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五緣文化”研究熱點分析

2023-11-24 13:22王念祖潘珊珊
閩江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共詞華人文化

王念祖,潘珊珊

(1.閩江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2.閩江學院人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 言

1989年,林其錟教授首次提出了“五緣文化”的概念,將中國社會主要人際關系劃分為親緣、地緣、神緣、業緣、物緣5種。[1]“五緣文化”的理論問世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5年,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盧展工在此基礎上凝練概括出“五緣六求”,其中的“五緣”為狹義的“五緣文化”,即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5種關系,并以此作為推進兩岸關系的重要抓手。[2]

當今時代,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3]“五緣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政府的關注,并在海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拔寰壩幕毖芯康闹匾圆粌H在于它能尋中華民族文明之根,破解歷史之謎,更在于它能立足當代,開拓中華民族的未來[4],對于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關于“五緣文化”的研究成果豐碩。鄭勇、何子鵬[5]強調“五緣文化”的紐帶作用和其所具有的親和力、凝聚力、協同力、創新力、影響力;胡克森[6]關注“五緣文化”的價值理念及其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作用;姚柳虹和蔣志勇[7]通過“五緣文化說”與西方營銷理論的結合,提出中國營銷管理模式。這些研究成果從微觀的視角,對“五緣文化”的內涵與影響進行了詳細的梳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運用量化的方法對“五緣文化”熱點的宏觀分析。因此,本研究運用文獻計量學中的共詞分析法與中心性分析法,以CNKI為數據源,對其中以“五緣文化”為主題的期刊文獻進行分析,從中探求“五緣文化”的研究熱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思考,期冀能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二、數據獲取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收集

一般來說,國內的相關數據庫中,以中國知網收錄的期刊數量最多,收錄年限的連貫性和期數也最完整。[8]因此,本研究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出版總庫為數據源,以“五緣文化”為主題,將檢索條件設為“自定義關鍵詞”“不設時間年限”“不限學科”后得到有效期刊文獻103篇。將所得的期刊文獻以EXCEL文檔形式導出后進行數據清洗,最終得到426個關鍵詞,即以此作為后續分析研究的基礎(檢索時間為2022年4月11日)。

(二)研究方法

1.共詞分析法

共詞分析法是內容分析法的一個分支,其主要是針對某一學科領域研究主題或者研究方向的專業術語(如關鍵詞)共同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的頻次進行分析,由此得出關鍵詞出現的頻率。[9]根據關鍵詞出現的次數進行深入的分層聚類分析,可以反映出這些詞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而分析這些詞所代表的學科與主題的結構變化。[10]換句話說,兩個關鍵詞共同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的次數越多,即表明二者之間的關聯度越高,“關系”也就越強。[11]

2.中心性分析法

社會網絡分析法作為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在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原則。中心性分析法是社會網絡分析法的一種,個人或組織在其所在的社會網絡中具有怎樣的權利,居于怎樣的中心地位,是社會網絡分析法最早探討的內容之一。[12]在實際情況中比較常用的中心性分析法主要有3種:點度中心性、中間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其中,“點度中心性”主要是通過社會網絡中其他行動者與某一行動者之間的直接聯系,判斷某一行動者在這一局域內的中心地位及重要程度。[13]借助這個方法,可以分析出諸多研究熱點中何者處于中心地位。因此,本研究以點度中心性作為可視化圖中提取派系進行熱點分析的依據。

三、研究熱點分析

(一)派系確定

將前述所提到的426個關鍵詞進行兩兩統計,并制作關鍵詞矩陣。將矩陣導入網絡分析軟件UCINET 6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并利用NETDRAW作可視化處理,得到可視化圖譜。為了便于開展熱點分析,本研究通過權威控制的方式,將關鍵詞共詞頻次提高為2次進行篩選。最終,根據點度中心性理論,利用網絡中與該點有直接聯系的點的數目來衡量,發現“五緣文化”相關關鍵詞詞組的社會網絡關系大致分為3個網絡區塊,再將3個網絡區塊中各個點的數值分別相加,得到“五緣文化”與營銷管理研究的共詞頻次為26,“五緣文化”與海外華僑華人研究的共詞頻次為17,“五緣文化”與軟實力研究的共詞頻次為9。根據共詞頻次數值總額排序,由此形成以“營銷管理”“海外華僑華人”“軟實力”3個熱點為中心的派系圖譜(圖1),并將其分別命名為派系1、派系2、派系3。

圖1 關鍵詞共詞頻次派系圖譜

(二)研究熱點

1.運用“五緣文化”解析中國特色營銷管理模式

學界對中國營銷模式的研究一般分為“引進派”和“結合派”,前者主張應該照搬先進的西式現代化營銷管理模式;后者主張在引進西方先進現代化營銷管理模式的同時,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14]二者雖然存在差異,但卻共同認為西方的營銷管理模式以“理”為依歸,而華夏文化尤其是“五緣文化”則以“情”為基礎,以“理”為方法。[15]由此衍生出一個重要問題,即當“情”與“理”產生沖突和碰撞時,該如何取舍才能做到既合情又合理呢?據此,便有學者提出中國傳統的營銷管理模式需要吸收、借鑒和融合西方現代營銷理論,構建一個“情、理、法”相統一的三維立體營銷管理模式。[16]也有學者認為,要強化國際營銷管理理論與中國市場的對接,可以運用“五緣文化”構建一個社會網絡和營銷網絡相結合、以法規系統為保證的中國營銷管理模式。[17]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出現了由傳統地緣血緣相結合的家族關系、經營管理、人際交往向現代科學組織管理轉化的新型情理結合管理模式。[18]因此,聚焦“五緣文化”來解析中國特色營銷管理模式成為最重要的研究熱點。

2.以“五緣文化”為切入點開展海外華僑華人研究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憑著共同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傳統的中華文化聯結在一起,形成穩固而龐大的全球華人網絡。而這正是得益于“五緣文化”的心理同構關系——這是一種極為強大的文化聚合力,具有凝結華人群體的作用。[19]張宏[20]認為,“五緣文化”的“五緣”性社會網絡對世界華商運營、亞太經濟發展與合作有積極作用;海外華資促進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為改革開放和國家建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童家洲[21]指出,“五緣文化”為編織華商商業網絡、團結海外華僑華人工商界和華人經濟步入國際創造了條件;孟維佳、王晶紅[22]認為,“五緣文化”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其沖破政治界限、意識形態、國家障礙,實現了華人經濟的相互溝通和接軌,推動中國經濟走向世界。而在眾多華人中,出生于福建福清的林紹良作為東南亞最成功的華商之一,在“五緣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勤儉奮發價值觀,塑造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中華美德,成為重要的研究個案??梢哉f,五緣文化在海外華人群體中的傳播和傳承,促進了海外華人經濟的發展,使華人社團逐步建立起了以“業緣”為聯系的世界華商組織。因此,關注如何以“五緣文化”作為切入點,開展世界華商和海外華人研究,成為次重要的研究熱點。

3.通過“五緣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五緣文化”是中華倫理文化的社會存在,與中國文化共生共長,和中華文化具有一體性。[23]“五緣文化”的世界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此外,作為文化軟實力的表現,“五緣文化”還促進了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與發展。施炎平從馬克思論“人的本質”思想出發,指出運用五緣網絡紐帶與不同民族文明體之間進行交往溝通,能有效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廣結善緣,提升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24]這與林其錟提出的要在建設“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善用“五緣文化”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使之成為一種溝通人心、凝聚團結各國人民的形式的觀點不謀而合。[25]也有學者結合新形勢提出“閩臺五緣文化軟實力”這一命題,即要以“五緣文化”為紐帶,充分發揮區域文化的凝聚力、協同力、創新力和影響力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的最終統一的奮斗目標。[26]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五緣文化”儼然已經顯示出超越時間和空間、國家和民族的磅礴生命力。

四、深化“五緣文化”研究的相關思考

(一)著眼“親緣”紐帶發展中國特色營銷管理模式

“五緣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結合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和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已發展為一套立足現實、面向海外的完整理論。[27]進入21世紀后,我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中不乏“五緣文化”的作用。利用“五緣”構建起的以親屬、鄉族、宗族等相聯系的經濟營銷網絡,蘊含著儒家獨特的“情理”思維,“天人合一”思想、互利共贏的“協和”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國家觀念,成為世界華商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受“五緣文化”理念的影響,中國特色營銷管理模式在傳統的“情理”之外融合了西方以“理”為中心的“法治”思維,因此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獨特的感召力、廣泛的影響力和強大的凝聚力。據此,應該著眼“親緣”紐帶,把握“五緣文化”對營銷管理模式的影響,結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當下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提出思路與對策。

(二)關注“一帶一路”倡議,把握“物緣”“業緣”開展海外華僑華人研究

以“五緣文化”為紐帶的華僑華人網絡遍及全球,而此前學者的研究過多關注于東南亞一代的華人網絡,才在林紹良身上形成了較集中的研究點,而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關注度還遠遠不夠?!耙粠б宦贰背h自提出以來,共建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當把“五緣文化”研究與“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圍繞“物緣”“業緣”紐帶,關注“一帶一路”華商峰會、“一帶一路”經濟圈產業圈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經貿科技交流活動、華人社會服務組織網絡等,聚焦海外華僑華人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貢獻力量,如何促進經濟區域合作、構筑海外商業團體、組織商會、履行社會責任、促進民間交往等現實問題,發掘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個體,以此來支撐“五緣文化”與海外華僑華人的相關研究。

(三)聚焦兩岸關系,立足“親緣”“地緣”深化兩岸合作、交流與發展

臺灣地區與中國大陸自古以來就同根同源、血脈相承,與福建更是隔海相望、一水相連,兩岸“親緣”“地緣”橫亙千年,割舍不斷。因此,在今后的相關研究中,應該聚焦兩岸關系的發展,充分剖析兩岸“親緣”“地緣”聯系,著眼兩岸尋根問祖、家譜修繕活動來展開具體的研究;同時還要把握“業緣”“神緣”紐帶,關注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民間風俗信仰等在兩岸交流中發揮的作用。將“五緣文化”研究真正落實到兩岸的交流與合作上,充分利用“五緣文化”的凝聚力,拓展兩岸發展新思路,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四)利用“神緣”“物緣”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內循環

黨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雙循環”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經濟戰略。[28]而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產業門類,具有精神生產和商品生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創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多重屬性[29]。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不但有助于深化文化自信,更能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在有效滿足國人精神與物質需求的同時,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拔寰壩幕敝嘘P于“神緣”的部分本身就和文化產業有著極強的“親和性”,只要通過適當的創意將其內含的民俗信仰元素激活,便能創造出可觀的產值。每年3月下旬,我國臺灣地區的媽祖繞境活動帶動的文化消費行為就是最好的例子。[30]可以利用儒釋道文化的傳播,開展祂們分靈的“尋根”之旅,一方面,可以借民俗文化活動發展旅游觀光以及相關的文化產業,促進經濟內循環;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神緣”的紐帶強化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聯動,構建共同的集體記憶,凝聚民族向心力,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樂章。

猜你喜歡
共詞華人文化
何為“華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誰遠誰近?
基于突變檢測與共詞分析的深閱讀新興趨勢分析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基于共詞知識圖譜技術的國內VLC可視化研究
基于關鍵詞共詞分析的我國親子關系熱點研究
基于共詞分析的近十年國內網絡團購研究熱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