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熱點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可視化圖譜分析

2023-09-25 09:13魏金姍張愛寧李滋婷
熱帶農業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制種發文甘肅省

魏金姍 張愛寧 李滋婷

(1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2 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甘肅蘭州 730070)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甘肅是我國最大的玉米制種生產基地,2020年甘肅省玉米制種的面積為8.64萬hm2,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5.6%,近年來,有關甘肅玉米制種產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現狀[1]、制種玉米種植[2]、病蟲害防治[3]等方面,本文以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為研究對象,通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借助知識圖譜軟件Cite Space[4]對文獻進行整合,了解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的熱點研究和趨勢,為以后玉米制種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所有信息主要來自CNKI數據庫,檢索論文發表年份為2002~2022 年,文獻類型為期刊論文,信息采集日期為2022 年9 月13 日。通過以“甘肅省玉米制種”“玉米制種產業”為主題和關鍵詞,檢索2002~2022年CNKI數據庫相關信息,共檢索到830篇文獻,剔除與主題相關性不大的文獻,得到682篇有效學術論文。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借助Cite Space 6.1 R3,對CNKI數據庫檢索到的682篇有效學術論文從作者、機構、發文量等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幫助學者厘清研究熱點,直觀展現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

2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文獻分布

2.1 年度發文量

年度發文量是指某個年份所發表的文獻數量,可以直觀看出某領域的發展趨勢。如圖1 所示,2002~2010 年,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發文量逐年緩慢增加;2011~2013 年,發文量快速增加,其中,2013 年發文量最高,為77 篇,這可能是由于甘肅省政府為推動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和玉米制種基地的文件方案,為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推動甘肅省玉米制種研究快速發展;2014~2019 年,發文量整體上呈現緩慢遞減趨勢;2020~2021 年,發文量略有上升,但增幅不大。

2.2 發文作者

發文作者是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最直接的研究主體,通過Cite Space 軟件參數選取面板設置Threshold(闕值):g-index(k=25),選擇Node Types中Author,獲取研究學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網絡圖譜。由圖2可知,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發文作者合作網絡共有491 個節點,436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3 6。其中,閆治斌、秦嘉海、張東昱、肖占文線條較為密集,說明這些作者間存在明顯的合作關系,閆治斌、秦嘉海節點較大,說明這兩位學者是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發展的主要研究人員。

普萊斯定理是研究各學科發文作者的分布規律,核心作者最低發文量為:Nmax是指發表論文數量最高作者的發文數。運用普賴斯定理可探索某領域核心學者聯合群是否形成。由表1可知,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學者發文量最高為9篇,核心作者最低發文量為M=0.749×=2.247,說明發文量為2 篇及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分析檢索到的682 篇有效學術論文,發現發文量達到2 篇及以上的作者有147 位,涉及論文399 篇,高于普賴斯定理要求50%的條件。由此可知,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的核心學者聯合群已基本形成。

表1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關鍵學者頻次表

2.3 發文機構

Cite Space 軟件中節點類型Node Types 中選擇Institution功能,Slice Length(切片長度)=1,得到發文機構合作網絡圖。由圖3可以看出:發文數量排在前五的研究機構分別為甘肅省張掖市種子管理局、河西學院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甘肅省種子管理局、高臺縣種子公司、張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發文機構主要是政府機構、企業、高校等,其中政府機構居多,主要偏向于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網絡節點數為424 個,連線數為175條,機構共享分布密度為0.002,說明各機構間協作較少,沒有形成學術協作圈,應該進一步加強機構間合作和交流。

圖3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發文機構合作網絡圖

3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熱點共現分析

3.1 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論文中提取出來的核心內容,檢索關鍵詞可以直觀反映該研究領域的內在聯系和熱點方向。運用知識圖譜軟件Cite Space,節點類型為關鍵詞,得到玉米制種產業的關鍵詞知識圖譜。如圖4 所示,網絡節點571 個,連線993 條,網絡整體密度為0.006 1,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熱點方向主要在河西走廊,這與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實際發展情況大致相符,產業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制種技術攻克、雜交玉米新品種研發等。

圖4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關鍵詞共現圖

衡量關鍵詞重要程度的指標主要有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中心性大于0.1,說明該節點是中心節點,關鍵詞影響力較大。結合關鍵詞共現圖和關鍵詞頻次表,進一步對甘肅省玉米制種研究熱點進行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最高的是張掖市(107 次),說明張掖市是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的主要研究區;玉米制種基地、制種技術、制種玉米產量、雜交玉米出現的頻次也較高,說明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緊緊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

表2 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關鍵詞頻次表

3.2 基于聚類時間線視圖的研究趨勢分析

以關鍵詞共現圖為基礎,運用Cite Space 軟件中“Timeline View”功能,對關鍵詞設置聚類,得到圖5。由圖5可知,共生成了11個聚類,即#0玉米、#1 種子企業、#2 張掖市、#3 河西走廊、#4 高產、#5 全膜雙壟溝播技術、#6 制種基地、#7 玉米制種產業、#8雜交玉米種子、#9全程機械化、#10甘州區。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 Q) =0.888 8(>0.3)、聚類平均輪廓值(Mean Sihouette) =0.982 5(>0.5),說明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聚類效果較好。對所屬聚類內部交叉關系展開研究,可以直觀看出這些聚類的發展歷史和研究趨勢。2002~2003 年,“雜交玉米種子”“全程機械化”“甘州區”聚類研究趨冷,關注度減弱。2003 年,“種子企業”聚類開始出現,主要圍繞質量控制[5]、農業標準化、綠色防控、發芽率、五葉期等方面開展研究。2009~2022 年,“玉米”聚類成果開始增多,主要圍繞產業效益、可持續發展、增產增效栽培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

圖5 2002~2022年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關鍵詞聚類時間線視圖

4 結論與討論

運用Cite Space可視化軟件,對2002~2022年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熱點研究進行文獻分析,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4.1 加強合作交流

研究表明,研究學者合作范圍偏窄,研究機構間合作強度偏弱。為進一步夯實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基礎研究,可組織“線上+線下”學術交流研討,現場調研等活動,了解玉米制種領域學術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加強領域內專家、機構間的合作交流。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啟動科技專員工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合作。

4.2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研究表明,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制種技術、雜交玉米等方面,偏綜述性分析,缺乏對破解甘肅玉米種質資源保存數量和創新利用低、育種創新能力弱、突破性品種少、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短板的相關研究。建議未來可圍繞不依賴受體基因型的高效遺傳轉化體系、新一代雜種優勢利用技術、新型高效精準基因組編輯技術、組合誘變技術、單倍體育種等關鍵技術和作物重大新品種培育開展研究,推動種質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

4.3 強化平臺建設

研究表明,甘肅省玉米制種產業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方面,有關創新平臺建設、產業發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對匱乏。建議未來可圍繞依托玉米基地建設,開展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和科研項目布局的研究,以建設農業合作社為契機,創新“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開展玉米制種基地全流程數字化監管研究,探索簡化種子產銷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的路徑,推動甘肅玉米制種產業集群化發展。

猜你喜歡
制種發文甘肅省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
甘肅省發布第1號總林長令
新疆兵團制種玉米獲豐收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甘肅省天水市泰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關于玉米制種自交率的原因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