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融合

2023-09-20 17:44吳海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2期
關鍵詞: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與法治

吳海燕

摘要:在小學課程體系中,道德與法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開設好這門課意義重大,它可以在思想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身的成長環境和家庭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和家庭需要時刻關注他們的成長和心理品質的養成,否則,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不健康問題。尤其是矛盾問題突出的家庭,孩子由于學習壓力過重、對自我的認知不夠、缺少關心關愛等,而表現出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責任與擔當,而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他們健康成長成才的基礎。所以,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形成,個性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共同心愿。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心理健康教育? 健全人格

引言

德,是立人之本,興國之基,人生成長的關鍵期是青少年階段,精心引導和培育是扣好人生第一??圩拥年P鍵所在?;顒有?、開放性、生活性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突出特征,通過對學生健康、愉快、有愛心、有創意的生活的引導,從而使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在教育與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在實際教學中,把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對于形成健全人格,增強立德樹人成效具有非凡的意義。怎樣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呢?筆者這幾年一直從事班級的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第一,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將知、情、意、行四者有機地結合統一,而知、情、意、行結合的基礎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在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知識的同時,必須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把握學生思想發展的關鍵期,最終改變學生的行為,從而才能使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行為得以實現。第二,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系統的知識,更要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才能真正地主動地接納和內化道德教育的內容,這也是道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要實現教育目標,就要注重個體的自我感覺,因為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屬性,它可以在非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自愿、自覺地達成教育者的教學要求。第三,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對象與教育目標是一致的。它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完善的人格,而心理、思想和意識是它們的工作對象。實踐證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都需要科學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它們對學生的社會化均是有幫助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兩者具有相同的教育作用。第四,學科的發展也證明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結合是完全可行的。道德教育心理學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是道德教育與心理學交叉產生的,也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一個研究重點就是兒童在教育影響下道德品質的形成過程及其規律性,而研究道德教育過程的心理學規律就是它的任務。

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啟示

要使學生在思想和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真正地融入道德教育,教育者就要積極做出改革,從內容上出發,使它符合當下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一要改變傳統的教師授課方式,不要傳統的說教;二要結合學生的社會實際、家庭環境和生活實際等開展教育活動,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教學效率。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健康教育給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與視野,這在內容和方法上均得到了體現。內容上,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并適應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征,這是心理健康教育對道德教育在內容上的要求。道德教育的內容,要適應和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與學生思想能產生共鳴,使學生能夠體驗現實的、當下的情感。所以,道德教育理應重視與時俱進、融入社會、貼近生活,使道德教育的內容得到更好的豐富,更接地氣。在實際教育中,對道德教育內容的選擇,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法治教育有機結合

在道德與法治工作中,學校要加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往往體現了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如學生的某些認識或行為習慣表現。在教育中,我們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這不僅能夠促進其自我發展,形成人格特征,還可以推動其外部的社會化發展。例如,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本內容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在教育中,如果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加以教育引導,不僅能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形成,還能將社會化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素質,促進完全人格的形成。要想學生形成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就要關注他們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體現,如教育和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正確地對待師生和同伴關系等。所以,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能否取得實效,關鍵要看對學生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引導,這恰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實際教育中有很多體現復雜性與艱巨性的例子,比如學生的行為偏差問題:打架現象,我們往往會針對打架事件本身對當事人開展批評教育,但效果不明顯,過段時間可能還會再犯,如果我們換種方式,效果可能會更好,如幫助學生分析打架的原因和影響,教會他們能夠自我調節情緒,打架事件也許就不會發生。對于撒謊行為,我們不僅要加強誠信教育,更要去加強心理引導。比如大家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通過造成了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來教育大家不要撒謊,如果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讓他們明白,無事生非一定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不能因為無聊而用編造事實欺騙他人的方式來取樂,而要主動學會自我調適,如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看看書、聽聽音樂、做做運動等,從心理上進行自我調節,這樣就不會因為撒謊而帶來消極的后果。

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兩者相輔相成,社會對德育的要求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達到個體內在素質轉化的目的,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又可以輔助我們更好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從而德育工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就得到了保證。

(二)少說教,多傾聽

小學生處于心理發展的快速期,但是心理尚不成熟,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內容,他們經常很難理解。所以,避免過于抽象的內容是教育者在選用道德教育內容時首先需要注意的,而對于那些不可避免的抽象內容,我們要盡量用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學生情感上的共情是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的切實需要,這也是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抽象理論的灌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增強他們對思想道德的體驗和創造。教師要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進而讓教育內容進到學生的心里。教師要學會傾聽,要保持一顆平等的心,傾聽學生的內心,這也是真正了解學生的關鍵,在談心談話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談話內容,教師要給予積極的關注,暫不評價、全盤接受,鼓勵學生說出內心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行為和想法。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冷靜客觀,立場明確,還要換位思考,與學生同心共情。值得注意的是,傾聽環境也很重要,不能選擇人聲嘈雜的教室、樓道或辦公室等人較多的地方,而要選擇安靜的、能讓人放松的環境。

(三)巧妙地使用心理暗示

個體往往更愿意吸收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知識。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送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還要傳遞更廣泛的內容,如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尊重老師、關心同學、尊老愛幼等。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素材應該成為道德與法治教育重點選擇的內容,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社會群體會影響存在其中的每一位個體,而學校這個群體也會影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名學生。因此,我們要發揮好群體影響對個體教育的巨大作用,把學校道德與法治教育開展好。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雙管齊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齊頭并進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著力打造一支既懂德育又懂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師資隊伍,才能達到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雙推進、有效共贏。這是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點。這就要求學校里的每一位教師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和能力素養,特別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班主任。

有些教師不能幫助學生合理有效地處理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就是因為他們只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卻不懂得利用心理健康知識來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也有些教師看到學生身上出現的品德問題卻無法因材施教,往往就是因為他們只懂得進行心理輔導,卻不會使用德育知識及方式方法去引導學生。

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對有思想、能表達自己情感的小學生,德育工作者們要想使工作富有成效,就要換位思考,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從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動向,體會他們的思想感受,探知其內心世界。對于一些出現問題的學生,教育者不應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而是以寬容、理解的心態深入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并給予適當的思想疏導,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行為調整。

三、提高家庭教育實效,大力推進家校合作深度

深入的家校合作對小學生來說極為重要,因為他們與社會接觸相對較少,接觸最多的就是學校和家庭,他們的學習具有高度密集性。學生個體的成長往往受家庭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并具有持久性、直接性的特點。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它們都會影響到家校合作的效果。例如,許多家長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影響,急于求成的教育方式屢見不鮮;許多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疏于磨煉孩子的性格意志,而是一味地關心孩子的生理需求;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往往被忽視。要想同時搞好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這樣有機結合的育人效果才會成效突出。因此,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必須要進行轉變和提升,使家校合作達到理想的效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氛圍熏陶,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樹立健康、科學的道德觀念,能做到知法懂法,在社會生活中能用道德與法治思想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和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我們要注意避免兩種傾向的發生,即心理問題德育化和德育問題心理化。千萬不能把心理健康問題與品德問題混為一談,因為品德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都有可能出現在小學生身上。比如小學生偷東西,當他偷了同桌的橡皮,多半是品德問題,但當這位學生多次偷盜同學東西的時候,則很可能就是心理健康問題了。教師要想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做到“對癥下藥”,就必須要分清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到底是屬于心理健康問題還是思想品德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教師的努力和付出可能就毫無成效,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展。第二,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將教育融入生活,利用生活來教育學生。一個人天生就會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受到教育,這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而學校更應該從學生的社會生活出發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自然的生活狀態就是道德與法治的強大生命力,回歸生活,并將道德情操的教育融入生活中的每一點每一滴。當我們能真正地結合真實的生活和生活的點滴來開展教育時,道德與法治教育將不再枯燥,也不會單調。

所以,通過上述的整合方法,發揮二者共同的載體——學生的日常生活的作用,我們就可以很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進行有機的整合,提升教育實效。

但要注意一點,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當前,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與法治教育,存在兩種片面的不正確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中國社會進入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取代德育工作;還有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作用很小,目前還只是應景之作。

通過前面的論述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與法治教育不能夠相互代替,因為它們的理論基礎不同,工作側重點也不一樣,它們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體系;但我們要明白一點,我們可以科學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與法治教育,原因有二:一是它們在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這個教育目標上是完全一致的;二是它們可以相互借鑒雙方的研究方法,相互彌補自身的研究內容與重點。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在認知初期,個人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建立的重要時期,他們對于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的正確解讀,將對其自身未來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任課教師自身需要有家國情懷,樹立“講好一堂課、培育一代人”的理念,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創新育人方式,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注重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融合,為學生牢牢搭建成長的階梯,堅持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從而達到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付正大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與法治
如何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之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教給孩子尊重 培養健全人格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