油畫《蕪湖長江大橋建設工地》。在創作這幅畫時,巫俊是以印象派輕盈明快的筆觸、跳躍明亮的色彩來表現大橋建設工地。同樣是描繪大橋建設工地的畫作,《跨越》(圖1)的表現形式迥然不同于之前的《蕪湖長江大橋建設工地》。我們所看到的建設工地現場不再是源于現實的客觀取景,而是一個被藝術家的直覺感受重新歸納的空間。巫俊鳥瞰的視角也改變了他以往的繪畫方式,這幅畫強烈的調性表現不同于細膩的色彩表達,明顯地帶有作者主觀的處理痕跡。畫面中表現的是蕪湖長江大橋建設的高潮階段,大的俯視構圖增強了畫面的“勢”氣。也是從《跨越》開始,巫俊的繪畫藝術進行了“跨越”。他借鑒了新表現主義之后形成的這種激情澎湃的畫風,非常契合于正在快速崛起、加速向前的現實生活和時代發展,體現出更加普遍、更加廣泛的社會意義。延續著這種高漲的情緒和表現性手法,巫俊陸續創作出《變遷》《三峽大壩工地》《大編組站》等畫作,與《跨越》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作品用刀粗獷,有如斧劈刀斫;涂色堆色酣暢,可謂痛快淋漓,洋溢著騰飛的生命活力和歷史跨越的動力。面對這些作品,可以從中體會到蓬勃向上的時代風貌,感受到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

“中國當代新型建設的工業題材很多優秀作品,也體現了與西方后現代藝術影響有關的創作和思考。但任何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國情和文化,中國工業題材的表現手法和認知方式的發展與變化是伴隨著中國時代發展而變化的?!盵3]藝術家在表現蕪湖工業建設題材繪畫時,是與蕪湖城市建設有著緊密聯系的。

進入21世紀后,蕪湖工業建設進入到新的階段。2015年蕪湖第三座長江大橋動工興建,于2019年4月26日完成鋼梁合龍。2019年也是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籌備的階段,巫俊再次將目光聚集到大橋建設上,創作出油畫《世紀金橋》,與近20年前的作品《跨越》又有不同,整幅畫面光線充足,色彩明亮,表現出熱鬧的建設場景。除了繪畫表現形式上的不同外,畫面中也能夠看到更為現代化的造橋技術,從側面反映出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蓬勃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作品中,以“建設”為主題的作品相較于前幾屆全國美展有所增加。畫家劉玉龍以大橋為主題,創作出油畫《歷史的風景·天塹之上》。劉玉龍在20世紀90年代末便開始關注工業題材,長期致力于對社會主義工業建設題材的研究及實踐,代表作《靜靜的夜》《怒放》《高峽贊歌》《沸騰的船廠》分別入選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他的工業題材作品既有嚴謹的造型,也有濃郁的色彩表現。同時畫家用奔放、果斷的筆觸讓畫面體現出力量與厚重感。劉玉龍也多次創作出以蕪湖工業題材為主題的作品,如色粉畫《蕪湖造船廠工地》,畫面中的船、起重機和塔吊被重新組合排列在相應的位置,觀者不僅能看到井然有序的造船場景,也可以感受到造船廠的雄偉。通過反復對造船廠主題進行研究,劉玉龍相繼創作出《沸騰的船廠》、《中國夢——造船》(圖2)等一系列以“造船”為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物與物之間形態各異,但又具有秩序和整體氛圍感。畫面中點、線、面的構成關系以及色彩的冷暖對比、亮暗對比都形成了一種穩定的秩序感,作者想要表現的不是建設場景的瞬間,或是記憶的片斷,而是一種歷史的永恒。通過抹去重來的反復繪制,畫中的吊機、船只、遠處深不可辨的物體從清晰變得模糊,再到清晰。他的繪畫不單純是藝術再現現實功能的體現,更重要的是結合畫家自身對這個社會、對社會發展現狀的思考。在表現工業題材主題繪畫上,相較于已完成的工業建設成就,劉玉龍更熱衷于表現正在建設的工業場景,正是這種過程性的展示,帶來了工業題材藝術創作的突破性可能。

換個角度來看,藝術家只有關注當下社會的發展、變遷,才能創作出更多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好作品。蕪湖城市建設也為蕪湖畫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2018年蕪湖輕軌建設期間,在一些繪畫作品展覽中同樣能夠看到以蕪湖輕軌建設為題材的畫作。

表現蕪湖工業題材的繪畫作品不僅體現在描繪蕪湖城市建設發展上。作品《自主創新鑄品牌》(圖3)是畫家童兆源與歐陽小林以我國自主創新品牌奇瑞汽車為題材創作的版畫,表現的是蕪湖奇瑞汽車工廠現代化車間繁忙生產的場景。這幅畫共分為三聯,畫面色彩較多,調成濃淡的紅、黃、灰,加上人物的臉部、衣著等顏色共有10多種,極具朝氣和現代感。畫面以組裝完成的紅色汽車和工作人員為中心,反映工作人員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畫面兩邊重疊、交叉的自動機械手,像一條條舞動的中國龍,傳送著汽車零部件;打磨、切割、焊接發出的火花與未經上漆的汽車外殼等,共同組合譜寫出一曲和諧而優美的“自主創新”旋律。畫面動靜交織的線條和明快的色彩,變化之中體現著秩序。畫家童兆源在蕪湖工作生活多年,創作出多幅以奇瑞汽車生產為主題的作品,如《征程之光》《藍色的“東方之子”》《鋼的旋律》《時代·工匠》等。作者繼承了徽派版畫語境,吸收當代審美元素,在以此為主題的系列工業版畫中,表現出蕪湖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在安徽做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安徽的戰略部署之后,汽車行業的整體科技競爭力有了顯著提升,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版畫《自主創新鑄品牌》不僅描繪出自主創新鑄品牌的場景,更是蕪湖工業和技術蓬勃發展的有力佐證。

在當前中國大建設大發展的背景下,蕪湖工業題材繪畫創作從題材和表現內容上緊跟時代發展,作品充分反映了蕪湖當下如火如荼的工業化發展、城市化建設,在表現形式上,突破了傳統寫實手法的藩籬。從涉及橋梁建設、輕軌建設、造船廠及汽車工業等方面創作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從各自不同的視角表現當下工業發展所帶來的思考,及其讓藝術回歸現實并呈現油畫本體語言真正藝術魅力的努力。在探索工業題材主題繪畫藝術形式的實踐中,有了創造性的審美發現。從蕪湖工業題材繪畫作品的構圖上看,俯視構圖居多,大的俯視構圖視角能較好地凸顯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工業場景的宏大。在表現技法上,不僅僅是油畫藝術再現現實功能的體現,更為重要的是結合畫家自身對社會發展現狀的思考。通過對蕪湖地區工業題材進行的藝術創作,再將目光關注到國家層面上的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上。某種層面上,表現蕪湖工業題材繪畫為一些畫家繪制更宏大的歷史題材繪畫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畫家劉玉龍早期創作了多幅表現蕪湖工業的繪畫作品,通過這些主題創作,劉玉龍在表現工業題材上得心應手,也將目光投向更宏大的以三峽工程為主題的油畫創作上,并于2019年創作出油畫《高峽平湖——長江三峽工程紀實》,2021年創作出油畫《建設中的三峽工程》。

通過對蕪湖工業題材繪畫作品的研究,可以看到蕪湖工業題材繪畫作品呈現出多元化藝術表現手法和形式。同時,后現代思想的傳播對藝術家有著一些影響,使藝術家產生新思考和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尤其是德國新表現主義給藝術家帶來了新的表現手法上的啟示,藝術家從不同的視角表現工業題材繪畫。如巫俊以大筆闊斧的表現手法表現工業力量,畫家劉玉龍用濃郁激情的色調來表現宏大的工業建設,還有一些藝術家從細膩抒情的審美角度描繪工業狀況,這些繪畫創作從不同方面反映了藝術家對工業發展的思考、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及其藝術創作創新的能力,不同程度地呈現出畫家對當下社會主義建設、工業發展的藝術態度和對藝術形式創新的思考與表現。

參考文獻:

[1]潘曄.蕪湖的“硬核”與“柔軟”[N].蕪湖日報,2021-11-11(1).

[2]張松.走進火熱生活 博采時代風韻:安徽省美術家協會部分美術家赴蕪湖長江大橋建設工地采風[J].美術,2001(4):74-86.

[3]徐良霞.表現當下:中國當代工業題材油畫作品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夏東,碩士,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西方繪畫創作與理論。

猜你喜歡
繪畫創作蕪湖城市建設
蕪湖濱江天際線
蕪湖樞紐GSM-R覆蓋方案設計
旅游綜合體特征分析
現代城市建設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
試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繪畫中的體現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淺析構圖程式在基礎教學中的意義
蕪湖:社區衛生機構公辦民營
孤獨對畫家創作的影響
蕪湖藥改的底氣是“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