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2023-10-08 13:21石福常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

石福常

摘 要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的設施農業在生產規模和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為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針對靖遠縣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系統分析了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各種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技術和政策因素。在深入了解靖遠縣設施農業存在的問題后,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包括加強技術研發和引進、完善政策環境、加強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合理利用和保護設施農業資源及加強設施農業與市場對接。

關鍵詞 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54

位于甘肅省白銀市的靖遠縣,是甘肅省的一個重要農業大縣。歷史悠久的農業傳統與現代化農業設施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設施農業發展模式。本文旨在總結靖遠縣設施農業的發展歷程,分析當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探討存在的主要問題。靖遠縣位于甘肅省中東部,屬黃土高原溝壑區,其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長125 km,東西寬106 km,總面積5 809.4 km2,海拔

1 300~3 017 m,黃河流經境內154 km。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和政府對農業產業的重視,設施農業在靖遠縣得到了快速發展。大棚種植、水肥一體化、精細化管理等現代化設施農業技術在靖遠縣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靖遠縣的設施農業雖然在生產規模和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挑戰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需要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1 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

1.1 地理環境

靖遠縣地處黃土高原,有利于設施農業的發展。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靖遠縣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和適宜的氣候,為設施農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然而,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嚴重,地形多變,地勢起伏大,給設施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優勢,同時克服其帶來的限制,是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1.2 社會經濟

社會經濟因素對靖遠縣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深遠影響。農民的收入水平、社區的經濟發展、市場需求、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等都對設施農業的發展造成影響。其中,農民的收入水平和市場需求是設施農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和社區經濟發展狀況則會影響設施農業的投入和收益,進而影響其可持續發展[2]。因此,深入理解和考慮這些社會經濟因素,對于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1.3 技術

技術是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靖遠縣已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現代化農業設施,如自動化灌溉系統、智能化氣候控制系統等,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同時,由于技術傳播和應用地區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區和農戶的設施農業技術水平仍較低,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速度快,先進設施農業技術和設備不斷出現,如何及時引進和有效應用這些新技術,也是影響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4 政策

政策環境對于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農業扶持政策可以為設施農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力農民提高設施農業技術應用和管理能力;政府的農業產業政策,如產權政策、市場準入政策等,也會影響農戶的經營決策和農業發展方向。當前,靖遠縣已出臺一些設施農業相關的政策,但如何更有效地實施這些政策,使其真正發揮出推動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討[3]。

2 存在的問題

2.1 技術研發和引進滯后

在靖遠縣的設施農業中,技術研發和引進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雖然現代農業設施已在一些領域得到了應用,但靖遠縣在農業技術研發和引進方面與較發達地區和先進農業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部分農戶的設施農業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對先進農業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和收益。此外,新的農業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應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缺乏有效的技術推廣機制和服務體系,使得新技術在靖遠縣的應用進展緩慢。

2.2 政策環境不完善

盡管政府已出臺一些有利于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但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1)政策的宣傳和解讀不足,農民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導致政策效果不能充分發揮。2)政策的執行和監督機制不健全,一些優惠政策沒有得到有效落實,農民無法從中得到實惠。3)政策制定過程中缺乏對農民需求的深入了解,導致部分政策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業發展和農民需求的變化,影響了政策的實施效果[4]。因此,優化和完善政策環境,是靖遠縣設施農業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2.3 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不足

設施農業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農業生產方式,其發展離不開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教育。然而,在靖遠縣,農民對設施農業技術的掌握程度總體上偏低,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偏遠地區的農民,他們往往缺乏接受新技術培訓和教育的機會。靖遠縣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的機構和項目相對較少,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學習需求?,F有的技術培訓和教育方式,如農技員面對面的傳統教學方式,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有效提高農民的設施農業技術水平[5]。此外,一些農民對設施農業技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和掌握新技術的積極性不高,這也是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的現狀,是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2.4 設施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不足

靖遠縣的設施農業資源包括土地、水源、生物資源、農業設備等,這些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是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當前的農業生產中,這些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存在一定的問題。1)靖遠縣的土地資源在設施農業中的利用率不高。部分農戶在農業生產中,對設施農業技術的理解和應用不足,沒有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生產效益。農田的連片經營和設施農業建設受到一定限制,也影響了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2)水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浪費現象。部分農戶采用傳統的灌溉方式,導致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同時,水源保護意識相對薄弱,一些農業生產活動對水資源產生了一定的污染。3)生物資源的保護也存在問題。由于缺乏有效的病蟲害防控和生物資源保護措施,農業生物資源遭受一定的損失。

2.5 設施農業與市場對接存在困難

設施農業產品的市場銷售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然而,在靖遠縣,設施農業與市場對接存在一些困難,影響了農業產品的銷售和農民的收入。1)靖遠縣農業產品的品牌知名度較低,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靖遠縣的農產品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有限。2)靖遠縣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民對市場需求的了解不足,導致農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脫節,無法準確把握市場趨勢,影響了農產品的銷售。3)農產品的流通渠道不暢通,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使靖遠縣的農產品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面臨一定的困難,增加了農產品銷售成本。4)農戶規模較小,單打獨斗,缺乏統一的市場談判和銷售能力,這也使得農戶在市場銷售中處于劣勢,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和農戶的收益。

3 策略分析

3.1 加強技術研發和引進

加強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是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1)增加對農業科技研發的投入,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設施農業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特別是針對靖遠縣的大棚蔬菜、大棗、枸杞、文冠果、硒砂瓜等具體農業產業生產特點和需要,研發出適應當地的農業技術。2)主動引進適合本地實際的先進農業技術。通過與國內外的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提升設施農業的技術水平。同時,建立有效的技術引進機制,確保新技術能夠順利在本地推廣應用。3)配套進行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教育,提高農民的技術應用能力,使其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新的農業技術,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有效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3.2 完善政策環境

完善政策環境是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重要策略。政策是引導和規范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設施農業的發展。1)出臺一系列扶持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設施農業建設和改造的補貼,減免設施農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為設施農業提供優惠的貸款政策等。2)制定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供農民技術培訓和教育的政策支持,幫助農民提升設施農業技術能力。3)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和監管政策,規范農產品市場秩序,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此外,應加強對設施農業資源利用和保護的政策管理,通過出臺和實施相關政策,引導農民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實現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加強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

加強農民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是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直接影響設施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1)建立系統的農民培訓體系,定期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活動,特別是針對新引進的設施農業技術,進行專門的技術培訓,使農民能夠掌握和應用新技術。2)加強農民教育,通過開展農業知識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農民的農業知識水平和環保意識,使其理解設施農業對于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性。3)加強技術咨詢和指導服務,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入戶指導,解決農民在設施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4)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到設施農業的社區活動中,通過實踐學習,提高農民的技術能力和生產效率。

3.4 合理利用和保護設施農業資源

設施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是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農業資源,包括土地、水資源、氣候條件等,是設施農業生產的基礎。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這些資源,可以保證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1)實施科學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引導農民科學種植和養殖,防止土地資源過度開發,保持土地的生態功能。2)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政策,鼓勵農民采用節水灌溉技術,減少農業生產對水資源造成的壓力。3)加強對氣候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通過科學的氣候預報和災害預警,幫助農民規避氣候風險,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4)推廣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理念,鼓勵農民合理利用農業副產品和農業廢棄物,實現農業生產的閉環,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3.5 加強設施農業與市場對接

加強設施農業與市場對接是推動靖遠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有效的市場對接可以幫助農民提高產品銷售的效率和利潤,同時也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明確的市場導向,有助于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提升農業生產質量。1)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收集和發布,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幫助農民了解市場需求,做出合理的生產決策。2)建立農產品銷售平臺,如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銷售平臺等,為農民提供方便、高效的銷售渠道,降低農民銷售農產品的難度。3)引導農民參與農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通過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4)促進農業與旅游、服務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開發農業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拓寬農業的產值鏈,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4 結語

筆者圍繞靖遠縣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深入探討了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各類因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策略。通過全面研究,明確地認識到,靖遠縣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從技術和政策層面進行改進,更需要全方位的關注,包括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及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參考文獻:

[1] 劉多紅,李艷軍,張斌,等.南疆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優勢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以和田地區為例[J].蔬菜,2021(9):36-40.

[2] 閆占禮.促進建平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議[J].科學種養,2020(3):7-8.

[3] 劉叢,白祥,余紅.鄯善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9,25(4):71-75.

[4] 劉霓紅,蔣先平,程俊峰,等.國外有機設施園藝現狀及對中國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啟示[J].農業工程學報,2018,34(15):1-9.

[5] 尚高威.對舟曲縣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2):10-11.

猜你喜歡
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
阜蒙縣設施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
探索設施農機技術推廣路徑 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蘇南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經濟效益分析
朝陽市設施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開發SWOT分析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