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養孟加拉虎脂肪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和生物學特性

2023-11-25 08:57冼偉杭張天佑賴健儀王丙云董貴信陳志勝陳勝鋒白銀山劉璨穎計慧琴
野生動物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孟加拉虎成脂成骨

冼偉杭,張天佑,賴健儀,王丙云,董貴信,3,陳志勝,陳勝鋒,白銀山,劉璨穎,張 暉,計慧琴

(1.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佛山,528200;2.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廣州,511430;3.廣東華南珍稀野生動物物種保護中心,珠海,519031)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是一種珍稀野生動物,保護這一珍稀動物除恢復棲息地外,還可通過圈養維持物種數量。目前圈養的孟加拉虎常發腎炎[1],常規治療方法是使用抗菌消炎藥物以及調節電解質和水鹽平衡,但并不能修復受損器官組織結構,即不能完全恢復腎臟功能,可能導致孟加拉虎死亡。因此,為保護孟加拉虎,需要找到一種新型且有效地用于孟加拉虎腎炎治療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涉及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療法——再生療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從中胚層起源的干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具備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2-4]。脂肪間充質干細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來源于脂肪,大量研究發現其在腎損傷治療上具有療效[5-12],并且具有來源豐富、操作簡便、容易獲取、體外增殖能力強等特征[13-15],目前已經從人、馬、豬和牛等物種中成功分離[16-23]。ADMSCs 能通過分化途徑分化為受損組織細胞[5,7-10]及通過旁分泌途徑分泌因子發揮干細胞募集、血管再生、減輕炎癥反應和抗細胞凋亡等作用[5-10,12],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進而起到有效治療腎損傷的效果[5-12]。

基于AD-MSCs 在治療腎損傷方面的作用,認為其具備治療虎腎病的潛能,但目前缺乏標準化的分離、培養和鑒定虎AD-MSCs 的方法。本試驗擬研究虎AD-MSCs 的分離方法、培養體系以及生物學特性,為虎的腎病等疾病治療提供種子細胞。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長隆野生動物園1歲雌性孟加拉虎。

1.2 脂肪采集及原代AD-MSCs的分離和培養

對孟加拉虎進行腹部增生物切除手術時,在距離患處5 cm 處采集脂肪,然后結節縫合,將采集到的脂肪儲存在含有10%雙抗的1×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冷藏保存運輸到實驗室。用含10%雙抗的PBS 洗去組織上的血液,清洗干凈后將組織放進50 mL 離心管中,用無菌器械將組織剪碎,加入0.1%Ⅰ型膠原酶消化1 h 至無明顯組織塊后終止消化;將消化好的組織過濾并離心,棄上清,用完全培養基將細胞重懸;進行細胞計數,然后將細胞密度調整到1×106個/mL 并轉移到培養皿中,放置于培養箱37 ℃、5% CO2培養,24 h 后觀察細胞貼壁情況。

1.3 細胞傳代培養、生長特性觀察及生長曲線的繪制

待細胞在培養皿生長面積達到80%,吸去上清,用PBS 清洗。加入胰酶消化,40 s 后加入終止液終止消化。離心棄上清,傳代擴增培養。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狀態和活性,拍照記錄。依次選取P3、P6、P9 代孟加拉虎AD-MSCs,調整細胞密度并接種于96 孔板,培養24 h 后,每天同一時間段選取5 孔,加入CCK8 孵育30 min,利用酶標儀測量并記錄對應OD 值,每孔測量3 次取平均值,持續8 d。以橫坐標為培養時間,縱坐標為OD 值繪制生長曲線。

1.4 細胞形態學觀察

使用倒置顯微鏡對原代及傳代細胞的形態進行觀察并記錄。

1.5 AD-MSCs成脂誘導分化試驗

選取生長狀態良好的P3 代細胞,調整細胞密度接種到24 孔板中培養,各選取3 個孔作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用完全培養基培養,試驗組加入誘導分化A 液,誘導分化A 液由88.5%基礎培養基、10.0%胎牛血清、1.4%成脂誘導分化添加物A-Ⅰ和0.1%成脂誘導分化添加物A-Ⅱ構成。培養3 d后加入B 液培養1 d 為1 個循環,誘導分化B 液由90.0%基礎培養基、9.8%胎牛血清和成脂誘導分化添加物B構成。試驗組在培養3個循環后,棄上清,清洗,用多聚甲醛固定30 min,棄去多聚甲醛并清洗。用油紅O 染色30 min,染色結束清洗多余染液,利用倒置顯微鏡觀察并拍照記錄。

1.6 AD-MSCs成骨誘導分化試驗

選取生長狀態良好的P3 代細胞,調整細胞密度接種到24 孔板中培養,各選取3 個孔作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用完全培養基培養,試驗組用成骨誘導分化培養基培養,培養14~21 d可見細胞表面有明顯粗糙樣物質,棄上清并清洗細胞,用多聚甲醛固定30 min,棄多聚甲醛并清洗,加入茜素紅染液染色30 min,染色結束清洗多余染液置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記錄。

1.7 總RNA提取及cDNA合成

將虎AD-MSCs 接種于6 孔板上,待細胞長滿棄上清并用DEPC-H2O 清洗,然后按照以下步驟進行:(1)用TRIzol 液裂解細胞后離心。(2)離心結束棄上清加入氯仿,混合靜置離心。(3)離心結束吸取上層水層至新的EP 管中,加入異丙醇混合離心。(4)離心結束后棄上清,加入乙醇,混合離心。(5)離心結束棄上清,沉淀室溫干燥后加入RNase-free ddH2O溶解沉淀并檢測濃度,結果顯示A260/A280值為1.867,可用于cDNA 合成。(6)cDNA 合成使用TaKaRa 反轉錄試劑盒,依據試劑盒說明書操作,-20 ℃保存合成的cDNA。

1.8 PCR基因檢測

將cDNA 全組基因作為模板進行PCR 體系擴增,電泳檢測擴增產物,引物設計見表1。因產物大小在200~3 000 bp,所以需配制1.5% 的電泳膠,取0.75 g 瓊脂粉加熱溶解在60 mL 的1×TAE 緩沖液中,然后加入4 μL 核酸染液攪拌均勻,倒板并冷卻30 min,冷卻后依次加入DL2000 DNA Marker及PCR 產物,在電壓120 V、電流200 mA 的條件下電泳20 min,電泳結束后在照膠儀下觀察記錄電泳結果。

表1 MSCs相關基因的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s of MSCs related genes

2 結果

2.1 細胞形態學觀察

通過Ⅰ型膠原酶消化法得到原代培養的細胞呈圓形,部分貼壁細胞呈梭狀,胞體透亮(圖1A);培養48 h 后,大量細胞開始貼壁,細胞形態為長梭形,胞質較大,折光性強(圖1B);培養72 h 后,細胞生長面積為70%~80%,可進行傳代擴增培養(圖1C);傳代細胞形態為均勻梭形(圖1D);傳代培養至P6代細胞生長穩定(圖1E);細胞形態沒有發生改變(圖1F)。

圖1 孟加拉虎AD-MSCs生長狀況Fig.1 Growth of AD-MSCs in Bengal tiger

2.2 AD-MSCs生長曲線

圖2顯示,P3、P6和P9代虎AD-MSCs的生長曲線均為S型,P3、P6和P9培養至第4天進入對數生長期,P3、P6代細胞培養至第7天進入平臺期,P9代細胞培養至第8天進入平臺期。與P3、P6代細胞比,P9代細胞增殖能力下降。符合MSCs生長曲線規律。

圖2 孟加拉虎AD-MSCs生長曲線Fig.2 Growth curve of AD-MSCs of Bengal tiger

2.3 AD-MSCs成脂誘導分化

取生長狀態良好的P3 代細胞進行成脂誘導分化,對照組細胞形態上沒有明顯變化,試驗組細胞在加入誘導分化培養基4 d 后,胞體變大變圓,部分細胞發生融合,且可見胞質內出現大小不一的脂質顆粒,培養6 d 后脂滴增多變大。培養8 d,脂滴明顯,用油紅O 染色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脂滴能紅染(圖3B),對照組不被染色(圖3A),表明虎AD-MSCs具有脂向分化能力。

圖3 孟加拉虎AD-MSCs成脂誘導分化結果(100×)Fig.3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engal tiger AD-MSCs(100×)

2.4 AD-MSCs成骨誘導分化

取生長狀態良好的P3 代細胞進行成骨誘導分化鑒定,對照組細胞形態上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試驗組加入成骨誘導培養液培養7 d后,細胞形態發生明顯變化,由長梭狀變為鱗片狀,細胞成片狀堆積;誘導培養14 d 細胞表面可見粗糙樣物質,此時利用茜素紅進行成骨染色。顯微鏡下觀察試驗組可見細胞融合生長,視野內可見明顯紅染區域(圖4B),表明成骨誘導條件下細胞形成鈣結節。對照組視野下無明顯紅染區域(圖4A)。

圖4 孟加拉虎AD-MSCs成骨誘導分化結果(100×)Fig.4 Bone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Bengal tiger AD-MSCs(100×)

2.5 AD-MSCs表面標記物基因檢測

PCR 基因檢測結果如圖5 所示,表面標記物CD90、CD105、CD29 和CD44 在相應范圍有明顯條帶,CD34 在相應范圍無條帶,表明該細胞陽性表達CD90、CD105、CD29 和CD44,不表達CD34,結果符合間充質干細胞表面標記物特性。

圖5 孟加拉虎AD-MSCs表面標記物基因檢測結果Fig.5 Detection results of AD-MSCs surface marker genes in Bengal tiger

3 討論

圈養孟加拉虎常發腎炎疾?。?],恢復受損組織的再生療法成為新的治療選擇。再生療法是以MSCs 為基礎的治療方式[24]。MSCs 是一種起源于中胚層的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2-4],在體外培養能連續傳代且保持細胞的形態和特性。誘導培養條件下,能分化為脂肪細胞、骨細胞和軟骨細胞等多種細胞。MSCs 具有免疫原性低、趨化歸巢、旁分泌和免疫調節等能力[2-3],因此廣泛應用于再生醫學的研究。AD-MSCs 與其他來源的MSCs 相比,具有來源豐富、供體創傷輕、易獲得和體外增殖能力強的特點[13-15]。目前已經成功從多種動物上分離培養AD-MSCs,但虎脂肪來源的MSCs分離培養沒有研究報道。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上,ADMSCs被大量使用,其中在腎損傷治療的研究中也取得進展,如犬、貓及小鼠的急性腎損傷、缺血性灌注腎損傷模型的治療中具備效果[5-12]。不同種屬的同種MSCs能表達相同表面標記物,相同表面標記物表達表明細胞具有相似的潛能[25-26],因此虎AD-MSCs的分離方法、培養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為后續虎AD-MSCs 的應用建立基礎,為虎腎病的治療提供新式療法。

AD-MSCs分離方法主要為膠原酶消化法。本研究采?、裥湍z原酶消化法從脂肪組織分離得到虎的AD-MSCs。在顯微鏡下可見細胞形態為長梭形,生長方式為旋渦狀生長,與已有研究[16-23]分離的ADMSCs 形態描述結果相符。對細胞進行多次傳代培養,細胞形態保持不變,均為長梭形,P3、P6 和P9 細胞生長曲線符合MSCs 生長曲線規律。P3、P6 代細胞增殖能力差異小,與P3、P6代細胞比,P9代細胞增殖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MSCs 在體外培養條件下,P3 至P6 MSCs 增殖速度快、形態良好、活性強。MSCs傳代至P9后,MSCs會出現空泡化、胞體變大及增殖緩慢等細胞老化現象[27]。根據MSCs 體外培養的特點可以為后續臨床應用細胞代數的選擇提供參考,同時也要求完善體外培養體系,延緩細胞老化。

本研究使用PCR 檢測AD-MSCs 表面標志物,通過PCR 擴增得到相應MSCs 特定表面標記物基因片段。結果顯示在區間范圍內有CD90、CD44、CD105及CD29條帶,無CD34條帶。在誘導培養基條件下,AD-MSCs 可向脂肪、骨和軟骨等方向分化。本試驗分別對孟加拉虎AD-MSCs 進行成骨和成脂誘導分化,檢測虎AD-MSCs 的多向分化能力。成骨誘導培養基主要成分為地塞米松、抗壞血酸和β-甘油磷酸,其中地塞米松和抗壞血酸有利于骨成熟和細胞外基質膠原的合成,而β-甘油磷酸鈉有利于細胞內鈣鹽沉積和鈣化形成。沉積的鈣鹽可用茜素紅染液染成深紅色以便在顯微鏡下觀察。成脂誘導分化液中主要誘導因子有胰島素、IBMX、羅格列酮和地塞米松,能夠促進MSCs 向脂肪方向誘導分化。上述結果均符合國際MSCs 標準定義,即:表達CD44、CD90、CD105和CD29等MSCs表面標記物,不表達CD34等造血細胞表面標志物;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骨細胞和脂肪細胞[16-23,28-29]。

本研究不提供細胞流式鑒定結果,原因是目前可以獲取的流式抗體因種屬特異性,無法在虎ADMSCs 上表達,不適用于虎AD-MSCs 的流式細胞術鑒定。

綜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虎AD-MSCs 原代分離培養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方便,具有獲得大量虎AD-MSCs的優勢,同時通過誘導分化、表面標記物表達等鑒定試驗,表明所獲取細胞為虎AD-MSCs,為虎AD-MSCs的后續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穩定的細胞分離和培養方法。

猜你喜歡
孟加拉虎成脂成骨
經典Wnt信號通路與牙周膜干細胞成骨分化
聲音
左、右歸丸對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Caspase-3/Bcl-2的影響
糖尿病大鼠Nfic與成骨相關基因表達的研究
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原代培養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染色鑒定
豬BMSCs成脂分化中細胞膜鈣離子通道、鈣敏感受體及成脂定向相關基因表達研究
液晶/聚氨酯復合基底影響rB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
30例Ⅰ型成骨不全患者股骨干骨折術后康復護理
視覺
納米氧化鈰顆粒對骨髓基質細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