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城市歷史環境淺析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汕頭站

2023-11-17 02:28喻曉蓉
嶺南文史 2023年3期
關鍵詞:交通線旅社汕頭市

喻曉蓉

中央紅色交通線是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為加強上海中央至中央蘇區的聯系,精心策劃的一條從上海出發途經香港、汕頭、潮州、梅州、福建至江西瑞金的紅色地下交通線。自1930年提出和建立以后,從上海中央向中央蘇區輸入大量緊缺物資,傳遞重要情報、文件,并完成了黨中央到中央蘇區的重大戰略轉移任務,成績斐然。

黨組織在汕頭建立了汕頭交通中站、潮汕鐵路、南京旅社等多處據點,是最為重要的中轉城市之一。筆者認為,汕頭站的成功,除交通員們機智勇敢、砥礪前行的堅韌意志等主觀因素外,還與民國時期汕頭市本身的城市歷史環境密切相關,包括城市區位、商業業態、交通條件、街道形態等方面的客觀要素一定程度上為中央紅色交通線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亦體現了黨中央在交通站選址方面的英明決策。

一、中央紅色交通線概況

中央紅色交通線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為解決黨中央和中央蘇區間聯絡問題,精心策劃的一條從上海出發,途經香港、汕頭、潮州、梅州、福建至江西瑞金的“摧不垮打不爛的地下航線”。一直到1933年初第四次反“圍剿”戰前后,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中央紅色交通線成為通往中央蘇區的唯一交通線,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貢獻,被稱為“中華蘇維埃的血脈”。

中央紅色交通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架設中共中央與中央蘇區溝通信息的橋梁,傳遞了大量中央和地方黨委文件、情報;二是向中央蘇區輸送大量緊缺物資,包括糧食、醫藥、布匹、食鹽、軍火、電訊器材、印刷器材、日用品等;三是完成了從上海中央到中央蘇區的重大戰略轉移任務。從 1930 年開始到 1934 年 10 月中央紅軍長征前,中央紅色交通線安全護送了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陳云等一大批黨、政、軍重要領導人和專業技術人員、文藝工作者等。

交通站點是聯接交通線的重要樞紐。為保證中央紅色交通線路的安全暢通,中央紅色交通線建立之初便形成了分級明確的站點體系,包括大站、中站、小站等。中央交通局設置香港、閩西兩個交通大站、三個交通中站及多個交通小站。其中香港大站亦稱華南交通站,閩西大站設在永定縣虎崗鄉(閩西地委所在地,故也稱虎崗交通大站)。[1]所有由滬到蘇區人員均需先在香港交通大站報到,由中共中央統一安排護送。汕頭是香港進入內地的第一站也是關鍵一站,設置一處交通中站及一處中央直屬絕密交通站。

二、汕頭中央紅色交通線主要站點分布

根據實地調研及目前已知史料記載,汕頭市區有關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遺存點主要包括中法西藥房分號、華富電料行、南京旅社、潮汕鐵路火車站舊址、潮汕鐵路公司總務處車務處舊址、富林旅社等(表1)。其中中法西藥房分號、華富電料行、南京旅社保存較為完整;潮汕鐵路火車站舊址、潮汕鐵路公司總務處車務處舊址僅存遺存局部,總務處車務處舊址修繕工程正在進行中;富林旅社、金陵旅社初步判斷遺跡已不存。

表1 汕頭市中央紅色交通線相關遺存基本信息匯總表

三、汕頭城市歷史環境對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有利條件

當年中央紅色交通線汕頭站的地下交通站或聯絡點主要分布在汕頭市的小公園片區內,對外承擔旅館和商鋪等功能,另外還包括重要的對外交通設施,如潮汕鐵路、汕樟輕便鐵路、港口碼頭等。在特定歷史時期,從城市的角度審視汕頭秘密交通站的設置,則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優越的地理區位和商業環境

汕頭作為我國南部沿海城市,為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清朝被迫開放的14個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放時間較早,成熟的商貿環境為中央紅色交通線站點的設立和運行提供了客觀的有利條件。清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在汕頭設立洋關——中文稱“潮海關”,英文為SWATOW CUSTOMS(汕頭海關)。韓江、榕江流域的人口、貨物大多以汕頭為中轉,自此貿易迅猛發展,商業日益繁盛,人口不斷增長,市政逐步完善。至民國初期,汕頭發展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近現代都市。[2]1931年,汕頭人口達到17.8萬人,人口總數在海關統計的全國42處通商口岸中處于第21位。在廣東省內居第2位,僅次于廣州(86萬人),被稱為“潮梅出入口之門戶”“華南第二要埠”。[3]

開埠時期,汕頭市商業業態構成豐富,人員復雜。歐美各國洋商來此經商謀利,韓江流域的商賈亦競相在此拓展勢力,一部分人則先到南洋、香港、上海等地打工或經商,在僑居地賺錢后再回到汕頭發展。[4]特有的歷史背景促成了汕頭蓬勃發展的僑批業、零售商業和極為復雜的人際構成。僑批業多與其他行業互為兼營,如匯兌業、旅業、銀業、茶業、雜糧業、進出口業、運銷業等。[5]1933年汕頭工商企業已經發展到3441家,商業的繁華居全國城市的第7位,進出口貨輪載運量居全國第3位。[6]

圖1 僑批局與華僑地產分布圖[7]

極為繁榮的商貿環境和復雜的社會組成無疑為交通站點的建立和順利運行奠定了基礎。其中工商企業中包含了隱匿在其中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在汕頭的多處站點,為交通線上輸送各種緊缺物資提供了便利條件。如華富電料行、中法西藥行分號、南京旅社等,基本上均設置在當時華洋雜處、百業并存的汕頭市核心區——汕頭小公園片區附近,其中華富電料行主要利用商店名義購買蘇區急需的電器材料;中法西藥行分號既做掩護,又為蘇區提供急需藥品;旅社則主要提供住宿、協助傳遞信息、物資等服務。繁華商埠中,歸國華僑、外國商人等各種人員往來,也為交通員的隱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易于我黨同志化裝往來。為能順利突破敵人重重關卡,當時交通線上的人員扮演著各種角色,不易為敵軍識別。據記載,周恩來通過中央紅色交通線時扮演的角色就有多種,如工人、商人、牧師等。周恩來當年進入蘇區時留著長胡子,曾一度讓人以為是外國人。復雜多元的人員構成為革命人士的偽裝和掩護提供了天然的條件。

(二)便捷的對外交通條件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戰略轉移是重要的軍事策略,選擇便捷和優越的交通通道則是重中之重。在中央交通線開設之時,汕頭儼然已經是中國南方地區的交通樞紐。近代汕頭依靠內河水運及遠洋航線的便利,北連上海,南接香港、新加坡,逐步成為潮梅區域經濟的中心。[8]若從廣東省內擇址一處與香港、上海以及閩贛邊界建立聯系,非汕頭莫屬。汕頭交通極為發達,主要體現在水路和陸路兩方面。

1.水路交通

汕頭的發展有賴于碼頭的建設和各類航線的開通。位于汕頭小公園西側的西堤碼頭是繼樟林古港后,汕頭最重要的對外交通窗口,也是汕頭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見證了汕頭從漁村、城市到國際貿易港口的歷史變遷。20世紀初,汕頭港已形成怡和碼頭、達濠碼頭、太古碼頭、招商碼頭等10多座碼頭。[9]1921年汕頭港出入船只3000多艘,而到1932—1937年,各來往外洋的船舶艘次以及噸位數均占全國第三位。汕頭港在全國的航運地位也使其成為中央紅色交通線上與香港聯系最重要的中轉站,中共中央部署的秘密交通線南方線含4條分線,其中3條均有香港至汕頭段。1949年修《潮州府志》亦有“汕頭至廣州直航輪班甚稀,故多由汕乘輪赴港轉輪”的記述。[10]所以,汕頭便捷的航運交通成為中央紅色交通線從香港進入內地的首選地。

2.潮汕鐵路

中央紅色交通線從汕頭通往潮州采用的交通方式一般是乘坐潮汕鐵路。潮汕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由嘉應州僑商張煜南兄弟等集資鋪設,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底建成通車,連接汕頭與潮州,總長42公里。[11]根據當時潮汕鐵路公司發布的列車時刻表,從汕頭到潮州車程為1小時18分,通行能力和運輸效率極強,尤其是改善了韓江枯水期潮州至汕頭的交通環境。汕頭通往潮州的車站原設有通往潮州府城車站。光緒三十四年(1908),位于韓江邊的意溪火車站通車后,從韓江上游運來的貨物可直接通過潮汕鐵路轉運至汕頭,使人員往來和貨物轉運更加便利,這也使得中央紅色交通線從汕頭至潮州,再乘潮州的小電船沿韓江北上可以做到無縫銜接。據2001年出版的《楊尚昆回憶錄》載:“到了汕頭登岸后,在小旅館睡了一晚。第二天,改坐小火車到潮州,乘韓江的小輪船北行,經大埔到三河壩……”

(三)靈活多變的街道布局

根據已有的實地調研資料及相關歷史記載,除潮汕鐵路之外,汕頭的幾處秘密交通站點或聯絡點均位于汕頭小公園片區周邊。汕頭小公園附近除有復雜的商業環境之外,其靈活多變的街道空間形式也是秘密交通活動成功開展的重要因素。

汕頭小公園片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中心城區北岸的西南部,廣義上的小公園片區泛指以中山公園紀念亭為中心,向國平路、升平路、安平路等方向輻射形成的商業街道所組成的街區,是在汕頭市改造市區工務計劃影響下,由國人規劃設計的仿西方先進城市規劃理念形成的城區。汕頭小公園依托放射狀路網整體呈扇形,密集而不規則的路網空間為隱秘工作提供了便利。以小公園為核心的放射形道路條條都通往海港碼頭,便于上貨下貨,也便于交通員迅速乘船離開。密集而不規則的路網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員應急轉移。街道兩側商鋪為中西合璧騎樓,前是商鋪,后是倉儲,樓上住人,為交通工作提供了極好的掩護作用。[12]早期的旅館業還會代售出洋船票,大堂內會掛有船期,住旅館的人不少是要“過番”出洋的。[13]小尺度的街道空間、多功能的建筑組合形式,為隱秘工作的紅色交通線提供了較好的客觀條件。

圖2 汕頭市改造計劃圖

據李沛群《接周恩來進入閩西蘇區》一文載:“恩來同志是由上海坐船至汕頭市以后,由當地一個絕密交通中站安排在‘金陵旅社’(汕頭市最大的旅社)下榻。后來因為發現在下樓的拐角處有一個玻璃鏡框,里面有一張照片,是1925年‘汕頭市各界歡迎黃埔學生軍大會’時照的,相片里面就有周恩來,因之即行遷到棉安街一間小旅店去住。周恩來和肖桂昌在棉安街旅店住了一天后,第二天坐潮汕火車到潮安?!盵14]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汕頭交通站點在整體的歷史環境下能夠站站相連、環環相扣,對于開展交通工作有著極好的地理優勢和社會環境。

獨特的歷史環境使汕頭成為中央紅色交通線上重要的站點,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近年,通過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汕頭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部分遺存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利用。如全國重點文物單位汕頭交通中站舊址(華富電料行)成為廣東省文保單位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汕頭總務處車務處舊址從廢墟中得以搶救復原,并布置相關展陳進行活化利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城市發展中心的轉移,汕頭小公園整體存在產權復雜、舊城改造缺乏動力等問題,部分交通站相關遺存已不存在,南京旅社等相關交通聯絡點尚未得到全面保護和利用。

為了做好對中央紅色交通線的相關遺存保護和利用工作,應通過政府引導、全面規劃、全民參與的原則,積極發動社會力量,保護和利用好汕頭作為廣東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節點的相關遺存,教育人民群眾和青少年一代,傳承弘揚好紅色基因,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猜你喜歡
交通線旅社汕頭市
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
汕頭市金韓種業有限公司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云平臺的研究與應用
農家旅社半夜驚魂
“漢中密約”與川陜紅色交通線的建立
汕頭市明德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
精靈旅社3
精靈旅社3
嘔心瀝血20年:追記汕頭市潮陽區關工委主任陳世英
紅色地下交通線的建立與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