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概念界定與基本特征

2023-11-04 15:32張新新
編輯之友 2023年3期
關鍵詞:數字出版協同創新文化自信

【摘要】文章指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蘊含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發展”,并進一步展開了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在出版業態、出版流程以及研究對象三個維度的外延分析,最后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協同性兩大基本特征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協同論 文化自信 技術賦能 協同創新 數字出版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3)3-015-10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3.002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高質量發展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提法和新舉措:[1]十年來,我國提出并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高質量發展卡點瓶頸問題以及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就未來發展而言,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整個經濟社會的主題等。

根據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堅定不移地推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破解出版業卡點瓶頸問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以及其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要求;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題中之義;更是出版業對標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本質要求,體現物質富足、精神富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根本要求,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使命和擔當。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首次在五年發展規劃文件中提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時期出版業發展的主題,全面系統地規定了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根本保證、基本原則和保障措施,指出高質量主題出版精品、高質量少兒讀物、高質量中小學教科書和重點應急印刷品印制保障、高質量閱讀服務、高質量推進國家重大出版文化設施、高質量出版標準體系、高質量出版科學建設等方面的目標、任務和舉措?!兑巹潯烽_篇即旗幟鮮明地指出編制目的是推動“十四五”時期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在“指導思想”部分規定了“以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2]在“基本原則”部分規定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如何落實在出版工作方方面面,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在“保障措施”部分規定了順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政策有效供給,完善制度保障體系,促進出版業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加強重大課題研究以提供智力支持,實施出版學學科高質量建設計劃以提供有力理論和人才支撐。

由此,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十四五”時期出版工作主題,即出版業發展的中心思想;同時也指明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版業應堅持的發展觀,回答了出版業為誰發展以及怎樣發展的問題。

關于“為誰發展”,《規劃》和《“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指出,要堅持人民至上,[3]以人民為中心,包含出版業發展在內的文化發展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閱讀等文化權益,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統一。

關于“怎樣發展”,則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外延與特征所要回答的問題。那么,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所指稱的是什么?出版業怎樣發展才是高質量發展?根據邏輯學對于內涵描述的規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即本質特征、特有屬性。這里的本質特征、特有屬性有兩個比較維度:一是橫向維度,出版業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領域,其高質量發展相對于國民經濟第一、第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性、特有屬性是什么?二是縱向維度,相對于出版業低質量發展、粗獷式發展、出版業高速增長等狀態、過程等,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性、特有屬性是什么?

概念,是通過反映本質屬性、特有屬性來指稱事物的思維形式。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概念,需遵從嚴格的邏輯學規則,包括內涵和外延。關于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學界已有研究成果很多。如于友先認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是多創作經典,發展核心是思想內容”。[4]柳斌杰論述了出版業高品位、高質量和高效益之間的關系,指出出版業的高質量包括“出版工作、出版產品、出版企業、出版產業”四個領域;[5]2020年,其再次發文論述了什么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版業,包括高質量的出版保障體系、出版企業、出版產業、出版產品、出版服務、出版隊伍六個方面。[6]鄔書林指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提高出版水平,即提高“傳播知識、傳遞信息、傳承文明”的水平,關鍵是“反映當代的創新成果的能力”。[7]魏玉山認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從指標、維度來定義“高質量”:包括質、量兩個方面,至少包括“出版物內容的高質量、出版產業的發展規模與速度保持較高水平”兩個維度。[8]張志強、孫張指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在“出版流程規范、出版技術賦能、出版質量導向、行業質量”監管方面下功夫;應聚焦內涵式發展,調整結構,去除不合理動能,著力解決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9]于殿利指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最少包括高品格、高品質和高效率。高品格的指向是內容的價值、思想和格調要高,這是決定出版物質量的基石;高品質的指向是文字編校質量、裝幀設計質量與印刷裝訂質量要高;高效率的指向是質與量的辯證關系,即質與量的辯證統一。[10]方卿、張新新則從“出版的意識形態、文化、產業與技術等多元屬性,提出并論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導向、品質、要素和服務四個基本面向”。[11]應該說對于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解,與出版業自身蘊含的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以及技術子系統的發展質量是分不開的,上述學者的論述基本上是圍繞文化、經濟和技術三個維度展開的。由此,本文主要基于文化、經濟和技術的創新與協同,分析和闡述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與基本特征。

一、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三位一體”內涵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之所指,要通過比較出版業發展類型性質的不同,反映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區別于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的本質特征、特有屬性。

在借鑒文化自信、發展經濟學以及技術創新理論的基礎上,在完成“協同論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很高吻合度”[12]的論述之后,可以得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彰顯文化自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是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是包含技術進步和現代科技色彩的發展,同時也是一個協同演化的進程。一言以蔽之,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蘊含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發展(見下頁圖1)。

1. 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蘊含文化自信的發展

出版業的發展要突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彰顯和弘揚,要持續推動文化創新,精益求精地進行文化選擇、固化、傳播和傳承,不斷提高出版活動的文化質量,要推動“三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出版內容、出版活動確立對中華文化的內容構成、價值指向和發展趨勢的堅定信念。

2.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體現高質量增長的發展

出版業的發展是以創新為驅動的發展,是以提高單品種效益為中心的發展,創新能力大小決定發展質量高低,要不斷提升出版活動的經濟質量,提高出版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出版業發展質量、效益、結構、規模、速度、安全相統一,進而實現出版業整體平衡充分的發展,最終致力于推動包含出版業在內的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3.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蘊含技術賦能的發展

出版業的發展要以先進科技為戰略支撐和引領,建立出版全面創新體系,綜合運用內外部創意資源,不斷積累市場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治理體系的創新含金量,進而提升出版產品、服務、模式、業態的科技含金量,提高整個出版業發展的創新比例和規模。

4.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三位一體”的發展

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有機融合的發展。出版業不同于國民經濟的第一、第二產業,其特殊性在于同時包含文化、經濟和技術三個子系統,同時具備文化屬性、經濟屬性和技術屬性。出版業發展,內部是通過發展活動來推動的,外部則是在文化屬性、經濟屬性和技術屬性方面得以體現。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則對三個屬性提出了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和更大追求,即彰顯出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和技術賦能的特征。這里的“三位一體”,一是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是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和技術賦能的簡單線性相加,而是有機融合、深度融合、融為一體,三者融合起到1+1+1>3的高質量發展成效,最終表現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統一、雙豐收、雙躍升。二是在時間維度,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和技術賦能是同時實現、共同實現的,不是先后實現、分別實現的。三是三者缺一不可,貫穿出版業發展全過程,體現在出版業發展的各領域,貫通于出版工作各環節,統一于出版業的發展過程和結果。四是三者集中體現于高質量的出版物——集文化自信彰顯、單品種效益明顯和科技含量富集于一體的出版物,缺少哪個方面,都不能稱為高質量出版物。

5.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協同的發展

協同導致有序是協同論的經典概括。在哈肯的基礎上,有學者認為,協同通俗的說法是“系統中各要素或各子系統在操作、運行過程中的合作、協調和同步”,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事物或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配合,二是事物或系統從一種序狀態到另一種序狀態的轉化過程中,其內部要素相對獨立而產生的無規則運動變成各要素之間的相干作用,從而產生新質的過程?!盵13]基于此,本文認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同包括三層含義。其一,協同是指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技術子系統在出版業系統內處于有序、合理、融合的良性狀態,兩兩之間以及三者之間呈現互相促進、互相提升、互為支撐、相得益彰的正向價值關系。其二,協同本身就是指三種差異化、相對獨立的子系統通過相互作用,產生協作或相干效應,進而產生新質的過程,這個新質即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經濟高質量增長以及技術賦能。也就是說,新出版業從發展的序狀態轉變為高質量的發展序狀態過程。其三,從出版系統內部看,包括出版業子系統、要素、屬性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共同推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本文側重于從文化、經濟和技術子系統的角度分析協同性;從出版系統外部看,包括融合外部創意、外部系統而產生的新型出版模式,如出版系統和科技系統的融合、協同而產生的融合出版形態。

6.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不是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傳統發展模式,而是由數字技術創新帶動的出版內容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出版全面創新體系驅動的發展。創新的概念應回歸生產函數的變動、對現有資源的重新組合。創新的關鍵在于將新生產要素或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而新生產要素主要包含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創新的重點是技術創新或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包含三個階段:上游的新知識和新思想產生、中游的知識成果轉化為新技術、下游的新技術采納和應用。關于創新的類型,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如自主創新與引進創新、封閉式創新與開放式創新、單一創新與創新體系,以及新產品或產品新特性、新生產方式、新市場、新供應來源、新組織方式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語境下的創新,是指由創新理念、創新性的選題內容、新的出版產品、新的出版流程、新技術的應用、新的營銷模式、基于創新的制度體系、基于創新的人才隊伍等所構成的創新體系,是同時面向出版系統內部和外部的開放創新,是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和技術子系統的協同創新。

高速增長階段的出版業或目前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出版業,其發展主要是靠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實現的。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出版業發展的驅動力主要是創新,即創新是第一驅動力。具體來看,高速增長階段的出版業發展:一是靠增加傳統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如增加書號資源使用量進而增加圖書品種數、增加紙張提高圖書總印數、擴充編輯隊伍;二是靠擴大生產規模,如通過開設新的編輯室、新的分社、新的下屬公司等,依靠投資驅動來實現增長,保持圖書的市場占有率,保證市場競爭地位。這種依靠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發展方式,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具有合理性,能夠快速提升產業規模,推動整體發展。但究其本質,這種發展方式屬于低質量發展,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這種發展方式無法適應經濟新常態,無法解決出版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無法解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需要將出版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有關創新驅動發展機制,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方面:一是豐富產品的多樣性,通過多樣化的產品或服務創新創造出更多消費體驗和市場,增進生產的專業化程度;[14][15]二是創造出新的產業部門,[16][17]以創新的產品或服務替代原有的產品,推進生產和消費水平的躍升,[18]并帶動新的中間產品的部門發展,以互補性產品或服務延伸和擴大市場空間,強化創新價值的獲取能力;[19][20]三是提升投入要素的質量和促進要素積累,進而提高生產率,包括人力資本積累、[21]知識積累、[22]資本積累[23]和技術資本積累[24]等。按照上述邏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創新驅動機制,可做到:第一,創新出版物形態,通過技術賦能研發更多創新性產品,如AR出版物、VR出版物等,進而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高品位精神文化需要;第二,設置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等新部門、新公司,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同時帶動整個出版業實現數字化戰略的落地;第三,提升傳統生產要素的質量,如對于資本、勞動力等常規性要素要提升其要素質量,對于作為特殊要素的,如書號資源要提高配置效率以提升單品種效益,對于信息、知識、技術、數據等新生產要素,要完善市場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以推動出版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實踐中,江蘇鳳凰出版集團、重慶出版集團、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知識產權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等越來越多的國有出版單位紛紛成立數字出版公司,甚至是設立合資企業,發力出版深度融合發展,以“公司制模式”“部門+公司制模式”[25]推進數字出版高質量發展,深入解決數字出版市場主體的準入創新問題,這是典型的機制創新驅動發展事例,也是以推動出版業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2]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嘗試。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多層次的目標,即通過高質量發展,通過平衡充分的發展,促進出版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一是要推動出版業創新能力的增長,提高出版活動發展質量,推進出版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開、更可持續、更加安全地發展,最終推動以出版業為核心領域的文化產業盡快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這是初級目標,即出版業自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目標。二是要多提供精品力作,多推出反映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最新成果的作品,多提供反映“三個文化”主題的上乘之作,持續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基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品類、多領域、多層次特點,努力提供結構合理、層次科學、風格各異的優質文化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數字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積極運用5G技術、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生產和推廣如AR出版物、VR出版物、知識服務、智能閱讀機器人等數字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目標,即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數字化、高品質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三是通過出版業更加平衡充分地發展,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增強國民精神力量,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實現社會主義出版強國和文化強國。這是最高目標,也是長期性目標,即國民、社會和國家三個視角相統一的精神層面目標。

綜上所述,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蘊含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創新的發展,是收入利潤高質量增長、旨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核心領域的發展,是數字技術賦能、提升出版業科技含量的發展,是文化、經濟和技術“三位一體”的發展,是科技創新引領出版全面創新體系驅動的發展,是文化自信為魂、高質量增長為體、技術賦能為翼的協同發展。

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多維度外延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外延,即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之“所謂”,是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內涵所反映的本質特征、特有屬性的每一個對象,表明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指稱的范圍。換言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外延,是指具有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三位一體”且協同創新性質的出版業發展類型,也就是可以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來指稱和界定的所有被指稱者。具體來講,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外延可包括以下內容。

首先,從出版業態來看,包含出版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即專業出版高質量發展、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大眾出版高質量發展、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等。

不同出版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其各自表現特征有所差異:專業出版高質量發展,主要側重于出版國民經濟各行業、各專業領域的精品力作,如科技創新重大原創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原創理論、法律法規、自然資源、建筑工業、工業信息化等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原創精品和重大成果總結等;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重點在于推出一大批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以紙質精品教材和數字精品教材出版為重點,逐步輻射教輔讀物精品、教學科研精品佳作等;大眾出版高質量發展,重在研發一批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有深度的內容健康向上、陶冶精神情操、提升文明素養的文藝精品力作;主題出版高質量發展,應多推出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精品力作,在黨的創新理論、重大主題作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等方面創新出版傳播方式和方法,提高出版傳播效能等。

其次,從出版流程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包含出版各環節的高質量發展,即策劃、編輯、校對、印制、發行各環節的高質量發展,提升出版流程的一體化、同步化與協同化水平。

選題策劃環節,要著眼于策劃精品力作,深入挖掘導向正確、科學性、原創性、價值顯著的優質選題甚至是高峰作品,重在推動內容高質量、出版物承載的文化成果高質量的實現;編輯校對環節,旨在提高出版物的載體質量、編校質量、設計質量等,不斷提升文化承載的質量;印制環節,重點在于提升出版物的印制質量或表觀質量,確定最適配作品內容的紙張、油墨、印制工藝等;發行環節,是提升文化傳播質量的重要一環,要通過提升傳播渠道的質量,擴大圖書發行傳播渠道,提升既往渠道的消費潛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全媒體矩陣型渠道體系。

出版流程的一體化,是指要實現傳統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經營管理流程的一體化建設,打破目前紙質出版編校印發及數字出版產品、項目、技術、營銷兩個流程并行的現狀,破除流程方面存在的制約生產力提高、影響生產效率提升的短板和難題,真正建立起一套可以同時支持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制作、生產、傳播的數字化流程。

出版流程的同步化,是指出版流程能夠支持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產品、服務同時上線,為讀者提供紙質化、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等多位一體的出版產品服務類型。目前出版業的數字出版產品服務大部分是在紙質出版物出版以后,再對紙質出版物進行數字化、碎片化或數據化加工,在造成資源浪費、重復建設的同時,還人為地產生了紙質出版產品和數字出版產品間的時間差,這是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符的,與創新、協同、技術賦能的高質量發展特征相違背的。造成出版流程異步化而非同步化的原因一是人為主觀因素,由于落后的發展理念,擔憂數字出版物同時上線會影響或削弱紙質出版物的銷量、業績,進而人為地要求電子書、數據庫等產品遲滯紙質出版物一季度、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周期推向市場;二是技術客觀障礙,由于數字技術采納和應用整體水平的相對落后,導致沒有出現一套通用化的ERP系統,可同時承載紙質出版物和數字出版物的制作傳播,可在大部分出版企業中應用并支持紙質和數字產品的同步面市。

出版流程的協同化,是指傳統紙質出版和新興出版流程在角色、職能、目標等方面的協作一致,在內容制作、產品研發、技術應用和管理流程[26]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協調有序。協同化可分為內部協同和外部協同兩類。內部協同,是指出版企業內部的角色、職能進行協調配合,以推動出版流程高質量目標的實現。如紙質出版的選題策劃、編校印發等環節,可交由數字出版從業者進行協同配合,基于專業知識體系,調用知識庫中的相關條目數據,進行組稿和編纂;又如傳統圖書編輯協助數字出版部門進行知識元的建設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等;再如圖書編輯和數字編輯聯合進行AR圖書、VR圖書、“一書一碼”等融合出版物的策劃研發和銷售等。外部協同,是指出版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角色、職能和職責的協調,以推動出版流程優化和高質量目標的實現。如出版社內部校對人員、外部校對人員和作者在同一數字化的ERP流程中,聯合進行書稿的校對工作,內校、外校、作者?!叭R惑w”協同配合的模式,在小部分出版企業之中已開始試行;再如,基于傳統紙質圖書利潤的績效、稿酬分配機制和基于數字出版的績效、稿酬分配機制,涉及出版企業內部的圖書編輯、數字編輯以及外部作者的權益分配的協同配合。

最后,從研究對象來看,還包括出版發展活動的高質量,即活動主體、客體、內容、效應的高質量發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其研究對象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其研究內容包括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主體的高質量、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客體的高質量、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內容或本體的高質量以及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效應的高質量。

其一,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主體,是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之“所屬”,也就是主導和實施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人和組織體。發展主體的高質量,是指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個人和組織體,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數字素養技能和專業能力,使得作為發展活動主體的自我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除了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和出版專業能力以外,高質量發展特別要求出版主體要以刀刃相向的自我革命精神,堅持與時俱進、與時偕行,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字技術素養以及理解技術、探索應用場景的數字技能。這一點既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技術賦能內涵的要求,也是踐行《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的題中之義。其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客體,即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之“所附”,也就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所指向的對象,如出版物、產業政策、發展環境等。發展客體的高質量,集中體現于高質量的出版物,即蘊含著文化自信理念和文化創新成果、高質量內容品質和經濟效益、技術賦能和創新性顯著的出版產品和服務。其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內容,即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之“所指”,包括出版業的調節和治理活動,前者如產品研發、技術應用、市場營銷、項目實施等活動,后者如規劃治理、財政治理、稅收治理、安全治理、標準規范等活動。發展活動內容的高質量,是指出版發展要從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要以創新為核心驅動,而不是以以往的要素、投資為主要驅動。出版業發展行為的總和甚至是每一項具體的市場行為或治理行為,都要圍繞著提升出版業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創新、經濟高質量增長以及技術賦能與進步展開,都要致力于發揮出版業作為文化產業核心領域的積極作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其四,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效應的高質量,即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活動之“所成”的高質量,也就是出版業將高質量發展所產生作用和影響的高質量,最集中的體現在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展活動效應的高質量,要求出版業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雙躍升、相統一。

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與協同基本特征

特征是指事物的特有征象、表征本質特點的概括性標志。事物內在的性質決定外在的特征。出版業本身具有內在的文化、經濟和技術等性質,其外化出來即表現為文化、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的特征。出版業發展的特征可大致概括為數量上的由少到多、效益上的由小到大、結構上的由簡單到豐富、功能上的由單一到綜合、質量上的由低級到高級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除具備出版業發展的上述一般性特征外,還具有一些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沒有的特有征象,具有一些能表明高質量發展本質特點的概括性標志,也就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呈現出來的特有征象。

本文認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創新性和協同性兩個方面。創新性和協同性特征是以往出版業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粗獷式發展所沒有的特點,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所獨有的、特有的征象(見圖2)。

1. 創新性

所謂創新性,是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各環節都體現出創意創造、革新拓新的特有征象。創新性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更為本質的特征,創新性決定著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性,有效區分了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與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狀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特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理念的創新。以國民經濟行業發展為參照物,就出版業的特殊性而言,發展理念的創新,尤其指向以文化自信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文化自信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思想之旗、精神之魂、動力源泉的統領作用。以圖書出版發展為參照物,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基于長期主義理念的發展,是充分發揮技術賦能作用和價值的發展,要經過持續性、耐久性的承諾,方可實現路徑轉換式的創新,進而塑造出版業全面創新體系,打造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以過去的出版業發展為參照物,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基于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發展,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其一,創新型發展,要求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轉換發展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充分發揮科技賦能效應;其二,協調型發展,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解決好質量、速度、規模、結構、效益、安全等的關系,實現質量、速度、規模、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的發展;其三,綠色型發展,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踐行生態文明的理念,減少資源消耗,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發展;其四,開放型發展,是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不是封閉式地發展,而是以內涵式發展為主體、走雙循環格局下的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其五,共享型發展,是指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既是作為文化產業核心領域的壯大繁榮,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高品質、高品位、高效益精神文化成果由廣大讀者分享和共享。

(2)發展動力的創新。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較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發展動力的創新是最為明顯的標志,即由要素、投資為主要發展動力轉變為以創新為核心動力。相對于以往的主要依靠要素驅動,依賴擴大要素投入,增加書號、擴大品種數來實現出版業的發展,或是依靠投資驅動,依賴加大投資、鋪新攤子、設置新的分社或編輯室等來維持出版業發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則是堅持創新驅動,將創新作為第一驅動、核心動力,通過出版科技創新及出版科技創新所引領的由內容、技術、營銷、服務、模式、管理等構成的出版全面創新體系來推動出版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創新作為出版業發展核心動力,體現為選題創新、出版技術應用創新、營銷渠道創新等,創新創意資源理論上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是更勝一籌的發展動力源。而既往依靠要素、投資等作為主要動力,受制于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有限性,其增長始終是存在天花板的,長期來看,這是不可持續和難以為繼的。

(3)發展內涵的創新。出版業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在發展質量上,往往著眼于文化質量、經濟質量兩方面或其中一方面,至多體現為高質量的文化、高質量的內容和高質量的出版產值增長,很少涉及較高的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富集度指標。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所要實現的質量目標,則是文化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和高科技含量的“三位一體”,也就是說,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通過提高出版活動的文化質量、經濟質量和技術含量,同時實現出版業的高質量文化目標、高質量增長目標和高科技含量目標,最終使出版業整體上呈現出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三位一體”的發展狀態。

(4)發展方式的創新。就發展方式而言,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由外延擴大再生產的方式轉變為內涵擴大再生產的方式。[27]即不再依靠傳統的增加物資資源、書號資源投入及擴大出版規模來實現發展,而是依靠科技進步、技術賦能,依托出版業勞動者素質的整體提升,依賴出版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出版全面創新體系的形成,依托出版業內容供給體系質量的整體提高,多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用高品質的內容供給來引領用戶消費需求,推動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高水平增長。這種內涵擴大再生產的發展方式,適用于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出版企業,具有一般性、通用性的普及推廣價值。

(5)發展格局的創新。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以內循環為主體,通過國內市場的創新性出版企業建構、出版產業的創新性重塑、出版治理體系的創新導向改革,來實現出版業發展的高質量;同時堅持雙循環相互促進,走出版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理解和運用文化交流互鑒過程中的價值認同規律,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著眼全球來規劃和推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在版權貿易逆差方面,實現了大幅度縮小并基本達到版權貿易平衡,“版權貿易逆差290項,降低75.0%”,從2005年的7.2:1縮小到2020年的1.02:1,創下了版權輸出和版權引進的最小逆差紀錄,基本接近于實現版權貿易平衡。[28]在本土化方面,基本形成“多元化、立體化的合作格局和合作模式”。[29]截至2020年,我國出版業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設立了400多個分支機構,包括編輯室、分社、實體書店、分子公司等。中南出版集團于2018年8月設立了越南分社,將150多種湘版圖書翻譯成越南語,為越南讀者服務;并在南蘇丹搭建了包含“教育頂層規劃、教材開發、教師培訓、ICT教師培訓中心建設和教材印刷”[30]五方面的教育體系,成為中國第一個在國外搭建教育體系的出版傳媒集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在全球布局出版產業鏈,2014年采取離岸收購方式收購了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2016年以并購方式收購了英國ACC出版集團,在實現內循環發展為主體的同時,將視野定位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開啟了出版業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步伐。

(6)出版子系統的創新。出版業本身是一個由要素、屬性、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的、動態的、開放的系統。關于出版業的子系統,無論是編校印發[31]子系統,還是經濟、技術和社會子系統,[32]都是客觀存在的,且都處于動態的共生演化進程之中。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所關注的子系統主要是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和技術子系統,在從出版業一般性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演化進程中,技術子系統迅速成長壯大,且持續與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發生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技術原理不斷被發現,技術應用場景不斷被探索,形成技術賦能文化、經濟子系統的效應,從而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新質態的演化和形成。

(7)出版屬性的創新呈現。出版業的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和技術子系統,客觀地存在于出版系統之中,其性質和特點也在出版系統之中予以反映,這就是學者們所樂此不疲描繪的文化屬性、經濟屬性和技術屬性。當出版業系統從低級有序的低質量發展、一般性發展狀態演變為宏觀高級有序的高質量發展狀態時,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對文化、經濟和技術子系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由此,文化、經濟和技術屬性的狀態也發生了變化,分別體現為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出版產值的高質量增長以及技術創新、技術賦能的新的呈現方式和特點。

2. 協同性

所謂協同性,是指出版業系統的要素、屬性、子系統通過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產生協同作用以及非線性的相干效應(融合效應),進而推動出版業從低級有序狀態走向高級有序狀態的特征。協同性,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特點。簡言之,沒有協同作用和相干效應的發揮,就沒有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單一的文化高質量、單一的高質量增長或單一的高質量技術應用都不能稱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性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動態協同,這也是體現最明顯的,是出版業子系統相互之間的協同以及出版業子系統與出版業大系統之間的協同。這里有幾種協同形態,一是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和技術子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高級有序結構的實現;二是經濟子系統、技術子系統協助文化子系統,文化子系統主導和支配經濟子系統、技術子系統;三是技術子系統協助經濟子系統,從屬于經濟子系統,被經濟子系統吸收為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發展動力,進而鑄就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四是技術子系統協助文化子系統,受制于文化子系統,與文化子系統融合,成為推動文化子系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動力支撐;五是文化子系統、經濟子系統和技術子系統在創新驅動下,升級演化為更高階的狀態,即彰顯出文化自信與文化創新、高質量增長與支柱性產業、技術賦能與技術創新等,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狀態下的出版業系統。出版業文化、經濟和技術子系統之間的動態協同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基于此,本文揭示了一系列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機理和新規律,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解決方案的提出提供學理基礎。

(2)靜態協同,包括要素融合和屬性協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即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必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出版業系統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出版要素和科技要素兩大類。出版要素如主體維度的作者、出版者、讀者,客體維度的作品、出版載體、發行和銷售渠道等,科技要素如微觀、中觀和宏觀的數字技術??萍家睾统霭嬉赜袡C融合在一起,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多的融合模式,真正起到科技賦能出版、技術提升效益、出版效益高質量增長的高質量發展預期目標。靜態協同還包括出版文化屬性、經濟屬性和技術屬性之間的協同,一則文化屬性、經濟屬性和技術屬性共生于出版業之中,共存于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狀態之中;二則三種屬性在高質量發展狀態呈現出新特質,呈現出更為高級的特征,文化屬性演變為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經濟屬性體現為動力創新和高質量增長,技術屬性演變為技術賦能和出版全面創新體系;三則三種屬性作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性質,其外化出來的特點,使得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呈現出文化高質量、經濟高質量和技術高質量的特有征象。

(3)目標協同。前述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初級目標、價值目標和最高目標,本身就體現了協同性,初級目標旨在推動以出版業為核心領域的文化產業盡快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更多側重于經濟目標,聚焦高質量增長;價值目標旨在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數字化、高品質的美好精神文化需要,體現了文化目標和技術目標的統一,聚焦出版業文化高質量和高科技含量;最高目標則是統籌內涵式發展與國際化發展,統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文化、經濟和技術三個維度的目標,致力于推動出版業發展的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和技術賦能“三位一體”協同實現。

(4)任務協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要完成出版業高質量文化供給、高質量經濟增長和高質量技術創新這三個基本任務。要完成出版業高質量文化供給的任務,就要堅持以文化自信為引領,持續推進文化創新,推動出版業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內容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水平,推出一批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反映我國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和原創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成果的精品力作,從而不斷提高出版發展活動的文化質量;要完成出版業高質量經濟增長的任務,就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變過去的鋪設新攤子、增加品種數、多增加投資的粗獷型發展方式為依靠科技進步、依靠出版從業者素質提升、依賴出版全面創新體系的創新型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出版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真正提高出版發展活動的經濟質量;要完成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高質量技術創新任務,就要培育出版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出版科技水平,以出版科技創新引領和帶動由內容、產品、營銷、服務、模式、治理、制度所構成的出版全面創新體系建設,真正發揮科技賦能出版、技術支撐內容的作用,真正提高出版發展活動的技術含量。上述高質量文化供給、高質量經濟增長和高質量技術創新的基本任務是共同完成、同步實現的,不是單獨完成、異步實現的。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同步提高出版活動的文化質量、經濟質量和技術含量,從而同時完成出版業高質量的文化供給、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的技術創新三個基本任務,而這些任務的完成,都統一于高質量的出版活動。

(5)路徑協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在于三大變革,即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出版業發展質量體系變革是主體,包括文化質量、經濟質量和技術質量的變革,變革是文化質量、經濟質量和技術質量的整體變革、共同變革,而不僅僅是部分變革、某一方面的變革。變革是文化、經濟和技術三維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協同的結果,而絕非質量體系機械、簡單的變化。具體而言,質量變革是文化質量、內容質量提升,以高質量供給引領消費需求擴大,進而推動出版物單品種效益的增長、引起經濟增長質量的變革,是數字技術應用推動文化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和文化內涵的創新性發展,進而引起文化質量變革,是出版全面創新體系成為驅動出版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核心動力的發展,以此推動出版經濟增長質量變革。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效率變革是主線,效率變革的實現主要依靠投入技術、數據等新興要素,完善新興要素和傳統要素組合方式,優化配置要素資源和比例,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而實現的。其中對傳統要素和新興要素的優化配合、完善配置,本身就是一種協同性的體現。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是基礎,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創新,動力系統是由出版科技、內容、運營、服務、模式、治理等所構成的出版全面創新體系。出版全面創新體系分別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文化維度的創新動力、經濟維度的創新動力和技術維度的賦能動力;出版全面創新體系的組成元素就是一系列文化、經濟和技術因素,出版全面創新體系本身就是文化、經濟和技術因素共生、共存和協同的產物。

除了上述創新性和協同性兩個基本特征以外,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還表現為其他特征,如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基于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發展,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和推動的發展,是創新型發展、協調型發展、綠色型發展、開放型發展、共享型發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引起質量、效率、動力變革的發展,是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是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為安全、更可持續的發展,是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的發展,是為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發展。這些特征,追根溯源,可推導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基于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的創新性發展、協同性發展。

結語

基于文化自信理論、技術創新理論、發展經濟學理論基礎,以協同論作為研究方法,我們可知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蘊含文化自信、高質量增長、技術賦能“三位一體”的協同創新發展,其外延可從出版業態、出版流程和研究對象的角度進行多維分析,并由此闡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性與協同性兩大基本特征。其中創新性是本質特征,決定著協同性特征;創新性和協同性共同反映和呈現著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文化、經濟、技術三維子系統為主要抓手,以彰顯文化自信、推動高質量增長以及推進技術賦能為主要任務的豐富內涵要求。與此同時,基于文化、經濟和技術的三維視角,可在后續進一步開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文化—經濟—技術三維協同理論模型建構研究。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國家新聞出版署.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R]. 2021.

[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EB/OL].[2023-02-19].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4] 于友先.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出版的必由之路[J]. 中國出版,2018(17):14-18.

[5] 柳斌杰. 發展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益出版業[J]. 中國出版,2018(19):5-9.

[6] 柳斌杰. 開拓中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新時代[J]. 中國出版,2020(22):6-10.

[7] 鄔書林. 堅持高質量發展服務創新型國家戰略加快推進出版強國建設[J]. 中國出版,2021(1):5-9.

[8] 魏玉山. 關于研究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幾個問題[J]. 出版發行研究,2019(2):1.

[9] 張志強,孫張. 回顧與展望:中國出版業“十四五”發展建議[J]. 編輯之友,2021(2):13-23.

[10] 于殿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出版高質量發展[J]. 出版參考,2019(1):5-12.

[11] 方卿,張新新. 推進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幾個面向[J]. 科技與出版,2020(5):6-13.

[12] 張新新,鐘惠婷.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協同機制思考——基于協同論的視角[J]. 出版廣角,2022(9):60-66.

[13] 羅斐. 基于協同論的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研究[D]. 中國礦業大學,2009.

[14] Romer P.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 71-102.

[15] Grossman·G. M,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7: 43-44.

[16] Saviotti·P. P, Pyka A.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he Creation of New Sector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4(1): 1-35.

[17] Saviotti·P. P, Pyka A. Product Variety,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8(3): 323-347.

[18] Aghion P, Howitt P. 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J]. Econometrica, 1992(2): 323-351.

[19] Young A. Substitu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Endogenous Innov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3): 775-807.

[20] Teece·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policy[J]. Research Policy, 1986(6): 285-305.

[21] Lucas·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1): 3-42.

[22] Jones C. R&D-based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4): 759-784.

[23] Zeng J.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R&Dand Economic Growth[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7(4): 1023-1038.

[24] Hulten·C. R. Growth Accounting When Technical Change Is Embodied in Capital[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4): 82.

[25] 張新新. 變革時代的數字出版[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6:61-62.

[26] 劉華東,馬維娜,張新新. “出版+人工智能”:智能出版流程再造[J]. 出版廣角,2018(1):14-16.

[27] 邢文增.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提升經濟發展質量[J]. 紅旗文稿, 2017(22):23-25.

[28] 國家新聞出版署. 2020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R]. 2021.

[29] 戚德祥.“十三五”時期中國出版“走出去”的成效與思考[J]. 中國編輯,2020(12):23-28.

[30] 中南傳媒向南蘇丹交付援外教材 向世界展現湖南出版擔當[EB/OL].[2022-02-28].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249485354_100180399.

[31] 向志中. 試論出版系統工程[J]. 出版發行研究,1988(4):33-36.

[32] 陳利,陳睿. 演化經濟學視角下我國出版產業經濟、技術和社會的三維協同發展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2020(9):86-88.

Concept Defini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ZHANG Xin-xin(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Desig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theory, 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hich is a three-in-on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at contains "cultural confidence, high-quality growth,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Based on that, the extens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s further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dimensions: publishing format, publishing process and research objects. Finally, this paper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and synergy, which are the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synergy theory; cultural confidence; technology empowerme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igital publishing

猜你喜歡
數字出版協同創新文化自信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運行模式與市場結構
淺談新媒體在美術類圖書出版中的應用
做一個全民閱讀時代的“悅”讀人
國際圖書出版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