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葡萄產業經濟發展及模式研究*

2023-11-27 06:33徐洪波林美靜
中國果樹 2023年9期
關鍵詞:江蘇省葡萄栽培

徐洪波,林美靜

(1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江蘇 210023)(2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省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橫跨兩個葡萄產區,其中蘇北大部分地區屬于黃河故道產區,蘇南屬于南方葡萄產區,蘇南由于氣候多雨濕熱,屬于葡萄生產的次適宜區。近年來,隨著葡萄產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設施葡萄的快速發展,江蘇省葡萄栽培逐漸突破生態產區的限制,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葡萄產區之一[1-3]。江蘇省作為我國優質鮮食葡萄重要產區之一,在全國葡萄產業新品種引進和先進技術研發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4-5]。20 世紀80 年代,率先引進巨峰葡萄并快速在蘇南地區推廣;20 世紀90 年代末,首次從日本引進夏黑葡萄,并研發相關配套栽培技術,打開了我國早熟葡萄產業市場;2009 年又率先從日本引進陽光玫瑰葡萄,在全省大規模推廣種植。在栽培技術上,針對夏季高溫多雨特點,在全省大面積推廣葡萄避雨栽培技術,同時還不斷創新推廣稀植大樹冠模式、“H”形整形、短梢極短梢修剪、花序整理、果穗整形等優質高效標準化葡萄栽培技術[6-8]。

江蘇省位于我國南北水果交錯地帶,又屬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經濟發達,高端水果需求市場大而集中,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和科技優勢。近年來,以葡萄為核心的設施水果鮮果產業已成為江蘇省果業發展的新主力,成為高效設施果業發展的典范。目前,葡萄產業已成為江蘇省重要的優勢特色高效農業的主導產業,葡萄栽培技術和產業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創新,產業集群化、規?;?、品牌化、標準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葡萄園觀光、采摘、休閑、加工、葡萄小鎮建設等產業融合取得快速發展,對全國葡萄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借鑒作用。

1 江蘇省葡萄產業發展趨勢和現狀分析

1.1 我國葡萄產業發展概況

我國葡萄種植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了傳統的七大葡萄優勢產區,但是隨著栽培技術的進步,葡萄種植格局發生了較大改變[9-10]。研究證明,近20 年來,新疆、河北、山東作為我國葡萄生產的黃金種植地帶和傳統優勢區,依然是我國葡萄的主要產區,同時,隨著育種和設施栽培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華東地區和云貴川等非優勢葡萄產區正逐漸成為葡萄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尤其以浙江、江蘇、云南等省發展迅速,我國葡萄整體呈現“西遷南移”的地域分布格局,產業布局正由傳統產區向特色產區分布[11-12]。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2021 年我國葡萄產量呈現明顯的逐年遞增趨勢,由2010 年的813.53 萬t 增加至2021 年的1 499.80 萬t。其中,新疆是我國葡萄生產的第一大產區,2021 年葡萄產量為326.97 萬t,全國排名第1 位,且遠遠高于其他省區市;其次是河北省和山東省,全國排名依次為第2、第3 位,產量分別為124.69 萬、122.89 萬t;云南、浙江、江蘇三省葡萄產量分別為100.82 萬、76.40 萬、62.14 萬t,全國排名依次為第4、第7、第10 位。

1.2 江蘇省葡萄產業規模

據江蘇省統計年鑒數據(圖1),2010—2021年江蘇省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葡萄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葡萄栽培面積由2010 年的2.17 萬hm2增加至2021 年的3.33 萬hm2,增加了1.16 萬hm2,年產量由2010 年的33.19 萬t 增加至2021 年的62.14 萬t,增加了28.95 萬t。從變化趨勢來看,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其中,2010—2018 年,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基本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至2018 年面積增加至3.99 萬hm2,產量增加至67.22 萬t,均達到歷史最高值;2018—2021 年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均略有下降。2010—2021 年,江蘇省葡萄園面積占全省果園總面積的比率由2010 年的11.30%增加至2021 年的17.44%,葡萄產量占全省水果總產量的比率由2010 年的14.00%增加至2021 年的19.35%。調查分析顯示,現階段江蘇省的平原果園面積減少,丘陵山區果園面積增長,同時以蘋果等為主的大宗水果栽培面積比重持續下降,應時鮮果包括葡萄、草莓和桃等規模發展增快[3]。

圖1 2010—2021 年江蘇省葡萄園面積和產量變化趨勢

1.3 江蘇省葡萄產業區域分布

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2020 年分市茶葉水果產量表》數據(圖2),江蘇省葡萄產業從南到北均有分布。其中,徐州市分布面積最大,2020 年葡萄栽培面積為0.68 萬hm2,產量為11.39 萬t,分別占全省的20.22%和18.66%;其次是鎮江市和連云港市,面積分別為0.42 萬、0.38 萬hm2,分別占全省的12.39%和11.28%,產量分別為8.70 萬、6.34 萬t,分別占全省的14.25%和10.21%。常州、無錫、南京、鹽城、南通5 個市的葡萄產業分布規模相似,面積0.23 萬~0.27 萬hm2;宿遷、揚州、泰州、蘇州、淮安5 個市的葡萄產業分布規模較小,面積0.12萬~0.16 萬hm2。從區域空間分布來看,蘇北葡萄產業分布規模最大,總面積為1.58 萬hm2;其次是蘇南,為1.30 萬hm2;蘇中面積分布最小,為0.50萬hm2。從產業布局和消費結構來看,蘇南地區人地矛盾突出,但是市場消費需求旺盛,蘇北、蘇中地區消費需求相對低,但是人地矛盾稍緩。研究證明,目前江蘇省葡萄產業呈現由蘇南向蘇北和蘇中地區擴張的發展趨勢[13]。

圖2 2020 年江蘇省葡萄產業分布格局

2 江蘇省葡萄產業模式分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高端水果消費市場的迅速崛起,我國對優質鮮食葡萄的消費需求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傳統葡萄產業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人民對葡萄數量和品質的需求[10,14]。江蘇省依托自身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積極構建葡萄產業集群,培養葡萄優勢農業主導產業,打造區域品牌,加快轉型升級,推動葡萄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模式。

2.1 葡萄種植及組織管理模式

2.1.1 種植模式

現階段葡萄已成為江蘇省重要的優勢農產品,在相關政策和優勢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引導下,以市場為核心,以知名品牌為動力,以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的標準化、規?;咸逊N植基地陸續建成。江蘇省設施葡萄發展迅速,主要包括避雨栽培、促成栽培以及水平棚架栽培等。2013 年江蘇省設施果樹栽培面積已占全省果樹栽培面積的50%,尤其是以葡萄、水蜜桃和草莓為主,整體呈現增量升價的大好趨勢,優質鮮果價格漲幅尤高[10]。數據顯示,2015年江蘇省設施葡萄栽培面積為1.87 萬hm2[15],至2019 年末,設施葡萄栽培面積增加至2.15 萬hm2,平均667 m2產值達9 315 元,其中優質葡萄品種陽光玫瑰的設施栽培面積為1.33 萬hm2,葡萄設施生產與管理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16-17]。2020 年,全省共建立了26 家省級標準的葡萄園生產基地,設施葡萄栽培面積2.53 萬hm2,比2015 年增加0.66 萬hm2[15]。在葡萄栽培技術方面,2017 年啟動了江蘇省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成立了南京農業大學葡萄創新中心和5 個技術創新團隊,近10 年來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葡萄新品種,完成“葡萄新品種及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推廣”栽培技術集成。2020 年江蘇省葡萄產業發展新技術推廣覆蓋率在70%以上,葡萄園機械化率達25%,水肥一體化、機械彌霧綠色綜防、果園除草、施肥等機械化發展迅速[17]。

2.1.2 組織管理模式

通過培育和發展一批省級果業全產業鏈龍頭企業,由龍頭企業牽頭,與種業公司、收儲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軌道。同時,通過政府、龍頭企業、產業協會等組織葡萄育種育苗、生產基地、倉儲設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服務機構、電商平臺、融資機構等經營主體,一起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目前江蘇省比較有規模的葡萄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包括張家港市神園葡萄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怡亨酒莊有限公司、江蘇蘇洪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潤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葡之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南通春之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臺寧生態農業發展(南京)有限公司等。同時,全省通過重點培育葡萄全產業鏈重點縣的模式,對接鄉村振興實施和鄉村產業體系建設,發展全產業鏈融合模式。目前,葡萄產業的知名度和全產業鏈發展均已初具雛形的縣有句容縣和灌南縣[18-19]。

2.2 葡萄品牌建設和銷售模式

2.2.1 品牌建設

品牌建設是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江蘇省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提升葡萄品質為重點,積極打造江蘇“果籃子+區域特色品牌+互聯網”為核心的葡萄產品和品牌。首先,通過推廣新技術和實現標準化栽培等措施提質增效,為品牌建設打下堅實的產品基礎。其次,通過開展和參加優質葡萄和品牌展銷、推介等節慶活動,以句容葡萄節、灌南葡萄節、江陰葡萄節等一批優質葡萄宣傳推介活動為重點,積極聚焦人氣、對外招商引資,打造葡萄名品。積極培育葡萄蒸餾酒龍頭企業,建立原料、加工基地,攻關葡萄蒸餾酒標準化生產技術,構建葡萄蒸餾酒品牌和營銷鏈。目前江蘇省葡萄品牌建設尚處于構建打造的初級階段,比較有名的葡萄區域品牌丁莊葡萄、陳集葡萄屬于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其他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較多,但是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較弱,如神園葡萄、盤城葡萄、春之韻葡萄、禮嘉葡萄等。

2.2.2 銷售模式

近十多年來,陽光玫瑰葡萄以其無核、糖度高、玫瑰香味濃、風味佳、耐貯運等獨特優勢在全國得到廣泛推廣[20]。江蘇省作為陽光玫瑰率先引入地區,至2020 年,栽培面積已達1.5 萬hm2,占全省葡萄栽培總面積的1/3 以上,約占全省設施葡萄栽培總面積的2/3,成為江蘇省葡萄生產中的主栽品種[15]。陽光玫瑰的規?;驮O施化生產有利于銷售模式由原來的零售向大果商統一收購轉變,目前江蘇省陽光玫瑰銷售主要通過包括百果園、盒馬鮮生等國內知名水果銷售商采購的方式完成其銷售環節[1]。調查顯示,江蘇省鮮食葡萄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很多消費者不認可反季節葡萄,更加注重葡萄品質,對于高價位葡萄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葡萄主要購買渠道包括超市、水果店、農貿市場等,年輕消費者多以線上購買為主,如每日優鮮、百果園等水果銷售商以及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有效拓寬了葡萄銷售途徑[13]。近年來,江蘇省加快推進名優果品的網上銷售,實現重大科技成果網上發布和推廣,舉辦網上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現場觀摩會,加大現代職業果農的電子商務培訓和互聯網、物聯網新型市場主體培育等。

2.3 葡萄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模式

目前,我國葡萄消費仍以鮮食葡萄為主,釀酒、制干、制汁或制醋等葡萄加工用量持續增長,但占比仍較低。研究顯示葡萄產業更容易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現智慧農業、休閑農業的融合發展[6,8]。近年來江蘇省葡萄產業不斷向采摘、加工、休閑全產業鏈拓展。由于江蘇省設施葡萄占比較大,再加上葡萄生產中的架棚特點,使其在觀賞、采摘、景觀配置、娛樂休閑等三產融合新業態中更具優勢。目前,蘇北和蘇中地區的葡萄產業規模不斷增長,很多零散的葡萄園逐漸連接成片,涌現出許多以葡萄產業為主導的葡萄農場、葡萄園區、葡萄小鎮、葡萄村、葡萄鄉等,為江蘇省葡萄產業和區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發展具有一定規?;虺蹙唠r形的葡萄小鎮主要包括句容茅山葡萄小鎮、南京盤城葡萄小鎮、武進禮嘉葡萄小鎮、江陰璜土葡萄小鎮、新沂阿湖葡萄小鎮等。這些小鎮以葡萄特色產業為依托,深耕農耕文化,創新生態富民機制,發展規模、設施、高效、觀光農業,有效推進了葡萄產業與旅游、文化、健康、教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同時通過特色小鎮建設,提升小鎮價值內涵和生態宜居,促進農民致富。

3 存在的問題

江蘇省葡萄產業發展迅猛,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下面分別從種植、管理、經營、品牌建設、三產融合等方面進行分析。

3.1 產業發展速度快,相關生產配置要素發展滯后

首先,新時期下,由于耕地保護的硬性指標,不僅對葡萄規模發展具有很大的限制,而且對現有葡萄產業發展技術和市場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優良自主創新品種缺乏,目前全省主栽品種仍以國外引入品種為主,明顯制約了產業的標準化和規?;l展。最后,目前果園機械化程度偏低,人才和勞動力資源短缺,果園經營主體整體素質水平不高,經營模式主要以散戶經營為主,限制了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和新科技的應用推廣進度。

3.2 標準化程度低,品質保障和持續增收難度大

目前全省葡萄產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和生產標準尚未廣泛落地,市場的有效需求和高端水果市場信息流通不暢,市場需求與生產供需尚未有效銜接,造成省內優質葡萄供給尚不充分,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能轉化為生產的有效供給。果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產后商品處理標準化水平低,產業發展標準化程度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尤其是一些葡萄種植戶追求高收益、快回報,盲目追求葡萄的個頭大、產量高,造成產能劇增,而質量發展無序,直接影響到江蘇省葡萄的市場“消費印象”,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3.3 龍頭企業數量不足,品牌影響力不足

葡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葡萄果品加工比率低,加工產品檔次低,品牌市場競爭力弱,缺乏知名品牌,大品牌少,小品牌眾多,企業和品牌的帶動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3.4 政策金融支持體系亟待加強,三產融合程度不足

葡萄產業投資大,周期長,農戶經營需要高效的政策支持和金融信貸需求,目前省內大部分農戶經營的葡萄種植設施還限于簡單的避雨栽培,應對惡劣的天氣能力有限,生產能力不穩定。全省觀光果園和葡萄小鎮建設尚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仍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和發展空間。

4 發展建議

4.1 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產業效益

通過創新葡萄生產模式,引導新增果園上山上坡,充分利用土地的“四荒”資源,穩定葡萄產業規模和效益。提升新品種的自主創新能力,規劃不同類型、不同熟期品種的時空布局,按照品種、區域和設施類型綜合開展全省優質葡萄區域分配,同時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模式,推廣如殺蟲燈、性誘劑、捕食螨、防蟲網等農業和生物防治措施,加強果園生態循環再利用、微生物土壤改良等技術應用和推廣,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提升葡萄品質,增加高品質葡萄供給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4.2 建立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體系,繼續培養龍頭企業,發揮企業帶動能力,提升品牌市場影響力

建立葡萄標準化產業體系,提升葡萄產業的標準化、規?;a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葡萄產業科技研發團隊和科研基地建設,政策引導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與產業技術體系的對接和服務,充分發揮政府、科技、企業等的引領帶頭作用,建立生產經營主體和科技服務主體的利益惠享機制,實現利益共享、多方共贏。同時重點培育區域優勢品牌,積極打造地方知名葡萄品牌。

4.3 建設和完善葡萄產業政策和金融服務機制體系,加強產業數字化進程,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通過建立完善的政策金融工具服務機制,提升產業抗風險能力,增加農戶經營信心。同時,不斷加強產業的數字化賦能,探索和建設葡萄產業的智慧供應鏈,打造葡萄產業智慧供應鏈數字應用平臺,加快葡萄產業數字化進程,創造需求,引領消費,推進智慧葡萄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4.4 加快觀光果園和葡萄小鎮建設

目前江蘇省葡萄園采摘、休閑、農家樂、民宿等發展潛力巨大,以葡萄產業為主導,深耕產業文化,強化創意創新,推進葡萄產業與旅游業、文化業、教育、健康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延長果園產業鏈,不斷提升果園價值。

猜你喜歡
江蘇省葡萄栽培
油麥菜栽培要點
江蘇省交通圖
葡萄熟了
當葡萄成熟時
江蘇省政區圖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
江蘇省紀委
江蘇省人大
三七栽培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