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有效提問 構建高效課堂

2023-09-11 03:36許彩菊
新教師 2023年3期
關鍵詞:提問技巧高效課堂小學語文

許彩菊

【摘 要】運用技巧有效提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時,注意聯系舊知與生活實際,能夠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在學生出現疑惑時進行提問,能夠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能夠增強提問的有效性;而圍繞關鍵字、詞、句、段進行提問,能夠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提問技巧 高效課堂 策略

有效提問是激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不竭動力,也是衡量一堂課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能夠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帶動學生往更有利于完成學習目標、突破重難點的方向前進。因此,課堂問題的巧妙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運用提問技巧構建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一、聯系舊知及生活實際進行提問

學生學習的知識來源于書本,也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實際。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晰明白地理解課文,教師要聯系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發問,為他們牢固掌握知識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與課文相關聯的問題,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理解和思考時有身臨其境之感,在分析和回答問題時更有依據,對課文的理解也能更透徹。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題西林壁》一課時,有的學生比較難理解作者在不同位置看同一景致而有不同描述的原因,為讓學生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意及其原因,可以啟發學生先回想二年級下冊數學“觀察物體”的知識,然后引導他們通過知識遷移來理解此詩句的意思。筆者提問學生:“物體的形狀和位置有什么關系呢?”因為是舊知識,多數學生都能回答出“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不同”。筆者接著順勢拿起教科書,讓不同位置的學生說說各自看到的教科書的形狀,學生馬上理解了蘇軾對同一風景有不同描述的原因在于觀看的角度不同,從而加深對詩句內涵的理解,也感受到蘇軾詩詞的濃厚文采。這樣既結合已學過的數學知識,又結合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導,既讓語文課上得輕松、活躍,又讓學生將在數學課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再如,學習《七律·長征》一文,為了讓學生感受紅軍將士在一天時間內不分晝夜翻山越嶺冒雨急行軍240里,準時趕到瀘定橋,最后勇奪天險的艱難險阻。筆者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提問:“人正常的步行時速是多少?”學生回答無負重的情況下,一小時大概能步行10里。教師再問學生:“大家能夠保持這樣的速度連續走幾個小時?紅軍在夜雨中翻山越嶺,還要背負武器等重物,能算出他們的時速大概是多少嗎?”這樣結合生活經驗的提問,學生通過計算更加真切地感悟紅軍在漆黑的夜晚里、在寒冷的雨天中、在敵人的圍堵下連續疾行20多個小時的艱辛,立馬對“橫鐵索寒”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也對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肅然起敬。

二、選準時機進行啟發誘導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就能夠比較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當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陷入困惑、不解時,教師可運用問題對其進行啟發、引導,幫助他們撥開云霧、化難為易。這是突破知識重點、難點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紅軍強渡大渡河之艱險的理解,筆者出示《飛奪瀘定橋》一文讓他們閱讀。部分學生較難理解題目中為什么用“飛”“奪”,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文章并提問:“瀘定橋前有國民黨兩個團的守軍,后有兩個旅團的追兵,當追兵和守軍匯合后,敵我力量懸殊,紅軍想過瀘定橋是不可能的,紅軍北上也就不可能實現,等待紅軍的命運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立馬明白紅軍可能遭遇覆滅的危險。經過分析,學生明白了“飛”是與時間賽跑,“奪”是與生命賽跑,對紅軍對黨忠誠和大無畏犧牲精神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受到了很好的革命傳統教育。

再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筆者先聲情并茂地講述圓明園曾經是舉世矚目、巧奪天工的皇家園林,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讓學生帶著如下問題自讀課文:(1)為何文章用較大篇幅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2)課文中是怎么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的?(3)文中用哪些建筑風格和建筑物展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4)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圓明園的毀滅?(5)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侵略者強盜般的野蠻行為?有了前面的介紹做鋪墊,學生馬上帶著問題在課文中尋找答案,也在問題的引導下了解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在隨后的課文講解中,筆者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加以指導,讓學生明白圓明園是我國珍貴的國寶,由于侵略者的野蠻搶奪并火燒了圓明園,導致圓明園的毀滅,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課堂提問要注意難易得當

小學生求知欲望強烈,但其知識、閱歷有限,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學生容易有畏難情緒。反過來,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輕易回答,這類的提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把握好難易程度,要能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達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學生不大理解“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這句話是該文的難點,也是重點。為幫助學生理解句義,進而突破知識點,筆者將這句話分解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1)大家的家鄉有什么迷人的自然風光?(2)家鄉有什么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特產?(3)你熱愛自己的家鄉嗎?為什么?(4)在你的身邊有破壞大自然和人類生存環境的人和事嗎?當筆者將這四個問題通過一體機屏幕展示出來時,原來眉毛緊鎖的學生突然活躍起來,紛紛舉手回答問題,繪聲繪色描述家鄉的美麗景色和迷人的風光,訴說故鄉的富饒物產。筆者因勢利導:“同學們,大家看到的家鄉的美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而宇航員從太空中看到的是五彩斑斕的整個地球,并感嘆地球‘晶瑩‘紋痕相互交錯‘薄薄的水藍色紗衣?!敝链?,學生順利理解了文中關于地球的可愛的描寫。接著,筆者繼續通過一體機播放一些海水污濁、環境污染、山體滑坡等各種令人膽戰心驚的畫面,讓學生也明白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由于過度開發礦產、破壞森林、濫用化學藥品等問題,導致人類居住的地球已經千瘡百孔、十分容易破碎。最后,再拋出一個問題:“既然地球容易破碎,人類是否可以遷居到其他星球上去?”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品讀課文。通過學習,學生明白其他星球不適合人類生存,從而牢固地掌握本文“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必須愛護地球”這一中心思想。

四、抓住課文重點詞句提問

優秀的文章通常都有一些意味深長、感人肺腑的關鍵字詞、重點句段,它們往往是文章的精妙所在、點睛之筆。在這些關鍵字詞、重點句段處設疑提問,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表現手法有更深的把握。因此,教學中在重點字詞、句段處進行提問,可起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時,魯肅對諸葛亮將船一字排開的命令感到吃驚,害怕曹兵出來,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只管飲酒取樂。筆者抓住兩個主人公一個吃驚、一個卻發笑的描寫進行深入提問:請大家根據文章內容,說一說諸葛亮在笑誰?“笑”的含義是什么?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紛紛回答:一笑曹操,曹操中計了;二笑魯肅,安慰魯肅,讓魯肅不必擔心;三笑周瑜,周瑜陷害他的計劃落空了;四笑自己,胸有成竹,是得意的笑。經過這一提問,諸葛亮神機妙算、聰明過人的形象立馬在學生心中形成。以“笑”貫穿全文,學生加深了對文章中各關鍵人物的理解,也從更多維的角度來掌握和理解全文,提升了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能力。

再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筆者首先組織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盛典的喜慶氛圍,接著讓學生品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再一問學生:從這段話中可以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可以感受到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無限熱愛。二問學生:該段文字的哪幾個詞最能表達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熱愛?學生回答:“爆發”“排山倒?!薄耙积R”等詞能充分表達人民的熱情和對毛主席的熱愛。在講解第六和第七自然段后,一問學生: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歡躍”“一齊歡呼”表達當時全國人民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學生回答:這是一種非常激動、興奮的心情。二問學生:為什么非常激動、興奮?學生回答:因為新中國終于成立了,人民當家做主了??梢钥闯?,“歡躍”和“一齊歡呼”這兩個關鍵詞把新中國成立時人們的喜悅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抓住這兩個詞也能感受到作者筆下所描寫的開國大典所呈現的舉國同慶的盛大歡樂場面。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一種藝術。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貼近學生實際、緊扣教學重點、把握難易程度,激起學生深入閱讀、參與對話、表達思想的強烈欲望。教師要借助課堂提問,讓學生在思考、討論、探究中與文本、與教師、與同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達到提高教學實效、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猜你喜歡
提問技巧高效課堂小學語文
新聞記者采訪的提問藝術
簡析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的提問技巧
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技巧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