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對策研究

2023-09-19 02:51李靜波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體系評價教育

李靜波

(西南交通大學教務處,成都 611756)

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用于評估人才培養效果、高校學科建設水平、教師教學能力,其科學性、系統性直接影響著高校的整體發展。隨著人才培養理念的變革、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教育技術的發展,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也形成了改進和升級的內生動力,高等院校應持續推進教育教學評價體系革新,健全評價內容和指標,科學設計評價標準,以滿足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

1 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現存問題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學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從全局層面出發,對包括高等院校在內的各級教育事業單位提出了教學評價改革要求,反映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在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評價導向科學性不足

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旨在全面檢驗辦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育人效果,其對高等教育具有顯著的導向作用。但部分高校的教師教學評價、學生評價、組織管理評價存在功能導向不科學的問題,常見表現為學生評價“唯分數”、教師評價“唯文憑”、學術評價“唯論文”等。教育教學評價是高等教育的“指揮棒”,準確定位教育教學評價方向是發揮其導向功能的基本前提,也是完善評價體系的必由之路。

1.2 評價方法專業性有待加強

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涵蓋諸多要素,包括評價對象、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工具、評價功能,其參與主體類型多樣,呈現出系統性、復雜性的特點。評價方法具備串聯、銜接作用,是組織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內在邏輯,建立科學的評價方法可全面提升評價效果。評價方法專業性不強是制約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科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問題表現為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相關學科建設滯后、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創新性不足。

1.3 評價內容及指標體系不健全

自黨的十九大明確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以來,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一系列變革,育人理念、教學方法也隨之變化。在此背景之下,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應及時跟進,與教學工作形成有效銜接。但實際情況顯示,高校教育教學評價內容及其指標體系不完善,如學生德育評價缺失、體育評價程度淺、教師創新創業指導不足、一線學生管理工作不深入。

2 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措施

2 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措施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應實現覆蓋全面、內容健全、指標完善、方法科學。結合《總體方案》中提出的改革要求,應著重完善各類評價內容的指標體系,建立專業的教育教學評價方法,創新評價工具。

2.1 建立健全評價對象、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指標

2.1.1 改進學校評價 首先,推進高校分類評價。根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國內高等院校數量為2 759所,含高職(??疲┰盒? 489所、本科院校1 270所。不同院校在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學校定位、資源投入、社會服務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高等院校應根據以上因素科學建立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突出其自身的辦學特色,真正發揮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指揮棒”作用。創新型、研究型高等院校以推進“雙一流”為導向,重點培育一流學科和一流人才,發揮科學研究引領作用,此類院校應突出學科建設水平評價、科研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服務國家需求評價。應用型高等院校以基礎性人才需求為導向,重點加強基礎教育,培養社會緊缺的人文型、工程型、技能型人才,此類院校應突出學生實踐能力評價、專業技能評價,強化教師創新創業能力評價、實踐指導能力評價[1]。

其次,健全教育教學綜合評價,包括專業評價、課程評價和教材評價三方面。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18年出版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高等院校開展專業評價提供了有效的參考。同時,在“雙一流”背景下,符合條件的高等院校應該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教研〔2017〕2號)和《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教研〔2018〕5號)推進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制定科學的專業評價體系,摒棄過于強調論文發表數量、科研獲獎數量以及論文引用率的傳統評價方式[2]。課程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授課質量、生均課程門數、課程內容的合理性、專業實習、社會實踐、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等。另外,《總體方案》中格外強調了教授為學生授課量,教授的學術水平相對較高,保證教授的授課量有助于提升整體的課程質量,高校應對此建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高等院校應借助課程評價強化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材評價涵蓋三個方面,分別為內容質量、編校質量以及印刷質量。在內容質量方面重點關注教材的先進性和系統性。各學科的發展水平較快,教材應做到與時俱進,適當淘汰部分陳舊的、不能體現學科發展現狀的教材。公共性、基礎性學科優先選用教育部推薦或指定的教材。加大對自編教材的評價力度,確保教材內容質量。編校質量和印刷質量著眼于教材的版式設計和印刷水平。

最后,建立健全教育經費使用評價機制。教育經費對高等院校的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具有重要影響。高等院校辦學層次差異大,這一點在教育經費上體現得尤為明顯。2021年國內預算教育經費超過100億元的高等院校達到了17所,排名第一的院校甚至超過300億元,與之相比,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顯著下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應建立健全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考評機制,定期評價教育經費使用情況,做到教育經費合理利用、科學分配。CORPS模型用于研究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治理情況,其中包括服務對象、資源、參與者、業務運作以及服務內容五項基本指標。在高等院校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中可按照該理論模型設置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運用綜合指數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等開展量化評價,從而分析教育經費“投入—產出”效率,改進教育經費使用規則[3]。

2.1.2 改革教師評價 首先應持續推進師德師風評價。一是建立師德師風紅線意識。高等院校教師評價工作中應始終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原則,樹立師德師風紅線意識,通過廣泛宣傳將其內化為教師的基本素養。教育部于2018年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高校師德師風評價提供了明確的依據,包括言行雅正、學術規范、公平誠信等,高等院校應據此開展師德師風評價,健全教師評價體系。二是建立師德師風多元化評價機制。在校內開展師德師風學院評價、教師自評以及學生評價,通過多元化主體提升師德師風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達到不留死角、不容僥幸的評價力度。三是開展常態化評價。在每一個學年內開展兩次師德師風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評優獎勵、職稱評定的重要參考條件,通過長期穩定地執行保證師德師風建設效果。

其次應強化教育教學實績評價。一是規范高校教師授課評價。健全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授課評價主要針對課堂,由學院領導、學科帶頭人及其他專業教師組成評價小組,做到事前不通知,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問題和整改意見。同時,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也要參與課堂教學評價,可采用不記名評價方式,為教師打分。此外,要求教授開展基礎課程教學。建立教授最低授課量指標,要求教授、學科帶頭人等高水平師資力量承擔一定數量的基礎性教學工作,保證優秀師資服務人才培養。二是改進高校教學研究評價。高校應弱化數量要求,突出質量導向。傳統的教學研究評價體系中將科研項目數量、科研成果等級、論文發表數量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甚至設定科研產出的期限。在高校教學研究評價改革中,應遵循科學研究的周期性規律,不設置科研成果產出期限、項目數量以及論文數量等指標,重點突出教學研究的質量以及社會貢獻力。要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科研工作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部分課題的研究周期甚至長達數十年。在科研評價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實施長周期評價??蒲谐晒臉s譽往往由團隊共享,但高校中需開展個人科研能力評價,因而應強化團隊評價和個人自評,引入專家評價。三是增加高校教師實踐指導評價。高校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包括校內外競賽、就業創業、專業實習、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以及論文撰寫,在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下,專業課教師在部分環節有所缺失,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深入交流的機會。應建立健全教師指導學生實踐的評價內容和指標,將實踐指導納入教師業績考核范圍,計入日常工作量。

最后,建立健全高校教師一線學生工作評價機制。高校教師評價中應引入一線學生工作方面的評價因素,按照現行的職稱評定規則,從助教晉升為講師以及從講師晉升為副教授,相關教師都應至少擔任過班主任或者輔導員。此類評價工作中主要采用學生評價和學院評價,具體指標包括教師對學生工作的責任心、對學生的關愛程度、學生學業及就業情況等。

2.1.3 優化學生評價 首先,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完善德育評價。傳統的學生評價體系形成了成績為先的基本觀念,考試成績成為體現學生能力的外在因素,這種成才觀念甚至從基礎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提出和普及,現代教育的成才觀念得以完善,高等院校應切實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學生評價中做到以德為先,建立或者完善德育指標,具體可參照國內某高校的學生德育素養評價,如表1所示。

表1 某高校學生德育素養評價

2.1.4 加強體育評價 高校體育教學的核心作用是增強學生體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但受限于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高校體育測評存在程度淺、標準低的思想。在高校學生評價改革中,應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學生長遠發展為出發點,強化高校學生體育測評的廣度和深度,摒棄“及格”思想,鼓勵高等院校設置適合本校體育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大學生體育測評工作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另外,《總體方案》中要求在高校體育評價改革中探索體育全程教育,改變當前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的現狀。

2.1.5 增加學生就業及發展評價 學生就業選擇和職業發展路徑評價可對高等院校改進教學管理工作、完善學生評價機制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高等院校的學生評價體系應延伸至職業發展環節,借助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反饋改進在校生管理,優化在校生教育教學評價體系。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高等院??赏ㄟ^網絡途徑與歷屆畢業生建立聯系,借助發放問卷、線上采訪等方式獲取畢業生對學生管理、專業課教學的建議,進而將各種有益的觀念融入校內學生評價中。另外,畢業生能夠反饋高校專業課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匹配性,為高等院校改進學科評價提供新的思路。

2.1.6 嚴格學業評價 高校學生學業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兩個方面,在過程評價中應樹立標準嚴格、過程嚴謹、結論客觀的基本理念。以過程嚴謹為例,通常高校學生的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構成,在學業評價中應考查學生是否獨立完成教師日常布置的各類課業任務。在結果評價方面,重點把握畢業設計、學位論文撰寫以及論文相關的實驗。目前已經針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建立了論文抽檢機制,2021年,教育部印發了《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高等院校應加大畢業設計查重、實驗數據規范性方面的評價力度[4]。

2.2 創新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

2.2.1 評價方法創新 一是以數據賦能評價。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評價對象包括學校的行政管理組織、師資隊伍以及全體學生,評價內容主要集中在學生課業和教師授課兩個方面,顯然,無論是評價對象,還是評價內容,均涉及規模較大的數據,大部分教育教學評價工作都依托于各種數據。因此,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建設中應進一步挖掘教育教學大數據的潛力,利用數據賦能教學評價,創造新的評價角度,發現評價體系改進、改革的新方向。例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中關注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但高等院校常常采用集中授課的模式,尤其是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教師同時面對上百名學生,難以全面評估學生對課程內容以及授課方式的態度。智慧校園中,可利用部署在教室內的硬件設備捕捉學生的表情信息,進而為課堂評價提供數據資源。

二是以平臺賦能評價。教育部在2018年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旨在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校園。這一重要契機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數據化、平臺化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數據收集依賴于平臺,高等院??赏晟菩染W站,或者建立獨立運行的教育教學網絡評價系統,形成教育教學評價大數據平臺。這方面國內已有先例,比如,西安交通大學于2016年先行試點教學質量實時監控大數據平臺,其目的在于提高第一課堂的教學質量,該平臺收集的數據資源包括督導評價數據、學生評教數據、領導聽課數據、管理部門監察數據、課堂錄像數據、一卡通刷卡考勤數據。同時,校方利用平臺貫通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以及就業大數據,在課堂質量與就業質量之間建立了聯系,以課堂引領就業,以就業反饋課堂,為學校建立數據驅動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提供了軟硬件基礎。

2.2.2 評價工具創新 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產生的大數據對數據分析和處理的工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算法是處理此類大數據的主要技術路徑。當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教育教學評價的研究日益豐富,例如,國內學者將決策樹算法、神經網絡算法引入英語教學輔助系統,同時開展英語教學智能化評價。加大人工智能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的應用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其對教學評價工具創新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實現層面應重視以下幾點。

一是建立常態化監測,收集大數據。綜合運用教學網站、智能傳感器收集高校學生的考試大數據、課程大數據、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狀態大數據等,其中涵蓋了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動態數據中包括學生的面部表情、語言以及身體姿態。不同類型的數據發揮著差異化的教學評價功能,例如,學生面部表情大數據可作為判斷學生專注度的依據,如學生目光的朝向、注視的時長等。

二是開發教育教學智能評價算法。人工智能技術利用算法實現海量數據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規律,通過建立數據模型,不斷提升其實際應用的效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時應開發符合特定場景的算法程序,例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的相關算法可用于分析學生的面部表情大數據。

三是開展問題診斷及干預。人工智能技術作為高校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工具,不僅能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助于設計和執行問題干預對策。國內研究人員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學診斷評價與干預系統架構,該系統將學習者作為評價對象,依托人體形態、聲音、面部表情等數據,采用目標檢測算法、LSTM淺層分析法處理系統采集到的大數據,其產生的診斷結果包括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活躍度、情緒以及協作能力,最終根據診斷結果制定出干預措施,促成教育教學評價閉環[5]。

3 結 語

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是高等院校教學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應深化教學評價改革,重點改善評價導向不合理、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評價體系中的關鍵要素為評價方法、評價對象、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指標。高等院校應建立學校、教師、學生三級評價對象體系,針對每一類評價對象建立健全評價內容和評價指標。在評價方法層面可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利用數據和平臺賦能教育教學評價體系,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人工智能技術,形成利用數據驅動教育教學評價的新模式[6]。

猜你喜歡
體系評價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