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字化轉型的智慧醫院建設實踐探索

2023-11-27 04:11石苗楊晨徐捷徐進陳露胡艷麗
中國醫療管理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智慧醫療醫院

石苗 楊晨 徐捷 徐進 陳露 胡艷麗

2021 年6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是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的重要內容[1]。國務院2022 年1 月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加快數字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數字化思維,實現數字化轉型[2]。2022 年7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將智慧醫院建設成效納入創新增效的主要指標范疇[3]。2023 年5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的通知》,要求加大智慧醫院建設力度,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

隨著醫改不斷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發展全面轉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率、效益發展,而智慧醫院建設是推動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4]。其中,智慧服務、智慧醫療與智慧管理是智慧醫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和信任度、推動醫療科研創新和提升醫院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分析案例醫院近年來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在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管理“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中的工作實踐,總結創新亮點與成效,以期為同行單位提供借鑒參考。

1 “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整體架構

案例醫院成立于1900 年,1994 年被評定為全省首批9 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之一,是揚州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承擔著揚州及毗鄰地區近千萬人口的醫療和保健任務。2023 年上半年,醫院總診療人次數102.43萬,同比2022 年增長11.95%,出院人次數7.13 萬,同比2022 年增長6.36%。

為推進“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醫院搭建工作專班,完善、細化項目方案。面向患者,通過建設患者服務平臺,如自助掛號、繳費、查詢、問診等系統,使患者可以自主完成許多窗口醫療服務項目,大大提高了就醫的便利性。面向醫務人員,通過建設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等系統,為醫務人員提供了全面、準確的患者信息,幫助他們進行診斷和治療決策。面向管理者,通過建設醫院管理系統,如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系統等,幫助醫院管理者實現對醫院運行的全面監控和精細化管理,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2 基于數字化轉型的“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實踐

依托“互聯網+”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醫療服務,推進智慧服務、智慧醫療、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5-6],以數字化轉型驅動醫院人、財、物全要素管理協同,提升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水平。

2.1 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

2.1.1 開展全方位統籌預約診療服務

醫院聚焦“便民就醫服務”痛點、堵點,基于信息平臺構建預約掛號、預約檢查、預約檢驗、預約床位、預約手術、預約治療的“六位一體”服務體系,開展全方位統籌預約診療服務。建立多途徑分時段預約掛號平臺,統一預約掛號資源池,預約時間精確到分鐘,方便患者按時就診。自主研發檢查預約信息平臺,多途徑檢查預約同源同步開展,實行大型檢查項目分時段預約,門診、住院患者錯峰檢查,減少患者在院內無效流動和等待時間。構建預約入院服務平臺,形成“門診開立預處置醫囑”“集中入院辦理”“集中床位管理”“集中檢查預約”“集中采血檢驗”“集中入院評估”的“一站式”預約入院服務管理模式。實行預約檢驗管理,醫生在看診過程中可以開立預約檢驗醫囑,患者可根據計劃時間按時來院檢驗,避免患者無效檢驗,縮短排隊等待時間。實現擇期手術全面預約,與手術申請單無縫對接,醫生在填寫手術確認單時填寫預約手術時間以及預估時長,手術室排班系統根據其自動計算手術時間節點,更加合理地安排手術資源。實施雙模式預約治療,即拓展檢查預約平臺功能,并針對個性化治療項目,建立單獨血透、康復治療預約平臺,實現治療預約全流程閉環管理。

2.1.2 打造融合分級診療的互聯網醫院

近年來,醫院認真貫徹國家、省、市關于“互聯網+醫療”各項政策要求,于2019 年起構建線上線下業務協同的互聯網醫院,實現分級診療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診療服務模式。見圖1。

圖1 互聯網醫院組織框架

互聯網醫院自2020 年正式上線以來,不斷優化運營管理機制,實行一科一策運營管理模式,拓展業務功能及服務范圍。其中,面向患者,實現線上問診開單、醫保支付、預約檢查、報告解讀、麻醉訪視以及“互聯網+護理”“互聯網+藥學”等服務;面向醫生,通過一部手機完成線上排班、接診、病歷書寫、醫囑開立等醫療服務;面向上級醫院,針對院內疑難病種,可邀請國內知名醫院專家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面向基層醫院,推進互聯網醫院云查房在醫聯體、互聯網醫院分院、對口支援工作中的應用,常態化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查房、云轉診等幫扶服務,建立標準化流程并在李典中心衛生院、湯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實施,先后共開展遠程會診、查房600 余次,提升了與基層醫院間的協作效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高效有序下沉,實現醫聯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

2.2 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

2.2.1 實行手術“非常準”全流程閉環管理

醫院以患者手術安全為目標,創新性地引入手術“非常準”理念,采集從手術申請到患者回病房的手術全流程16 個管理時間節點(手術申請—手術安排—離開病房—進換床間—進手術間—麻醉前三方核查—麻醉開始—切皮前三方核查—手術開始—手術結束—術后三方核查—出手術間—進麻醉后監測治療室—出麻醉后監測治療室—出換床間—回到病房)的信息,實現全程掃碼精準記錄手術各環節,并精準推送給手術醫生、病房醫護人員、患者家屬,解決了手術首臺開臺不準時、手術進程時間不精準、室間資源調度(分臺)效率不高等問題。見圖2。

圖2 手術“非常準”全流程閉環管理

2.2.2 建立基于智慧大腦的手術調度平臺

針對不同工作日日均手術量差異較大、不同手術間每日手術時長差異較大以及醫護人員、管理人員對手術室資源利用實時情況掌握不到位等手術排程核心痛點問題,利用魚骨圖進行根因分析,明確問題要因,將手術室信息化建設納入醫院年度專項工作,成立專項工作組,借助航班“非常準”理念,建立智慧化手術調度平臺,重構手術排臺流程,向全院醫生開放空閑手術室信息,淡化“手術日”概念,手術申請實行“搶單模式”,通過“削峰填谷”實現手術間工作時長均衡化,降低日均手術量的波動和各手術間每日手術時長的波動,手術室黃金時間利用率和手術室運行效率得到提高。

2.3 面向醫院的智慧管理

2.3.1 搭建人力資源協同管理平臺

建立人事、醫務、護理、科教、行風、黨務等職工一體化綜合技術電子檔案?;谌藛T綜合檔案,構建職工人力資源綜合評價體系,整合職工基本信息、臨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廉政行風等多維度客觀數據,制定量化考核指標,考核對象涵蓋醫療、醫技、研究、護理、管理5 大人員類別,考核評價指標分為3 級、共165 個具體標準,以千分制進行積分,形成橫向同??崎g比較、縱向用時間軸展示的全方位量化考核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人力資源協同管理平臺量化考核指標體系

2.3.2 搭建任務督辦平臺

圍繞年度專項工作、目標任務及月度工作計劃等,醫院搭建任務督辦平臺,由院辦公室逐項分解任務,主辦、協辦部門協同執行,采用短信、OA、釘釘平臺等多種方式進行任務提醒。醫院還將任務完成情況與科室、人員考核進行掛鉤,對于具體任務完成及時性和完成質量進行量化積分與評價,形成任務督辦閉環管理。

2.3.3 推進無紙化行政辦公

結合各科室信息化需求,醫院先后開發上線公文流轉、公務用車、接待用餐、財務報銷、標識標牌制作、總務維修、宣傳拍攝等20 余個無紙化行政辦公項目,逐步實現脫手工、無紙化辦公,通過“信息多跑路,員工少跑腿”使審批流程更加便捷、規范、可追溯,也是醫院管理創新、降本增效的重要實施路徑。以公務用車為例,其線上申請審批流程見圖3。

圖3 公務用車申請信息化系統業務流程

3 智慧醫院建設階段性成效

智慧醫院建設歷經多次數字化轉型的迭代升級,2019 年,我院通過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和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六級評審,成為省內首家通過六級評審的醫院。2021 年,我院通過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現場評審,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批醫院智慧服務3 級醫院。2023 年4 月,醫院接受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智慧服務4 級現場檢查。

3.1 智慧服務成效

近年來,通過開展全方位統籌預約診療服務,患者預約診療普及程度明顯提升,自助、線上預約率從2017 年的56%上升到2022 年的82%。目前檢查預約項目實現全覆蓋,預約檢查工作量明顯提升,2022 年檢查預約項目937 147 項,比2021 年上升9.96%,其中自助預約超2 萬人次,同比增加1 倍?;颊哳A約檢查效率明顯提升,根據2022 年統計數據分析,CT 預約平均等候時間為0.33 天、中位等候時間為0.20 天,超聲預約平均等候時間為0.23 天、中位等候時間為0.08 天,MRI 預約平均等候時間為0.55 天、中位等候時間為0.28 天,胃腸鏡預約平均等候時間為1.32 天、中位等候時間為1.08 天。

目前互聯網醫院已覆蓋所有???,互聯網門診量400 ~ 500 人次/天,2022 年開展量超過10.8 萬人次,互聯網醫院總門診量占門診人次比例由2020年的0.96%上升至2022 年的6.69%。另外,醫院結合患者實際就醫需要,上線門診智能導診導航服務場景,為就診患者提供院內精準路徑導診導航服務,讓患者獲得更加優質的就診體驗。

3.2 智慧醫療成效

通過重點重構患者手術全流程,手術安全核查時間點質控、手術預計時間準確率質控、術前用藥規范質控等信息化質控手段增多。手術接臺時間由2019 年的16.44 分鐘縮短至2022 年的12.83 分鐘;手術交接合格率、首臺準時率、手術預估時長準確率進一步提高;手術患者壓力性損傷等相關不良事件減少,手術安全性得到進一步保障。

3.3 智慧管理成效

人力資源協同管理平臺為醫院不同類型人才選拔培養、崗位考核以及職工職稱晉升提供依據,也是醫院落實按需設崗、按崗取酬管理機制的重要管理手段?;谌蝿斩睫k管理平臺實現每項工作任務有目標、有計劃、有督促、有落實,在督辦系統中有記錄、可追溯、可量化,其中2021 年全年督辦任務完成率達98%,2022 年完成率達100%。通過推進無紙化行政辦公,科室、部門間協作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也是醫院提質增效落地落實的真正體現。

4 思考與展望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深化醫改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智慧醫院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適應嚴峻公共衛生環境的重要舉措,是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7-8]。當前,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高、應用程度不夠深入、數據挖掘較為淺顯。未來,醫院信息化建設應進一步擴大在慢性病管理、醫療影像診斷、醫療教育培訓以及公共衛生監測和預警等方面的應用場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通過遠程監測設備和智能健康設備,患者可以在家中實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并將數據傳輸給醫生,以便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的跟蹤和分析,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醫療影像診斷方面:通過計算機輔助診斷技術,醫生可以對醫療影像數據進行快速、準確的分析和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在醫療教育培訓方面:通過虛擬現實和模擬技術,醫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手術模擬和實踐,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在公共衛生監測和預警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公共衛生部門可以及時發現疫情的苗頭,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通過打造傳統醫療與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建設相結合的醫療新業態,醫院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精準便捷的生命全周期、服務全流程、健康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序延伸廣覆蓋,讓醫院更智慧、有溫度、出效益,逐步構建出數字化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猜你喜歡
智慧醫療醫院
京張醫療聯合的成功之路
我們怎樣理解醫療創新
萌萌兔醫院
醫療扶貧至關重要
帶領縣醫院一路前行
為縣級醫院定錨
有智慧的羊
什么是醫療告知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