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美育滲透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探析

2023-09-11 11:06尚亞婁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美育新媒體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是極為重要的部分,具有提高學生思想水平的功能。美育同樣也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適當地滲透美育,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近年來,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各種新的媒體大量涌現,在教育教學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很多高校都已經開始嘗試,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合理地運用新媒體,提升教學效果,從而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新媒體快速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美育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途徑,高校應當正視新媒體在美育滲透思政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靈活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探索更加有效的實施途徑,在開展思政教育的同時滲透美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新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結合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可以為美學滲透思政教育提供助力?;诖?,文章首先闡述新媒體背景下美育滲透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其次分析新媒體在美育滲透思政教育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最后結合具體實踐,探索如何運用新媒體加大思政教育中美育滲透的力度,以期能為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革新思政教育提供相應的理論借鑒,進而有效推動新媒體與教育教學的創新融合。

關鍵詞:高校;美育;新媒體;思政教育;融合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4-0189-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項目“美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1021

新媒體誕生以來,憑借其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迅速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高校學生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新媒體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與他人互動交流。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不僅承擔著傳授文化知識的重要作用,還肩負著傳播主流價值觀的責任。高校需要抓住新媒體帶來的契機,通過新媒體將美育元素涌入思政教育,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新媒體背景下美育滲透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品質

社會發展的同時,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也不斷創新,將美育思想滲入思政教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1]。尤其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美育滲入思政教育,可以解決傳統思政教育過于枯燥乏味的問題,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學生已經掌握新媒體的運用方法,并且習慣于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與他人互動交流。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靈活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及時將思政教育內容推送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美,體會思政知識所包含的思想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品質。

(二)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大部分學生從小接觸虛擬的網絡,相比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他們更習慣于自己去“看”,自己去“聽”,自己去“想”,而新媒體的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需求[2]。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如果能夠合理地運用新媒體,可以更加高效地將思政知識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在分享、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相比于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新穎有趣的新媒體信息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當學生自主通過新媒體學習思政知識時,相關的知識可以更加快速地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觀,從而提高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引導他們正確地辨別“美”與“丑”,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水平。

(三)有助于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長時間以來,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了教學的主導地位,但是很多教師在講授時僅限于課本知識,很少涉及課外的思政知識。尤其是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高校學生所面臨的信息環境越來越復雜,傳統的思政教育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高??梢酝ㄟ^新媒體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模式,來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3]。與此同時,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美育知識、審美理念融入其中,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美育滲透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新媒體的作用

在高校教育當中,美育和思政教育同樣重要,但是從教學實踐的情況來看,要想真正將美育滲入思政教育之中,既需要相應的策略,還需要借助特定的載體,而新媒體就是其中一種。傳統思政教育模式下,大部分教師是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將思政教育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這種方式并不利于美育的滲透[4]。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在美育滲透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同樣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首先,新媒體的信息表現形式極其生動,可以顯著增強思政教育的美感和吸引力[5]。除了傳統的聲音、圖片、文字之外,新媒體還可以通過動畫、游戲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思政教育的內容,彌補思政教育枯燥、乏味的不足,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西南交通大學推出的思政微課《筑夢啟航》,就是采用動畫的形式,向大一新生介紹思政教育的基礎知識,整個動畫片人物角色采用Q版形象,畫面清新,極具美感,讓新生們初步了解大學生活的同時,也為他們展現了一幅活潑的高校生活畫卷,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新媒體在傳播速度上具有極大的優勢,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更加快速地將思政教育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根據自己的需求從新媒體渠道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6]。與此同時,新媒體高效的傳播速度還極大地增強了美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影響力,為美育滲透思政教育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最后,新媒體具有極強的交互性,可以幫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動態,進而根據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從而顯著增強美育滲透思政教育的效果。傳統思政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課余時間師生基本很少交流,導致思政教育僅限于“紙上談兵”,難以下沉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7]。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除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隨時隨地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運用思政專業知識解答學生的各種疑惑,增強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力,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顯著增強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三、新媒體背景下美育滲透高校思政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整合新媒體資源,增強思政教育內容美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豐富,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被打破,人們獲取信息的難度因此大幅度下降。在新媒體環境中,受眾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信息篩選的難度不斷增大[8]。面對新媒體海量的資源,如何選擇和重組,并發揮其作用,成為思政教育必須面對的難題。當代高校學生從小接觸互聯網,具有極強的個性意識,思想觀念也更加多元化,這也給高校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9]。因此,要想在思政教育實踐中更好地滲透美育,高校教師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要根據教學的需求從新媒體中選取真正具有價值的資源,在此基礎上重新組合,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內容美,才能充分發揮美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教師需要認真了解高校學生喜愛的新媒體作品,搜集整理具有審美教育價值、內容積極健康的作品,不斷擴充思政教育的資源庫;對于其中內容低俗的作品,則應當刪除或者屏蔽,或者進行相應的點評,從而有效降低學生點擊觀看的頻率[10]。另一方面,在拓展資源庫的基礎之上,結合思政教育的目標,對獲得的資源進行再次加工,增強其美感。比如可以從古典詩詞中提取具有愛國主義元素的內容,從傳統舞蹈中提取積極向上的內容,從學生喜愛的綜藝節目中提取團隊合作精神,從優秀的影視劇作品中提取具有教育意義的片段,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增強思政教育的審美性,從而有效改變思政教育在學生心中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在學習思政教育課程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二)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強化思政教育形式美

新媒體可以將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融合為一體,調動人們的感官,還可以通過多種互動方式增強人們的參與感,是一種具有極強吸引力的信息傳播媒體。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時,恰當地運用新媒體手段,能夠增強思政教育的形式美,提高教學的效率。根據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10.6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首次突破10億,用戶使用率高達 94.8%。在短視頻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許多主流媒體及社會性組織紛紛開通專門的短視頻號,通過短視頻吸引年輕受眾的關注[11]。這也為美育滲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契機,高??梢赃\用新媒體手段,同時融合美育和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而顯著增強思政教育的形式美。通過豐富的信息傳播方式呈現主流價值觀,再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從而實現從“點對面”到“面對面”的傳播效果。

(三)把握新媒體宣傳陣地,深化思政教育價值美

進入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及價值輸出變得更加方便,同時也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要想占領思政教育的陣地,就需要掌握價值輸出的主動權。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網民已經習慣于從各類APP中獲取信息,尤其是即時通信類APP使用的時長,位居第一,而音樂、短視頻的使用時長也隨之延長[12]。智能設備廣泛普及的同時,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也開始成為高校學生經常使用的工具。在思政教育實踐當中,高??梢郧擅钸\用上述平臺,將具有思想價值的作品分享給學生,使思政教育的價值之美得以深入學生的心靈[13]。比如共青團廣東省委專門注冊的微信公眾號,每一篇推文的呈現形式都十分生動,既貼近學生心理,又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審美性,并且能夠針對學生關注的議題給予正面的引導,從而受到眾多學生的喜愛。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個人身份開設新媒體賬號,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學生互動。比如大連海事大學的曲建斌老師就堅持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學生交流,流暢的文字令人倍感親切,比枯燥的說教更能獲得學生的好感和信賴。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徐川老師則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向學生介紹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節日的內涵,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這種形式精美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學生的關注,部分學生還會將文章分享給他人,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正向積極的能量,使思政教育的價值之美得到更好的體現。

(四)掌握新媒體正確運用方法,突出思政教育環境美

新媒體背景下,任何個體都不再是單方面接收外界信息,還會主動地輸出。因此,高校教師和學生的素養水平會直接影響整個校園環境,進而影響思政教育的效果。所以,高校還需要針對全體師生展開專門的審美教育,提高師生的媒介素養,營造美的育人環境,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14]。

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以媒介素養提升、網絡審美、網絡道德規范為內容,設置專門的培訓課程,有效提升高校教師的媒介素養,打造一支能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獲取新媒體資源,采用平民化方式展現美學思想與傳遞主流價值觀的思政教育隊伍。另一方面,高校還需要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新媒體,通過教師的示范、學校的美育熏陶學生,引導學生感知美,進而主動地傳播真善美,使新媒體真正成為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傳遞積極能量的平臺[15]。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再加上新媒體的作用,共同構建富有美感的高校教育環境,進而通過美的環境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中的信息不斷增多,對高校學生的影響也不斷增強。高校學生面對海量的信息,很容易失去判斷能力,進而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這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高校需要正視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實施思政教育時,靈活運用新媒體手段,將美育滲入思政教育中,充分體現思政教育的內容美、形式美和價值美,在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的同時,強化他們的審美意識,為社會培養更多學識高、心靈美、行為美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萍,李亞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6):36-38,70.

[2] 沈鐿武,沈海洲.美育特色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49):98-101.

[3] 姚麗芳.美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意義及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2):88.

[4] 高楚楚.當代自然美育在高校課程思政中的應用路徑探究[J].中國地質教育,2022,31(2):6-10.

[5] 任綺,王文瑜.高校背景下以美育促德育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3):148-149.

[6] 田清,袁琴.藝術審美對新時代大學生情緒調適的途徑探索[J].藝術學界,2021(2):359-372.

[7] 任潔.以地方音樂為載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當代音樂,2022(2):39-41.

[8] 王騫,鄧志勇.論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策略[J].江蘇高教,2021(5):94-98.

[9] 張蔥竹.高校美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途徑研究[J].大學,2021(52):143-145.

[10] 侯坤,許靜波.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美育路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120-124.

[11] 李金檀.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0(18):83-86.

[12] 趙五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育融合路徑探析[J].山西青年,2019(24):30-31.

[13] 林勇靈.“四管齊下”提升美育與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融合性[J].廣西教育,2019(3):55-57.

[14] 石鈺.美育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途徑研究[J].高考,2018(26):8.

[15] 何曉平.論高校思政教師美育能力的提升[J].教育現代化,2017,4(44):85-86,91.

作者簡介 尚亞婁,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藝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美育新媒體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美育教師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