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縣道情皮影戲的保護及活力再注研究

2023-11-03 08:11任生明黃漢中楊帆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3年8期
關鍵詞:道情環縣皮影戲

任生明 黃漢中 楊帆

發源于2000多年前的皮影戲是在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戲劇之一。在現代化進程高速推進的今天,以環縣道情皮影戲為代表的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無人傳承、舉步維艱的發展困境。本文通過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對環縣道情皮影戲面臨的發展困境進行分析,并以創新性保護和發展活力再注入為主要目的,為環縣道情皮影戲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

課題組通過知網等文獻數據庫和在線瀏覽器等對已有的與皮影戲相關的文獻和書籍進行系統地分類、歸納,并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了解了皮影戲的起源、國內的研究現狀等,對我國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情況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課題組還開展了實地調研,深入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與皮影戲近距離接觸,感受其獨特魅力。同時,課題組還獲取了環縣道情皮影戲戲班、藝人的數據,進行分析。

此外,課題組還對環縣的皮影傳承人和環縣道情皮影保護中心負責人進行面對面訪談,了解環縣道情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情況和未來發展規劃。

環縣道情皮影戲簡介

表演者以牛皮為原材料制作成精妙的戲子小人,幕布為遮擋,燈光射影,輔以特殊的唱腔,即可上演一場“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的皮影藝術。甘肅環縣當地百姓將環縣道情皮影戲稱為“牛皮燈影子”或“老道情”。

環縣道情皮影戲歷史久遠,具體起源無明確文獻記載,無從考證,其本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2002年6月9日,中國民俗學會正式命名環縣為“中國皮影之鄉”。2004年,環縣成立了道情皮影普查組,歷時一年進行環縣道情皮影戲田野普查工作,經收集整理,記錄了47家戲班和300多名道情皮影藝人的基本狀況。在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環縣是第一個實現了田野普查資料數字化管理的地區。2006年,環縣道情皮影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環縣道情皮影戲的發展困境

千百年來,環縣道情皮影戲作為一種傳統戲劇,在一代代藝人的口傳心授下傳承至今。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環縣道情皮影戲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農耕文化空間日益萎縮;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和微信、QQ等社交媒體在農村地區的廣泛普及,環縣道情皮影戲的演出市場日漸狹窄,獨特技藝的傳承出現斷代。

為了挖掘環縣道情皮影戲發展被制約的原因,課題組開展了問卷調查,最終回收200份有效問卷,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出皮影戲保護和傳承受到制約的主要原因。

從業者不斷減少、老齡化嚴重,傳承人青黃不接

接受問卷調查的200人中,有79.52%的人認為制約環縣道情皮影戲保護和傳承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人才,無人傳承。

對此,課題組對目前輯錄在冊且能夠參與演出的218名環縣道情皮影戲藝人進行年齡結構分析,1950年以前出生的藝人36人,約占藝人總數的17%;1950年至1960年出生的藝人29人,約占藝人總數的13%;1960年至1970年出生的藝人103人,約占藝人總數的47%;1970年至1980年出生的藝人44人,約占藝人總數的20%;1980年至1990年出生的藝人6人,約占藝人總數的3%。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環縣道情皮影戲演出的主力軍是1970年以前出生的藝人,老齡化十分嚴重。

另外,課題組還對環縣道情皮影戲藝人的文化程度進行分析,并得到以下結果:小學文化的藝人最多,有121人,占總人數的56%;初中文化的次之,有53人,占總人數的24%;稍識字(相當于小學三年級)文化程度的藝人30人,占總人數的14%;高中文化的11人,占總人數的5%;文盲3人,占總人數的1%。這些數據表明,環縣道情皮影戲藝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型、學習型社會,在快節奏生活方式的裹挾下,許多年輕文藝工作者更傾向于在新興的行業領域就業,認為從事傳統文化藝術工作缺乏經濟回報和社會地位。從環縣道情皮影戲藝人所從事的職業來看,除三吹以外,其他職業的從業藝人消減更甚,如四弦這一民間自制樂器演奏群體中已經沒有“80后”,傳承出現了斷代的情況。

受眾群體單一,演出市場萎縮

接受問卷調查的200人中,有66.27%的人認為制約皮影戲保護和傳承的主要因素是受眾群體單一,演出市場萎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市場急速繁榮,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充裕,民間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不斷縮減,新生代年輕群體對電影、電視、手機等更感興趣,不再關注像環縣道情皮影戲這種傳統的娛樂項目。環縣道情皮影戲演出受眾多為中老年群體。

另外,農村的廟會和祝祭活動是環縣道情皮影戲的主要演出場景,而隨著社會文化的換代更新,原來借助環縣道情皮影戲來祭祀、還愿等習俗活動已經逐漸減少,因此,環縣道情皮影戲現階段的演出市場急劇萎縮。

傳播效率低,劇目陳舊

一是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傳統演出劇目時間跨度長,動輒三到五個小時,這種長時間、慢進度的演出已經非常不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無法滿足當今群眾的娛樂需求。

二是環縣道情皮影戲演出的劇目大多是陳舊的才子佳人、妖神魔怪、野史逸聞等,內容老套,新創作的劇目極少,與現代人的娛樂口味不符。

三是環縣道情皮影戲表演的靈活性、生動性較差,這種絕對原生態的藝術只會引起學者和愛好者的興趣,并不能長久地吸引大眾的眼球。

四是像皮影戲這種戲劇歸根結底是語言的藝術,語言對戲劇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縣道情皮影戲在演出臺詞中運用環縣本地方言。一方面,環縣方言賦予了環縣道情皮影戲以強烈的地方文化特色;而另一方面由于發音和普通話差異較大,加上演出臺詞一般為唱腔所表現且用詞較為古樸,與現代普及的普通話用語不統一,晦澀難懂,想要對其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和普及難度很大。

皮影工藝復雜,制作難度大

一件皮影作品一般會經歷制皮、炮制、裁皮、過稿落樣、雕刻、著色、封色、整理出水、裝訂、加桿等10多道工序,流程復雜,工藝難度高。課題組在對環縣道情皮影雕刻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趙德才老師的訪談中得知,每位雕刻藝人的制作工具多達二三十種,每件制作工具都是藝人自制,雖其貌不揚但堅實耐用。一套完整的用于演出的戲箱的制作時間一般為一年以上,其制作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環縣道情皮影戲的發展策略

發揮時代價值,拓展群眾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這個文件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作為發展目標之一。在此大背景下,環縣道情皮影戲相關負責人員可以積極與各地的村委會對接,組織巡回展覽和演出,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活農村市場,拓展群眾基礎。此外,還可以建立培訓機制,組織專業的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家和傳承人為鄉村群眾提供系統的道情皮影戲藝術培訓,培養更多的道情皮影藝術人才,以便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環縣道情皮影戲。

打造文旅IP品牌,發揮品牌效應

道情皮影戲作為環縣的傳統戲劇,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梢酝ㄟ^深入挖掘皮影背后的故事和環州故城的歷史文化,打造一個富有故事性的文化IP。相關組織、單位可以通過在環州故城舉辦環縣道情皮影戲表演、皮影制作工藝體驗、藝術展覽等活動,讓游客參與其中,深入了解皮影的制作過程和藝術技巧,為其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還可以尋求與其他相關文化藝術形式的跨界合作,如與當地的傳統民居、手工藝品、傳統音樂等進行聯動,打造一個多維度、多元化的文化IP,提升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市場價值,更好地促進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

聯合本地院校,科普非遺文化

相關組織、單位可以將環縣道情皮影戲融入本地中小學的美育課程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接觸到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可以組織道情皮影戲的觀摩活動和實踐體驗,邀請環縣道情皮影戲傳承人和手藝人到學校舉辦講座,讓學生親身體驗道情皮影的制作和表演過程,增進學生群體對環縣道情皮影戲的興趣和理解;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道情皮影戲的創作和表演活動中去,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激發他們對環縣道情皮影藝術的創作熱情,繼而促進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傳承與發展。

加強學術研究,注入創新活力

創新對于環縣道情皮影戲的長遠發展是必不可少的,相關組織、單位可以建立專門的創新團隊或實驗室,聚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傳承人,提供一個創新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深化學術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推動作用。

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創新團隊或實驗室一是可以承擔科研任務,推動環縣道情皮影戲的理論研究;二是傳承人和研究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創新性的實踐研究,聚焦環縣道情皮影戲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探索道情皮影的演繹方式、劇作創作、舞臺呈現等方面的創新發展路徑,使得環縣道情皮影戲表演更具觀賞性,相關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和具有互動性;三是可以通過出版學術專著、研究論文、藝術作品集等,促進環縣道情皮影戲學術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傳播,為環縣道情皮影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提升其學術價值、藝術品質及在藝術界的影響力,為傳承和弘揚環縣道情皮影戲奠定堅實的基礎。

借助新媒體平臺,加大傳播力度

在數字化時代,借助數字技術傳播對環縣道情皮影戲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相關組織、單位可以制作精美、極具創意感的宣傳短片,在網站、社交媒體和視頻平臺上進行發布和分享,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開設在線課程和工作坊,分享道情皮影的制作技巧和藝術知識,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和了解環縣道情皮影戲;借助直播平臺舉辦線上展覽和交流活動,與其他地區的皮影戲團隊進行合作和交流,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優秀經驗和成果,不斷促進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創新發展。

重視技藝傳承,培養傳承主體

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傳承和發展,就要重視技藝的傳承和傳承人的培養。因此,環縣道情皮影戲的保護與傳承組織要建立師徒制度,鼓勵有經驗的皮影戲傳承人承擔起教學和傳承的責任,讓年輕人拜師學藝,在老師的指導和實踐經驗的傳遞過程中,逐步掌握環縣道情皮影戲的技藝和精神。

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都需要經費的支持作為保障,因而,當地政府要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為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傳承者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支持環縣道情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也可以成立專項資金或者發動企業提供經費贊助,幫助環縣道情皮影戲傳承組織開展相關活動和項目,為環縣道情皮影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持續的動力。

猜你喜歡
道情環縣皮影戲
環縣皮影之十二生肖(三)
義烏道情文化傳承與發展探究
環縣:羊產業帶動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7 000元
我們來演皮影戲
皮影戲
歷史回音壁
——藍田上許村道情演唱
我發現了皮影戲的秘密
“道情窩”里的演唱家
——陜北道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白明理訪談錄
皮影戲
堅質浩氣 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學思想及其書藝試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