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對水稻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2023-10-25 07:54范奇新大新縣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廣西崇左532300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3年10期
關鍵詞:田螺種養稻田

●范奇新 (大新縣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站 廣西 崇左 532300)

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主要是利用水田立體結構,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利用稻田空間生態環境等進行水產或禽類養殖,通過各生物間的互利共生,減少農業生產投入,且水產和禽類在稻田中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中耕增肥,改善土壤結構等作用,能夠優化稻田生態結構,降低化肥、農藥施入,進一步收獲綠色健康,高品質農產品[1-2]。稻螺綜合種養模式利用田螺食性雜、適應性好、易養殖、生長快等優點,且適用于稻田環境,因此將田螺養殖于稻田中,以提高稻田綜合收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產增益。

田螺喜陰,適宜生長在水田。近年來有研究利用山沖田等發展稻螺種養,可解決水稻種植效益低等問題,在湖南等地初具成效。而田螺作為廣西發展螺獅粉產業的重要品種,因地制宜,發展稻螺綜合種養模式,利用稻螺共生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前景十分廣闊[3]。此外,開展稻螺綜合種養模式,可以增加稻螺產量,提高農民收入,對促進我市農業產業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2年3~7月在廣西崇左開展,試驗地耕層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

表1 2022年試驗地0~30 cm土層土壤理化性質

1.2 試驗設計

水稻以崇左市科學研究所配組而成的感溫型遲熟雜交新品種“葛68優9938”為試驗對象,選用螺種為中華圓田螺。水稻播種為3月中旬,對種子進行浸泡催芽,播種前以750 kg/hm2復合肥施用底肥。試驗設置兩個處理,處理1為常規模式稻田種植,處理2為稻螺綜合種養模式。水稻株行距為20 cm×20 cm。處理2田螺放養在秧苗返青后,放養密度為750~90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當地常規管理。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產量構成因素測定 在水稻成熟收獲期,每個處理隨機選取20穴水稻植株,然后統計和計算水稻穗長、穗粒數、結實率、有效穗數、千粒重和實粒數等指標。

1.3.2 產量測定 每小區全部收割,曬干換算成標準含水量后進行產量計算。計算公式如下:精米產量(kg/畝)=有效穗(萬穗/畝)×總粒數(粒/穗)×結實率(%)×千粒重(g)×10-6(每畝約667 m2,下同)。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采用Excel 2016進行試驗測定數據的整理工作,利用 SPSS 軟件進行試驗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工作,采用多重比較LSD法進行處理間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養模式對水稻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2可知,常規種養模式有效穗為13·67萬穗/畝,稻螺種養模式下水稻有效穗為19·34萬穗/畝,兩個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稻螺種養模式比常規種養模式下有效穗高41·48%。常規種養模式千粒重為27·46 g,稻螺種養模式下水稻千粒重為27·94 g,兩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常規種養模式實粒數為137·68粒/穗,稻螺種養模式下水稻實粒數為142·35粒/穗,兩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不同種養模式下水稻產量構成因素的變化特征

2.2 不同種養模式對稻田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3可知,由于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需要進行稻田的改造分析工作,參考該地區相關改造試驗田的花費和維護費,每年為8500元/hm2,常規稻田管理下按照當地一年兩季來計算,每季水稻種子投入成本為1300元/hm2,常規處理下投入成本為2600元/hm2,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則采用一年一季的種植模式,故水稻種子投入成本為1300元/hm2。與常規稻田種植模式相比,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下多出了螺苗購買成本、和田螺飼料成本投入,但可減少農藥的投入,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實現生態資源的保護。

表3 不同種養模式下稻田的投入分析 單位:元/hm2

由表4可以得知,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收獲的水稻由于全生長季沒有農藥的投入,屬于綠色健康產品,價格要高于常規稻田管理下水稻。綜合考慮兩種種植模式下的投入和產出,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的利潤為65 624·80元/hm2,常規稻田管理下的利潤為20 098·70元/hm2,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的利潤較常規稻田管理下的利潤高出45 526·10元/hm2。

表4 不同種養模式下稻田經濟效益分析

3 討論

稻螺生態種養模式下可充分利用稻田空間生態環境資源,改善稻田田間環境,螺以稻田中的雜草、水生植物和稻田害蟲等為食物來源,一方面可以延長稻田環境中的生物鏈,減少田間病蟲草害的發生,提升水稻的品質及安全性,另一方面,除收獲綠色、安全、優質的有機大米外,同時還能收獲田螺,進一步提升稻田經濟效益[2]。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種種養模式的稻穗總粒數存在顯著差異,常規種養模式總粒數為154·54粒/穗,而稻螺綜合種養模式下總粒數為173·25粒/穗,比常規種養模式高12·11%,常規種養模式下單季水稻精米產量為4309·83 kg/hm2,稻螺種養模式下水稻精米產量為5285·40 kg/hm2,稻螺種養模式比常規種養模式下產量高18·65%。這可能與稻螺種養模式下螺排泄物是一種天然的有機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營養物質,進而提升稻田有機質含量和改善稻田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水稻籽粒的發育相關[1,5]。同時本研究還發現,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的利潤為65 624·80元/hm2,常規稻田管理下的利潤為20 098·70元/hm2,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的利潤較常規稻田管理下的利潤高出45 526·10元/hm2。

4 結論

綜上,稻螺綜合種養模式可提升水稻產量和利潤。本研究可為廣西崇左地區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猜你喜歡
田螺種養稻田
田螺姑娘的夏天
山西靈石:種養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
花椒樹下做文章 生態種養增收入
稻田摸魚記
循環種養 帶富鄉鄰
鄱陽縣富大種養專業合作社
稻田里的寫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宮
摸田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