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控劑對小麥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2023-10-25 07:54劉常喜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農業農村局山東菏澤274500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3年10期
關鍵詞:面筋株高籽粒

●劉常喜 (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農業農村局 山東 菏澤 274500)

化學調控是通過化學植物生長調節劑調節內源激素與激素間的平衡,從而影響作物的生長及發育[1]?;貏┛山档椭仓曛旮?、縮短節間長度、增加莖稈粗度、促進植株分蘗、提升產量及品質,近年來在糧食作物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倒伏是制約小麥高產、穩產、優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噴施化控劑是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的一個有效措施。近年來,部分學者研究了化控劑對小麥生產的影響,陳曉光等[3]發現,在為冬小麥噴施多效唑后,小麥株高及基部節間長度降低,莖稈抗折力明顯提升,成穗及產量有所提高;邵云等[4]發現,在小麥拔節期噴施麥巨星、多效唑、麥業豐會對小麥株高起到抑制作用,提升基部第1節間及第2節間充實度,從而提高產量。為探究東明縣小麥適宜的栽植技術,本試驗選取3種不同化控劑,研究其對小麥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以期為當地小麥產業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山東省東明縣,屬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無霜期為222 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40·4 h,年平均氣溫為15·5℃,年平均降雨量為674·9 mm。試驗地土壤pH值為7·78,含有機質19·28 g/kg,全氮0·87 g/kg,堿解氮110·18 mg/kg,速效鉀178 mg/kg,速效磷35·52 mg/kg。

1.2 試驗材料

試驗用小麥品種為“菏麥21號”;試驗用肥料為尿素(N 46%)、硫酸鉀(K2O 54%)、磷酸二銨(P2O546%,N 18%);25%多效唑由上海禾本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噸田寶由黑龍江禾田豐澤興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4個處理,分別為CK處理(對照處理,噴施清水)、T1處理(于小麥起身期噴施150 g/hm2多效唑)、T2處理(于小麥起身期噴施600 mL/hm2抗倒型噸田寶)、T3處理(于小麥起身期噴施600 mL/hm2抗逆型噸田寶)。每個處理分別重復3次,共12個試驗小區,每個試驗小區面積均為20 m2。于2020年10月15日播種小麥,栽植行距為25 cm,基本苗300萬株/hm2。在小麥整個生育期,各處理均施入249·53 kg/hm2尿素、195·65 kg/hm2磷酸二銨、144·44 kg/hm2硫酸鉀。除化控劑外,各處理采取相同的田間管理方式。

1.4 測定項目與方法

在小麥成熟后,調查各處理小麥植株株高、穗長、節間長度、單位面積小麥穗數及每穗平均粒數、籽粒千粒重、籽粒產量等指標。

采用凱氏定氮法儀測量籽粒蛋白質含量;HGT-100型容重器測量籽粒容重;采用JYDB100×40硬度儀測量籽粒硬度;采用瑞典波通公司2200型面筋儀測量干濕面筋含量;采用德國布拉本德公司沉降值儀測量沉降值。

1.5 數據處理及分析

采用Excel及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及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化控劑對小麥植株農藝性狀的影響

不同化控劑處理下小麥植株株高、穗長、基部節間比例、節間總長度等農藝性狀,見表1。

表1 不同化控劑對小麥植株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組小麥植株株高、基部節間比例、節間總長度差異顯著(P<0·05),穗長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T3處理與CK處理小麥植株株高差異不顯著(P>0·05),分別為80·65 cm和80·97 cm,接著依次為T2處理(79·16 cm)和T1處理(78·27 cm);不同處理小麥植株穗長在8·31~8·46 cm;從基部節間比例情況來看,不同處理變化趨勢與株高一致,以CK處理(22·53)和T3處理(22·24)為最高,T1處理為最低(20·88);不同處理小麥植株節間總長度由高到低依次為T3處理、CK、T2處理、T1處理,其中T3處理和CK處理小麥節間總長度差異不顯著(P>0·05)。

2.2 化控劑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不同化控劑處理下小麥產量及構成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化控劑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處理組小麥千粒重、穗數、穗粒數以及產量幾個指標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千粒重以T3處理為最高,達到了42·61 g,以T2處理為最低,僅39·73 g;不同處理小麥穗數排序為CK>T3處理>T1處理>T2處理,其中CK與T3處理小麥穗數差異不顯著(P>0·05);從穗粒數情況來看,以T2處理為最高,T2處理與T3處理穗粒數差異不顯著(P>0·05),且T2處理顯著高于CK和T1處理(P<0·05);小麥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T3處理、CK、T2處理、T1處理,其中T3處理、CK、T2處理3個處理小麥產量差異不顯著(P>0·05)。

2.3 化控劑對小麥品質的影響

不同化控劑處理下小麥磨粉品質及二次加工品質,見表3。

表3 不同化控劑對小麥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組間小麥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面筋指數差異顯著(P<0·05),濕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而言,T2處理與T3處理小麥籽粒容重差異不顯著(P>0·05),顯著高于CK和T1處理(P<0·05);CK、T1處理及T3處理3個處理小麥籽粒硬度差異不顯著(P>0·05),明顯高于T2處理(P<0·05);不同處理小麥籽粒出粉率由高到低依次為T3處理、CK、T2處理、T1處理,其中CK與T2處理小麥籽粒出粉率差異不顯著(P>0·05);從面筋指數情況來看,以T1處理為最高,明顯高于其余3個處理(P<0·05)(CK、T2處理、T3處理面筋指數差異不顯著,在63·44%~66·09%)。

3 討論

合理使用化控劑會對小麥冬前分蘗能力造成影響,對其后期葉綠素含量及氮素含量的降低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這有助于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氮素及光合產量運輸至莖稈及籽粒,從而提升作物產量及品質。本研究發現,在小麥起身期噴施化控劑對籽粒產量有一定的調控作用,其中噴施多效唑、抗倒型噸田寶可降低小麥植株株高、縮短節間長度,抗逆性噸田寶可有效提升千粒重、穗粒數。

在小麥生產過程中,產量及品質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目標,是決定小麥高產及優質的主要參數。本研究發現,化控劑對小麥籽粒品質也具備一定的調節作用,其中多效唑可有效提升面筋指數,抗倒型噸田寶可有效提高籽粒容重,但是會導致硬度及面筋指數的降低,抗逆性噸田寶可提升籽粒容重、出粉率、但是會導致面筋指數的降低。這與秦武發等[5]、雷振生等[6]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這可能與小麥品種、化控劑噴施時期及濃度等不同有關。

4 結論

噴施3種化控劑對“菏麥21號”產量及品質有不同的調節作用,其中噴施抗逆性噸田寶更有利于小麥產量及品質的提升,是東明縣小麥種植適宜的化控劑。

猜你喜歡
面筋株高籽粒
籽粒莧的飼用價值和高產栽培技術
籽粒莧的特性和種植技術
面團變面筋
介紹四個優良小麥品種
玉米機械脫粒籽粒含水量與破碎率的相關研究
偏偏是它
商麥1619 籽粒灌漿的特性
面筋包揣肉圓
不同栽培密度對柴胡生長的影響
玉米骨干親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變異及與株高等性狀的關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