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兩棲類新紀錄
——孟聞琴蛙

2023-11-25 08:57洪飛,胡降臨,黃維新
野生動物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彈琴風景區形態學

2023年6月10日,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風景區(30°8'1.18″ N,118°16'9.33″ E;海拔223 m)進行兩棲動物調查過程中,采集到琴蛙屬(Nidirana)標本2號。該蛙背面棕色;背側褶深棕色;前肢皮膚較為光滑,軀干后端皮膚較為粗糙,具疣粒;大腿、脛部和跗部均具3 條黑色橫斑;指端吸盤略膨大,呈圓形;叫聲為2~7 個相同的規則音節。分子系統學分析結果表明,安徽黃山采集的琴蛙標本與孟聞琴蛙(N.mangveni)模式標本[1]聚成一單系支,支持率為1.00?;趐-distance 模型估算,該標本與孟聞琴蛙模式標本遺傳距離為0。綜上所述,鑒定此次采集的琴蛙標本為孟聞琴蛙,系安徽省兩棲類新紀錄種[2-3]。采集的樣品取部分肝臟組織保存于95%乙醇的凍存管內,-80 ℃儲存;標本使用10%福爾馬林固定,沖洗后浸在75%乙醇中保存[4]。標本現保存于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標本編號AHU0610-01、AHU0610-02。

孟聞琴蛙隸屬于無尾目(Anura)蛙科(Ranidae)琴蛙屬,Lyu等[1]通過形態學、聲學和系統發育關系分析將其發表為新種,模式產地為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大盤山風景區,此前長期被鑒定為彈琴蛙(Nidirana adenopleura),現有文獻記錄該物種也在江西?。?]分布。

本次采集的2號琴蛙標本均為雄性,體長50.67~51.55 mm,頭長大于頭寬,吻長大于眼徑,形態學特征與孟聞琴蛙模式標本基本一致(表1)。背面棕色,背側褶明顯,深棕色;軀干后端皮膚粗糙,具密集疣粒;體側部具稀疏疣粒,體側上部棕色,具有黑色小圓斑(圖1A、B);前肢背面皮膚光滑,具稀疏疣粒,肩部與聲囊連接處具有黑斑(圖1C);大腿和脛部背面皮膚較為粗糙,具疣粒和肌肉束狀縱行膚棱;肩腺白色。四肢背面棕色;鼓膜明顯,淺棕色。頭長大于頭寬;吻長大于眼徑;吻棱明顯;舌心形,后端具缺刻;虹膜上1/3部棕白色,下2/3部紅棕色;具1 對咽側下外聲囊,聲囊肉色(圖1D);后肢貼體前伸時,脛跗關節達眼前角與鼻孔之間;指趾端略微膨大分別形成圓形吸盤和長而尖的吸盤;指間無蹼,第Ⅱ、Ⅲ和Ⅳ指兩側具明顯緣膜,第Ⅰ指無緣膜,相對指長:Ⅰ<Ⅱ<Ⅳ<Ⅲ。

圖1 孟聞琴蛙( AHU0610-01,;洪飛 攝)Fig.1 Nidirana mangveni( AHU0610-01;Photoed by HONG Fei)

表1 孟聞琴蛙成體量度Tab.1 Adult measurement of Nidirana mangveni

孟聞琴蛙與彈琴蛙形態學特征較為相似,但也有如下鑒別特征:彈琴蛙體型肥碩,而孟聞琴蛙體型較為細長;孟聞琴蛙具有較弱的顳褶,彈琴蛙則沒有。除此之外,從聲音上也能區分兩者,彈琴蛙鳴聲為2 或3 聲相同音節,而孟聞琴蛙鳴聲為2~7聲相同音節[1]。本研究樣品符合孟聞琴蛙的鑒別特征。

取AHU0610-01、AHU0610-02 肝臟組織,采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基因組DNA,使用引物5'-TYTCWACWAAYCAYAAAGAYATCGG-3'和5'-ACYTCRGGRTGRCCRAARAATCA-3'(Y 表示堿基C/T)對其COI基因進行擴增[6],PCR 產物送至擎科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測序,得到2 號標本線粒體COI基因片段,并提交到GenBank(OR394180、OR394181)。從NCBI數據庫下載琴蛙屬30個物種的COI基因序列,并選取琉球拇棘蛙(Babina holsti)作為外群,使用MrBayes 3.1.2 構建貝葉斯樹[7]。同時,使用MEGA v6.0[8]中的pdistance 模型計算琴蛙屬物種間的遺傳距離。結果表明,基于COI基因進行系統發育分析,來自NCBI 數據庫中的彈琴蛙和孟聞琴蛙各自成單系,安徽黃山風景區采集的琴蛙與孟聞琴蛙正模序列聚成一單系支,支持率為1.00(圖2)?;趐-distance 模型估算,采集于黃山風景區的標本與孟聞琴蛙模式標本序列的遺傳距離為0,小于該屬之間的最小遺傳距離(4.8%)。因此,基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的證據均表明此次在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發現的琴蛙為孟聞琴蛙。

圖2 基于線粒體COI基因琴蛙屬的貝葉斯樹Fig.2 Bayesian inference tree of Nidiran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OI gene

近幾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深入,Lyu等[1]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大盤山風景區發現曾被誤定為彈琴蛙的琴蛙新種,并命名為孟聞琴蛙。雖然在Lyu 等發表的文章中并未對安徽省的琴蛙樣本進行采集分析,但據中國兩棲類網站[2-3]記載,安徽省有彈琴蛙的分布(宣城、池州、黃山)。據Lyu 等[1]描述,彈琴蛙鳴叫聲為2或3聲,孟聞琴蛙為2~7聲,筆者在黃山進行兩棲類調查時發現,同一片池塘內,2或3聲和2~7聲的琴蛙叫聲都存在,兩者叫聲具有重合區間,即都會發出2 或3 聲的叫聲,由于研究區域的局限性,并未對池州和宣城的琴蛙屬物種進行研究。綜上所述,目前尚不能確定安徽省是否具有彈琴蛙的分布,有待后續進一步研究。

黃山風景區是我國著名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位于北緯30°線,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復雜,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擁有多樣的生態系統[9]。此次孟聞琴蛙的發現豐富了黃山風景區兩棲類多樣性,目前,還未有文獻記載黃山風景區進行過全面系統的兩棲動物多樣性研究,后續要加強該區域兩棲動物的調查研究,澄清該區域兩棲動物多樣性。

猜你喜歡
彈琴風景區形態學
會彈琴的沙丘
明月湖水利風景區的水文化挖掘與詮釋
GIS在風景區用地適宜性評價的應用——以威海市圣水觀風景區為例
用“尚方寶劍”保護沙澧河風景區
用腿彈琴的孩子
醫學微觀形態學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分析
彈琴
教爸爸彈琴
數學形態學濾波器在轉子失衡識別中的應用
巨核細胞數量及形態學改變在四種類型MPN中的診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