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中的應用探討

2023-11-27 04:11侯夢楠莫曉微劉贊焦凌梅
中國醫療管理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腕帶品管圈符合率

侯夢楠 莫曉微 劉贊 焦凌梅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工作性質相同或相關聯的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通過小組人員的團結協作,不斷完善已確定主題的各項活動,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護理工作的結構與流程[1]。目前,QCC 作為減少工作差錯的有效途徑已經在各方面護理工作中廣泛開展[2]?;颊呱矸葑R別是指將患者與恰當的干預措施進行正確匹配,并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準確可靠地傳達有關患者身份信息的過程[3]。不準確的患者身份識別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安全[4],尤其在內科系統各病區中,由于用藥及診療的精細化要求高,極小的護理差錯就可能對患者產生較為嚴重的損傷,所以對于準確識別患者身份的要求更加嚴格。但目前在護理工作中因身份查對不準確、核實工作不細致等原因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屢見不鮮[5]。為減少內科系統護理工作中患者身份識別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本研究于2022 年7 月—12 月在海南省某三級甲等醫院圍繞“提高護理質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這一主題開展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方面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海南省某三級甲等醫院內科系統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現況調查分析我院內科系統各護理單元在2022 年3 月—5 月護理質量檢查結果中患者身份識別的符合率,根據回顧性數據并運用柏拉圖、魚骨圖分析導致符合率不達標的問題與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并予以實施。自2022 年7 月實施措施后,分析2022 年9 月—11 月實施對策過程中患者身份識別的符合率,并與實施前進行對比,分析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中的效果。根據醫院管理準則設置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評判標準:①入院患者佩戴腕帶且腕帶標識正確、字跡清晰、松緊適宜;②護士在給藥前、時、后身份識別正確;③護士在治療前、時、后身份識別正確;④患者及家屬知曉腕帶作用;⑤至少使用2 種方法識別患者身份;⑥昏迷患者使用“雙腕帶”。根據評判標準設計患者身份識別調查表。

1.2 方法

依據QC-Story 判定表確定本次品管圈活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旨在通過探索進而消除問題存在的原因來維持或改善當前情況[6]。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

我院內科系統各病區組織成立品管圈小組,成員共12 名,包括科護士長1 名、病區護士長11 名,由科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指導和監督工作,選擇1 名經驗豐富、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護士長擔任圈長,根據圈員的專業特長進行分工。選定圈名“共進圈”及圈徽,寓意“各病區攜手共進,正確識別患者身份,保證患者安全”。

1.2.2 選定主題

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選取3 個主題,結合我院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及《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2022 版)》,從我院臨床護理問題的發生率、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4 個方面分別進行評分,選擇得分最高的“提高護理質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作為本次活動的主題。

1.2.3 擬定活動計劃

計劃活動實施時間為2022 年7 月—12 月,具體實施時間及步驟為:①第1 個月選定活動主題、制定計劃、把握現狀;②第2 個月分析原因和擬定對策;③第3 個月至第5 個月實施對策;④第6 個月進行效果評價、檢討和改進?;顒訉嵤┢陂g,圈長每月組織召開1 次圈員會議,了解各階段工作進程并討論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1.2.4 現況調查

由各病區負責人使用患者身份識別調查表統計2022 年3 月—5 月護理質量檢查中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情況。符合率=(合格例數÷總例數)×100%。共收集調查數據390 例,其中不符合身份識別評判標準的為29 例,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為92.6%。依據現狀及品管圈“二八”定律將匯總的數據繪制成柏拉圖,見圖1。由圖可知,腕帶標識正確、患者及家屬知曉腕帶作用、給藥后識別正確、治療時識別正確、給藥前識別正確、腕帶字跡清晰、給藥時識別正確為本次品管圈活動改善的重點。

圖1 內科系統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不達標情況柏拉圖

1.2.5 設定目標值

目標值=現狀值+(1-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圈能力由全體圈員投票后計算得出,為75%。由此得知,改進后的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應為:92.6%+(1-92.6%)×86%×75% = 97.3%。

1.2.6 符合率不達標原因分析

從人、法、環3 個方面繪制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不達標原因分析魚骨圖,并進行真因驗證,見圖2?;颊呱矸葑R別符合率不達標的真因包括:①護士長監督及新入職護士培訓考核不到位;②科室獎懲制度未落實、核心制度落實不到位;③護士對于保障患者安全的意識較為薄弱;④身份識別方法不正確;⑤操作環境欠安靜及患者配合度較低。

圖2 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不達標原因分析魚骨圖

1.2.7 對策擬定及實施

全體圈員采用頭腦風暴和文獻查詢法,根據臨床經驗,針對已分析原因思考對策,最終擬定以下對策并在實施后進行檢討。

(1)護士長監督及新入職護士培訓考核不到位:①管理者應完善工作規范、流程及制度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及考核,并將身份識別試題納入三基理論考核中[7];②將身份識別項目融入護理操作中進行演示,并進行反復的強化訓練;③參與培訓的護士相互模擬病人,并在模擬的工作場景中進行訓練[8];④要求護理管理者尤其是護士長落實監管職責。

(2)科室獎懲制度未落實、核心制度落實不到位:①建立患者身份識別執行獎懲制度,設立查對查驗護士,不定期進行監督并納入績效考核;②管理者發揮領導和監督作用,時刻提醒護理人員嚴格落實身份識別;③加強管理者對于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落實的重視程度[9]。

(3)護理人員對于保障患者安全意識薄弱且身份識別方式不正確:①加強護理人員在患者身份識別方面的相關培訓,入院患者應佩戴腕帶,腕帶信息應包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過敏史等[10];傳統手腕帶在佩戴過程中易出現字跡模糊[11],因此應定期評估其有效性[10];②制定患者身份識別流程并繪制流程圖,組織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學習,以保證每位護理人員都能掌握正確的身份核對方法[8]。

(4)操作環境欠安靜、患者配合度低:①制定并嚴格實施病房管理制度,保持良好、安靜的病房居住環境;②將患者身份識別流程納入到入院宣教中,設計并制作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宣傳材料并組織患者學習,形象生動地告知患者正確的身份識別流程[9];③部分長期住院的患者因護理人員反復查對姓名易出現抵觸情緒,應安排責任護士及時正確地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解釋正確識別患者身份的重要性,讓其主動配合[8]。

1.2.8 對策檢討

活動實施期間,由年資較高的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身份識別調查表對本病區護士在護理工作期間執行患者身份識別的情況進行隨機調查。實施對策期間共調查520 例,其中不符合身份識別評判標準的為17 例(3.3%),達到標準的為503 例(96.7%)。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數據-改善前數據)÷(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據)×100%=(96.7%-92.6%)÷(97.3%-92.6%)×100%=87.5%。

本次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理質量控制中患者身份識別的符合率,但仍未達到97.3%的目標值。經頭腦風暴和總結實施記錄,得出以下未達標原因:①身份識別查對項目繁瑣,管理者未制定患者身份識別具體流程;②臨床工作量大、人力不足;③護士存在固定思維、風險意識不強;④護士??评碚撝R缺乏。針對以上情況,管理者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進一步改善:①優化核對程序、制定患者身份識別規范化流程并進行培訓;②向上級部門申請招聘人員,進行人員儲備;③強化安全質量教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④加強自控能力建設,強化??评碚摷皩?萍寄芘嘤柵c考核,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明確符合率仍不達標的原因及確定改善措施后,管理者應制定相應督查計劃,定期追蹤措施實施情況并檢查是否能夠維持預期效果,以便及時進行調整與改進。

1.2.9 觀察指標

對比實施活動前(2022 年4 月—6 月)與實施活動后(2022 年9 月—11 月)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及重點改善項目不符合評判標準情況。

1.2.10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我院內科系統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由實施前的92.6%提升到9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實施后患者身份識別中重點改善項目不符合評判標準的數量較實施前有所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品管圈實施前后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比較

表2 品管圈實施前后重點改善項目不符合評判標準情況比較[例(%)]

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圈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提升了護理人員對于患者身份識別的重視程度。除此之外,品管圈活動的實施提高了護士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于醫療衛生領域的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患者身份識別在護理質量控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12],此研究旨在通過實施品管圈活動提升我院內科系統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

3.1 品管圈活動能夠提高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

本研究通過近6 個月的實踐活動,以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為監測指標,觀察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的效果。一方面品管圈活動使我院內科系統患者身份識別的符合率上升;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士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護理人員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除此之外,本次活動認真分析了造成患者身份識別符合率不達標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使管理者及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身份識別的重要性,達到思想及態度上的轉變。

3.2 患者身份識別需制定規范化流程

完整、正確的患者身份識別在臨床工作中常被護理人員忽略,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工作年限、文化程度[13]、護士對于患者安全的態度[4]、管理者對其重視程度等原因[14],常常導致一系列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如發錯藥、輸錯液、輸錯血、做錯檢查等[15],一旦這些情況發生就極有可能對患者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傷害[16]。因此,符合規范的患者身份識別正是護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17]。根據國內一項研究[10]總結得出規范化身份識別流程必須包括以下內容:①所有入院患者必須佩戴符合患者本人信息的腕帶;②對患者進行各項診療及檢查內容時應至少使用2 種或2 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身份識別(姓名、住院號或就診號等);③身份識別時,應請患者自行說出姓名,無法完成的患者應使用“雙腕帶”并進行雙人核對;④身份識別應貫穿整個診療周期。除此之外,各醫療機構應根據自身管理特點及工具制定標準化的身份識別流程。本研究僅對影響患者身份識別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及制定對策,并未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患者身份識別流程,根據全體圈員的反思討論認為這也是本次活動未達到目標值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未來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規范的患者身份識別流程并進行培訓。

3.3 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理念的重視程度

在本次品管圈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人、法、環3 方面的原因會對護理人員的身份識別行為產生影響外,護理人員對于患者安全的信念、態度、行為特征也是影響其進行身份識別行為的重要因素,但在改善過程中往往被忽略。有研究表明,對年輕護士進行崗前培訓時積極推廣患者安全理念,將患者安全的概念在他們的腦海中加以鞏固,有利于日后在護理工作中進行正確而又完整的患者身份識別[4]。所以在后期的研究中我們應著重提高護理人員對于患者身份識別的重視程度,改變護理人員現存的固有思維模式,進而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猜你喜歡
腕帶品管圈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與MRI在宮頸癌分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一種新型新生兒腕帶在新生兒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觀察
CT、MRI在眼眶海綿狀血管瘤與眼眶神經鞘瘤影像學鑒別診斷中的研究
PDA系統及二維碼腕帶提高PICU患兒輸液安全性探討
品管圈在質量文化構建中的應用
品管圈“轉”起來
品管圈的魅力
兒科有陪病房標識腕帶佩戴依從性調查及護理對策
“電人”腕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